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一、“乡财县管“改革中存在的问题(一)“乡财县管“缺乏法律依据乡镇预算由县乡共同编制,县财政直接监督管理乡镇财务收支在较大程度上剥夺了乡镇政府的预算管理权,使预算管理的“越位“与“缺位“并存,《预算法》中“一级政府一级财政一级预算“的规定无法全  相似文献   

2.
“乡财县管”是指以乡镇为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本文分析“乡财县管”实际运行中存在问题,提出推进“乡财县管”完善乡镇财政管理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三农点滴     
●2008年底前全面实现“乡财县管”记者从近日召开的全国地方预算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了解到,财政部将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确保2008年底以前全面实现“乡财县管”。按照部署,除经济发达、财政收支规模大并具有一定管理水平的乡镇暂不实行外,其余乡镇原则上全面推行“乡财县管”。对经济欠发达、财政收入规模较小的乡镇,可将财政收支全部纳入县级预算,由县财政统一组织实施。各地要加快此项工作进程,确保2008年底以前全面实现“乡财县管”。●浙江:公务员今后要从农村工作的大学生中招考浙江省近日出台规定,从2009年开始,浙江省的…  相似文献   

4.
乡镇财政监管缺失造成资金效益发挥不够,违规问题时有发生。推进乡镇财政改革,加强新形势下乡镇财政财务管理势在必行。进一步完善"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健全乡镇、村级财政基本支出保障、激励约束、综合预算机制,统筹安排预算内外收支,制订乡镇基本支出定员定额标,提高乡镇财政的预算执行效能。加强专项资金监督管理,建立乡村财政财务管理绩效评价体系。加强乡镇银行账户管理,规范乡镇支出,推行财务公开。加强乡镇国有资产管理,加强乡村债权债务和"双基"建设。  相似文献   

5.
乡财县管的财政管理方式是指以乡镇为核算主体,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采购统办、票据统管”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其核心内容是“乡财县管乡用”。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是为促使乡镇财政尽快走出困境进而加快发展所做的积极而有益的尝试,它有利于规范和节约乡镇支出,有利于堵塞乡镇乱收费、滥开支和乱进人、滥举债的漏洞,也有利于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和膨胀等等。但乡财县管财政管理方式也存在一些问题:第一,与现行的《预算法》有相冲突的地方。如果目前乡财县管财政…  相似文献   

6.
“乡财县管”是乡财县管乡用的简称,是对乡镇财政管理方式进行的一次重大改革。其具体做法是乡镇财政的三权不变:即预算管理权不变,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财务审批权不变,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实行“账户统设、预算统编、票据统管、采购统办、集中收付”的财政管理方式。由县级财政主管部门直接管理并监督乡镇财政收支,同时调整乡镇财政所管理体制和职能。  相似文献   

7.
从2005年开始,湖北省试点推进以“乡财县管”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截至2007年底.湖北省99个没立乡镇财政的县(市、区、中有71个推行了“乡财县管”,其比重为71.72%;其中实行“乡财县管”的乡镇数为787个,占全省1172个乡镇数的66.15%。其他县(市、区)拟全部推行此项改革。  相似文献   

8.
为了更好地适应农村税费改革的要求和农村经济社会统筹协调发展,镇安县对乡财、村财管理也做了相应的变革。截止2004年6月30日,全县25个乡镇205个行政村和2个社区已全部纳入农村财务服务中心实行“村财乡管”。同年7月1日正式运行;从2005年1月1日起全县25个乡镇财务统一纳入县会计核算中心实行“乡财县管”。  相似文献   

9.
在知识经济时代,网络化管理成为时代的新宠,具体到“乡财县管”财政体制改革,毫无疑问也要实行会计电算化管理,否则会计信息的及时肚将大打折扣,也不符合时代的要求。因此“乡财县管”改革也要走网络化、电算化之路。在实施“乡财县管”网络化、电算化的过程中,不外乎两种模式,即:乡镇远程报账县局网络监管的大局域网模式和乡镇实时报账、县局据实监管的小局域网模式。因此,对两种模式的优缺点进行比较就构成我们分析问题的起点,在此基础上我们提出了优化“乡财县管”电算化模式的可行性建议。  相似文献   

10.
农村税费改革后,出现了乡镇办公经费短缺的问题,严重影响到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巩固和农村基层组织的运转。2005年起,镇巴县进行了以"机构不变,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支付"为主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即乡财乡用县监管改革)和乡镇机构改革,构建了信息化理财平台,完善了债务控制机制,精简了机构,促进了乡村的良性发展,巩固了基层政权。  相似文献   

11.
"乡财县管"制度改革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乡财县管”的主要做法 (一)基本原则:①是预算管理权不变原则,乡镇在县财政部门的指导下,编制本级预算、决算草案和本级预算的调整文字,组织本级预算的执行;②是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原则;③是财务审批权不变原则,属于乡镇财权和事权范围内的支出仍由乡镇按规定程序审批;④是乡镇债权债务关系不变原则,乡镇原有的各项债权和债务仍由各乡镇享有和承担。  相似文献   

12.
《新疆审计》2006,(3):57-57
从日前在黄山市召开的全国地方预算管理工作座谈会上传出消息,财政部将在全国进一步推进“乡财县管”工作,确保2008年底以前全面实现“乡财县管”。  相似文献   

13.
为进一步推行“A乡财县管”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规范乡镇财政收支行为,从源头上逐步消除腐败滋生的条件,按照自渝区的总体部署,州委、州人民政府的统一安排,在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指导下,“乡财县管”乡镇财政管卵方式改革可以在坚持乡镇预算主体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和核算主体、债权债务关系等不变的前提下,实行“预算共编、账户统设、集中收付、工资统发、采购统办、票据统管、县乡联网”为丰要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可以概括为:“一个依托”、“一个锁定”、“五个直达”和“五个统一”。  相似文献   

14.
汪萍  谢勇 《现代审计》2007,(4):19-20
一、存在的问题 1.违背《预算法》规定。有的地方实行“乡财县管”后,取消了乡镇财政金库及乡镇总预算会计,由县财政统一编制乡镇政府财政预算及决算,乡镇政府只作为一级政府存在但没有一级财政,乡镇实际上也就成为了一级部门预算单位,与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收支几乎没有区别,违背了《预算法》第一章第二条“国家实行一级政府一级预算.设立中央、省、市、县、乡五级预算”之规定,县级财政部门违法取代了乡镇政府财政收支行为。  相似文献   

15.
我县经过几年的乡财县管改革,通过宣传动员、清理接轨、起步运行、总结完善了四个阶段的工作.运行中,曾经出现了财政资金流速慢、单位认识不到位、乡镇反响意见大的问题,县财政局对此高度重视,及时组织专班深入乡镇调研,充分听取乡镇预算单位意见和建议,找准产生问题的原因,及时果断地采取灵活的票据管理权、开通乡镇非税收入网络、简化支付程序、建立乡镇支付备付金、组织业务培训等有效措施,确保了乡财县管健康有序的运行.但是,由于此项改革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实施中难免会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总结、逐步完善.  相似文献   

16.
积极做好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次级向乡镇延伸的各项工作,并以此为载体,着力探索“乡财县管”的改革模式,既是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的重要举措,也是关系到县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一项重大课题。2004年以来,在省厅和市局的重视支持下,英山县在县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锐意进取、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向乡镇延伸的新途径、新方法,在推进“乡财县管”上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一、推进“乡财县管”的必要性(一)实行“乡财县管”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英山是一个集老区、库区、山区为一体的贫困山区…  相似文献   

17.
镇巴县针对农村税费改革政策的深入,按照公共财政制度和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的要求,加大财政改革力度。对全县24个乡镇的财务管理实行“乡财县管”。即:保持以乡镇为独立核算主体,坚持分税制财政体制、财权与事权相统一、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与使用权、财务审批权、债权债务关系“六权不变”的前提下,实行“机构不变,预算共编,账户统设,资金统调,集中收付”的管理方式,对财政资金管理做到所有权、使用权和核算权相分离。  相似文献   

18.
一、“乡财县管”对基层央行国库工作的影响(一)国库部门业务量增大。“乡财县管”就是把县、乡两级财政预算资金实行集中收付。推行乡财县管后,各乡镇均在所在地金融机构设立财政零余额账户和特设资金专户,在财政资金拨付上,实现工资支出和涉农补贴等个人支出直达个人账户、各种专项资金直达到款单位和商品供应商。对乡镇财政资金拨付方式由过去的拨付到乡镇财政金库现改为直接拨付到预算单位或个人,使大量的资金通过国库单一账户。国库部门拨付款项既存在直接支付与授权支付,还有异地拨款,涉及单位多、预算支出科目多、会计要素多,大大增…  相似文献   

19.
“乡财县管”是农村综合改革的重要内容,是乡镇财政管理方式的深刻变革。本文在分析赣州“乡财县管”的成效以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推动赣州乡镇财政规范发展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乡财县管是一种管理方式上的改革尝试,在实施的过程中利弊共存。本文结合实施乡财县管的利弊分析,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改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