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1 毫秒
1.
对我国粮食直接补贴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黎 《农业经济》2004,(12):18-19
对农民实行直接收入补贴,是指政府为了稳定和提高农民收入,或减少政策调整给农民收入带来的损失而对个体农民进行的直接转移支付,它是相对于价格支持等间接补贴而言的。2002年,安徽、吉林两省选择了3个县,率先在我国进行粮食直接补贴的试点。2003年,河南、湖北两省也减少了对粮食流通环节的补贴,增加了对生产环节的直接补贴。今年,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也明确指出: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贯彻国家对农民粮食种植实行直接补贴的政策,山东省全面开展了农民小麦种植面积核实工作。小麦种植面积是实行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的重要依据,是保证将补贴资金及时、足额、准确地兑现到农民手中的重要基础。因此必须切实注意做好这项工作。  相似文献   

3.
目前,我国正在进行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的改革试点工作,在粮食主产区吉林、安徽两省的东丰、来安、天长三个县正式展开。这次改革的核心是,将国家按保护价收购农民余粮的政策,调整为以现金的形式直接补贴给农民。补贴给每个农户的现金,是按照前四年市场价和保护价之间的平均价差,并根据农户的田亩数量、商品粮产量等综合指标计算出来的。以正在进行新一轮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三个试点县为例,国家共直接补贴农民6000多万元,20多万户农民平均每户获得补贴200多元。  相似文献   

4.
2002年底,吉林省在东丰县进行了粮食补贴改革试点。改革的主要内容是把国家保护农民种粮利益的财政补贴,由过去通过补给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支持其执行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政策的间接补贴改为补给农民的直接补贴。目前,改革已经显现出积极效果:农民欢喜,按计税耕地面积常产,得到了每市斤0.045元的粮食补贴;地方政府欢喜,农业税直接从粮食补贴中抵扣,省去了逐户催缴或委托国有粮食购销企业代扣的麻烦;收购市场的多家争市代替了国有粮食企业的独家垄断;失去政策保护的国有粮食购销企业感受到了来自市场竞争的生存压力,要求加快改革的呼声更强烈了。…  相似文献   

5.
关于对粮食主产区农民直接补贴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以河南省为从事贸易为例阐述了当前在部分粮食生产区对农民直接补贴改革试点的必要性,提出制定直接补贴政策必须遵循合理补贴,简便易行、适度渐增、制度效率等原则。同时,中提出当前将粮食风险基金及价格补贴转用于直接补贴农民的同时,应注重与之相配套的改革措施的落实,要进一步促使农业增产增效,农民减负增收,大力发展农村经济。  相似文献   

6.
孟雷 《中国改革》2003,(7):28-30
所谓的“直补”,即把国家通过粮食企业以“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粮食、以间接补贴农民的暗补方式,改为将保护价与市场价的价差以现金形式直接补给农民。这一看似简单的变动.表面上仅是增加农民收入的补贴方式的调整,背后却附加着“两放开。——放开粮食收购价格.放开粮食购销市场。  相似文献   

7.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这是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坚  相似文献   

8.
吉林省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吉林省2004年开始实施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粮食直接补贴政策的实施对粮食供给能力、国有粮食企业的市场化改革以及农民收入等都产生了一定的积极效应.但政策对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的促进效应也存在递减趋势,需要通过现行农业补贴方式的完善和创新来更好地发挥各项补贴政策的协同效应,保障实现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目标.  相似文献   

9.
20 0 1年 7月 ,《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意见》提出 :“为了探索如何把国家财政补贴真正补给农民 ,可以在实行农村税费改革的地区 ,选择一两个县 (市 )进行将补贴直接补给农民的试点 ,并认真总结试点经验。”安徽、吉林、河南、湖南、湖北等粮食主产省 ,陆续开展了将保护价收购改为直接补贴农民的试点 ,或将此项改革列入议事日程。那么 ,我国现行农业补贴政策的主要问题在哪里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的时机是否成熟 ?如果成熟 ,应该怎样进行调整 ?带着这些问题 ,2 0 0 2年 9月 ,笔者对粮食主产区吉林省长春市及其德惠、农安两…  相似文献   

10.
《农家之友》2007,(8S):12-12
从广西区政府获悉:为了让种粮农户全面受益,今年广西有三路资金扶持农民群众发展粮食生产,总额9亿元。三路扶持资金分别是:水稻良种推广补贴、对种粮农民农资综合直补和对粮食主产县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  相似文献   

11.
2004年初.中央“一号文件”确定了“全面放开粮食收购和销售市场.实行对农民的直接补贴”的核心政策,一方面让农民成为直接受益者,另一方面也触动了粮企和农发行等多方利益格局。站在粮改的前沿,无论是国有粮企还是农发行都势必会迎来一场大风大浪。  相似文献   

12.
本刊讯为稳定粮食面积、恢复和提高粮食产量,确保国家粮食安全,2004年国家将采取十大措施,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和种粮农民的支持,千方百计提高粮食总产量、增加种粮农民的收入。这十大措施是:一、建立对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他地区也要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二、降低农业税税率、取消农业特产税。农业税税率总体上降低1个百分点,同时取消除烟叶以外的农业特产税。有条件的地方,可以进一步降低农业税税率或免征农业税。要据实核减合法征…  相似文献   

13.
2004年2月8日,中共中央和国务院发布的1号文件,即《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提出:“为保护种粮农民利益,要建立对农民的直接补贴制度。2004年,国家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部分资金,用于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其它地区也要对本省(区、市)粮食主产县(市)的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粮食直补的推出将国家通过保护价给农民的间接补贴调整为直接补贴,使农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相似文献   

14.
对粮改“三项政策”的理性思考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一、顺价销售 :三项政策的中心环节这次粮改的直接动因是国内粮食供过于求 ,国家财政不堪重负。因此 ,粮改的首选目标定位在实现财政减负上 ,同时 ,要求切实保护农民利益 ,国有粮食企业力争扭亏增盈。这一改革要求充分体现在粮改的三项政策之中 :实行“敞开收购”主要是体现国家对农民负责 ,要求粮食企业做到有售必购 ,并对农民余粮在收购价格、结算兑付等方面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 ;实行资金“封闭运行”一方面是为农民着想 (防止资金被挤占挪用和给农民打白条 ) ,另一方面要求企业必须对国家负责 ,确保银行资金不流失 ;实行“顺价销售”则要…  相似文献   

15.
国有粮食企业是国家收购掌握粮源和实施粮食宏观调控、促进粮食增产和农民增收、维护粮食市场与价格基本稳定、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载体和得力抓手,其经营管理状况直接关系着农民切身利益、  相似文献   

16.
粮食直补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粮食连续五年减产的背景下,国家采取拿出100亿元直接补贴种粮农民等一系列利农措施,这将对中国的粮食生产起到何种作用?财政部长金人庆说,国家把通过流通环节的间接补贴改为对粮食主产区种粮农民的直接补贴,2004年13个粮食主产省,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出100亿元安排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3月31日,财政部发出紧急通知,要求各地尽可能在春播之前兑付部分直补资金,并在上半年把全部补贴资金基本兑现到农户。随后,各地对直接补贴政策也做出了回应。一场粮食直补行动暖洋洋地展开了,意在温暖农民种粮的积极性。有报道称,当前春耕生产形势总体良好,…  相似文献   

17.
关于粮食补贴方式改革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吉林、安徽两省已开始进行对农民直接补贴的改革试点。尽快推进粮食流通市场化,改革现行粮食补贴政策势在必行。一、现行粮食补贴政策的弊端现行粮食补贴政策是以保护价收购为主,通过国有粮食部门对农民进行间接补贴。这种补贴政策存在以下弊端:1.保护重心偏离,未达到预期目的保护价政策本意是为了保护农民利益,而实际上,保护的重点却是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国家通过制定保护价收购政策,扭曲了粮食市场价格,城镇居民获得了低价位的粮食,而农民得到的补贴却非常有限。有统计分析表明,政府用于保护价收购政策的总支出中,最终到达农民手中的不到…  相似文献   

18.
从财政部获悉,2004年,我国共有29个省份实施了粮食直接补贴,安排粮食直补资金116亿元,约6亿农民直接得到了国家补贴的实惠。  相似文献   

19.
《齐鲁粮食》2003,(8):38-38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程国强研究员最近接受《隙望》记采访时说,目前试点各省的直接补贴模式各不相同,初步概括主要有三种类型,一是安徽、吉林、湖南试点的取消保护价,与农民交售粮食不挂钩的方式,二是湖北取消保护价,与农民交售粮食挂钩的方式,三是河南试点的与现行保护价政策和交售粮食挂钩的方式。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粮食问题始终是国家与农民关系的睛雨表。如果说1987年农民不愿种粮食意味着国家与农民的关系紧张,那么,1988年出现的购粮难现象则说明国家与农民的矛盾已达到激化的程度。如何通过新的制度安排,在短期内协调国家与农民的关系,不仅是为了解决当前粮食危机问题,而且也直接关系到中国农村经济改革及其支撑下的整个经济改革的成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