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利用世界旅游组织(UNWTO)的计算方法,以山西省为案例地,测度2004—2015年山西省铁路、公路、民航等旅游交通碳排放量及其演化过程;同时利用Kaya等式和LMDI分解模型分析测算山西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影响因素,从游客数量、人均旅游消费水平、旅游产业对生产总值的贡献率、单位GDP客运交通周转量、单位客运交通周转量能耗、能源结构六大方面,测度并探讨山西省旅游交通碳排放的主要机理,分析结果显示:促进旅游交通碳排放增长的主要影响因素是游客数量、人均旅游消费水平和单位交通周转量的能耗;旅游产业的产值占GDP比重、单位GDP客运交通周转量和能源结构是有效抑制碳排放增长的因素。  相似文献   

2.
以西北五省156个乡村旅游模范村为研究样本,运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估计值、空间自相关等空间分析方法,研究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空间分异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①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最邻近指数R=0.627,泰森多边形检验的变异系数为142.30%,符合凝聚分布模式。②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全局莫兰指数为0.125,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③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的高密度集聚区主要集中于三个分布区:宁夏回族自治区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陕西省中南部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青海省东部与甘肃省交界处乡村旅游模范村分布区。④西北五省乡村旅游模范村空间分异特征受到交通区位、湖泊水系、客源市场影响较大,呈现出"沿路"、"环湖"、"绕城"等空间分异格局。文章最后根据分析结论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乡村旅游在推动农村三产融合、促进乡村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基于甘肃省14市(州)2015—2020年乡村旅游运营效率情况,采用数据包络分析法测算了2015—2020年甘肃省乡村旅游的运营效率值,进而采用Tobit模型分析乡村旅游运营效率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2015—2020年间甘肃省乡村旅游运营效率整体偏低,在时间趋势上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状态。从市(州)的具体情况来看,各市(州)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差异显著,仅有张掖市和金昌市持续保持运营有效。(2)乡村旅游资源、交通便捷程度、城镇化水平和政府支持情况对甘肃省乡村旅游运营效率均有正向的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捷程度和城镇化水平的影响程度较大,乡村旅游资源和政府支持情况的影响程度较小。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大政府支持力度、优化旅游资源配置、强化品牌建设和人才管理、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提升生态环境品质等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中国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类型结构及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全国首批320个乡村旅游重点村为研究样本,借助ArcGIS软件,运用最邻近点指数、核密度估计等空间分析模型,就其空间分布特征、均衡态势、分布密度进行定量化表征。在此基础上,对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旅游产品结构进行了梳理识别,并揭示了其空间分异规律与类型结构特征。最后,运用地理联系率、矢量数据缓冲区分析等方法剖析了其内在影响因素。研究发现:①乡村旅游重点村在全国的分布呈现两个高密度区和三个次级高密度区。②重点村的分布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自然资源富集的东部地区,多以省会城市、主干路网为核心呈寄生状向周围扩散。③乡村旅游重点村目的地类型结构中,文化民俗类乡村旅游地所占比例最高,各目的地类型在全国的分布具有不均衡性,城郊休闲游憩型在西北地区所占比例最高,特色产业主导型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区。④乡村旅游重点村产品结构中,文旅融合型产品占比最高,各类型产品形态在全国的分布呈现集聚性特征,体验观光型产品主要分布在西北地区,休闲度假型产品主要集中在华东地区。⑤资源禀赋基础、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市场规模、交通区位条件、政策及创新环境是影响乡村旅游重点村空间分布特征和类型结构差异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5.
基于大数据的洛阳市旅游流时空分布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大数据背景之下,基于洛阳市游客新浪微博签到数据,应用游客新浪微博签到频次、时间分层法、核密度空间分析法,分析了洛阳市旅游流年内时空分布特征,所得结论如下:(1)洛阳市旅游客流量年内变化总体上呈"双峰山岭"型分布特征,两个较为突出主峰分别对应洛阳牡丹文化节、十一黄金周,客流量在不同的时段表现出明显的相似性、对称性、反季节性等变化特征。(2)从客流量年内多重尺度时间变化上看,呈现出春季客流量夏季客流量秋季客流量冬季客流量的变化趋势,月内变化曲线呈现出类似锯齿状的突峰型或凹谷型,不断起伏的高峰分别对应双休日和传统节假日,周内变化曲线呈现出明显的"翘尾"形,星期六和星期天客流量最大,日内变化曲线整体呈现"平勺"形特征。(3)洛阳市旅游流空间分布形态呈现出"小型化、斑块化、大分散、小集散"和"一核多中心"的特征,热点区倾向于向高等级旅游景区聚集、城市中心城区集聚、重要交通设施集聚。(4)洛阳市旅游流日内各时段空间分布特征大致相同,变化主要发生在主城区,根据空间相似性,可分为两个阶段,0~9时段为游客休整期,旅游者活动较少,空间分布范围较小,9~24时段为游客游览和夜生活期,游客较为活跃,活动范围较广。  相似文献   

6.
乡村旅游是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助力,乡村已经开始成为主客共享的新空间,文章基于POI数据,从主客共享视角结合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特点将其划分为十种类型,运用标准差椭圆、平均最近邻和核密度分析方法探究其空间分布特征。从社会经济、基础设施、生态环境、乡村居民和客源市场五个方面选取影响因素,并运用地理探测器对辽宁省乡村旅游地空间分布的影响因素进行因子探测和交互探测。研究表明:(1)辽宁省各类乡村旅游地数量和分布形态具有差异。(2)乡村旅游地主要呈现集聚分布,九类乡村旅游地主要集中于辽中南城市群,而风景区资源丰富且呈随机分布。(3)各类乡村旅游地分布的影响因素具有差异,主客交互、与旅游发展因素交互后均产生增强作用,表明主客共享对乡村旅游地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经济地理》2021,41(3):231-239
随着大数据时代到来,收集在线游记文本建立文本数据库,可获取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综合感知形象,为城市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研究提供新的思路。以携程网、去哪儿网攻略收集的游客游记文本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旅游目的地形象感知"认知—情感"模型,运用文本分析法提取大连市的形象感知高频特征词,探索游客对大连市的旅游形象感知并运用百度指数分析校验。结果表明:(1)海洋、广场、公园是游客对于大连旅游形象的基本认知形象,体现其滨海旅游资源特色突出。(2)游客对于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活动的满意度较高,评价中以积极情感为主。消极感知的主要来源具体反映在景区(点)门票、旅游服务态度、交通基础设施破旧等旅游基础设施与配套方面。(3)整体形象感知上,大连市的整体形象感知是滨海旅游胜地、"广场之城",正面积极感知占比较高。(4)游记语义网络图呈"核心—次核心—外围"圈层结构,以大连为核心,大连—广场,大连—海洋,大连—老虎滩是网络图中联系较为密切的关系链。  相似文献   

8.
《经济地理》2021,41(5):232-240
基于ABC态度模型,构建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结构关系模型,以野溪铺村和锡福村为案例地,运用验证性因子分析方法,探讨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结果表明:(1)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影响因素和作用机制符合ABC态度模型,是认知—情感—行为序列的连续过程。(2)影响因素分四个方面:在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体验、品牌个性及满意度均对游客忠诚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在间接影响因素中,感知价值、旅游涉入、品牌个性、品牌体验等均通过满意度间接影响忠诚度,品牌体验、满意度在品牌个性对忠诚度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得以证实;在总效应中,满意度对忠诚度影响最大(0.465),对品牌体验影响最小(0.185);在二维影响因素中,情感价值和成本价值、自我表现性、真诚的和关爱的、行为体验因子对忠诚度正向影响更为显著。(3)作用机制方面,推力因素和拉力因素相互作用及二者对忠诚度的影响构成乡村民宿旅游地游客忠诚度推力机制和拉力机制,态度认知成分通过情感成分影响行为成分构成忠诚度传导机制。  相似文献   

9.
云南省旅游季节性特征分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旅游一般都具有季节性的特征,季节性也被称为旅游业界最容易理解却最难以解决的问题。云南省是中国的边疆旅游大省之一,旅游经济也同样受到季节性的影响。在收集云南省各地州市多年旅游接待人数、旅游收入数据的基础上,利用SPSS软件,对云南省分州市从2004—2009年游客人数数据进行聚类分析,①总结云南省在旅游季节性上所表现出的典型特征,并从自然条件、休假制度、旅游知名度、区位条件和民族节庆等方面分析了云南省旅游季节性的形成原因,最后提出了降低季节性对旅游业影响,促进云南旅游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田野  罗静  崔家兴  蒋亮  吴益坤 《经济地理》2019,39(11):203-213
以长江经济带3A级及以上等级景区为例,利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以及加权网格维数对该区旅游资源的空间结构进行分析。通过构建旅游吸引力系数模型,建成考虑游客选择偏好的交通栅格成本数据集,利用成本距离分析工具对该区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进行评价。研究表明:①旅游资源空间分布总体呈现东密西疏特征,其空间集聚存在明显的人口和社会经济偏好性,围绕省会城市及周边形成旅游资源显著集聚区。②旅游资源空间集聚整体呈现近轴对称形状,并形成以上海为核心的四大组团支撑,多中心协同的空间结构。③旅游资源的总体交通可进入性较好,但存在明显的东西空间差异,呈现出由东至西的阶梯状下降格局。④旅游资源的交通可进入性呈现出等级与类型差异,同时高交通可进入性旅游资源出现分省内部空间集聚,形成分省内部以省会城市为中心的近核心—外围结构。  相似文献   

11.
刘智 《经济地理》2020,40(2):209-216
通过构建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系统指标体系,运用变异系数和耦合协调度模型对2005—2018年张家界乡村旅游与农村可持续生计的耦合度和协调度进行测算,分析耦合协调度的空间格局,并运用地理探测器方法对其驱动机制进行分析。研究表明:①2005—2018年耦合协调度保持连续上升的趋势;②乡村旅游发展初期呈现东部高西部低的分布格局,中期呈现东南部滞后于西部的分布格局,但最终张家界整个区县达到优质协调;③耦合协调度空间分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人均GDP、旅游收入占GDP比重、农业机械化水平和人均财政收入等,且具有明显的时间异质性特征。  相似文献   

12.
赵书虹  李琴 《经济地理》2024,(1):185-196
体育旅游精品项目是体育运动的重要空间载体和体育旅游产业发展的重要依托。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方法从总体和区域层面对中国1079个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布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地理探测器、叠置分析方法剖析影响精品项目空间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发现:(1)从总体层面来看,体育旅游精品项目呈“东多西少,南多北少”的空间结构特征;空间分布类型为集聚型;空间密度呈“单极多核”分布形态。(2)从区域层面来看,省域尺度精品项目分布极不均衡,空间分布密度差异较大,上海、北京、天津的分布密度最高;分布具有明显空间自相关特征,热点区集中于长三角地区和西南地区。市域尺度精品项目的区域不平衡程度大于省域尺度,热点区主要分布于长三角、京津冀、黔中城市群及青海东部、甘肃西北部等地区。(3)体育旅游精品项目的空间分布受地理环境、社会经济发展、资源禀赋、体育旅游政策环境、交通建设与住宿接待水平等5个维度因素的共同作用和影响,各影响因素对精品项目空间分异的解释度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13.
旅游减贫具有空间溢出效应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现有文献缺乏旅游减贫多维效果及空间效应研究,本文基于多维贫困视角,运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构建了包含经济、教育、医疗、生活与环境五个维度的贫困减缓评价指标体系,并在地理距离矩阵和经济距离矩阵共同构成的综合嵌套矩阵的基础上,分别运用空间自相关检验、空间杜宾模型探究了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旅游发展对各维度贫困减缓的空间效应。主要结论有:(1)十年间,中国乡村旅游业发展水平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纳入空间效应的空间杜宾模型较好地揭示出区域间乡村旅游发展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2)十年间,各维度的减贫效果亦呈现显著空间正向相关性,表明各维度减贫效果存在着空间集聚特征。(3)十年间,旅游发展对经济、生活、环境等维度的贫困均具有显著减缓作用,更重要的发现是旅游发展在这三个减贫维度上具有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旅游发展对教育、医疗两个维度上贫困减缓的直接和间接效应均未通过显著性检验。(4)从空间异质性视角分析,旅游发展对经济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出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步递减规律;旅游发展对生活减贫维度和环境减贫维度的空间溢出效应均呈现出由东部区域→中部区域→西部区域逐渐增大特征。最后,论文就旅游减贫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当今社会,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闲暇时间不断增多,交通越来越便捷.乡村旅游逐渐成为人们周末闲暇的好去处.近期,仪征市委党校课题组成员采取走访、发放问卷等多种形式,对我市乡村旅游的发展概况进行了调研,并就如何提高游客忠诚度、拓宽乡村旅游发展道路提出了一些可行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5.
欠发达地区周末度假旅游开发初步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许春晓 《经济地理》1997,17(3):68-71,67
1概念及其开发意义1.1周末度假村的概念欠发达地区周末度假村、是度假休闲业的最初形式、或称为起步形式。其形成基础是开发地经济发展水平低、风景资源一般、但有一定的开发潜力、它的最大特点是具有城里居民喜欢的氛围和较短的时空距.以旅游、娱乐、休养、度假、最主要是以周末度假及游乐为主要活动内容;其区位是靠近大中城市且交通方便的乡村、时距一般小于8h)用地特征是开发强度较高的农村。可称为资源客源共存型一具有以下主要特征:①时间周期性。游客主要用周末度假、带有行为周期性:表现为游客时间分布上的明显周期性峰值、为…  相似文献   

16.
对3个典型沙漠景区2006-2010年各月游客接待量进行分析,并计算各景区的月接待比例的离散程度.从旅游气候舒适度、闲暇时间、旅游审美等角度分析了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变动的原因.利用沙坡头和巴丹吉林的各省客源比例数据,对两景区的客源市场集中度进行计算,并进一步计算客源市场比例同地理因素、人口因素和经济因素之间的相关系数.得到如下结论:①沙漠旅游景区客流季节性明显,而且越偏向自然的景区季节性越明显;②气候舒适度是沙漠客流的必要条件,对客流季节性变动影响较大;③沙漠旅游景区的客源集中度较高,与沙坡头客源集中度相关性最密切的是地理距离因素,与巴丹吉林最密切的是经济因素.  相似文献   

17.
以我国35个旅游城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07、2010、2013、2017年的截面数据,运用动态因子分析法从静态和动态两个方面对不同区域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影响因素进行评价。结果表明:①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转型升级因子及经济支撑因子是影响我国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要因子;②从旅游业影响因子静态指数看,东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水平普遍优于中西部旅游城市,旅游内核因子、旅游交通因子、经济支撑因子发展水平呈现自东向西递减特征,转型升级因子指数则与之相反;③从旅游业影响因子时空演变特征来看,各因子指数随时间呈现波动变化特征,东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旅游内核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中部旅游城市驱动因子由转型升级因子向旅游交通因子转变,转型升级因子始终是驱动西部旅游城市旅游业发展的主导因子。最后,就不同类型旅游城市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提出针对性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互联网时代,网络关注度可以作为测度马拉松社会关注程度的工具之一,来表征马拉松运动的群众基础。文章利用变差系数、赫芬达尔系数、首位度、地理集中指数、季节性集中指数5个指标和地理空间可视化表达方法对2014—2019年我国马拉松的网络关注度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发现:(1)时间上,我国马拉松的网络关注度呈现明显上升趋势,全国层面的马拉松网络关注时间分布的年际差异较小;省域层面的马拉松网络关注时间分布的年际变化总体较显著;大众关注马拉松的季节偏好越来越显著。(2)空间上,从全国范围看,各省份之间的马拉松网络关注分布的均衡程度不高。区域间,网络用户对马拉松的关注呈现东—中—西依次减少态势。区域内,马拉松网络关注在西部区域内分布相对不均衡,东部其次,中部区域内最为均衡,各区域内的均衡程度有分化趋势。(3)马拉松网络关注的空间分布主要受人口规模、经济发展水平、教育发展水平、网络发达程度、旅游发展水平、自然地理条件等6项因素影响。除以上因素外,官方政策、标志性马拉松赛事及热点事件等也会对其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各地区的旅游资源和交通两方面详细分析了1995~2001年国际入境旅游者在新疆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分布特征.并指出了影响因素,提出了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20.
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演化及影响机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贾垚焱  胡静  刘大均  朱磊 《经济地理》2019,39(1):198-206
采用最邻近指数、核密度分析、网格维分析、地理探测器等分析方法,从空间分布类型、分布密度、分布均衡性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的空间演化特征及影响机理进行研究,结果显示:(1)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呈集聚型,其集聚程度有逐渐增强的演变特征;(2)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分布的高密度区呈现散点状结构向组团结构演变的特征,并逐步形成"U"字形核密度结构;(3)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在空间上呈不等概率分布,存在围绕武汉、宜昌、长沙、南昌等城市集聚分布的现象,但呈现出不断均衡的发展趋势;(4)资源本底、市场条件及政策环境对长江中游城市群A级旅游景区空间分布的影响逐渐加强,不同等级旅游景区受到各影响因素的影响程度不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