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选取2008—2019年中国研发活跃度较高的4个行业269家上市企业为样本,采用层次回归模型和Logit模型分析中国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能力和不同技术组合交互吸收调节作用对企业绩效的影响,从双元吸收角度对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进行比较后发现:①中国企业开放型技术双元具有显著开发型和内向型特征,企业跨国双元吸收能力不足造成组织开放型双元压力,并对企业跨国多元化经营和长期绩效产生抑制作用;②相对于技术风险、制度风险和多元化风险,双元吸收风险成为中国企业绩效提升与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互动关系的优先考虑,具有较高跨国探索吸收能力的中国新兴行业企业倾向于选择跨国并购模式,而母国双元、跨国双元间交互吸收能力较高的制造业企业倾向于选择绿地投资模式;③中国企业国际化路径选择实践表明,比较竞争优势能够有效弥补后发国家企业跨国双元吸收能力不足的缺陷,并使企业国际化模式选择多元化,反映出开放型双元吸收能力是后发国家企业国际化进入模式选择的充分非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2.
李丽娟 《时代经贸》2012,(12):133-13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财务战略选择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企业的经营环境复杂多变,面临的风险与日俱增,财务战略选择在企业的生存发展中变得尤为重要.本文把企业战略管理理论和财务管理理论相结合,对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战略选择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张淑辉 《经济研究导刊》2014,(15):132+183-132
财务风险在企业经营中是永恒不变存在的。在经济环境日益国际化的现今,企业所面临的风险也是不断增加的。企业的经营环境变化越来越大,也是一个重要的原因。财务风险一直存在于企业经营中,对于一个企业,它需要面对的财务风险也是越来越大的。财务风险的存在毫无疑问地会对企业生产经营产生极其严重的干扰,使得对于财务风险的预测和控制成为了社会研究的极为严肃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许晖 《经济问题探索》2004,35(10):10-12
企业在国际化进程中由于其跨国经营的性质 ,其生产和经营活动面临着比国内企业更多、更复杂、破坏力也更强的国际风险。因此 ,企业对国际风险的感知、如何度量这些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程度 ,基于风险感知的进入战略选择及风险防范等相关问题进行研究探索 ,便成为国际企业风险管理的重要内容。本论文通过对国际风险类型的感知分析 ,研究风险感知与国际市场进入战略决策的互动 ,同时针对国际化进程中的几类主要风险 ,探讨了中国企业如何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利用各种资源 ,防范国际风险 ,提升竞争力的相关策略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法律风险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国门并进行了大量跨国并购。同时,中国企业的跨国并购面临法律、政治、财务、文化整合等风险。文章就中国企业跨国并购的现状、面临的法律风险进行了分析,并以美国为例分析了其对跨国并购的法律制度,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7.
赵继征 《时代经贸》2010,(16):86-86
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系统,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各方面有关,由于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应重视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努力使企业的负债规模应与其流动资产相匹配。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及财务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存在并可能实际发生,本文对企业面临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8.
自我国加入WTO后,越来越多的企业已进入或即将进入国际资本市场,进行跨国投资,参与国际竞争,但跨国经营同国内经营毕竟存在着很大的差别。为保证跨国投资的成功,我们有必要认清这种差别。众所周知,跨国经营面临的是由众多国家和地区构成的国际市场,而国内经营通常面临的只是单一的国内市场。这表明,要实现跨国经营,一方面企业面临更多的市场选择,另一方面企业在选择和确定具体的目标市场时,必须考虑和分析更多的影响因素。笔者认为,影响跨国投资战略选择的因素,大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国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所谓市场的不完全性,…  相似文献   

9.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我国企业规模的急剧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内企业倾向于采取跨国并购的策略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对外进行直接投资.事实上,我国大部分企业目前暂时无法做出正确的国际化战略选择,对跨国并购的参与度也比较低,所以,我国企业的跨国并购之路困难重重.本文的着力点在于我国企业开展跨国并购时面临的风险及问题,分类阐述了我国企业在跨国并购中面临的政治法律、财务、技术、金融以及整合风险,并以中铝集团、中海油、海尔、首钢集团、京东方等大型企业的跨国并购行为为例进行详细解析,最后提出了相应的风险应对策略.  相似文献   

10.
企业财务风险贯穿于企业整个经营系统,与企业技术开发,生产经营及企业面临的外部环境等各方面有关,由于企业在社会经济活动中面临各种不确定因素,所以企业应重视和加强财务风险管理,努力使企业的负债规模应与其流动资产相匹配.企业作为一个法人及财务主体,在企业的生产经营过程中财务管理的作用比较重要,但企业面临的各种不确定性导致了财务风险的存在并可能实际发生,本文对企业面临的确定性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1.
王江  王娟 《现代财经》2007,27(3):67-71
服务型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选择是企业国际化战略的核心组成部分。服务型企业经营的内部环境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对企业选择国际市场进入模式有很大影响。通过企业国际市场进入模式决策的理论分析模型,我国服务型企业开拓国际市场要考虑诸多影响因素,同时要采取有针对性的有效策略和灵活的进入模式。  相似文献   

12.
国际市场进入模式一直是国际商务研究领域的热点问题.在企业国际化发展过程中,国际市场进入模式的选择往往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企业拓展国际市场、参与全球资源配置的成败.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案例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提供了启示:明确企业在选择并购投资时的优势和目标,了解目标市场的环境,积极进行并购后的整合.得出并购投资进入模式在实际运用中的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3.
2010年奥巴马签署的《美国金融改革法案》旨在解决此次金融危机中所暴露出来的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在不断推进金融创新的同时,加强对金融业的监管,最大限度的保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该法案是近年来对美国未来金融业发展以及金融机构监管较为深远的一项改革法案。它将给中国金融市场提供有益的借鉴,要求我们既要尊重金融市场化发展规律,推进金融创新,加强市场透明度,同时也要在统一监管方面做足功课,并积极促进国内监管改革向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4.
Financial regulators are challenged with finding the most efficient and effective ways to monitor banks given an expanding and complex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system. Market discipline has grown in importance as a way to discourage banks from taking on unnecessary risk. One of the main drivers of market discipline is information disclosure. While the literature on market discipline is expansive, there are no known studies on the impact of individual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on market discipline. Our study investigates which specific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influence financial investors to discipline banks and which do not. We find that information disclosure requirements primarily reduce or have no impact on market discipline practices.  相似文献   

15.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金融创新是金融市场的"催化剂",它"催生"了各个子市场的形成和发展,不断推动金融市场的完善与成熟。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文章以金融衍生工具为"链条",分析了金融工程学、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之间的逻辑关系:金融工程学是"载体",金融创新是表现形式,金融风险是一种另类的潜含结果。同时,详细探讨了金融创新和金融风险之间的辩证关系:三者都是金融市场存在和发展的产物。澄清金融创新与金融风险之间内在的市场联系,对建立与我国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成熟的金融市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加入WTO以后,我国的国际资本流动性开始有所加强,流动方式也有所改变。文章选择中国、美国和日本的消费和收入数据,在国家之间实际利率均衡的假设下,通过国家消费模式的考察和对比,发现我国的经济运行并不满足国际资本完全流动性假说,其原因既出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之间存在进入限制,也出于我国资本市场与国际资本市场的非完全整合。这些经验发现表明,我国经济中的名义利率、汇率和资本市场仍然处于有限管制过程中,必须通过深化国内金融体制改革和逐步实现资本市场开放等有力措施来增强我国国际资本的流动性,进而保持我国快速经济增长和提高整体资源配置效率。  相似文献   

17.
信用风险缓释工具在包括资产证券化在内的金融市场上扮演着重要角色,但交易的集中化、投机化和去监管化却蕴积出市场风险,并在次贷危机中集中爆发。汲取危机教训,美国Dodd-Frank法案和国际掉期协会ISDA制定的大/小爆炸协议代表着市场监管的初步建立。有鉴于此,在我国现行的CRM场内交易机制下,要进一步对交易主体资格、交易信息披露、履约争议解决、市场稳定性影响等事项构建严格的持续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8.
Recent global imbalances have changed the way international capital flows are shared among developed and developing countries. In the new environment, the U.S., a former lender, has become a borrower. This article discusses how the privileged position of this new borrower might influence developing countries?? access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It suggests that for some emerging market countries, the recent increase in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might be because of worsening in their borrowing opportunities. Empirical analysis for 39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shows that the increase in the U.S. deficit limited the access of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that we analyzed in Commonwealth of Independent States, Developing Asia, Central and Eastern Europe to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s for the 1980?C2009 time period.  相似文献   

19.
构建我国多层次资本市场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层次资本市场是市场体系建设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对推进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家和区域经济发展、资本市场本身的完善和安全运行、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优化准入机制和推出机制、防范和化解我国的金融风险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我们认为,我国未来的多层次资本市场应该具有如下基本架构:积极推进中国资本市场的国际化进程;注重发展企业长期债券市场;大力发展私人权益资金市场;继续完善中小企业板市场;发展场外交易市场;发展地方产权(股票)交易市场等。  相似文献   

20.
In development economics, growth in credit is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faster long-run growth as financial intermediation improves the efficiency of channeling capital to productive investment. Yet, among developing countries high growth in credit almost always guarantees the outbreak of a financial crisis. The authors attempt to reconcile the two seemingly contradictory facts with an endogenous growth model in which entry to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entails some significant fixed cost. The poorest countries are excluded from international borrowing because of the fixed cost. The higher-income developing countries will find it optimal to sink the fixed cost to borrow internationally, growing faster as a result, but also become prone to fluctuations arising from shocks to the international financial marke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