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失业率控制或就业率是国家宏观调控四大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和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定性指标,同时充分就业又是根本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矛盾、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因而应该也必须把充分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必须从战略调整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我国的失业及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2.
古典经济学认为:自然失业率是一个经济体不管处于什么状态都不能消除的一种失业率。我们所观察到的只是摩擦性失业。对于一个宏观经济管理主体来说,追求充分就业对宏观经济政策方面发挥首要的作用。本文通过构建一个描述性动态模型来解释一个经济体如何测算充分就业时的失业率。  相似文献   

3.
失业率控制或就业率是国家宏观调控四大指标体系的基础指标和国家宏观经济运行形势的定性指标,同时充分就业又是根本解决我国国民经济主要矛盾、推进城市化进程及实现现代化的前提条件。因而应该也必须把充分就业作为国民经济发展的首要战略目标,必须从战略调整的高度来看待和解决我国的失业及就业问题。  相似文献   

4.
赵宏 《商场现代化》2007,(26):31-32
失业率统计数据的准确程度,关系到国际社会对一个国家综合经济水平的评价。因此提高我国失业统计方法的科学性和准确性是至关重要的。笔者通过对国内外有关失业率统计方法的最新研究,认为我国现行的失业率统计制度在诸多方面有待进一步改进和完善。本文就我国失业统计制度中的若干问题做一深入探究。  相似文献   

5.
失业作为一种经济现象一直被视为经济发展的羁绊,各国政府都想尽办法降低本国的失业率,经济学家们也提出了各种各样的失业理论,但通过深入的观察,我们发现,并非所有的失业都是社会发展的疾患。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失业不仅有其存在的必然性,而且也有其存在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6.
实现充分就业是国民经济宏观调控的四大主要目标之一,失业率计算的准确性,能够直接影响到对经济宏观调控的决策,直接影响到国计民生.目前失业率的计算方法存在一些不足,无法建立真正的失业预警机制, "经济失业率"的计算能够很好的弥补这一缺陷,能够准确的对失业情况进行预警.  相似文献   

7.
龚东华 《现代商业》2008,(2):266-267
农村隐性失业是我国长期存在过的、目前还大量存在的客观现象。我国的就业失业统计是在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迄今在基本概念、时间范围、指标体系、调查手段等方面都与国际标准和惯例有较大的差距,使得官方公布的有关失业率指标难以准确地反映当今社会中劳动力失业的真实状况,无法作为制定就业政策的依据,且与国际上其他国家公布的失业率也不具备可比性。这就需要今后我国农村隐性失业问题将随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而通过减少显性失业的形式而一起缓解。中国农村劳动力的充分就业关系着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农村隐性失业人口的统计关系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蓝图的实现,对此我们必须未雨绸缪,认真对待。  相似文献   

8.
符涛  董志强 《商业时代》2007,(7):51-52,60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大量实证研究发现了一条不同于经典理论的工资曲线:控制其他变量影响,地区高失业率将导致该地区工资水平下降。各国对工资失业弹性的经验估计结果非常接近,为-0.1左右。本文运用我国各省区1996-2002年多时期横截面数据估计发现,在控制有关变量后,我国的地区工资和地区失业率也存在负向关系,且工资失业弹性与国际上大多经验研究接近,为-0.11.这可能说明非自愿失业是我国经济中的一个均衡结果。  相似文献   

9.
失业是当代社会最主要的经济问题之一。失业不仅对失业者本人及家庭有着严重的影响 ,失业率过高还会带来一系列社会问题。因此 ,当代经济发达国家大多把失业问题 (或充分就业 )看成是政府的首要目标。由于历史的原因 ,我国人口众多 ,经济也相对落后 ,因而失业问题也十分严重。笔者认为 ,从我国目前关于就业与失业方面的理论、政策和实践来看 ,仍存在以下问题 :一、我国现阶段关于失业者及失业率的统计不科学经济学和社会学都认为 ,凡在一定年龄范围内愿意工作而没有工作 ,并正在寻找工作的人都是失业者。反映一个国家失业状况的最基本的指标…  相似文献   

10.
二战后,德国经济进入黄金发展阶段,其特有的"德国福利国家模式"在国际上为各国津津乐道.各国把"德国模式"贴上经济腾飞、充分就业政策的标签,但自上个世纪末以来因为经济发展放缓、失业率不断攀升这种模式受到普遍质疑.笔者梳理德国福利制度发展的历史,发现依据社会保障的责任由谁来承担恰好可划分为三个阶段,从责任共担的视角,剖析历史上比较成功的"德国模式"中责任主体的发展变化对我国福利制度发展的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11.
《中国市场》2008,(7):41-41
<正>中共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价格咨询专家周天勇日前表示,就业是民生之本,而就业需求的扩大来自于创业。就业情况和失业率,应当是一个国家衡量其国民经济形势最重要的指标之一。中国内地在这样一个高增长的情况下发生高失业,在世界各国也是比较罕见的。他指出,70%—80%  相似文献   

12.
选取1992年~2009年G20国家中15个国家的进出口、汇率和失业率等数据,运用面板协整方法研究汇率对失业的直接影响,以及进口和出口两个渠道对失业产生的间接影响,结果表明,汇率对失业率的直接影响效应不显著,通过出口和进口渠道对失业率产生的间接影响也较小,但出口和失业率存在反向关系,扩大出口能降低失业率;进口和失业率也存在反向关系,进口贸易额的扩大能使失业率降低.  相似文献   

13.
充分就业是各国经济发展追求的重要指标,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又是我国经济发展所面临的重大问题.国内、国际多方面的冲击,使得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又呈现出多态性.在应用传统应对措施的同时,我们还要另辟蹊径,寻求更为有效的解决方法,保障我国经济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4.
杨庆文 《中国市场》2002,(11):56-57
●失业率:根据德尔菲调查并综合专家学者的意见,失业率的警戒线定为7%.所谓7%警戒线,它实际上是指城镇失业的承受能力的大小.失业率如果超过这个标准,老百姓会不满,社会不稳定因素就会增加,甚至会引发一系列反社会行为.以阿根廷为例,城市失业率今年5月份狂升至21.5%,达到历史高位.这个幅度大大超过1995年墨西哥危机时的18.4%.这使动荡不安的阿根廷社会更为恐慌混乱.中国社科院一位学者说,我们追求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什么?还不是为了人的发展.如果一个人长期没有工作,他就很难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所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就是能够给想工作的人提供足够的施展能力的岗位的社会.  相似文献   

15.
俄罗斯劳动力市场改革是从计划经济所谓的"完全"就业模式向自由竞争模式的市场经济过渡.在激进的经济转轨过程中,俄罗斯劳动力市场经历了旧劳动关系体系的坍塌、新劳动关系体系逐步形成的过程.苏联时期,其劳动力市场最大的问题是隐性失业,而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原有经济体系的瓦解又带来结构性失业,随着国家经济的恢复性上升,经济结构的逐步调整,工作岗位的增多,俄罗斯失业率逐渐下降.2008年开始的国际会融危机又重创了以出口导向型见长的俄罗斯经济,使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出现颓势:劳动参与率下降,失业率上升.这一切发生在俄人口总数不断下降的背景下,使得俄罗斯劳动力市场发展陷入长期困境,如何协调好劳动力市场的供求问题将成为俄当局有待解决的一个艰巨问题.  相似文献   

16.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永恒的主题,然而地区差距却是一个世界各国普遍存在的问题.在市场经济国家,地区政策的主要任务就是纠正区域经济发展上的"市场失灵",抑制地区差距的扩大,维持必要的区际公平.以下整理介绍若干市场经济国家在地区发展政策上的做法,作为我们思考中国地区发展政策问题时借鉴.  相似文献   

17.
《财经界》1997,(3)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两个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通货膨胀影响的面很广,涉及到广大消费者;而失业对失业群体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可能受到灾难性打击。表面上,我国城镇失业率不到3%,实际上,我们有更多的隐性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000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目前的1.3亿增加到1.4亿,另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兼并和破产企业会相应增加,失业职工也会随之增多。据劳动部门统计,截止去年6月底,全国破产企业4.6万个,涉及下岗职工754万人。预计到200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将达到1600万人,失业率将提高到7.4%。由此可见,我们的再就业任务相当艰巨。我们无论如何估价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8.
失业率和通货膨胀率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状况的两个最重要的综合性指标。通货膨胀影响的面很广,涉及到广大消费者;而失业对失业群体在思想上和生活上都可能受到灾难性打击。表面上,我国城镇失业率不到3%,实际上,我们有更多的隐性失业和农村剩余劳动力,预计到2000年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将由目前的1.3亿增加到1.4亿,另外,随着经济结构调整和国有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兼并和破产企业会相应增加,失业职工也会随之增多。据劳动部门统计,截止去年6月底,全国破产企业4.6万个,涉及下岗职工754万人。预计到2000年,我国城镇失业人数将达到1600万人,失业率将提高到7.4%。由此可见,我们的再就业任务相当艰巨。我们无论如何估价再就业工作  相似文献   

19.
西欧国家从1979年底到1982年底经历了战后最严重的一次周期性经济危机,尽管各国危机的程度不同,但是没有一个国家能够幸免.在这次危机中,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工业生产指数共下降了9.6%(以1982年12月的最低点与1979年12月达到的前一高点相比),其中西德、英国和法国的下降幅度都在10%以上;共同体失业总人数从危机开始时的约600万人增为今年初的1,240万人,失业率由6%增为10.9%.危机使西欧国家人民生活水平普遍下降,企业  相似文献   

20.
当前,国际竞争愈发激烈,各国市场竞争压力均较大,为了提高本国国际市场竞争水平,各国采取不同服务贸易壁垒策略予以应对。在国际市场竞争中,各国均需要从本国国情、自身经济利益出发,在保护本国本土企业市场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最大程度实行别国贸易出口,这有利于促进国家经济全面可持续发展,提升国际经济发展水平。为此,就我国应对服务贸易壁垒对策相关内容进行详细阐述分析,以此为具体实践提供相应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