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积极的财政政策在经济衰退时期,够起到刺激消费需求、拉动经济增长的作用。然而,当宏观经济形势发生变化时,积极财政政策的风险也会凸显出来,比如,伴随着政府财政赤字增加、国债规模扩大,可能引发政府债务危机和通货膨胀,政府支出增加对私人投资产生的"挤出效应"越来越大,财政政策的效应越来越小。因此,积极的财政政策的适时调整、转型以及创新是必然的选择。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传统凯恩斯模型和新古典总供需模型的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可计量的财政政策利率效应分析模型,并利用2LS方法对模型进行了估计,得出几点结论:一是我国财政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在统计上并不显著;二是财政政策与真实利率之间无关性的估计结果并没有受财政赤字弥补方式和经济运行机制变化的影响;三是相对于财政政策,我国货币政策对真实利率的影响更显著,货币政策的相机变化通过利率机制对财政政策的有效性产生了一定的抵消作用,但程度有限。上述结论意味着,我国财政政策通过利率机制对私人部门投资需求产生的挤出效应是相当有限的。  相似文献   

3.
李爱军 《活力》2011,(1):44-45
我国近年来采取的积极财政政策.有其特定的实施背景。从理论上讲,积极财政政策与扩张性财政政策之间的联系,在于两者均以刺激有效需求为主要目标;两者之间的区别,在于积极财政政策更多地依靠增发并运用国债的手段作为支撑。从实践上看.积极财政政策所产生的积极效应是明显的,而且也为我们应对经济运行中的难点问题积累了经验。今后.应该围绕如何形成扩大有效需求的内在机制,改进财政政策手段的运用方式。  相似文献   

4.
针对当前学者关于对外商直接投资产生挤出或挤入效应结论的多样化,文章通过一个总投资理论方程,利用1999年~2010年间中国及俄罗斯的面板数据分析了FDI对中国与俄罗斯国内投资的挤入和挤出效应。研究结果表明,FDI对中国和俄罗斯的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出效应,且对中国挤出效应的程度与显著性程度明显高于俄罗斯,同时俄罗斯对外资的依赖程度高于中国。这表明我国外资市场较俄罗斯相比更加完善与深化。  相似文献   

5.
龚刚 《重庆财会》2003,(2):11-11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决定2003年仍然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从目前的国情来看有没有继续实施这种政策的基础条件,会否给经济发展带来负面影响,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的龚刚近日撰文阐明了他的观点.他认为有关那些债务危机、挤出效应的担心都是杞人忧天。  相似文献   

6.
外商直接投资(FDI)对东道国国内投资存在挤入效应或挤出效应。本文通过一个总投资模型,利用长沙外商直接投资挤入或挤出系数来分析FDI对长沙投资产生的效应。实证结果表明在1990-2005年间,长沙FDI对国内投资产生了挤入效应。  相似文献   

7.
我国自1997年经济实现软着陆以来,近几年持续存在着轻微的通货紧缩。具体表现为:1996年以来,连续3年GDP增长率低于1978-1997年的平均水平;从1997年10月开始,社会商品零售价格连续下降了15个月。尽管中央银行先后7次下调存贷款利率,但收效甚微。而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规模地增发国债,增加巨额赤字,不能不引起人们对挤出效应的担心。  相似文献   

8.
政府科技资助对企业自身科技投入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政府的科技支出会对企业自筹科技经费产生杠杆效应或挤出效应,即促进还是挤出企业自身的科技投入。本文基于我国制造业的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我国政府对企业的直接资助和对行业研发机构的资助都会促进企业自身科技投入,同时政府的直接资助强度和行业的产权结构会对这种杠杆效应产生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采用2015年和2017年CGSS数据,探讨房价对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影响,并从时空两个视角深入考察二者的作用机制。实证结果表明:(1)对于全样本,房价对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产生显著的抑制作用。采用土地出让价格作为工具变量、替换CLDS数据进行回归,结果依然稳健。从影响机制来看,房价上涨对无房家庭生育意愿体现为单一且显著的挤出效应,对有房家庭同时产生挤出效应和财富效应,但挤出效应占据主导。(2)从时间趋势来看,随着房价的上升,房价对全样本城镇居民二孩生育意愿的抑制作用进一步增强。具体机制而言,2017年房价对无房家庭分样本的挤出效应小于2015年,表明“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一定程度上缓解了高房价的挤出效应;2017年房价对有房家庭分样本的财富效应也小于2015年,可能与2017年来一系列严格的房地产调控政策相关。(3)从空间差异来看,房价上涨对东部地区居民二孩生育意愿表现为显著的预算约束,对中部地区的影响为负但不显著,对西部地区居民则更多体现为财富支持。具体机制而言,对于无房家庭,仅东部地区房价对其产生显著的挤出效应,中、西部地区均不显著。对于有房家庭,东、中部地区均存在挤出效应和财...  相似文献   

10.
理论界关于财政政策的有效性问题存在较大争论,且缺乏对财政政策作用于企业创新的路径机理和传导机制的探索.文章依托中国A股上市公司的大样本数据,系统分析了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内在逻辑及其作用机理.实证检验发现,财政政策能够提升企业的创新投入和创新绩效水平,表明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具有正向的激励效应;而创新投入与创新绩效具有显著正向关系,表明外部的财政政策需要通过激励内部的企业经营者增加创新投入,才能实现财政政策对企业创新绩效的正向激励效应,意味着企业内部的创新投入是财政政策影响企业创新绩效的中介效应和路径机制.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可变参数模型对我国1978~2004年的数据进行了动态分析,结果表明:从总体上分析,在大多数年份政府支出对居民消费产生引致效应;从结构上分析,政府投资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挤出效应;从1998年开始,政府消费性支出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政府转移性支出在大多数年份对农村居民消费和城镇居民消费产生了引致效应。  相似文献   

12.
财政政策效应偏差直接关系到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因此,研究财政政策效应偏差原因,找出纠正偏差的思路对宏观政策的有效实施将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促进经济增长、稳定物价、充分就业是财政政策的目标。在内需严重不足时,应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政府一方面应适度减税,另一方面增加支出,特别是增加公共投入,以便产生乘数效应。但目前政策执行的方法组合还有改进的必要。  相似文献   

14.
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一个理论框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传统的IS—LM模型对开放经济下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边界条件进行了分析,得出稳定性财政政策有效性的三个必要条件,一是利率上升的收入效应必须小于其替代效应,这是保证IS曲线斜率为负的必要条件;二是货币供给的利率弹性高于私人部门货币需求的利率敏感性,这是保证LM曲线斜率为正的必要条件;三是财政政策对私人部门需求的挤出效应要小于财政政策力度,这是保证财政政策对总需求的净效应大于零的必要条件。只要满足这三个条件,稳定性财政政策总是有效的,其有效程度取决于乘数的规模和政策力度净强度。  相似文献   

15.
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对降低当地环境污染有重要作用,但其降污作用是来自审计产生的治理效应?还是对当地污染的挤出效应?在全面推开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之际,不同答案对于如何更有效开展审计工作有重要影响。通过手工整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的试点数据,使用多时点双重差分法等实证方法,深入探讨了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降污作用的问题后发现: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能够降低当地环境污染,其降污作用并非来自审计驱动的挤出效应,而是审计产生的治理效应,这一观点在多种稳健性检验下依然成立。进一步研究表明,治理效应具有一定的衰减性,审计驱动污染挤出效应尽管不显著,但仍值得警惕。源于审计监督的溢出效应,领导干部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试点还会降低周边地区污染。因此,提出构建符合地方特点、基于污染源的评价指标体系,增强地方政府和企业的审计预期,降低转移污染的机会主义行为等建议。  相似文献   

16.
本文构建具有一个主导单元的GVAR模型,并采用1995~2014年33个国家的数据考察了国内外财政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及其跨国溢出效应。实证结果表明:第一,国内财政扩张会促使实际产出增加,而使贸易平衡恶化、实际汇率贬值,并对其贸易伙伴国产生不同的动态影响;第二,国外财政支出的增加对中国产出具有显著的正向溢出,但各国溢出效应的强度和持续时间不尽相同,而国外财政收入对中国的溢出效应较小;第三,随着贸易开放程度的提高,本国财政政策乘数效应逐渐减小,国外财政扩张的溢出效应逐渐增大。  相似文献   

17.
院经济周期的存在影响着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同时,财政政策也应根据经济周期的不同而相机抉择.财政政策对经济周期的影响同时具有凯恩斯效应与非凯恩斯效应.文章从研究思路、研究方法、实证模型等方面对现有经济周期与财政政策关系的文献做了较为系统的梳理.以期对当前财政政策如何更好的促进省级经济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8.
本文构造了可以用于衡量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的挤出效应的模型,通过面板数据分析证明教育专项转移支付确实对样本县的教育投入产生了挤出效应,其原因来自两个方面,即上级政府的教育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的分配政策不合理及县级政府自身缺乏对教育投入的积极性,并就此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民间资本是资本市场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忽视民间资本投资的积极跟进和参与,经济增长的内在动力就会凸显不足。以增发国债为主的政府投资,并不是抑制民间投资增长的原因,因国债投资主要在于基础设施上,它能降低民间投资的成本,有利于民间投资的增长。民间投资增长乏力,不是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所致,真正的原因,是缺乏与国有资本平等的“国民待遇”。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选择沪深A股非金融上市企业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区间为2013-2018年,对银行股权关联这一企业普遍存在财务策略下股价信息含量与企业财富效应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经研究发现:股价信息含量越高,就越能促进企业财富效应的提升;银行股权关联的构建能显著提升企业的财富效应;银行股权关联的构建对股价信息含量在企业财富效应中的促进作用产生挤出影响,即银行股权关联显著削弱股价信息含量与财富效应间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