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烟酒周刊》2005,(8):38-38
洋酒关税降了三成、洋酒进口多了七成,但是上海酒店和专卖店里的洋酒价格却不降反升。记者从上海海关获悉,2004年。在洋酒关税猛降的背景下,上海迎来了洋酒进口的黄金年,轩尼诗、人头马和马爹利大量入沪,全年上海进口洋酒1.52亿美元,同比增长近七成。  相似文献   

2.
建军 《糖烟酒周刊》2007,(33):36-37
洋酒进入国内不是一天两天了,关注洋酒也不是一天两天了。 洋酒是什么?是什么能让洋酒在当前比以往更加地来势凶猛?记得返回酒类版编辑部,组织召开第一次选题会,面对异常沉闷的氛围,我就拿了一个芝华士12年的酒瓶摆在众人面前,跟他们说,以后开选题会大家都要轮流喝洋酒。我的话一说完,沉闷的气氛便改变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初,洋酒市场逐渐回潮。也为品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外来洋酒品牌相比,本土洋酒在此次回潮中,基于操作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在渠道拓展局限性、酒种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洋酒厂商急功近利的心态等。福建龙马1993年开始生产洋酒,见证了洋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近几年的两个发展热潮,结合多年本土洋酒的运作经验,我谈一谈对这一轮洋酒热潮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的洋酒市场仍然处于一种垄断的格局.80%以上的市场份额被两大国际洋酒巨头——帝亚吉欧和保乐利加所把持。而出于维系自己利益的目的,两大洋酒巨头对国内洋酒市场的容量以及增量信息绝口不提,信息的不对称不但让国内酒商对洋酒市场反映迟缓,同时也让他们跟进这个行业的步伐变得犹豫起来。  相似文献   

5.
有人说,离开夜场,中国市场上至少有70%的洋酒卖不出去,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洋酒在中国夜场的强势源自洋酒生产国夜场消费的成熟。中国市场上的洋酒表现出了它“入世”的一方面,引导消费潮流,借道终端买断商等。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别于进口葡萄酒和洋啤酒。洋酒在国内夜场操作中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相似文献   

6.
成波俊 《糖烟酒周刊》2005,(2):A002-A002
中国人口众多,酒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洋酒进口关税下调,洋酒争先涌人中国市场,似乎是抢占了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但我看来未必如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消费观念和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洋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先要做的是文化宣传,必须先培养起中国人消费洋酒的习惯,让中国人对洋酒的口感及消费理念,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7.
洋酒在中国     
崔旭超  杨征建 《糖烟酒周刊》2005,(11):A010-A013
随着洋酒关税的降低,以及中产阶级和白领阶层的扩大,洋酒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近年来呈现出明显的增长趋势。  相似文献   

8.
《糖烟酒周刊》2004,(46):10-11
对大多洋酒的销售数内陆也许还没有城市。普及,但沿海地区的洋酒所形成的星火燎原之势表明。洋酒正在逐渐成长为酒类竞争中一股重要的力量,与传统啤酒、葡酒和白酒展开竞争。洋酒的发展以及正在增长的庞大中产阶级的需求正在给经销商带来机会,同时来自洋酒的一些表现和操作思路也将给国内传统酒业带来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糖烟酒周刊》2006,(40):64-67
帝亚吉欧与保乐力加——世界两大洋酒巨头,中国——个深不可测的洋酒市场。再加上杰克&;#183;丹尼、绝对伏特加等国际名牌的涌入,请强互相碰撞,竞争已成为必然。为了占据中国洋酒市场的老大地位,两大洋酒巨头近两年的竞争空前激烈,其他洋酒品牌为了分取一杯羹,也乘虚而入,虎视眈眈,渠道、价格、品牌……而北京、上海、深圳作为中国的重点城市,则成为它们的战略要地。Fact-Finding不畏艰难,深入“前沿阵地”以及“周边战场”对大概情况进行了侦查摸底。  相似文献   

10.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0):48-50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把洋酒作为一个竞争层面之外的样本,予以研究学习开阔思路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需要把洋酒作为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认真对待了。洋酒的快速发展态势表明,国产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直接竞争和互相渗透正在开始。从洋酒发展最好的广东市场看,不仅仅是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在夜场大出风头,在国产酒的根据地餐饮渠道,干邑的销售也已日益普及,已经在中高端市场直接威胁到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原来行业内关注的白酒和国产葡萄酒互相渗透的局面正在演变为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三方演义,洋酒作为后起力量正越来越强大。除了餐饮渠道之外,在各类流通渠道,洋酒礼盒的热销也在不断蚕食国产酒的市场。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洋酒的渗透速度在加快,渗透范围正越来越大,许多二线城市的洋酒销售也在快速的增长。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洋酒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洋酒在针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取得了成功。也体现出洋酒所引导的品牌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酒类消费群体所认同。在关系未来前途的新兴消费群体的争夺中,洋酒正成为国产酒的有力竞争对手。 本文以洋酒市场操作的相关调研和分析为主要内容,以寻找洋酒营销理念与国产白酒和葡萄酒的区别为目标,以广东市场为样本,力图向您全面展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洋酒世界,以对正在征战的国产酒商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1.
洋酒在天津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天津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表现在200元左右价位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千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2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天津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前,洋酒在中国市场仍处在自身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但在未来10年,随着洋酒与中国市场的相互适应,洋酒势必会迎来—个集中爆发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洋酒会改写国内市场各酒种的占有格局,洋酒的市场份额会上升,但是白酒市场的份额不会大幅降低,更不会出现洋酒取代白酒的结果。[编者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市场的不断升温,洋酒在国内的销售渠道拓展也在进行各种尝试和探讨。除了夜场之外,洋酒还能在哪儿销售,既不脱离它的高贵身价,又能够被消费者认可和接受?在白酒的主销渠道——餐饮酒店,洋酒能不能做?  相似文献   

15.
前不久,台湾德记洋行一位经理人的观点给笔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韩国及中国台湾市场的今天就是中国大陆洋酒市场的明天”。随着中产阶级的膨胀。80年代“消费主义生活方式”的兴起,作为西方生活标志之一的洋酒在中国迎来又~个机遇期。上个世纪90年代的洋酒消费者主要是商界、政界的成功人士。在当时,洋酒的品牌主张重在演绎成功与奢华,这个阶段可以称之为“洋酒高端时代”。进入本世纪尤其是2004年以来,芝华士、黑牌等一线品牌的宣传推广从小众媒体(以航空时尚类杂志为主)延伸到电视等大众媒体,销售终端从宾馆酒店拓展到夜场酒吧。伴随消费群体的演变,洋酒消费方式也实现了从商务宴饮到休闲聚饮的转变,中档洋酒成为畅销品。  相似文献   

16.
目前,国内洋酒运作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夜场,即使在商超和酒店所占的比例也不大。但国内夜店大多被一些国际大品牌牢牢掌控,普通洋酒品牌从财力上无法效仿这种运作模式,所以生存状态很差。广东肇庆的张经理表示,虽然自己代理洋酒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但是由于夜店几乎被像芝华土、尊尼获加等大品牌垄断,无法实现有效终端的突破,所以很难上量。很多洋酒二线品牌代理商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17.
《糖烟酒周刊》2006,(5):12-12
1月份是新一年的开始,也是经销商的活跃时期,一方面是迎接销售旺季,另一方面是寻求新品,为新的一年做准备。在这个月中,经销商对洋酒的关注度提高,一是关注洋酒的发展态势,二是洋酒的操作模式,成为这个月的关注焦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18.
近两年,中国市场洋酒消费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全国多个省市出现洋酒销售井喷态势。在洋酒市场高速增长的态势下,关于洋酒渠道延伸的问题甚嚣尘上,并形成了鲜明的两种观点:第一种观点认为烈性洋洒应该向普通餐饮延伸,以取得更大的市场占有;另一种观点认为,目前烈性洋洒的消费基础还比较薄弱,应该注重培养高端消费人群,运作大众餐饮无疑会分散厂商的精力,与目标消费人群越来越远。到底烈性洋酒应不应该开拓大众餐饮,横亘在洋酒与大众餐饮之间的问题又是什么呢?  相似文献   

19.
作为北方洋酒消费比较集中的城市,青岛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青岛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价位在200元左右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干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3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青岛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重要的作用。餐饮终端、商超等作为洋酒走货的副渠道表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20.
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绝对不是一种偶然,它是在默默采用并调整着一些营销策略,复合式的品牌传播、渠道关联性的拓展、产品线组合攻击、厂商之间的深度合作、市场布局的下沉、体验式营销争夺终端消费群等。当单独来看这一个个营销策略的时候,还无法凸显洋酒的优势,但当他们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洋酒市场长期蕴藏的巨大消费力马上爆发了出来。洋酒的成功,带给业内人士的思考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