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46 毫秒
1.
投资的核心     
《科学投资》2008,(7):3-3
投资与投机总是在不断的转换,但有多少人明白投资的核心含义呢?最大的也是最有潜力的投资是什么呢?很多投资者认为:巴菲特对投资股票很在行.所以他赚了很多钱;索罗斯对于国家之间的博弈很精通,  相似文献   

2.
巴菲特、索罗斯、彼得·林奇可能是广大中国投资者最熟悉最崇拜的投资大师,巴菲特如何选股、索罗斯如何组织狙击战的故孛也为投资者津津乐道。  相似文献   

3.
选择性失明而致“不完整的巴菲特”,对于中国的投资者来说是有害的。巴菲特投资失利的教训是其投资理念重要的一部分,从中我们可以得到诸多有益的启示,一是对未来社会全球化、信息化、多元化等趋势的判断准确与否关系到投资最重要的部分即资金配置的比重与方向;二是价值投资,行业选择至关重要;三是轻资产经营型企业比重资产经营型企业更能适应经济周期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叶雷 《云南金融》2013,(8):68-69
传奇投资大师吉姆·罗杰斯,是量子基金的创始人之一,更被尊称为“奥地利股市之父”,“股神”巴菲特也曾经称赞他“对大势的把握无人能及”。罗杰斯的传奇之处,一是他就像拿着水晶球的魔法师,在对大势的准确预测中,脚踩着股市和商品市场的两个“风火轮”,所到之处几乎一网打尽,屡屡创造投资传奇;二是与巴菲特、索罗斯、格罗斯等投资大师相比,他无疑是最潇洒的一个,分别骑着摩托车和开着汽车,两次环游全球,在“玩”中顺便就把钱赚了。  相似文献   

5.
《金融博览》2009,(8):35-36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缺少专业的理财知识,所以很多人喜欢听那些所谓专家提出的投资建议,甚至是直接把钱委托给别人来打理,诸如买基金、让私募基金经理代为投资等。因为自己不懂,所以百分之百地相信理财专家,但投资者从未想到的是,那些专家很可能有自身的盈利潜规则,不一定说你亏钱了,专家也会跟着亏钱。  相似文献   

6.
巴菲特作为无可争辩的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倍受投资者仰慕,了解和掌握他的投资理念及投资方法是众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令投资者百惑不解的是,实践中巴菲特的方法没有那么灵验,甚至屡试屡败。为什么呢?是巴菲特的理论本身出了问题吗?肯定不是的。毕竟巴菲特的投资战绩就摆在那里。普通人拿不起关公的大刀不是因为它有82斤的重量,而是自身的功夫不到家。一个有效  相似文献   

7.
巴菲特作为无可争辩的世界顶级投资大师倍受投资者仰慕,了解和掌握他的投资理念及投资方法是众多投资者梦寐以求的事情。然而,令投资者百惑不解的是.实践中巴菲特的方法没有那么灵验,甚至屡试屡败。为什么呢?是巴菲特的理论本身出了问题吗?肯定不是的。毕竟巴菲特的投资战绩就摆在那里。普通人拿不起关公的大刀不是因为它有82厅的重量,而是自身的功夫不到家。一个有效的投资方法在巴菲特手中成了利器,对于一般投资者而言则很可能是一个难以破解的密码。  相似文献   

8.
爱因斯坦说过,“能量化的东西不一定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东西有时是没法量化的”。巴菲特也说过,“定量分析有时能赚确定无疑的钱,真正的大钱却要靠定性分析”。投资者都爱说“价值投资”,但“价值投资”不是坐在家里看K线或者看财务报表就能完成的。更重要的,是要研究企业,要有亲身调研,并与自己的企业价值判断做对比和验证。有时,甚至可称之为“无间道”的行为。  相似文献   

9.
杨博 《证券导刊》2016,(2):47-48
美国证交会16日披露的最新持仓报告显示,美国知名投资者在去年第四季度油价持续下滑之际,纷纷加大对能源股的投资。除了一直看好能源股的巴菲特,索罗斯以及有“新股神”之称的大卫·泰珀均买人能源巨头金德摩根(Kinder Morgan)的股票,激进投资者卡尔·伊坎虽未大举“抄底”,但也小幅增持能源股。  相似文献   

10.
无论是投资大师还是中小投资者,相当一部分人在参与交易时喜欢猜顶或逃底.1999年7月,巴菲特曾预测科技和网络股已经见顶,但在这之后纳斯达克上涨超过70%,直到2000年3月才见顶.此外,索罗斯也曾经因抄底而严重亏损,摩根士丹利也在今年年初因为错判了美元的方向而损失惨重.投资大师及大的投行都会因为抄底或猜顶而承受亏损,更何况是无论资讯、资金还是技术都不及他们的中小投资者呢?所以,投资者在交易的过程中一定要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的交易系统,不要人云亦云,更不要盲目跟风.  相似文献   

11.
巴菲特被全世界人民称为股神,不仅因为他雄厚的资本力量,还因为他对股票市场精准的判断,能运用自己的投资理念分析企业的能力和价值,且并不被捆绑于各种已有模型和指标,这是现今中国的机构投资者和证券分析师们所缺乏的。但由于中国市场的特性,如投机性太强,信息暴露太慢等导致巴菲特的部分理论在中国股票市场不能发挥效用。本文要从巴菲特的理论入手讨论其在中国市场上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2.
招商银行的“金生利”、平安银行的“金抵利”和新浪微财富的“金生宝”,都是黄金投资的创新产品。他们不但解决了黄金保管问题,还能让金条生出“利息”。黄金、股票、互联网金融、房产……面对各种“钱生钱”的投资理财渠道,有些投资者比较倾向于金融类的产品。有些投资者比较偏爱实物型的投资。在中国民间,对于黄金的喜爱从来没有消失过,黄金也一直被认为是中国普通家庭比较适宜“压箱底”的理财产品。但是黄金价格的一而再,再而三的跌出了投资者的心理底限,给那些偏爱黄金的投资者予以了重重的打击。于是,有些金融机构又从“黄金储蓄”上动起了脑筋。  相似文献   

13.
《证券导刊》2012,(15):20-20
“在量化投资领域,出现了很多杰出的投资者。如詹姆斯·西蒙斯,其管理的大奖章基金1989到2007年均收益率高达35%,而股神巴菲特在同期的平均年回报大约为20%。即使在2007年次债危机爆发当年,该基金投资回报高达85%,2008年更是强劲上涨了160%。”有着8年海外量化投资经验的游凛峰选样说,“他们是依靠数学模型和...  相似文献   

14.
对普通投资者来说,由于缺少专业的理财知识,所以很多人喜欢听那些所谓专家提出的投资建议,甚至是直接把钱委托给别人来打理,诸如买基金、让私募基金经理代为投资等。因为自己不懂,所以百分之百地相信理财专家,但投资者从未想到的是,那些专家很可能有自身的盈利潜规则,不一定说你亏钱了,专家也会跟着亏钱。  相似文献   

15.
<正>《巴菲特的护城河》是一本详解巴菲特“护城河”理念的书。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笔者从巴菲特的“护城河”理念着手,表达了自己对于投资的见解。自进入保险资产管理行业以来,我经常听到投资经理推荐《巴菲特的护城河》这本与投资相关的书籍。《巴菲特的护城河》一书的作者是评级机构晨星公司(Morningstar)证券研究部主管帕特·多尔西。他对巴菲特先生提出的“护城河”理念进行了系统的阐述:不管是大公司还是小公司,一旦在某个行业内赚到了足够丰厚的利润,就会有很多同行企业蜂拥而至,想尽一切办法提供相同或相似的产品和服务,试图攻破该企业已经建立的业务“城堡”,这是市场竞争的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6.
2008年的金融海啸可谓百年难得一见,全球股市(当然也包括中国股市)都跌得鼻青脸肿、惨不忍睹。体验了这次股市蹦极的投资者先是双眼发直,后是胸口发痛,最后终于心中发问:我们以前所坚信的投资思想真的是正确的吗?特别是那些坚持“买入+长期持有”的巴菲特信徒眼看着一生的投资积累最终打了水漂,便开始对价值投资思想本身产生了怀疑。  相似文献   

17.
在华尔街,格雷厄姆、巴菲特、彼得·林奇等已经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投资大师。然而,在日本,有一位东方人就连巴菲特、索罗斯等都对其投资手法推崇备至。  相似文献   

18.
《中国投资管理》2007,(9):42-42
基金投资是理财   基金作为理财产品,已受到越来越多投资者的青睐,但是,一些投资者是怀着翻倍赚钱的心理购买基金,一旦出现净值的下跌或收益达不到预期目标,这部分人就会心理随不住,要么是恐慌性赎回,要么是“痛苦”地继续持有,既不利于投资者的财富增值,也不利于基金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9.
刘建位 《理财》2011,(3):43
有个记者采访巴菲特:"请问,您工作中大部分时间在做什么?"巴菲特说:"我的工作是阅读。"记者又问:"那么您主要阅读什么东西呢?"巴菲特说:"我阅读我所关注的公司年报,同时也阅读它的竞争对手的年报,这些年报是我最主要的阅读材料。"很多人想知道,为什么巴菲特投资赚的钱比别人都多得多。巴菲特的解释是:"别人喜欢看《花花公子》杂志,而我喜欢看公司财务报告。"  相似文献   

20.
美国人喜欢直接投资不喜欢储蓄是世人皆知的,多年来美国的储蓄率一直在零增长上徘徊,钱到哪去了?除喜欢消费外,追求高收益的投资理财是众多美国人的重要选择。以下是一个典型的美国投资理财师的理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