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会计控制是指一个企业,为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发现和纠正错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实施的一系列控制方法,措施和程序。也就是说,通过对反映经济业务的原始凭证的审核与检查来认定其是否真实地记录了各项经济业务。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记账凭证,各类账簿及报表的相互核对及审阅,实现对经济业务的监督与控制。一、加强会计控制,必须以法规为依据经济业务是否合法,会计人员必须以法规、制度为依据作出恰当的处理。《会计法》明确规定“各单位必须根据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事项进行会计核算,填制会计…  相似文献   

2.
抹账业务是在会计业务操作过程中,当发现业务操作错误纠正错账的一种处理方法,仅用于当日发现错账的处理。笔者在最近的会计监控系统预警信息核销时发现,有的网点抹账业务较多,有个别柜员一日甚至出现多笔抹账业务,抹账过于随意。如此多的抹账业务应引起会计主管和监管员的高度重视,要逐笔调阅凭证进行核对,对其真实性、合规性进行确认和分析,防范会计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  相似文献   

3.
所有者权益属于企业的净资产所涉及的主要经济业务活动几乎贯穿企业筹资、生产经营撤资全过程。因此一个企业对所有者权益的核算是否科学、合理、会计方法的选择是否恰当等显得十分重要。及时的所有者权益审计能发现净资产在会计核算中的错弊,本文就此从四个方面,通过举例方式剖析企业所有者权益存在会计处理的错弊,并说明相应的更正方法。  相似文献   

4.
会计纠错歌     
出错:会计记账难免错,请君品评错字歌。工作马虎账出错,造成下述各种错;记账凭证填制错,发生余额结记错,漏记重记位记错,数字颠倒数字错。查错:出现差错分析错,专心致志查找错,从头至尾顺查错,从尾到头逆查错,选择分段抽查错,偶差除二反方错,差数除九位记错,千万不要漏查错。纠错:会计记录查出错,错数划红注销错,红字更正冲销错,科目对转科目错,吸取教训莫再错,专心致志找差错,聚精会神纠正错,改了差错则无错。附注:查错与纠错一、查错在借贷记账方下,除了整笔账重过或漏过的错误以外,一般的过账错误,都会通过总分类账的试算不平衡或总分类…  相似文献   

5.
会计人员记账出现错误是正常的。但是,纠正记账错误必须采用规范的更正方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财会字[1996]19号)第六十二条规定,“账簿记录发生错误,不准涂改、挖补、刮擦或者用药水消除字迹,不准重新抄写”。归纳起来,《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列明的错账更正方法有三种: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和补充登记法。但是,实际工作中,这三种错账更正的具体方法远不止《会计基础工作规范》中规定的内容。在此,笔者拟对错账更正方法在实际工作中的具体运用谈一点粗浅之见。  相似文献   

6.
会计纠错歌     
序 会计记账难免错,请君品评错字歌。出错 工作马虎账出错,造成下述各种错:记账凭证填制错,发生余额结记错,漏记重记位记错,数字颠倒数字错。  相似文献   

7.
如何从会计资料异常情况中查找错弊韩卫涛目前,在乡镇企业会计实务中,会计资料错弊较普遍。其中有因疏忽大意所致,有因业务技术水平不高所致,也有故意作弊所为。为了防止错弊,保障投资者与债权人利益,提高会计信息的准确性,维护财经法规的严肃性,保护国家、集体、...  相似文献   

8.
俞正 《现代会计》2009,(2):38-41
1.什么是会计账簿? 会计账簿简称账簿,是由具有一定格式的账页组成,以会计凭证为依据,全面、连续、系统地记载各种经济业务的簿册。按其外表形式,有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按其账页格式不同,有一栏式、双栏式、三栏式和多栏式等账簿。账簿对于系统积累资料,进行会计检查,开展会计分析,保护财产等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朱阳生 《会计师》2010,(4):95-95
<正>会计账簿是以会计凭证为依据来登记用来全面、连续和系统地记录和反映经济业务,而会计报表是根据会计账簿上的信息来编制的,因此,会计账簿的质量取决于凭证的质量,又决定了报表的质量。企事业单位会计核算的大量工作集中反映于会计账簿之中,因此对于会计账簿舞弊的识别具有重要意义。而在现实会计业务中各种人为或技术处理过程形成的会计账簿错弊屡见不鲜,下面就从账簿中的异常迹象来分析会计的人为舞弊。  相似文献   

10.
一、倒逆法。如果发现总账不平衡,账表不符,总账与明细账不符,不能确立错账日期时,采取从时间上自后向前倒查,逆会计业务处理程序(即从报表到账,从账到证)进行检查。比如某年被审计单位12月份账表不符,进行审核发现该单位总账不平衡,账账不符,可以先审查该单位11月份的账表,看账表是否相符,总账是否平衡,如依然是账表不符,总账不平衡,账账不符,再逆时间顺序向前查找,直至查到前面账表相符,总账平衡,账账相符的月份为止。然后再从发生差错的月份往后查,按程序查找不符的科目。找到不符的科目后,再账证相核对,直到查清原因为止。  相似文献   

11.
会计信息不真实,财务核算虚假,财务管理失控,削弱了会计为经济服务的职能,危害企业的经济利益和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根治会计错弊成当务之急。对无形资产常见的错弊形式及防范方法的掌握,将更好地促进企业对无形资产的管理,使其有效运营,最大限度利用其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法》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曹冈 《会计研究》2000,(5):16-21
新《会计法》取消了会计人员监督本单位经济活动的义务 ,使得原来意义上的会计监督已经消失 ,而《会计法》使用的“会计监督”另有含义。新《会计法》使用了“经济业务事项”一词 ,既不是会计学的“经济业务”概念 ,也不是经济学的“经济事项”概念 ,需要研究确定其内涵和外延。新《会计法》提出“会计资料真实性”概念 ,有别于会计学的“如实反映”或“反映真实”概念 ,需要对其做出正式解释。本文的结论是 :要重新定义“会计监督”概念 ,并对“经济业务事项”和“会计资料真实性”做出正式解释。  相似文献   

13.
有人说:会计“账簿按外表形式不同可分为订本账、活页账和卡片账。”此说不妥,值得商榷。一、古代会计核算采用订本账,现代应当采用活页账(一)古代会计核算采用订本账。《簿记论》第七章论述:“将所有账簿呈递给商务官员(如佩罗萨城任命的执政官。)”会计账簿“如一本为备忘簿,另一本为日记账簿等等;  相似文献   

14.
乡镇会计基础工作亟需规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廷甫  申相霞 《理财》2001,(12):30-30
通过近几年对乡镇的审计发现,乡镇会计基础工作不容乐观,存在许多薄弱环节,不但影响了会计工作秩序的正常进行,而且直接影响了审计工作的正常开展。主要表现在:1.会计核算随意性大。表现为:一是记账不规范。不按日清月结要求记账,年终突击下账,甚至先出报表后记账,记账后随意涂改、刮擦现象严重。二是在账簿使用上,不能按规定设置账簿,所有业务一本账,账页随意抽换。乡镇二级机构如计生、土地、乡镇企业总公司等此种现象比较严重。三是现金、银行账户管理混乱。如某乡政府会计现金账平时根本不记录,只是到半年、年终时汇总反…  相似文献   

15.
所有的会计教科书都将错账更正方法概括为“划线更正法”、“红字更正法”、“补充登记法”三种。但是,这三种错账更正方法并没有包含所有的错账更正方法。由于对错账更正方法归纳不完整、不严密,从而导致错账更正方法在教学上出现误区。本文对错账更正方法的分类提出严谨的改进意见。  相似文献   

16.
23.工会会计业务处理的基本流程是什么?工会会计核算的日常流程是"证—账—表",一般情况下,只有当前一个程序完成以后,后一个程序才能开始。会计凭证作为会计核算流程的起点,按照其记录的内容又有两个类别:一是记录经济业务发生的凭证,也叫原始凭证或者单据;二是根据原始单据,填制的记账凭证,即实际工作中的"下账","下账"的依据就是会计制度。原始凭证按照来源又可以分为外来原始凭证和自制原始凭证,前者如买东西的发票、  相似文献   

17.
张宏儒 《理财》2003,(7):13-13
笔者在审计实践中发现,一些企业单位在会计工作中没有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其表现有: 其一,没有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进行核对,造成账表不符、账实不符。《河南省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第66条规定:“各单位应当定期对会计账簿记录的有关数字与库存实物、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单位或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账证相符、账实相符。对账工作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在审计中我们发现,某企业2002年银行存款账户元月  相似文献   

18.
错账是会计核算中的常见病.会计人员往往为了查找一笔错账,化去很多时间和精力.如会计在日常账务处理工作中,出现"账账不符"、"借贷不平"等问题,这时如果方法运用得当,就能以最快的速度查找出错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按照会计核算惯例,会计核算结果至少要到次月10日前,由此,会计与经营者之间容易产生矛盾,甚至导致会计人员被解聘.笔者根据会计工作实践认为,会计要满足经营者的需要,提供真实及时的企业信息,必须改善会计错账的查找方法和运用财务快速分析法.  相似文献   

19.
会计错弊一旦发生,总会留下一些线索和痕迹。审计人员可以充分利用这一特点,凭经验和知识阅读、审核、核对会计资料,必要时辅以调查法,从会计事项发生的数字、时间、单位等方面进行分析,从中找到疑点,再由疑点入手查出问题。这是审计人员经常使用的审计小技巧,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加以归纳。一、如何发现异常现象1、审计人员必须掌握足够的会计知识,并且有丰富的审计经验。只有会计知识而没有审计经验,只能看出会计资料之间简单的联系,如果会计资料伪  相似文献   

20.
推动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恩 《上海财税》2001,(1):20-21,19
内部控制制度是指在一个企业内部,为了保证生产经营活动的高效、有序运行,保护资产的安全和完整,防范、发现和纠正错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而制定并实施的政策和程序。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主要目的:一是保证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有序进行;二是保护企业资产的安全和完整;三是防范、发现和纠正错弊;四是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会计法》第二十七条对各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作出了原则规定,并提出了几项具体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