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周建智 《中国外资》2013,(18):253-254
我国的政府审计是受政府领导的行政型审计体制,实行同级政府领导,同时向上一级审计机关负责的双重领导体制。即审计机关在同级政府及其主要负责人的领导下,依法对政府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的财政预算和财务经济活动实施审计监督,向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报告审计的情况和结果以及有关统计数据并对政府和上级审计机关负责。  相似文献   

2.
钟夏  赵天文 《理财》2003,(9):18-18
在新形势下,政府审计如何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笔者认为及时调整审计内容与方法将是主要对策之一。一、效益审计将成为政府审计的一项中心审计内容。通过经济效益审计,可以评价和分析影响经济效益的因素,发现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提醒和帮助被审计单位加强和改善经营管理,同时也为政府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政府、企业的行为将逐步规范,财务收支真实性将逐步提高,违法违纪问题相应减少,因而在进行合法性、真实性审计的同时,政府审计工作重心将转移到效益审计上来。二、对会计报告发表意见将是审计机关财务审计结果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3.
审计工作是依法治市、规范权力运作的重要措施,加强审计工作,有利于防止权力失控、决策失误、行为失范,有利于政府行为公开透明,有利于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和科学决策,也有利于促进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的建设。要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对权力的制约和监督,就要加大“金审工程”的实施力度,创新审计方法,使传统审计向现代审计方向转变,这是当前审计工作的重中之重。  相似文献   

4.
王荣景 《理财》2012,(8):75-76
近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税收制度、国库收付制度等改革不断深入,财政支出范围、管理模式也面临许多新的挑战。如何适应财政的发展变化,更有效地发挥财政审计的监督和建设性作用,一直是摆在国家审计面前的一个课题。审计署构建国家财政审计大格局理论的提出,正是顺应了这一形势的发展需要,是国家审计在财政审计工作上形成的全局性、总体性的架构和布局。一、财政审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审计工作缺乏相对"独立性"。财政审计完全脱离本级政府是不现实的,审计客观反映难度较大,对查出的问题不能完全依法作出处理,致使许多问题屡查屡犯,特别是地方政府本身在本级预算执行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得不到有效的整改和纠正,发挥不出应有的审计效果。  相似文献   

5.
阎北方  霍书凤 《理财》2002,(10):9-10
本文所说的政府审计缺陷,是指有悖于审计监督职能充分发挥的现象或问题。目前,我国政府审计存在的缺陷有审计部门固有的,也有受制于审计环境而产生的。由于特殊的历史背景,新中国的政府审计是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而产生,并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审计制度,为经济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保驾护航作用。但是,成绩不能够掩盖问题,笔者把目前我国政府审计中存在的问题称为缺陷,并形成文字,源于对审计事业的完美追求。同时,文中的一些提法未必恰当,不当之处恳请大家指正。一、不少被审计单位年年…  相似文献   

6.
审计回扣 审计质量与审计监管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审计回扣产生的根本原因是由于缺乏法律赔偿机制 ,使机会成本转换成了事实上的利润 ,从而提供了较大的回扣空间。审计回扣是会计师事务所对政府干预审计定价的理性反应 ,有助于审计质量的维护。本文认为 ,取消政府限价或者允许明折明扣、限制或禁止经营多样化和加强法律赔偿机制建设 ,能有效解决审计回扣所暴露的审计监管问题。  相似文献   

7.
依法审计是政府审计的基本原则,然而,现实审计中,审计机关审计难、处理难、落实审计决定难的问题普遍存在。本文从非正式制度的视角,建立一个制度冲突的理论架构来解释上述现象。主要的原因是,由于利益冲突和价值认同冲突,政府审计处理处罚的正式制度不具有"纳什均衡"的特性,在正式制度与非正式制度的相互作用中,非正式制度发挥重要作用,审计过滤得以发生。通过审计记录过滤、审计报告过滤、审计处理处罚过滤和审计执行过滤,使得正式制度依法审计的目标被扭曲,最终的结局是审计发现的问题不能依法得到处理处罚,非正式制度在与正式制度的冲突中取得胜利。  相似文献   

8.
浅谈我国审计的现状和发展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署审计长李金华一、国家审计的起源和发展审计是依法、独立检查会计帐目,监督财政、财务收支真实、合法、效益的行为。国家审计也称为政府审计。国家审计是指国家审计机关依法实施审计监督的行为。它是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  相似文献   

9.
赵伟才  郭丽 《理财》2003,(6):25-25
研究审计风险的目的是为了控制审计风险,基于目前审计风险的特征及成因,特提出以下控制措施:(一)治理审计环境,是构筑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防线优化外部审计环境,一要加大审计法规的宣传力度,使社会各界更多地了解审计、支持审计工作;二要为审计创造良好的审计环境,帮助其排除来自各方面的干扰,确保依法审计,依法处理处罚,降低和防范审计风险。1.在当前审计体制出现审计空挡的情况下,审计署应定期通过行业审计、上下连通的方式,弥补中央审计机关与地方审计机关的审计空挡现象。定期进行审计业务质量检查和行业审计抽查。通过强化审计内部职能…  相似文献   

10.
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是我国政府审计领域中重要发展的两类审计方式,经济责任审计是我国特有的审计方式,绩效审计还处于学习国外经验与尝试应用阶段,两者发展中凸显的交叉与纵伸关系,使其在审计职能上具有延展互补的联系。本文通过对其两者的职能进行对比研究,认为政府应将侧重于宏观经济的绩效审计与侧重于微观经济的经济责任审计珠联璧合,从多角度充分发挥政府审计效用,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最根本利益,有助于建立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监督体制,实现真正的民主。  相似文献   

11.
在一些经济单位,一听说审计部门要来审计,就头疼,就满脸的不高兴。究其根源,一是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部门是执行审计监督的职能部门,依法履行经济监督职能,查不出问题,体现不出审计的权威性;二是被审计单位认为审计部门查出问题,又做处理,又罚款,就是来找麻烦的,跟自己过不去,制  相似文献   

12.
审计精神     
审计精神应主要包含如下几个方面的内涵。 审计精神是一种崇尚法治、客观公正的精神。审计人员应始终牢固坚持依法审计的精神,敢于依法履行审计职责,敢于维护法律尊严,敢于在实事求是的基础上,真实、客观、公正地揭露和处理各种违法违纪问题,以依法审计的行为和成果来体现对权力的监督与制约,实现维护国家和人民利益的目的,并在推动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进程中发挥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一、德国国家审计简介 德国国家审计由联邦审计院和16个州的审计院组成。审计院是依法行使职权的独立机构,介于议会和政府、司法之间,只服从于宪法、忠实于法律。审计人员具有高度的独立性,不受政府政策导向和党派观点的影响。联邦审计院是最高审计机关,但与16个州的审计院是相互独立的伙伴关系,在各自的审计范围内独立行使职权,有共同任务则协商处理。  相似文献   

14.
白翀毅 《理财》2012,(8):90-91
跟踪审计是指审计机关和审计人员依法独立对政府重大投资建设项目等经济活动,适时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的行为,也是贯彻落实温家宝总理关于审计跟进财政资金运行指示精神的重要举措。跟踪审计弥补了其他审计方式的固有缺陷,注重从事前、事中和事后审计相结合,确保财政资金在投资建设项目的每个环节都受到监督。近年来,审计署及各级审计机关都先后组织了对重大投资  相似文献   

15.
黄良杰  刘官生 《理财》2001,(7):17-18
一、问题的提出所谓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是指注册会计师依法接受委托,按照独立审计准则的要求,对被审计单位的合并会计报表实施必要的审计程序,获取充分、适当的审计证据,并对合并会计报表发表审计意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企业规模越来越大,走集团化发展道路的越来越多。依据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许多集团公司应该编制合并会计报表。因而,在注册会计师面前就存在一个问题──如何进行合并会计报表审计。从近年合并会计报表审计来看,在规范其审计程序与方法等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难点,并且有部分会计师事务所和注册会计师对…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使审计的宏观环境和微观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审计人员在新的审计环境下开展审计将遇到许多新的问题,本文就市场经济环境下的企业内部审计实务中关于审计风险管理与控制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于良 《会计师》2008,(9):56-58
绩效审计研究是伴随着政府审计部门从事绩效审计活动而展开的,在我国经济转型过程中,市场经济的形成时期里,绩效审计的重要也日益凸显。本文论述了我国的国家审计顺应现代审计发展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尽可能全面系统、优质高效组织开展效益审计,以充分发挥审计机关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中的宏观调控作用,以及对当前绩效审计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改善政府投资管理,提高政府投资绩效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审计监督的重要性审计按审计活动执行主体的性质不通可以分为政府审计、内部审计和社会审计三种。国家审计是维护国家经济安全的重要工具。现任国家审计署审计长刘家义同志提出"审计是经济社会运行免疫系统"。温家宝总理在2008年也曾批示:"审计是依法实行行政监督、建设廉政政府、法制政府、服务型政府  相似文献   

19.
张万友  李翠琴 《理财》2001,(1):11-11
加大审计力度,是各级政府向审计机关提出的要求,也是审计系统平时议论最多的话题。如何加大审计力度,依笔者看,审计部门在加大审计处理、处罚力度的同时,还应依法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   人们还清楚地记得, 1998年,国家审计署在向全国人大报告国家预算执行情况后,有关报刊、电视新闻媒体对报告中的违规违纪问题纷纷向社会进行了披露,从而引起了全国上下的关注。在强大的社会舆论下,有些部委针对存在的问题积极整改,一些责任人员受到了应有的处理,取得了较好的审计效果。由此可见,向社会公布审计结果,不失为一项有效的审计处…  相似文献   

20.
路秀丽 《理财》2003,(5):11-12
财政、财务收支审计(以下称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如何处理好两者之间的关系?笔者在此谈点粗浅认识和看法。一、财务审计与经济责任审计的区别财务审计是审计机关的基本职责和基本任务,《宪法》和《审计法》在规定我国实行审计监督制度的同时,明确提出:审计机关依法对国务院各部门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及其各部门的财政收支、国有的金融机构和企事业组织的财务收支,以及其他依法应当接受审计的财政、财务收支的真实、合法、效益进行审计监督。经济责任审计则是具有中国特色的审计监督职能的拓展。1999年5月,中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