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笔者近目在基层调查发现,一些行政事业单位及乡镇机关票据管理不规范的问题比较突出。如有些单位用白条报销租车费、房屋修缮费;有些单位用过期发票、作废票据入账;有的单位存在无品名、数量、单价、开票单位、开票人,只填写金额的“五无”发票;有的用饭店发票报销“办公用品”,用零售发票报销工程款,等等。  相似文献   

2.
笔者作为一名会计管理工作者 ,经常到基层、下乡镇检查行政企事业单位的会计基础工作 ,发现众多单位财务主管领导签批的报销凭证中 ,批语五花八门 ,文字极不规范。如“可以列支”、“同意报销”、“经审核 ,准予列支”、“已审 ,可支”等 ,这类批语一般还说得过去。但有的单位财务主管领导 ,在报销凭证上只批“审”、“报”、“准”、“支”、“知”、“阅”等 ,这类批语有些马虎从事了。更有甚者 ,有的单位在批语中 ,连自己的名字和日期都省略了 ,姓“李”的顺手签个“李”字 ,姓“张”的索性写个“张”字。而这些单位的会计 ,就根据这类报…  相似文献   

3.
会计基础工作是财务管理工作的重点之一。我们在日常检查工作中,发现部分单位负责人对会计基础工作认识不足,特别是对原始凭证的签批书写胡来。一、胡来的主要表现(一)批语模凌两可。一些单位负责人习惯性将批语写作“报”、“准”、“核”、“同乙”、“审核后报支”、“按规定报销”、“手续齐全拨款”、“经电话请示领导同意暂借”等。有的干脆不书写任何批语,签上姓名完事。  相似文献   

4.
目前,有些企事业单位发票、收据的公章使用较为混乱。除有“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外,还有盖用“业务专用章”、“行政公章”的。 实际上,不同名称的公章有不同的用途和使用范围。“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是用于发生购销业务,开出发票收据,证明某单位收款和付款的依据。而“业务专用章”或“行政公章”则是证明该业务部门或行政部门实体的存在,不能作为收、付款报销的依据。 为了防止“公章”乱用及盖有非“财务专用章”、“收款专用章”的发票的报销,财务人员  相似文献   

5.
强瑛 《上海会计》1997,(11):48-48,43
发票,本是结算费用的一种凭证,而近年来,机关、企事业单位一些素质不高、律己不严、守法意识不强的公职人员,往往利用因公出差、经手购物、公物检修或接待来客的便利条件,钻单位(部门)领导审核批报不严、财会人员监管不力的空子,想方设法在发票上造假做“手脚”。发票在他们手下竟成了牟取不可告人私利的手段。发票造假花样多大头小尾有些单位公职人员,在检修公物时,往往通过开“大头小尾”发票低价修理,高价报销。有的司机在维修公车时,往往请修理厂职工在休息时间或节假日修理,按工时收费标准的一半或更低标准付给修理费,修…  相似文献   

6.
笔者在工会财务审计活动中,发现有几个问题在多个县工会均有不同程度的存在,现与笔者的意见一同提出,以期引起有关单位充分注意,加强财务管理。   一、无汇款单作书刊征订单位的附件,不得报销。审计中发现,有多个单位直接将书刊发行部门的《征订单》作报销凭证。主要原因,此类订单中印有提示:“此联已加盖收款单位财务章,可作报销凭证……”,这种提示给订阅单位经办人钻了空子,是否订阅了书刊,谁知道 ?笔者认为,订阅单位不得受理此类订单而予以报销;这些征订单位不要作出“可作报销凭证”的提示,而应象多数书刊征订部门那…  相似文献   

7.
2010年,审计署实施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署抽查发现,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虚假发票总量占抽查发票的17.61%.一些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存放形成“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或单位其他不合理支出,有的甚至被个人贪污或用于行贿等.  相似文献   

8.
目前,我国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大都是先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人签批报销后,再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核记帐。笔者认为:此种签批程序不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和及时、有效地打击违法会计行为。因此,应推行逆向签批程序。其理由是:1.实行逆向签批程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开支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签批,再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人签批报销,变会计机构的“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调动会计机构、会计人员依法理…  相似文献   

9.
所谓“一支笔”审批制度,主要是指单位的支出票据由单位负责人最终审核批准报销的一种财务制度。行政事业单位财务开支一般实行“一支笔”审批制度,即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负责人)对有关的单据进行审核签字,再由财务人员据以报销。行政事业单位负责人往往掌握着绝对的财权、人权和重大事项决定权。这种集体统一领导下的财务分工管理,事实上并无不妥之处,但问题的关键是在实  相似文献   

10.
在对部分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审计中发现,部分单位利用工会账来处理一些无法在行政账户中报销的费用,甚至将其视为“小金库”、“避风港”。反映出的主要问题是:其一:隐瞒收入。部分单位行政方面将副营业务收入、房屋出租收入或变卖废旧物资等收入,直接计入工会账面,隐瞒了收入,偷漏房产税、营业税等。其二:转移资金。有的单位将行政或主管部门的资金,以补助工会购置设备、工会活动等名义,将款转到工会账面,其目的是为了列支不合理的支出,而逃避监督。其三:混淆支出。由于行政资金转入到工会经费中,使支出的内容更加复杂,因而很难确定哪部分资…  相似文献   

11.
“一枝笔”财务支出审签制度是改革开放之后 ,为解决财务开支中存在的“多头管理、乱开口子、乱批条子”问题 ,有关部门和单位规定财务开支由行政“一把手”一人审批的一项管理制度。客观地说 ,这种高度集中的财务审批制度 ,在一定的时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大多数单位的“一把手”都能严格按照财经制度办事 ,严把开支关。但由此造成的弊端也很多 ,也暴露出不少问题 ,有些问题已见诸报端 ,如上蔡县的“一枝笔”乡长及湖北鄂州的“郑百万”之流。审计发现的一些问题更令人深思 ,个别“一把手”对所谓的“自己人”报销票据一不审查、二不把关 ,…  相似文献   

12.
只要有经济业务发生,就会涉及领导的签字,对一个企业来讲,领导的签字是审批费用合理合法和完善报销手续的重要环节。 长期以来,“同意报销”是领导审批费用的常用语,由于领导缺乏对财务制度、法规的了解或熟悉不够,使一些名曰“审批”成了领导权的象征。或是“按财务规定报销”一语,大笔一挥,大名签就,不管费用是否合  相似文献   

13.
王文章 《会计师》2012,(9):72-73
2010年,审计署实施的2009年中央预算执行审计和其他财政收支审计中,审计署抽查发现,56个中央部门已报销的29363张可疑发票中,有5170张为虚假发票,列支金额为1.42亿元,虚假发票总量占抽查发票的17.61%。一些单位在无真实经济业务的情况下,利用虚假发票套取资金,账外存放形成“小金库”,用于发放职工福利补贴,或单位其他不合理支出,有的甚至被个人贪污或用于行贿等。  相似文献   

14.
王敏珍 《理财》2003,(1):41-41
目前,我国行政、企事业单位的财务开支大都是先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领导人签批报销后,再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审核记账。笔者认为,此种签批程序不利于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也不能及时、有效地阻止违法会计行为,因此,本人认为应推行逆向签批程序。其理由是:(一)实行逆向签批程序有利于更好地发挥会计监督职能。财务开支先由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对原始凭证进行审核签批,再由单位负责人或分管财务的领导人签批报销,变“事后监督”为“事前监督”。这样不仅可以充分发挥会计的监督职能,调动会计机构、会计…  相似文献   

15.
“收支两条线”作为资金管理的一种形式,按照“所有权归国家、使用权归政府、管理权归财政”的原则,以“收缴分离、罚缴分离、票款分离”为手段,单位收支彻底脱钩,建立一种“单位开票、银行收款、财政监管”的模式。但由于一些长期积累的体制、机制上的深层次矛盾以及工作实践中出现的一些新情况,“收支两条线”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亟需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工作实际对其进行分析,并探求破解之策。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事业单位收罚资金的审计是审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加强对收罚资金的审计 ,对整顿经济秩序、服务经济建设有着重要意义。我们在工作中发现 ,有部分单位对收罚资金有模糊认识。一、视收罚资金为单位的“小家当”有的单位认为收罚资金不是财政拨款 ,也不是上级拨来的专项资金 ,是单位做了大量工作 ,好不容易收上来的钱 ,不能算财政性资金 ,单位应有支配权。有了这种糊涂认识 ,于是就出现了乱支滥用现象 ,甚至私设“小金库”和账外账。如某单位一年收取预算外资金115万元 ,支出88万元 ,未纳入单位财务账核算 ,而是设立账外账 ,单位…  相似文献   

17.
《理财》2000,(6)
南召县审计局为了进一步加强党风廉政建设 ,促进《审计人员工作纪律》落实。近日 ,制定了“对违反《审计人员工作纪律》的处罚规定” ,其主要内容 :①审计工作人员同城不吃饭 ,下乡不喝酒。如遇特殊情况主管局长在场的 ,可由主管局长请示局长同意 ,方可就餐 ,但必须在审计项目结束前填写《在被审单位就餐情况登记表》。违反此规定 ,在被审单位就餐、喝酒一次的 ,罚股长(或审计组长)60元 ,其他就餐者每人50元。②不接受被审单位礼品、礼金 ,不索贿、受贿 ,如违反规定的经查证落实 ,除责令如数退回物品以外 ,罚当事人100元。③不利用…  相似文献   

18.
王俊岭 《理财》2003,(2):9-9
目前,一些单位原始发票在使用和理中存在较为严重的问题,主要表现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原始发票的单位舞弊现象严,不按实际发生的经济内容开具发票。这一现象在商业企业尤为突出。2.报销凭证不具备法定内容。如印章不符,内容不全,以发票的非正本报销,先盖图章后复写等。3.部分单位以虚假发票编制记账凭证、登记账簿,违纪违规现象严重。4.有些单位或个人不择手段涂改原始单据以达到某些目的。如涂改数字、抬头、年月日等。5.个别单位以领代报、以借代报、以拨代报,形成账外资金。原始发票是会计核算的基础资料,也是会计记…  相似文献   

19.
《中国社会保障》2010,(4):67-67
主持人: 在工伤保险待遇的支付中,有一种现象比较普遍,就是单位未参保,受伤职工自己垫钱治疗后再找单位报销。对这种情况,单位说,应由劳动保障部门核准后报销,不属药品目录范围的不可以报;职工说,单位未参保,应该是用多少报多少,不存在请人核准的事,再说,即使要核,那也是单位的事,我已提供了费用发票,是不是在报销范围单位应举证。由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医疗费时,是否应经有权部门核准后才能由用人单位报销,由谁去申请有权部门核准,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党和政府相继出台了一些“减负”政策,各监督部门也做了大量的监督检查工作,“三乱”行为一度得到遏制。但是,在近段审计中发现,个别部门或单位受部门利益驱使,又在变相搞“三乱”,打“减负”政策的擦边球。其表现是:   (一)“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变换手法,使支出合法化。某市主管部门 1999年度从某基层部门收取费用 5万元,使用所属宾馆商业发票 6张,开具会议费入账报销。而该主管部门会计不入账,有专人管理,直接用于在所属宾馆吃喝招待等。   (二)打着行业服务等旗号收费,用于弥补自身经费不足。某行业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