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81年,那时我正上小学.一天,父亲让我放学后去趟信用社.我不懂为什么.父亲强调说:"你别问这么多,放学后,你去乡政府找冉会计,把我的私章交给他就行了."  相似文献   

2.
曾长山 《金融博览》2009,(15):66-66
1981年,那时我正上小学。一天,父亲让我放学后去趟信用社。我不懂为什么。父亲强调说:“你别问这么多,放学后,你去乡政府找冉会计,把我的私章交给他就行了。”放学后,按父亲的安排我在乡政府一问仅有十多平方米的屋子里找到了冉会计。层子里仅有一张木桌子,靠桌子的那面墙上挂满了各种各样的登记簿,地板坑坑洼洼的。  相似文献   

3.
前几天,看到一则笑话,讲一个生性懒惰的儿子,一次父亲让他去买肉,他说:“我懒得动,干脆在我身上割一块得了。”父亲早就因为他懒得出奇而生气了,就真的在他屁股上割了一块肉,看他一点反应也没有,就问他:“不疼吗?”他回答道:“我懒得叫。”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我的字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孩子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好一点."父亲按照他说的让我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父亲便问老先生原因.  相似文献   

5.
胡小平 《金融博览》2021,(17):84-85
那晚,我们一家人围坐在油灯下吃饭.父亲说他明天一早就去奉家山,在那至少得住半个月.母亲忙问去干嘛.父亲没正面回答,只是说学校已破败不堪,大队决定重建,只是算来算去,加上公社给的,大队自筹的,钱怎么都不够,他打算明天就带人去奉家山砍树,这样不仅木料好用,也能节省不少钱.母亲愣了愣,看着父亲,说奉家山是一脚踩三县的地方,离家有五六十里,山深路险,少有人烟,蚊虫蛇蝎又多,湿气瘴气重,在里边砍树锯木,又苦又累,还有危险,不同意父亲去.父亲摇摇头,说作为党员,作为干部,就得去,就得带头去.母亲沉默了一会儿,让父亲过了中秋再去,离中秋也就四五天了.父亲说一天也不能耽误,明天必须去.  相似文献   

6.
淡淡的父爱     
如果说母爱是伟大的,那么,父爱则是淡淡的,让人觉得明净如水,深深地影响着我,伴我前行。 在我儿时的记忆里,父亲是威严的代名词,你不能在他面前撒谎,也不能到外面去惹事生非。父亲决不会给你讲很多细的道理,因为他长年在外工作,少有闲暇,每次回家,发现我们淘气了,唯有拳头才是他的“理”。等我逐渐长大以后,特别是当我也为人之父后,再去解读父亲,慢慢地,我才理解了他的良苦用心。父亲的严厉,皆缘于一种爱,但不是溺爱,而是真爱,那是发自内心希望儿女们能够做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一切皆因有爱,他的威严才有了意义。  相似文献   

7.
稿纸的故事     
大学毕业后,我进入工商银行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父亲给我讲了一个“稿纸的故事”,并让我在工作中用心去领悟。  相似文献   

8.
支行旁边的巷子里有好几家小百货商店,其中有一家生意格外兴隆,店主人是一位年过花甲的老大爷。一天,我路过时去谒见了这家店主人,老人笑着告诉我,他没有别的什么秘诀,他只是努力地记住了每个光顾小店的顾客的姓名而已。在顾客去他店里购物时,他和蔼地与顾客闲聊,从而知道了顾客的姓名,待顾客再次到他店里购物时,他总是亲亲热热地叫着他们的名字,或聊聊天、拉拉家常,仿佛一家人似的,把彼此的距离拉得很近很近。  相似文献   

9.
父爱如山     
父亲离我而去已近十三年。十三年来,多少个夜晚梦中哭醒,多少回在人群中寻找父亲的身影,无论是熹微初露的清晨还是暮蔼低垂的傍晚,每当我在路上看到中等身材健步行走的老人背影,我都会快步追上,但每次都是快快走开,我不相信父亲真的离我而去,父亲永远活在我的心里。  相似文献   

10.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你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此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了.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其问原因.  相似文献   

11.
父亲是祖父惟一幸存的晚子,晚年得子的祖父,尽管很是贫穷,还是省吃俭用,让我父亲读了几年私塾.正因为父亲在小村子里是为数不多的算个识字的人,农业合作化时,年仅十六岁的他便担任了村会计.  相似文献   

12.
小时候,父亲让我同一老先生学书法,用废旧报纸练字多年,可自己一直没有大的进步.老先生对父亲说"如果让娃儿用最好的纸来写,可能会写得更好."从那以后,父亲就按照他说的去做.果然,我的字大有长进.问其原因,老先生说,因为用旧报纸写字,总感觉是在打草稿,即使写得不好也会认为无所谓,反正以后还有机会,所以就不能完全专心:而用最好的纸,你就会感觉机会的珍贵,从而也就比平常练习时更加专心致志,用心去写,所以字也就能够写好.  相似文献   

13.
叶建华是上世纪80年代初温州八大王之一的"目录大王".13岁时,他跟父亲到上海的一位亲戚家做客,在那里,他的亲戚带着他去照相馆拍了有生以来的第一张照片,这让叶建华对拍照片充满了兴趣.  相似文献   

14.
樊华 《青海金融》2004,(3):62-64
正月初八,即春节过后上班的第一天,摄影家葛玉修先生来到了我的办公室。嗬!脸晒得跟非洲黑人似的,还起了皮,嘴唇也裂了口子,与平日见到的他简直判若两人。我问他:“是不是又去青海湖了?”“正月初三去的,在青海湖待了四天。”他说这话时心情很平静。然而,他在摄影方面的成就以及那传奇式的经历,却让我思绪万千,心潮逐浪高。  相似文献   

15.
心断昨日花     
前天午夜时分,高中时最好的朋友给我打电话说她的父亲去了,起初我还没有反应过来,以为他只是去了某个地方。后来她忍不住呜咽地说是因为心肌梗塞去世了。我的心一惊,像掉进了冰窟窿,倏地缩紧。  相似文献   

16.
身边的榜样     
段纲 《金融博览》2009,(7):67-67
记得我十二三岁时,父亲在离家几公里远的县城信用社工作。那时,我是寨子里的娃娃头,每天大人们一出工,一大群小伙伴就会扛着板凳到我家院坝来“开会”,一起玩“躲猫猫”的游戏,非常开心。但是,当父亲回到家里时,我就只能待在家中,他会守在桌边监视我做作业。那时,我真巴不得父亲永远不要回家来,让我整天开开心心、自由自在地玩下去。  相似文献   

17.
《金融博览》2011,(19):20-20
我的童年,生活在美国中西部小镇奥马哈。伴我成长的房子建于20世纪初,1958年父亲花费31500美元买下了它。房子是很普通的独栋小屋,没有围墙,从厨房的后门出去.就到了别人家。我们养了两只猫,还有一条叫汉密尔顿的狗。外祖父母住在只隔两个街区的房子里,我总是步行到外祖母家.等待我的是加了糖果的冰激凌。父亲至今还生活在那栋小屋里,80岁.每天高兴地开着用了20年的车去上班。他说自己幸运.不是因为有了巨大的财富,而是开心他可以做他喜欢的事情。如果你现在某天晚上去我父亲家,可能跟我B岁时看到的场景是一样的父亲穿着普通的睡衣,坐在同一把椅子里,吃三明治和炸土豆条,享受生活。  相似文献   

18.
罗小丽 《金融会计》2013,(3):80-80,F0003
好个天凉秋!今晚的月色不错,我的心情也不错,做了一天业务,记了一天账,茶余饭后我和父亲来到鹰潭新建的信江大桥上散步。遥望江面离我们远去的点点白帆,父亲向我讲起上世纪八十年代初他调入人民银行的时光。  相似文献   

19.
父亲是一位老税官,我现在税龄也有18年了,但我的年龄还是没有父亲的税龄长。几乎所有认识他的入都连连摇头,一脸戏谑,说他不通世故,古板,老实,遇事太较真,查账时,一分钱都不会放过。社会中人如此,亲戚朋友如此;就连母亲,也不理解父亲,斗了大半辈子的嘴。从小到大,我都认为别人的父亲比他潇洒,我也一直为有这样一位父亲而感到有些“窝囊”。  相似文献   

20.
周全周全中老先生走了,享年九十二岁。今年6月21日上午,接到周老小女周玉默女士打来的电话,告诉我她已收到我寄给她父亲的信,又告诉我,周老患脑血栓昏迷不醒,住院十多天后平静地走了,我几天前还去信问候他,请他在暑天珍惜保重,未料他已于今年肆月离开人间。听到电话中传来的恶耗,不禁黯然。还是二十多年前,1978年我接到李新同志的邀请去桂林参加珠算座谈会,在会中我初次见到周老,他魁梧高大的身材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以后在中国珠算协会举行的理事大会我都见到他,尤其是在中国珠算史的会议,我每次都能见到他。虽然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