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为加强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的管理,人民银行加大了对国有商业银行高管人员经营业绩的考核力度,尤其是将利润作为一项重要指标进行考核,但由于基层行核算体制和核算办法发生变化,这样做就明显不足。 1.目前基层行的独立核算单位名存实亡。会计核算体制和核算办法发生了相应变化。基层行财务权上收,不再列支费用,不再计提呆账准备金、应付未付利息等,核销呆账贷款、支付存款利息直接据实列支,基层行列支的利息支出、销核的呆账贷款由上级行从计提的呆账准备……  相似文献   

2.
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政策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贷款损失准备的税收政策探讨》一文,通过对贷款拨备税收政策的国际比较, 认为我国银行业计提的贷款损失准备没有获得应有的税务减免,从而严重制约了我国商业银行及时足额计提各项贷款损失准备。据此,作者认为,应当尽快改革贷款拨备的税收政策和呆账核销程序。  相似文献   

3.
王庆 《金融会计》2014,(4):57-60
当前,商业银行呈现出坏账、拨备和利润三高的现象,坏账的不断积累将会给银行体系带来严重隐患,本文从财税角度深入分析了商业银行呆账核销难的问题,认为财税部门是影响商业银行核销的两个重要部门:财政部门的影响体现在制定的呆账认定标准过于严格阻碍了呆账核销范围,税务部门通过设定贷款损失准备的所得税税前扣除标准鼓励商业银行核销呆账,但不利于商业银行计提损失准备,商业银行呆账核销对财政收入的影响较小。最后,提出要统一多部门文件规定、简化呆账核销程序和解决税收待遇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贷款是银行最主要的金融资产,贷款减值准备的计提对当期损益有着重要的影响。由于目前我国贷款减值准备计提的有关规定存在不一致,在实务中如何计提贷款减值准备值得国内银行业认真思考。一、我国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关规定及差异分析(一)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有关规定我国现行的贷款减值准备计提主要有三个规定:第一个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4月发布的《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指引》(以下简称“指引”);第二个是财政部于2005年5月发布并于同年7月实施的《金融企业呆账准备提取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第三个是财政部于2006年2月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以下简称“准则”)。  相似文献   

5.
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是指银行业金融机构为弥补贷款运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损失而提取的资金保证.它的足额提取能否达到规定标准,对于银行业金融机构冲销贷款损失,提高机构消化不良资产的能力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为了准确掌握近年来农村信用社呆账准备金计提情况,我们对辖内7家农村信用社2003至2005年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发现目前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提取存在诸多问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信社改革的顺利进行.为此,我们认为当前必须进一步完善农村信用社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提高农信社消化不良资产和抵御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上市银行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伟 《金融会计》2004,(8):8-11
商业银行是一个高风险行业,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风险的主要组成部分,为抵御信贷风险,体现审慎的会计原则,必须足额计提贷款呆账准备金,用于补偿银行到期不能收回的贷款。长期以来,我国存在准备金计提不足的现象。随着银行监管制度的不断完善和会计核算制度的改革,这一现象已明显改善,特别是上市银行,其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已逐步规范,但在具体细节上还存在需要进一步完善的地方。本文仅就目前已上市银行的贷款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作一实证分析,揭示存在的差异和不足,以期进一步完善呆账准备金计提政策。  相似文献   

7.
2007年,滦南县农村信用联社首次将清收核销呆账贷款单独列为经营考核指标,说明县联社对清收核销呆账贷款的高度重视。但笔者调查发现,大部分基层信用社对已核销的呆账贷款缺乏有效管理,并存在很大漏洞。一是普遍  相似文献   

8.
新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对贷款业务的内容作了重大改革:全面推行商业银行贷款质量五级分类管理,将不良贷款从原来的“两呆一逾”贷款改为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规范了抵债资产取得和处理的会计处理;明确了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核销及报表列示等内容。这些变化充分体现了稳健性原则,有利于增强金融企业的风险意识和抵御风险的能力,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作为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新制度用贷款损失准备取代了原来的贷款呆账准备,两者实质上存在诸多差异。本文拟对此进行分析,以便正确理解和运用新制度。一、计提范围不…  相似文献   

9.
新会计准则下的贷款减值准备监管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会计准则实施后,商业银行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发生了变化,从五级分类方法改成现金流量折现法,计提方法的改变不仅影响了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数量,而且对贷款减值准备的监管产生了一定影响。本文对新旧贷款减值准备计提方法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分析了减值准备计提方法改变对银行监管工作的影响,并对今后如何加强贷款减值准备监管提出了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贷款损失准备不仅影响上市银行报告期的利润,而且影响上市银行未来吸收未预计损失的能力。我国现有上市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范围、计提方法上存在较大差异,本文在对其进行比较分析的基础上,评价其合理性和贷款损失准备的充足性,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不确定性的作用下,商业银行贷款会面临风险.提取贷款损失准备,是商业银行应对风险的常见措施。由于产权制度的不同,我国商业银行在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会计处理上没有遵循国际通行的做法,贷款损失准备金计提明显不足,利润虚增普遍而且严重,累积了较大的流动性风险.  相似文献   

12.
周庆 《中国金融》2000,(11):58-59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呆账准备金 ,是按银行发放贷款余额一定比例 ,从营业费用中提取用于补偿呆账损失的一种准备金。提取贷款呆账准备金是会计上谨慎性原则的体现 ,是深化金融体制改革 ,完善信贷资金管理与运行机制 ,稳步向国际惯例接轨的体现。经过 1992年、1993年两次修改 ,我国的呆账计提方法为按年初放款余额的 6‰金额提取 ,从 1994年起每年增加 1‰ ,直至历年结账的呆账准备金余额达到年初放款余额的1%为止 ,达到 1%后 ,实行差额提取。随着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 ,呆账的不同 ,呆账准备金统一按 1%计提与我国的实际情况不符合。因为 ,不同规…  相似文献   

13.
本报告总结了我国贷款损失准备制度的历史沿革,分析了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情况.并对辖区相关机构进行了调研,发现:(1)五家上市银行贷款损失准备有明确的计提范围,但行际之间计提范围有差异:(2)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比例符合监管当局的原则性要求,但各行提取比例有差异;(3)计提损失准备时各行对抵押物金额扣除不同;(4)不良贷款拨备覆盖率呈逐年上升(除深发展)趋势,抗风险能力趋于增强;(5)部分机构逻辑上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6)仅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未体现周期特征,在经济周期高点可能相对少计提;(7)调查中发现五级分类目前还存在问题.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不牢靠。在此基础上,结合调研掌握的具体情况,本报告认为:(1)银行监管、财政、税务等部门应加强协调.进一步规范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2)进一步完善贷款五级分类制度,夯实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3)结合我国目前信用环境.需要研究五级分类、贷款损失准备计提这两个环节抵押品、有效担保的处理原则.避免重复考虑、高估价值.使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更加审慎;(4)五级分类、特种准备、一般准备、专项准备以及分红政策等方面要充分考虑经济周期或者行业周期波动的影响,以使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更为前瞻、审慎,确保提足损失准备,及时弥补损失,增强资本基础,提高抗风险能力;(5)区别对待,分类监管;(6)重视贷款损失准备、资本充足率监管在货币政策传导方面的作用及其产生的宏观效应.  相似文献   

14.
贷款损失准备的计提作为商业银行调节会计利润的手段,是否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影响,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基于我国上市商业银行2007-2017年的数据为研究样本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贷款损失准备对商业银行经营风险有正向信号传递作用。其中,基于经理自主权计提的自由裁量部分能缓释经营风险,非自由裁量部分对经营风险产生加速放大效应,从而证明了自由裁量贷款损失准备能增强银行风险承担能力,为商业银行经理人员和监管者合理规范计提准备金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与国际接轨的新会计准则的实施,给我国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及其监管带来了很大影响。新会计准则对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监管的主要影响有:(1)新会计准则关于贷款损失准备的规定与监管审慎性要求相矛盾;(2)新会计准则规定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与监管要求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方法有分歧。新会计准则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损失准备的影响主要有:(1)降低了商业银行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性;(2)使得贷款损失准备具有更大的波动性;(3)引入时间价值,可能导致准备水平的提高;(4)可能导致利息收入和减值准备同步增加,并将影响各会计期间的利润发生一定程度的变化。本文对以上影响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商业银行贷款损失准备缺口及其监管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璐  陈凡 《上海金融》2007,(11):45-49
贷款损失准备缺口是衡量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的重要指标。从整体趋势看,我国商业银行损失准备充足性在不断提高,账面损失准备缺口持续下降。但是账面缺口与实际缺口是有差异的。商业银行目前主要依据财政部和监管部门有关制度,实行预期现金流折现和风险分类基础上的原则性比例计提方法。计提范围和方法的科学性、风险分类和预期损失的准确性、资本充足率达标和利润考核是影响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产生实际缺口的主要因素。监管部门应通过明确表外信贷资产的计提、改进对折现率和预期现金流的测算、明确抵押物的处置方法等完善贷款损失准备计提制度,加强对商业银行风险分类工作的指导和监管,加强损失准备计提充足性的现场检查,建立激励相客机制等,促进商业银行充足拨备。  相似文献   

17.
贷款损失准备两种主要会计方法的运行问题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就损失准备两种会计方法而言,贷款五级分类法在计提范围及对抵押物扣除处理方面行际之间存在差异,部分机构存在利用贷款损失准备操纵利润的可能,仅从贷款损失准备比例看,大多也未充分体现周期特征。与此同时,五级分类法下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基础也并不牢固。而相对于贷款五级分类法而言,贷款损失准备采取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技术虽然减少了数值的主观性,但其预计期间、折现率选取与使用等仍存在着不确定因素亟待解决。  相似文献   

18.
正确进行应收未收利息科目的核算,是加强成本管理的关键环节,但目前农村信用社所放贷款额小面广,笔数繁多,逐笔计算工作量大,给应收未收利息计算工作确实带来了一定困难,同时还存在着计提多少无关紧要的错误认识,导致部分信用社在计算应收未收利息时,出现了以下问题:1.估算计提,根据盈亏计划的需要推算出应收未收利息额。2.计提的应收未收利息实际收回时不及时冲销,长期积累。3.形成呆账贷款的应收未收利息未能及时处理。4.应收未收利息未设分户账及清册。5.应计提的应收未收利息未计提,如:存放中央银行、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  相似文献   

19.
资本充足状况是商业银行审慎监管的核心内容,银行资本充足状况与贷款损失准备等资产减值准备计提是否完全充分有着较为密切的关系。资产损失准备提取不充分,不仅会降低商业银行抗风险能力,也会造成商业银行利润虚增。只有在充足计提资产损失准备的前提下,资本充足率计算才真实可信,各行之间才具有可比性。2004年2月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管理办法》特别强调,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的计算应建立在充分计提贷款损失准备等各项减值准备的基础之上。本文通过对深发展、浦发、民生和招商银行资本充足状况和八项资产损失准备计提情况进行…  相似文献   

20.
随着农村经济的发展,农村信用杜的扶持对象相应增加,贷款规模日渐扩大.然而,由于信用社过分强调信贷资金的自身增值性,忽视了偿还性和安全性,老贷款形成呆滞、呆账,新贷款仍在继续沉淀,严重影响了信贷资金的经济效益.为此,完善信用社信贷资金管理,确保信贷资金安全,已成为信用社经营中的一个最突出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