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纪宏群 《税收征纳》2010,(12):28-30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票未到”的问题。对于这种情况,会计制度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商品流通企业则按应付给供应单位的价款暂估入账。待实际收到发票时.再用红字将原估价入账的账务处理以同等金额予以红字冲回,再按实际发票金额登记入账。  相似文献   

2.
王家斌 《税收征纳》2011,(10):24-25
企业在物资采购过程中,难免会出现"货到单未到"的情况。对于"货到单未到"情况,会计制度规定:若采用计划成本核算,则"货到单未到"的存货,采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采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待实际收到发票时,再用红字以同等金额将原估价入账的账务处理,予以红字冲回,再按实际发票金额登记入账。这就是会计上所说的跨期暂估入库存货。"货到单未到"在企业所得税上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3.
财一、单选题1.强调不同企业会计信息横向可比的会计核算原则是()。A、相关性原则;B、一贯性原则;C、可比性原则;D、重要性原则。2.企业在材料收入的核算中,需在月末暂估入账并于下月初红字冲回的是()A、月末购货发票账单未到,但已入库的材料;B、月末购货发票账单已到,货款未付  相似文献   

4.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购入存货,月底时,若发票未到,应分别存货科目,抄列清单,暂估入账,借记“库存商品”“、原材料”“、包装物”“、低值易耗品”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作同样的记录,予以冲回。但是,该规定过于笼统,加上企业的业务特点、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环境的不同以及理解上的差异,各企业“暂估入账”的具体操作方法也多不相同。因此,实务中有以下五个问题需要探讨。一、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还是直接暂估到客户名下?《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是单独设应付账款—暂估入账户,该方法应用较广,…  相似文献   

5.
潘春平 《中国外资》2009,(18):95-95
企业在购入各种材料,如果是货已到,但发票等结算单据在月底也未到,按照会计制度是在当月做暂估人库,次月以红字冲回,待发票到达时再正式入账,即  相似文献   

6.
在物资采购核算中,将材料已到达并验收入库,但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未到,货款尚未支付的采购业务,在各月末,按材料的暂估价值,借记“原材料”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材料款”科目,以后用红字冲回,按正常程序记账。但某些公司,由于规模大、采购业务繁多、人员频繁更换或管理混乱等原因,部分暂估材料事项在以后未及时冲回,在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后又借记“原材料”、“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贷记“应付账款”,重复记账,造成存货和应付账款虚增,日积月累,数额逐步增大,处理难度逐步增大。对于此会计事项的处理,实务中主要有三…  相似文献   

7.
新《企业会计准则》附录《会计科目和主要账务处理》规定,"材料采购"科目用来核算企业采用计划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而购入材料的采购成本.企业支付材料价款和运杂费时,按应计入材料采购成本的金额,借记该科目等,按实际支付或应支付的金额,贷记"银行存款"、"库存现金","预付账款"等科目.每一会计期末,企业应将尚未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按计划成本暂估入账,借记"原材料","周转材料"等科目,贷记"应付账款——暂估应付账款"科目.下期初做相反分录予以冲回.以后收到发票账单的收料凭证,借记该科目,贷记"银行存款"、"应付账款","应付票据"等科目.涉及增值税进项税额的,还应进行相应的处理.  相似文献   

8.
何勇 《财会学习》2012,(11):70-72
财政部在《企业会计制度(2001)》中规定,工业企业对于货到票未到的存货,若用计划成本核算,则用计划成本作为暂估价值入账;若用实际成本核算,则用暂估价值入账。以笔者就所在钢铁企业为例,根据这一规定,企业对于已验收入库的购进存货,但发票尚未收到的,应当在月末合理估计存货的入库成本暂估入账。钢铁企业一般存货品种较多、收发较为频繁,使用实际成本法核算一般难以满足存货核算与管理的  相似文献   

9.
企业在购入各种材料,如果是货已到,但发票等结算单据在月底也未到,按照会计制度是在当月做暂估入库,次月以红字冲回,待发票到达时再正式人账,即 借:原材料 应交税金--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贷:应付账款--XX单位 在实际工作中有两种情况,致使发票等结算单据往往比货物到得迟: 一种是供应商没有开票跟企业进行结算,导致发票经常过了很长时间才能到达财务人员手头;另外就是发票本来是跟货物同时到达企业,但是发票在内部各个部门的流转中,要经过层层签字,也无法在当月月底到达财务人员手头.  相似文献   

10.
《会计师》杂志2006年第四期中的《暂估材料款---历史遗留问题的会计处理探讨》一文,引起了我的关注。文章说,由于管理混乱,部分暂估材料事项在以后未冲回,在收到发票账单等结算凭证后有重复记账的情况,造成存货和应付账款的虚增。对此类情况,作者列出了三种解决方案:一、应付账款转入资本公积,原材料转入待处理财产损溢;二、转入损益项目;三、作为会计差错更正处理。作者还分析了这三种解决方案的利弊,很有见地,但通篇读完后,还是不知道具体应该怎么做,有点缺憾。关于暂估材料这个问题,制度上有明确规定:月度终了,对于尚未取得发票账单的收…  相似文献   

11.
怎样改进货到未付款的帐务处理江苏省射阳县商业局周守文,乔宏岑《商品流通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当月购进入库的商品,如果月终尚未付款,则按暂估进货原价,借记“库存商品”科目,贷记“应付帐款”科目。下月初用红字冲回;在付款或开出、承兑商业汇票后,按正常程...  相似文献   

12.
由于审计调账与合并会计报表抵销分录的核算基础不同,两者的实务操作结果也不一样,笔者以下举例分述之。1.审计调账的账务处理案例1:2005年1月31日,审计人员在审计A公司财务报告时发现该公司2004年度重复一笔销售业务,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虚增500万元,“主营业务成本”虚增400万元,“应收账款”虚增585万元,“应交税金--增值税(销项税额)”虚增85万元。假设不考虑所得税与盈余公积的影响,审计重要性水平为50万,坏账准备按照“备抵法”进行账务处理,坏账准备的提取比率为应收账款年末账面价值的5%,则第1年审计人员提出的审计调账意见为:借:…  相似文献   

13.
张丙乾 《理财》2002,(2):17-17
笔者根据日常审计发现的问题,认为应收账款审计应注意几个重点问题:一、虚增应收账款,以调节利润,夸大经营成果此种情况主要是企业将未实现销售的产品(商品)做虚假销售,而将这部分“收入”通过应收账款科目挂账。如某企业年末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利润指标,而将库存40多万元产成品列作虚假销售,次年度元月份又用红票冲回。审计时应重点审查、分析、判断原始凭证,看销售发票、出库单及会计科目之间的对应关系,有无疑点。二、少提或多提坏账准备,人为调节利润一些企业为了调节利润,采取虚增或虚减应收账款余额,扩大或缩小计提比…  相似文献   

14.
《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固定资产》规定,企业所建造的固定资产已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但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自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之日起,根据工程概算、造价或者工程实际成本等,按暂估价值转入固定资产成本,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作调整。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应当计提折旧的固定资产,在年度内办理竣工决算手续的,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的暂估价值,并调整已计提的折旧额,作为调整当月的成本、费用处理。如果在年度内尚未办理竣工决算的,应当按照估计价值暂估入账,并计提折旧;待办理了竣工决算手续后,再按照实际成本调整原来…  相似文献   

15.
【案例故事】
  审计人员在对某企业的审计中发现,账面支付某特种物资储存仓库的维修费多达9笔,其中有一笔48万元的维修费引起了他们的注意。工程合同显示为院内路面全部硬化、4个库房加固等,工期为3个月。工程预算、合同、决算验收、发票等入账手续很全。进一步询问了解到,该维修项目的库房,属特殊警戒区,共有值班人员10人,实行两班倒轮换工作制,负责监控和警戒。审计组决定到仓库现场查看,寻找突破口。  相似文献   

16.
当前商贸企业偷税的主要表现:一是假专用发票多。如某市某燃料物资有限责任公司2000年10月至2001年6月,共取得进项发票65份,全部系假票,已抵扣进项税金76.4万元。二是虚开运输发票多。如某市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销往上海浦东的原煤实行一票结算,专用发票票面上原煤单价212元/吨,其中运输费用183元/吨,煤价仅为29元/吨,远低于煤的实际购进成本。有的企业实为水运却虚开陆运发票多抵税款。据调查,某市销往江、浙、沪一带的原煤基本为水运,运价一般在45—55元/吨,但许多商贸公司虚开公路运输发票。还有的企业将装卸费、转运费、码头费等非运费开成运费抵扣税款。三是收购发票任意开具。某市某商贸有限责任公司将购进的非农产品—竹笆片,虚开为可以抵扣的农产品—原木,价款98万元,已抵扣进项税金9.8万元。四是不计或少计销售收入。所有商贸企业申报的销售收入最多等于专用发票上的开具金额,零售给非一般纳税人的销售收入均未申报纳税。五是库存不实。如某公司账面库存原煤2000多吨,但实际无库存。商贸企业问题的主要成因:一是纳税人纳税意识淡薄。不少私营企业抱着“偷到的税是我的钱”、“查到的税是你的钱”的畸形纳税心态,不择手段偷逃税收。...  相似文献   

17.
我们在对纳税人进行增值税纳税检查时,对企业的往来帐和库存情况十分重视。但对纳税人生产成本核算中隐藏的深层次的问题往往不容易发现。例如在对某铝型材制造厂检查时发现,该企业生产成本中“熔铸车间”列支一项其他直接费,经检查传票发现,是红字冲票,把废型材从产成品帐中冲回“熔铸车间”。财务人员称该企业将废型材退回熔铸车间进行再生产,从表面上看理由十分充分。  相似文献   

18.
2008年5月,某地税局稽查局举报中心接到一封署名来信,反映某建材企业有重大偷税行为:2007年1月至2008年4月下脚料收入不入账;以虚开的运输发票计入成本;虚估购进材料、虚假领用、虚增生产成本;以虚开的电器、服装增值税专用发票挤占成本。举报人还提供了一些重要证据  相似文献   

19.
周大鹏 《理财》2003,(8):26-26
A集团公司是一家大型发电企业,审计人员在审计该公司2000年度会计报表时,将固定资产及折旧计提作为一个重点。在对比分析了2000年各月份折旧计提金额后,发现12月份的折旧费用明显少于其他月份。经抽查当月122号凭证,该公司冲减了已提折旧费用700万元,凭证摘要为“将原在自动化控制设备中核算的固定资产3000万元调整到主机设备中核算,由于自动化控制设备按5年计提折旧,主机设备按10年计提折旧,所以冲减多提折旧700万元。”审计人员遂询问公司财务人员该笔分录调整依据,财会人员解释说,这3000万元固定资产系与主机配套的自动化控制设备,应作…  相似文献   

20.
去年 ,焦作市审计局在审计中发现 ,不少企业之间用汽车、产成品等物资相互抵冲三角债。在手续上债权方与债务方签订以物抵债协议 ,不开发票或开发票但不记账 ,直接将物资从债务人手中转到债权人手中。在会计处理上 ,将“应收账款”与“应付账款”直接对冲 ,使国家税收在以物抵债中流失。某企业用2辆价值5万元的面包车与5家企业抵冲债务135 3万元 ,漏增值税24 62万元 ,消费税3万元。另有一企业以价值725万元的货车、轿车、床单等物品抵冲了18家债务 ,经计算漏税113万元。这种以物抵债会造成债权债务双方漏税 ,应引起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