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2.
3.
在宏观经济学的演变过程中 ,一个一致不变的主题和中心是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的争论 ,而凯恩斯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将不确定性牢固地置于经济各阶段的中心 ,不确定的预期在消费、投资及货币需求三大心理规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在当今宏观经济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 ,对不确定性问题的处理成为判定诸多宏观分支理论的分界 ,而对不确定性问题的深化 ,也是未来宏观经济学变革的一个重要方向。本文旨在对这一问题进行梳理 ,力图给人们一定的启示。  相似文献   

4.
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5.
今天宏观经济学的状况有些古怪,就学术内部而言,宏观经济学似乎已魅力不在,在选择研究课题时亦无人问津。研究生除了运用最新的统计方法处理一下手头的数据之外,似乎也不愿再把它作为毕业论文题目了。20世纪70年代和80年代出现的新古典派同战后凯恩斯  相似文献   

6.
信用管理理论及其最新发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广义上,信用管理理论包括社会信用体系、征信机制和信用风险识别与度量等方面。其中,信用管理的前提是社会信用体系,信用管理的基础是征信机制,信用管理的关键环节在于对信用风险的测度。狭义上,信用管理是对于消费者个人的信用和企业的资信状况进行管理,包括利用各种方法和手段进行征信和信用评级、对企业和消费者个人进行信用管理、信用控制和信用风险测算与规避等等。  相似文献   

7.
回顾1969年以来的历届诺贝尔经济学奖,可以大致领略宏观经济学在研究内容和研究方法方面取得的进展。系统梳理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的经济理论研究成果,能够为我们进一步理解理论与现实之间的关系提供一些启示和帮助,同时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学研究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爆发使现代宏观经济学面临诸多挑战。这需要我们致力于宏观经济理论和方法的发展与完善,推进不同宏观经济理论与政策观点的相互融合,逐渐形成能够更好地解释现实的新的理论成果。  相似文献   

8.
9.
埃德蒙·费尔普斯的学术成就主要表现在他开创了微观基础上的失业和通货膨胀的第一代模型,并通过交叉工资或物价承诺模型、理性预期模型、非货币宏微观模型等继续推进这一研究,其理论特点是强调均衡失业率的无效.本文介绍和评价了费尔普斯在不完全信息、预期和菲利普斯曲线、均衡失业的决定因素、"消费者市场"、"新凯恩斯主义"模型和交错契约、不完全知识和动态学习、失业的跨时一般均衡模型、教育和科技变动等方面的研究成果,概括了其非凡的学术成就.  相似文献   

10.
宏观经济学的演进与最新前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国际宏观经济学是研究开放经济条件下的宏观经济的一门较新的学科,其主要发展体现在战后时期。经历了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等理论,今天的国际宏观经济学体现为对以往理论的综合和发展。本文简要回顾国际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理论发展脉络以及发展推动力,并对一个最新的代表性主体跨时最优模型进行分析,借此展望国际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规律以及对未来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论拉姆齐模型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拉姆齐在1928年所提出动态最优化模型(拉姆齐模型)及其重要思想湮没了30多年,直到20世纪60年代才被"重新发现",并对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许多西方经济学家都认为,就理论分析框架而言,拉姆齐模型已经取代了IS-LM模型的位置,成为现代宏观经济学的研究范式.本文透过拉姆齐模型的略带喜剧意味的命运,追寻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轨迹.  相似文献   

1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及其在当代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研究自由资本主义现实经济危机的产物,它将随着经济危机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对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在当代发展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4.
丛屹  林芳 《现代财经》2008,28(3):3-6
宏观经济理论发展至今已历七十余载.在此期间,宏观经济理论研究范式已经发生了重大转变,而导因仍在"凯恩斯革命".本文结合对目前宏观经济理论发展所面临的困惑和盲区的剖析,回顾凯恩斯经济理论中所蕴含的现实主义取向和方法论特色,以期对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发展尤其是对基于中国现实的科学发展经济学研究有借鉴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5.
智利养老金投资管理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智利是较早实行养老金投资运作改革的国家之一,并且一直保持着较好的收益记录.系统研究智利20多年来的基金运作状况对于我国正在实行的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具有借鉴意义.本文研究了最新智利养老金具体的投资过程发现:根据不同资产投资收益之间的相关系数所确定的多元化投资组合,可以有效的规避投资风险,更好地实现养老金的保值增值.  相似文献   

16.
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块论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进入21世纪以来,资源与环境问题日益困扰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在资源和环境的硬约束条件下,发展服务经济是摆脱资源和环境问题的有效途径。就我国而言,同样面临着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的严峻挑战。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国际经验表明,运用模块将极大地促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基于此,本文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模块论进行了研究,并在我国现代服务业现状和发展目标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以多重模块加快发展我国现代服务业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Developments in Theory and Policy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is paper views developments in open-economy macroeconomics through the lens of the debate over European monetary unification. The empirical tendency for nominal exchange rate regimes to affect the variability of nominal and real exchange rates alike can be rationalized by sticky-price theories or models of asset-market liquidity effects. But plausible liquidity models have difficulty generating enough persistence to match the data. Thus, the macroeconomic stabilization costs of forgoing the exchange-rate realignment option seem pertinent. It is argued that our theories of efficiencies due to a common currency remain unsatisfactory, despite recent advances. The paper concludes by reviewing theories of currency crisis  相似文献   

18.
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是经济伦理学的最新理论成果。它立足理论前沿,广泛吸取了古今中外经济伦理思想的精华,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是经济伦理思想的一次飞跃。它从经济伦理层面为中国的发展道路和发展模式指明了方向,对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The dominant supply-side foundation for explanations of the growth potential of an economy is losing its persuasive power in the face of persistent losses in output and employment experienced by mature economies in the aftermath of the financial crisis. There is now an opening for eclectic approaches that consider the interaction between supply-side and demand-side factors in shaping macroeconomic outcomes. In this paper, we develop a model that reflects such an approach to interpreting differential productivity growth over the long run, and then present empirical results for several countries. On the supply-side, the model considers the linkage between the intensity and efficacy of the accumulation process and the gains of productivity in terms of a Kaldorian Technical Progress Function. Then, drawing on the Evsey Domar's Keynesian notion of dynamic equilibrium as the growth rate that reconciles additions to capacity with the absorption of aggregate output by demand, we derive a locus for a ‘Domar equilibrium path’. Imbalances caused by excess aggregate supply or demand, and by the effects of ‘shocks’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using a simple graphical framework. In the empirical analysis, an error-correction model is applied to the fundament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rate of growth of product per work-hour and the rate of capital accumulation. The results suggest that the differences in productivity growth among countries are can be explained in terms of the efficiency of their ‘accumulation path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