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余砚新 《现代财经》2008,28(6):28-31
本文从制度经济学角度出发,阐明了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制度变迁的特点,深入分析了我国信托业发展过程中存在问题及其根源,指出我国信托业陷入了一条与地方政府的非正常关系不断强化、坏账和风险不断增加的路径,形成了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在此基础上,结合中国信托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和自身发展特点,提出了突破信托业现有制度变迁的路径锁定.  相似文献   

2.
作为资本市场的核心,投资银行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投资银行制度的变迁同样也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具体表现为政府供给主导的强制性变迁、体制转轨过程中的渐进性变迁以及经济发展进程中的滞后性变迁.在制度变迁过程中可以从产权制度、组织制度、经营制度、融资制度和监管制度等方面进行路径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基于制度变迁与路径依赖视角,分析我国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与地方政府财政分配关系的变化,指出没有进行明确立法规范的事权下移导致地方政府财力与事权不能匹配,地方财政风险加大。提出应遵循制度变迁规律,突破路径依赖产生的低效锁定,进一步优化各级政府间税权配置,在立法、执法和收入分配等方面提高地方政府的参与度,着力培育所得税与财产税等地方主体税种,增强地方政府财政自给能力。  相似文献   

4.
中国高等教育所存在的问题主要是制度变迁供给不足。其原因包括:获取高等教育制度变迁的知识需要高昂的成本、地方政府获得的激励不足、制度效率递减、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等。本文在此基础上给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谭小平 《经济师》2003,(9):17-18
从建国至今 ,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在这一变迁过程中 ,政府积极地扮演了初级行动集团的角色 ,因此我国企业的财务制度变迁属于典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文章在论述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变迁类型的基础上 ,深入分析了我国企业财务制度采取强制性变迁的原因 ,同时也分析了影响财务制度供给的因素 ,并指明了我国财务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  相似文献   

6.
一个制度的变迁方式,主要看这个社会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和协商,而我国金融制度变化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重要表现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的及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7.
一个制度的变迁方式,主要看这个社会的权力机构之间的博弈和协商,而我国金融制度变化乃至整个经济制度变迁的核心重要表现于政府供给主导型变迁让位于需求主导型制度变迁。由于"国家悖论"、政府效用函数最大化以及政府偏好序列的约束,及各个既得利益集团为获取制度租金而采取的博弈,使政府供给主导型的强制性金融制度变迁具有强势路径依赖的特征,锁定在低效状态。本文主要以相关理论为依据以我国金融制度的历史变迁为背景,阐述我国金融制度变迁及发展的进程。  相似文献   

8.
旨在分析"传统苏南模式"和"新苏南模式"演进的特点及其内在原因。在改革开放初期,为使制度变迁成本最小,可利用"路径依赖",使经济发展的模式与地区初始社会经济条件相适应。在当前经济发展方式转型过程中,需要政府化解原有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提供强制性制度供给,以促使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9.
制度变迁中的路径依赖容易导致制度"锁定"在低效框架内,我国经济体制转轨过程中的财政制度变迁也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路径依赖"之中.城乡协调发展的财政制度建设、区域间公平的财政制度构建受到原来财政制度安排的影响滞后于市场经济建设,降低了整体制度的绩效.实现制度变迁路径转换需要推进协调的制度变迁,重点排除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的阻力.  相似文献   

10.
中国制度变迁的演进论解释   总被引:117,自引:0,他引:117  
:本文在哈耶克的社会秩序二元观的基础上 ,提出一个分析中国制度变迁的初步的演进论框架 ,然后证明 ,中国的改革过程交织着政府选择外部规则和社会成员选择内部规则的双重秩序演化路径 ,前者是表面上的主线 ,实际的主线则是后者 ;并且两种规则之间的冲突与协调贯穿整个制度变迁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中央政府更多地起法官裁决作用 ,而地方政府更多地从事制度企业家活动。总的来看 ,改革经历了政府逐步退出直接的制度创新领域及外部规则逐步缩减作用范围的过程 ,也就是内部规则的逐步发育和强大的过程 ,这是中国市场化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本文把中央政府、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细分为宏观层次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博弈和微观层次地方政府和微观主体的博弈。两个层次的博弈通过地方政府的中间桥梁作用连接起来。然后 ,又引入进化博弈分析方法 ,认为制度变迁的演化过程就是通过微观层次的“突变”和宏观层次的“选择” ,以进化安定均衡的产生和打破来体现这一互动的制度演化过程。此后 ,用此模型思想对中国渐进式制度变迁过程中的经济体制改革的起步问题、国有企业改革的路径选择问题以及 1993年以后“攻坚阶段”的改革问题等给予了一个初步的演进性解释。  相似文献   

12.
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民营企业大部分属于准古典家族企业 ,正逐步向现代家族企业变迁。但我国民营企业不正常的大量“早夭”的现象表明 ,我国家族企业在向现代企业变迁的过程中存在诸多的困难和障碍。鉴于此 ,本文从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的形式、制度变迁实现的路径依赖、制度变迁的实现入手 ,对我国家族企业制度变迁进行研究 ,以期对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提供一定的理论借鉴。  相似文献   

13.
在制度变迁进程中,当地方政府作为制度变迁主体的身份出现并采取行动时,其角色定位和行为方式具有多种形式,当具体的制度约束条件发生变化时,地方政府的角色也会产生演变,这些影响地方政府目标函数的变量主要包括经济利益、行政权力、意识形态等方面。中国制度变迁的特殊性直接影响了地方政府的角色演变,以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确立为界限来考察中国制度变迁进程中的地方政府角色演变,可以分析出地方政府角色在三个时期分别表现出不同的特征。  相似文献   

14.
民间金融的制度变迁——立足于经济制度变迁史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金融制度的供求失衡,民间金融有制度创新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创新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创新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客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与较量,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从非组织化向组织化方向演进并逐步实现合法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民间金融民主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5.
作为民营经济支持的主力,民间金融有制度变迁的内在动力。我国民间金融制度的变迁同样表现出很强的制度变迁特征,而地方政府在制度变迁过程中的中间作用不容忽视。这其中折射出相关利益主体的反复博弈,并最终表现为需求诱致型制度变迁,推动民间金融通过法治化进程向民主化方向演进。  相似文献   

16.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新发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诺思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经历了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到“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发展过程。在此过程中,诺思逐渐认识到他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与“技术变迁的路径依赖”的差别及路径依赖现象的认知-制度-经济层面的传递机制,从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该理论强调了政治过程影响制度选择,制度变迁是一个适应性学习的过程,制度的非效率是历史的常态。  相似文献   

17.
城乡统筹是我国在新的历史时期针对建国以来我国城乡发展失衡而提出的新战略,这项新战略的顺利实施在于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的选择。本文从制度变迁的路径依赖理论出发,深入探讨了我国实现城乡统筹的制度变迁的有效路径及其创新。  相似文献   

18.
我国国有银行的经营行为服从于整体经济改革的目标,承担着对渐进改革提供金融支持的特殊职责。既得利益集团对制度变迁需求的不足,以及国有银行对政府干预的路径依赖,使得其制度变迁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整体进程。政府在国有银行改革的问题上处于两难选择的境地。政府对所处困境的解决,依赖于包括政府自身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市场机制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建设等内外部环境因素。  相似文献   

19.
立足于我国1979年以来的制度变迁以强制性变迁为主的特征,分析了在强制性制度变迁路径下FDI影响中国制度变迁的约束条件,构建了其理论模型,并解释了我国不同阶段、不同地区外资政策差异的深层次原因。  相似文献   

20.
制度变迁中地方政府经济行为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换的制度变迁深刻地影响着地方政府的行为,其表现在不同体制下的地方政府行为角色、方式和效果不同,地方政府行为过程中有着明显的必然性和有限性特征.规范地方政府行为应该正确认识地方政府行为的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