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随着"现金为王"管理观念的悄然兴起,现金持有带来的经济后果到底是价值创造还是价值毁灭这一议题得到了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基于财务理论,从股东立场出发研究企业持有现金行为经济后果的一个方面——企业持有现金的价值效应。通过对研究企业持有现金价值影响因素相关文献的系统梳理,为以后相关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
3.
本文以2015-2019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为样本,研究公司纳税信用评级与现金持有价值之间的关系。实证结果显示:纳税信用评级较高的公司现金持有价值更低。机制分析表明,高纳税信用评级发挥了融资效应,通过激励性税收政策缓解了公司的融资约束,降低了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公司现金持有的增加更多反映了管理层的代理动机,而非预防性动机。进一步分析公司的内外部环境,产权性质与诚信度发现,纳税信用评级与现金持有价值的负向关系,在大股东持股比例高、分析师跟踪水平低以及国有企业中更显著;而公司保持一贯的纳税诚信可有效化解管理层代理动机的影响,削弱现金持有边际价值的降低趋势。本文研究结论不仅证实了纳税信用评级的信息效应,也揭示了投资者的理性行为,为公司现金持有价值研究提供新视角。 相似文献
4.
将企业实际持有的现金水平与正常水平的差额定义为现金持有偏离度,通过理论分析及实证回归构建样本企业正常现金持有水平的计算模型,并通过实证方法分析现金持有偏离对企业业绩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金持有正向偏离和负向偏离都会对企业业绩产生负面影响,且现金持有发生负向偏离时对企业业绩产生的负面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5.
企业的现金持有决策与公司治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出发,以中国上市公司为研究样本探寻了企业现金持有量的经验决定因素。结果表明,在治理规则日渐完善的中国证券市场上,大股东侵蚀中小股东利益而中小股东仍无法有效保护自身利益的问题不容忽视。本文系统完整地回顾了企业现金持有量的经验文献;开辟了从企业决策行为角度来研究公司治理问题的新途径;结合中国证券市场的特有背景,提出了若干有关企业现金持有行为的理论假说,并用平行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技术进行了证实或证伪;对经验分析结果的政策含义进行了相应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2009-2018年我国沪深A股非金融类上市公司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实证检验了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攀比的动机对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上市公司高管薪酬攀比动机和现金持有水平负向相关;进一步分组研究发现,融资约束程度高的上市公司中这种现象更加明显.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高管薪酬攀比动机抑制现金持有水平的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7.
8.
基于放松卖空约束的政策实施,运用双重差分法考量放松卖空约束对现金持有行为影响及其产生的经济后果。结果显示:放松卖空约束增加了公司现金持有量,同时也增加了公司现金持有的边际市场价值;按照公司内部代理成本分组来看,内部代理成本越大的公司,放松卖空约束的治理效果越明显;进一步检验中,通过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发现主要结论依然成立;机制性检验表明放松卖空约束通过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行为增加了现金持有及其市场价值。结果表明:放松卖空约束作为一项重要的金融创新工具,可以通过外部治理监督作用缓解公司内部代理问题,从而影响上市公司现金持有行为。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001~2005年沪深两市非金融类A股上市公司作为分析样本,基于终极控股股东行为的视角,研究了投资者保护对公司现金持有水平和现金价值的影响。研究发现,在投资者保护较好的情况下,公司现金持有水平较高,并且现金价值并没有因为公司持有的现金水平较高而降低。我们还发现,投资者保护缓解公司投资不足并且抑制公司过度投资,较高的现金持有水平并非公司资本投资无效率的结果。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较好的投资者保护限制了终极控股股东对公司现金资产的滥用和转移,公司所持有的较高水平现金被投资者赋予了较高的价值评估,投资者保护较好的情况下公司持有较高水平的现金并不意味着代理问题更加严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对现金持有理论、现金持有影响因素、现金持有价值及经济后果的文献进行梳理与综述,客观分析与总结当前现金持有研究的状况,并提出相应的启示。 相似文献
11.
现金流量折现法囊括了企业价值的所有因素,不同的现金流量对应不同的企业价值.现金流量可以通过会计收益来调整确定.现金流量预测与产业发展状况和企业的寿命周期密切相关,产业发展状况直接影响企业的寿命周期,现金流量的预测又取决于企业的寿命周期.在企业的寿命周期中处于成长期和成熟期的企业比较适宜采用现金流量折现方法评估企业价值. 相似文献
12.
宏观经济波动作为影响产业以及企业行为的外生性变量,对企业的现金持有水平在特殊时期起到十分关键的作用,本文从现金持有的权衡理论、融资优序理论和代理成本理论三个方面分析了宏观经济波动下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从而揭示宏观经济波动对企业现金持有决策的作用机理,为研究企业现金持有量的决定因素开辟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3.
寿险公司业务增长方式选择: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理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用代表营销能力变化的首年保费增速作为衡量寿险公司生命周期的变量,证明了对于寿险公司来说,趸缴和期缴两种业务增长方式的相对优势随企业生命周期变化而转变。本文认为国内保险市场未来发展空间较广阔,寿险公司应当从本公司的实际情况出发,同等重视期缴和趸缴两种保费增长方式,按照市场需求开展业务,并积极探索营销管理体制和营销方式创新,不断提升营销能力以延续或重启企业生命周期。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宏观税收政策的不断发展为研究上市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提供了全新的视角.本文以2007—2019年我国A股非金融类上市企业为样本,实证检验了税收激励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及作用路径.研究发现,税收激励程度越高,企业支付的现金股利水平越高.基于作用路径检验发现,税收激励能够缓解企业面临的融资约束,使企业有动机、有能力去提高现金股利的支付水平.进一步研究表明,税收激励对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促进作用在市场化水平低的地区以及成长性低的企业更为显著.本文的研究对于理解税收激励的经济后果以及企业现金股利支付水平的影响因素具有重要意义,并为企业发放现金股利提供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Does the Contribution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and Dividends to Firm Value Depend on Governance? A Cross‐country Analysis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Agency theories predict that the value of corporate cash holdings is less in countries with poor investor protection because of the greater ability of controlling shareholders to extract private benefits from cash holdings in such countries. Using various specifications of the valuation regressions of Fama and French (1998) , we find that the relation between cash holdings and firm value is much weaker in countries with poor investor protection than in other countries. In further support of the importance of agency theories, the relation between dividends and firm value is weaker in countries with stronger investor protection. 相似文献
17.
基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健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5,20(3):61-67
自由现金流量的内涵和构成都经历了一个不断充实和修正的过程。从财务角度分析来看,中美两国在处理和计算自由现金流量存在着差异。以自由现金流对五粮液集团的公司价值实证分析得出,基于自由现金流的公司价值分析方法具有比收益和经营现金流量的分析方法更为优越和直观的特点,但是自由现金流的选择方法和指标还有待于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18.
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及治理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研究了1999—2003年间中国上市公司现金持有水平的影响因素,包括财务特征、股权结构和治理环境。就全部样本来说,我们发现,(1)上市公司的现金持有水平与规模和财务杠杆负相关,与资产周转效率、现金流量、成长性/投资机会、股利支付需要和融资需要等正相关。(2)第一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U型非线性关系,外部大股东持股比例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关系;治理环境基本上与超额现金持有水平之间呈现出明显的负相关关系。同时,我们还根据控股股东性质对四个子样本进行了分析,发现在不同子样本的实证结果之间存在着一些比较明显的差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