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政策指引下,商洛走过了10年不平凡发展之路。1999至2008年累计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80.9亿元,是改革开放前20年的6倍。到2008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74.04亿元,相当于1999年的3.5倍,进入了人均生产总值1000美元的经济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来,内蒙古自治区发展很快。2001~2006年,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3%,连续五年在全国各省市区中居第一位。经济总量从2000年的1400亿元增加到2006年的4790亿元,在全国的排名位次从第24位上升到第17位,在西部十二省市区居第3位。特别是2005年一年就净增加产值1110.78亿元,2006年增加了967.2亿元。2006年人均GDP实现20047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乌拉特后旗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5年,全旗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5亿元,人均达到3400美元,年均增长33.3%,增速位居全市第一位;财政收入突破2.75亿元,增速位居全市第一,顺利实现了“三年翻三番”的目标;固定资产投资突破12.2亿元;三次产业结构的比重为7.6:66.7:25.7,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区域经济特色基本形成。  相似文献   

4.
《内蒙古工作》2007,(1):37-38
位于黄河上中游分界处土默川平原的托克托县,上世纪80年代中期是国家级贫困县。迈入新世纪后,全县各族人民发扬团结拼搏、艰苦创业、自强不息、争创一流的精神,紧紧抓住国家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经济社会发展掀开新的篇章。“十五”期末,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63.6亿元,比1949年增长1500倍;财政收入完成10.5亿元,比1949年增长29167倍,在自治区69个旗县中,位列第3位;首次跨入中国西部“百强县”行列,综合实力位居第57位。2006年全县经济社会在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又有新的更加瞩目的成绩。[第一段]  相似文献   

5.
《北方经济》2006,(2):10-15
一、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回顾 (一)国民经济高速平稳发展,经济实力跨上新台阶 2005年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822.77亿元,年均增长16.6%,比“九五”时期快约5.3个百分点,比“十五”计划快7.6个百分点;“十五”前4年年均增长14.4%,高出全国平均增速近5.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跨上第一个1000亿元用了近50年,第二个1000亿元用了六年。2004—2005年不到两年的时间就跨上了第三个1000亿元的台阶。2003-2005年经济增长速度连续3年居全国第一位,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国的比重由2000年的1.44%上升到2004年的1.66%,在全国的位次由第24位上升到第23位,在西部地区的位次由第6位上升到第5位。2005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1600元左右,是“十五”计划的1.8倍,年均增长16.5%,比“九五”时期快7.5个百分点,提前6年完成了“十五”计划制定的到2010年人均生产总值达到全国平均水平的目标.  相似文献   

6.
近日,国家发改委公布了我国2008年1—12月全国地区投资情况: 2008年1—12月,东部地区投资7168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中部地区投资40158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3.5%;西部地区投资32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6.7%。  相似文献   

7.
《天津经济》2010,(2):79-80
辽宁省2009年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5065亿元,增长13.1%:地方财政一般预算牧入1591亿元,增长17.3%;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3075亿元,增长30.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12亿元,增长18.2%。  相似文献   

8.
2005年,我省完成生产总值543.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其中工业完成增加值203.94亿元,增长21%,占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7.5%,工业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根据我们调研,实现省委提出的推动工业经济提速增效目标,需要高度重视和认真研究解决以下五个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9.
马晓娟  赵志雄 《发展》2003,(12):74-75
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已初步显现出对西部经济强劲的刺激作用。天水市国民经济也逐步扭转了历年增长缓慢的态势,2002年GDP增长8%左右,总值达97.5亿元;大口径财政收入8.54亿元,同比增长24.09%,其他各项宏观指标也摆脱  相似文献   

10.
《内蒙古工作》2002,(8):42-43
上半年,内蒙古实现国内生产总值594.04亿元,总量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居第6位,比一季度上升1位,总量又重新超过新疆(512.81亿元,一季度曾落后于新疆)。其中四川(2027.16亿元)、广西(1063.10亿元)和云南(930.52亿元)总量分别处于前三位;内蒙古国内生产总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1.6%,增速在西部12个省市区中居第3位,比一季度前移5个位次。从三次产业增长速度看,内蒙古第一产业增速居第7位,第二产业增速居第4位,第三产业增速居第3位,第三产业成为稳定全区经济增速的主要力量,但是总量落后于新疆。  相似文献   

11.
经济是国库收入的源泉.国库收入增长主要源于经济发展。经济增长率是决定国库收入增长的一个重要因素.而经济结构调整对国库收入规模、结构的影响同样值得关注。2009年望城全县实现生产总值194亿元.同比增长15.5%:实现工业总产值276亿元.增长24%:实现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7.5亿元.  相似文献   

12.
一、天津市财政收入的综合评价 从1994年国家实行分税制财政体制以来,天津市随着“三五八十”四大奋斗目标的实现,经济进入快速发展期,全市财政收入也取得了历史性突破。从上个世纪80年代不足50亿元,90年代末的206.9亿元,进入2001年的304.5亿元,到2005年已达到725.5亿元,比1994年的96亿元增长6.6倍,11年年均递增20.2%。同期地区生产总值由1994年的732.9亿元,发展到2005年的3697.6亿元,增长4倍,现价年均递增15.9%。全市财政收入年均递增高出地区生产总值4.3个百分点。全市财政收入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94年的13.1%上升到19.6%,提高6.5个百分点。其中,  相似文献   

13.
《天津经济》2010,(3):79-80
2009年.广东省海洋生产总值达6800亿元,同比增长103%;渔业经济总产值1450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水产品产值690亿元,同比增长3.2%;水产品总产量702.8万吨,同比增长3.3%;  相似文献   

14.
“十五”期间,和林县经济社会呈现出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良好态势。五年来,全县上下紧紧抓住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历史机遇,以经济园区开发建设为突破口,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逐步培育形成了一批农牧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牧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明显加快,有力地促进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到2005年底,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65.8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年均增长58.9%;财政收入达到5.3亿元,是2000年的10倍多,年均增长58%;  相似文献   

15.
《天津经济》2006,(2):1-1
2005年,天津市经济增长进入新的上升期,特点是“三五八十”能量释放,“三步走”扎实前行,滨海新区成新的动力。据初步核算,全年全市生产总值达到3663.9亿元,连续10个季度在14%以上的高增长平台上稳定运行,当年新增经济总量552.9亿元。全市财政收入725.5亿元,实现5年上5个百亿台阶;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9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202元;全市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1884,80亿元,万元生产总值耗能为1.28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16.
白杨  恩和  孟瑶 《北方经济》2012,(13):57-59
一、引言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的“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指出:木桶的盛水量由其最短的木板决定,因此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而后者通常是较为有效的途径。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进行,内蒙古的经济获得到了飞速发展,全区生产总值从2005年的3905亿元增加到2010年的11655亿元,年均增长17.6%,  相似文献   

17.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4年以来,广西经济的规模迅速壮大。2003年广西国内生产总值(GDP)达到2733亿元,比1999年增加了780亿元,GDP的年增量由2000年的99.88亿元跃升到2003年的227.85亿元。人均GDP逐年提高,2002年广西人均GDP达到5099元,比1999年提高了951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中国西部经济增长继续呈现强劲势头。扣除价格因素.整个西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率高于2005年的12.7%,达到13.1%,超过了全国10.7%的平均水平。  相似文献   

19.
2008年西部地区生产总值超过58000亿元;西藏将投4.5亿元用于环境保护;云南实施30项战略性项目;甘肃交通建设将投资171亿元;贵州投54亿元建设农村公路……  相似文献   

20.
“十五”时期汉沽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2005年全区预计实现生产总值41.8亿元,年均增长12.6%,三级财政收入完成4.92亿元,年均增长10%;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8亿元,年均增长52.1%。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