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以来.随着各项惠农政策支持力度加大,农村经济有了进一步的发展,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农民纯收入快速增长,农民生活水平有了进一步的提高。据对全省3100户农户抽样调查,2007年,安徽农民人均纯收入3556.3元,同比增加587.2元.增长19.8%;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365.2元.同比增加315.2元,增长15.4%。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地农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步伐在加快,农民的生活水平在大幅度提高,许多贫困农民,已越过温饱线,向小康生活迈进。这是农村大力实施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掌握市场脉搏,实现资源合理开发取得的成果。但是,当前一些县市为了帮助农民早日富起来,忽视了资源的合理配置与利用,一些项目的选择,严重脱离现实,以拼有限的资源为代价,以图快速发展。这样的现象,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3.
偏僻山区农村农民的经济困难,生产条件落后,化生活匮乏是个严重的问题。首先是人的化素质差,留在农村的多是一些没有化或化水平较低的农民;加上偏僻山区农村电视,电话,电脑不通.农民还过着原始态的生活。再次是没有书报阅读,有不少地方的农村虽然建立了阅览室.村里没有钱买书、订报,村组也没有化设施。这些地方的农村,迷信、赌博、争吵现象非常严重。要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农村小康社会,偏僻山区农村的化生活还需有关部门给予关心,并加大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4.
今年以来,各地老区围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这一主要目标,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村经济发展,改善了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使一些曾经贫穷落后的老区村旧貌换新颜。  相似文献   

5.
小城镇既属于城市范畴,又是农村地域体系。它作为城市之尾,承担着大中城市的辐射,作为农村之首,带动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生活质量的提高。本文就滁州市的小城镇发展作一些研究和探讨,希望为推动滁州市经济实现跨越发展提供一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唐山经济》2007,(12):34-37
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要“以促进农民增收为核心,发展乡镇企业,壮大县域经济,多渠道转移农民就业”。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是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的重要途径和渠道,不仅有利于合理利用、有效配置劳动力资源,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而且有利于农村劳动力收入的增加、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新农村建设和农业产业化的稳步推进。近日,丰润区政府研究室对该区农村劳动力转移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对近年来富县农民收入状况和生活水平发展特征和变化趋势的分析,深入揭示了妨碍农民增收致富的诸多因素,初步提出了农民增收的方法:提高农民素质;加快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增加农民收入;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把提升村级经济竞争力作为农民增收的潜力来抓;加强农村社会保障,促进农村经济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8.
1895—1938年南通地区的农村经济常宗虎关于张謇和大生资本集团在南通的成就及其对南通现代化的作用,学术界已多有探讨,也达到了相当深度。但是,要搞清南通现代化道路的内涵、特点及其对中国区域现代化的适用性,了解此间农村经济,尤其是农民家庭生活的变迁显...  相似文献   

9.
张虹 《辽宁经济》2005,(7):29-29
改革开放以来,辽宁省农业和农村经济有了很大转变,农民收入也得到了很大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农民收入还处于较低水平,增长速度缓慢。增加农民收入是中央提出的“三农”问题的核心。当前农民增收困难已成为农业与农村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农民收入水平低下不仅直接影响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制约着农业经济和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影响着农村社会进步和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  相似文献   

10.
巩委伟 《重庆经济》2007,(6):109-113
直辖十年来,市委、市政府认真贯彻落实“多予、少取、放活”的“三农”政策,加快农业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就业,努力拓宽农民的增收渠道,使重庆农民收入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民生活水平大幅提高,生活质量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1.
扩大内需:启动农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我国经济出现了以“过剩”为特征的相对低速增长态势,尤其是东南亚金融危机对我国的不利影响加剧,给我国的出口带来了困难与不确定性。在出口受阻和周边国家经济未恢复的国际背景下,把目光放在扩大内需,特别是启动农民消费需求上,是缓解目前困难的必然举措。因此,笔者就启动农民消费需求的措施提出一些主张。一、更新农民的消费观念,拓宽农民的消费领域我国农民的消费观念滞后,体现在消费上就是偏重住,忽视吃、穿、用、行,这就使得购买力本就不高的农村消费偏低。因此,为了启动农民的消费需求,就必须引导广大农民树立商…  相似文献   

12.
农村市场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前景.是联系农民生产生活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农民劳动价值、促进农民增收的最直接的途径。在过去的一年里,各级出台了一系列惠农政策,农村市场启动较快,但笔者在拥有百万人口的庐江县调查了解.目前农村市场发展仍有一些不可忽视的制约因素,概括归纳主要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农村社会经济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条件的改善,农村的卫生环境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改变。公路沿线、街头巷尾、房前屋后、河内沟旁到处都是垃圾,大有围村、塞河、堵门之势。农村垃圾的危害已经严重破坏了广大农村的生态环境,严重影响了广大群众的生产生活,进而危及着广大人民的身体健康。  相似文献   

14.
当前,农村消费市场处于疲软状态,物价低迷,购买率降低,反映了农民经济实力的不足。以居全国中等经济水平的江苏盐城市为例,1999年上半年农村居民人均生产费用现金支出只有336.3元,较上年同期下降了17.7%;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710.98元,比上年同期下降6.67%。衣着、食品需求萎缩,两项支出分别比上年同期减少18.6元和25.99元。  相似文献   

15.
一、新形势下农村职业教育对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意义 (1)农村职业教育是农民脱贫致富的重要措施。经过多年努力,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农村面貌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我国仍有20%的农民处于温饱线的边缘,其中2900万处于温饱线以下。这部分农民的生存状态令人担忧.他们要摆脱贫困,除了政府部门给予一定的资助外,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学会生存的本领。  相似文献   

16.
随着工业化、城市化步伐的稳步推进,一大批工业项目、城镇基础设施项目的投入建设,部分农村集体土地被征占,一些农民因此成为失地农民。而且伴随着经济发展的进一步加快,失地农民的数量还将不断增加。为解决好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实现农民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对我县失地农民生产生活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调研,并就妥善解决失地农民生活保障问题进行了思考。  相似文献   

17.
在经历了二十多个春秋的农村生活中,笔者不停的思索,不断的观察,遂对如何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如何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如何构建一个社会主义和谐小康新农村,提出一点愚见。  相似文献   

18.
反思90年代的三农政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978~1988年的11年.是我国农业,农村经济和农民生活蒸蒸日上的11年,也是农业,农村和农民推动中国经济蒸蒸日上的11年;1988-2001年的14年,虽然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14年。但却是中西部绝大多数农村凋敝和农民生活艰难的14年。14年不是一个很短的时间,占了30年改革进程的近一半;9亿多农民不是一个小数字,占中国人口的70%多  相似文献   

19.
为了尽可能反映农民的诉求,达到及时互动交流,不少媒体都设置了“编读往来”、“短信民声”、“百姓论坛”等栏目.仔细阅读这些来信、短信,就会发现,农民的需求是最贴近自身的生产生活实际的。比如有的农民在论坛中间:合作社能不能经营粮油、煤炭等生活资料;有的想买一台花生收获机,想知道哪里有卖的,价格是多少,性能如何;还有的农民想买辆能扒皮的玉米收获机,并且是还田机前置型的,等等。如果不深入了解农村、农民,很难想象会有这么多各种各样的需求。  相似文献   

20.
在乡下老家,和儿时好友聊到看露天电影时,朋友不无感慨,现在在农村已很难看到露天电影了。记得小时候,我们每月都能看到一两场露天电影。现在,农民富裕了,却很少看到露天电影了。我想原因不外有三条:一是农村电视机基本普及,农民在家中也能看到影视节目,对看电影的要求不那么强烈了;二是农村税费改革后,一些村(居)背负沉重的村级债务,无力顾及农民化娱乐的需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