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自从党的三中全会发布两个农业文件以来,特别是在一些社队开始实行包产到户以后,农村的整个政治、经济形势,出现了建国以来少有的大好局面。包产到户的发展,不仅出乎领导的意料,而且连这个变革的主体——农民群众,开始也没有料到有这么好的结果。第一,包产到户发展之快,超出了人们的预料。原来设想在全国可以有10%的生产队搞,后来设想为20%,事实上都突破了!现在,估计全国搞多种形式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已超过40%,而且还在发展之中。农民要求包产到户,反映了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的客观规律。包产到户的发展,一般是每收获一次,农民算一次帐,看到不搞吃了亏,晚搞不  相似文献   

2.
20年来,包产到户屡受批判,自三中全会以来,由于农业政策放宽,它又迅猛地发展起来。一些人千方百计阻止包产到户,不惜用政治批判、开除党籍、纪律制裁、不供电、不给用水、不供应计划物资等来威胁,但结果不仅未能制止,其发展的势头反而更猛。事实证明,凡是搞了包产到户的地方,效果都十分显著,增产、增收、增贡献,有的社队十年陈债全还清,社员一年大翻身。现在,包产到户能增产这一事实,已经得到公认了,然而,仍有些同志认为包产到户方向不对,还是跟群众“顶牛”。  相似文献   

3.
1980年9月,中共中央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中规定:“在边远山区和贫困落后地区,集体经济长期搞不好的生产队,群众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也可以包干到户。”这个文件是肯定包产到户的第一个中央文件,对解决“包干到户”、“包产到户”问题的争论,推动农业体制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4.
“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当时都是违法的,三中全会作为草案下发试行的农业文件,就明确规定两个“不许”,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5.
1980年12月21日,北京市经济学会召开了农村经济专题讨论会,讨论的专题是包产到户问题。参加讨论会的有农业经济研究人员、教育工作者和实际工作者等20多人。到会的同志大都曾深入农村作过调查研究,所以,发言能紧密联系农村实际。现将发言摘要发表如下: 周诚:关于包产到户问题,理论界、经济界很有兴趣,讨论方兴未艾。有人认为包产到户各农户之间的关系既不是“山药蛋”也不是“糖葫芦”,因而包产到户是集体化的一种新模式;有人认为包产到户是依附于集体经济的个体经营,是责任制的一种特殊形式;有人认为实行包产到户就意味着“单干”,意味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失败;有人却认为不要把它看成个体经济,应积极领导兴利除弊。  相似文献   

6.
吴象 《中国改革》2003,(10):20-23
“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当时都是违法的.三中全会作为草案下发试行的农业文件.就明确规定两个“不许”.即“不许分田单干.不许包产到户”。  相似文献   

7.
从1978年秋种开始,包产到户生产责任制在安徽省遭到百年不遇的大旱“逼迫”下诞生,经肥西县山南公社试点,蔓延各地。目前,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在安微农村已占1/3,在六安地区达到2/3,在肥西县超过了95%。这是广大农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冲破左倾路线禁区,改革农业经济管理的一次尝试。  相似文献   

8.
肖梦 《农业经济》1997,(11):7-10
壮大农村集体合作经济和共同富裕肖梦从1957年实现农业集体化(虽然快了点),到现在已是40个年头了。集体经济经过“大跃进”和“文革”两次挫折后,还是站稳了。七十年代末,在群众自发改革的基础上,普遍推行了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这一改革加上国家扶植农业的政...  相似文献   

9.
包产到户的缘起、争论和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刊第三期发表了《关于包产到户的资料》,反映“文化大革命”前我国农村曾出现过四次包产到户的情况。本期发表这一篇,主要对近二、三年来包产到户发生和发展情况,提供一些资料,供读者参考。  相似文献   

10.
1982年5月,苏共中央全会,公布了苏联农业十年发展规划——“苏联食品纲要”,并宣布这是未来十年苏联整个经济战略“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这对苏联今后的农业必将产生重大的影响。 苏联从1978年起,即着手制定农业长期发展规划,经过4—5年的讨论、修改,才形成了这个以食品为中心内容的农业十年发展规划——“苏联食品纲要”,这是苏联有  相似文献   

11.
《农村财务会计》2005,(3):13-13
1982年1月1日,中共中央发出第一个关于“三农”问题的“一号文件”,对迅速推开的农村改革进行了总结。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同时还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前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2年“一号文件”与之后的连续4个中央关于农村政策的“一号文件”在中国农村改革史上成为专用名词——“五个一号文件”。  相似文献   

12.
农业生产责任制已经深入人心,越来越显示其积极作用,但是目前围绕着什么是“包产到户”各有各的解释,存在着争论和疑虑。何谓“包产到户”“包产到户”体现了生产队内部的一种经济关系。它的经济主体是“生产队”,承包者是“户”。“包”是把“生产队”与“户”联系起来的“媒介”或纽带。“包产到户”是以承认“生产队”的存在为前提的,又是以确认“户”的管理责任为杠杆的。两者各有权、责,既保证生产队这种经济主体的地位,又便于“户”发挥它的积极作用。其一,生产队占有生  相似文献   

13.
刊中报     
1982年1月1日,中央发出第一个“一号文件”,突破了传统的“三级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框框,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或大包干”都是社会主义生产责任制”。这个文件不但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制,而且说明它“不同于合作化以首的小私有的个体经济,而是社会主义农业经济的组成部分”。1983年1月,第二个中央一号文件《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正式颁布。文件从理论上说明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在党的领导下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克思主义农业合作化理论在我国实践中的新发展”。1984年1月1日,中央发出《关于一九八四年农村工作的通知》,即第三个一号文件。文件强调要继续稳定和完善联产承包责任制,延长土地承包期。为鼓励农民增加对土地的投资,规定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  相似文献   

14.
包产到户问题引起的争论薄一波1961、1962年,在全国一些农村,群众创造并实行了包产到户这种比较符合农村生产力水平的农业生产责任制。它是对“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经营方式的自发的否定,也是为克服农村遇到的严重困难应运而生的。它一问世就很受农民欢迎,全...  相似文献   

15.
75号文件围绕农业生产责任制共写了12个问题,其中第六条专讲包产到户:“当前,在一部分省区,在干部和群众中,对可否实行包产到户(包括包干到户)的问题,引起了广泛的争论。为了有利于工作,有利于生产,从政策上作出相应的规定是必要的。”“在那些边远山区和贫苦落后地区,长期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的生产队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并在一个较长的时间内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16.
原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综合课题组1986年的《农民、市场和制度创新——包产到户后农村发展面临的深层改革》主报告以及几个分报告,系统地对我国自1978年以来的农村经济变化以及由此引来的新问题和新矛盾尤其是面临的深层改革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和探索,不仅在理论上有新的突破,而且在实践中也起到了指导和启迪作用.该研究报告从包产到户后引起的农民获得的财产权利与身份自由双重解放为始端,逐步在这个基本框架上进行了各个方面的深层探索,这在理论研究方面是比较深刻的,而且从各个角度所提出的问题也是比较现实的.但是,包产到户发展到今天,特别是继包产到户的农村制度大变革之后,城市改革的展开和深入,在新的经济流程和经济秩序的逐渐形成以及城乡关  相似文献   

17.
中国大地上延续了2600年的“皇粮国税”——农业税,2005年12月29日下午,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九次会议经表决决定,自2006年1月1日起废止。取消农业税不意味农民不再交税据财政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废止农业税条例、取消农业税后,并不意味着农民不再交税。“如果农民经商、开办企  相似文献   

18.
我国农业从广义系统而论,1979—1984年是处于一种生产前的供给、产后的统派购与包产到户的低水平协调状态。农民虽然取得了生产自主权,但远没有完全导向市场调节;集体的统供与国家统给派购仍在发挥作用,这种在新旧体制交替变换下的低级默契,构成了小规模农业经营单位与社会大系统的紧密连接,从而推动了农业产值的大幅度增长。这是改革先驱——包产到户与未经改革的统供给、统派购制度协调作用的结果。 1984年到1985年,是我国农村新旧生产经营体制交替阵痛时期。农民家庭经营主体地位的确立,集  相似文献   

19.
四川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现状及发展思路杨祥禄改革开放以来,四川农业几次大的发展.都是农业科技有大的突破。省委六届六次全委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要求.“九五”期末全省粮食总产量达到4800万吨以上...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在全国率先实现农业现代化是胡锦涛总书记对江苏提出的明确要求,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把农业现代化工程作为全省重点实施的八项工程之一。为深入贯彻落实胡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和省委、省政府的决策部署,省农委决定从2011年开始在全省20个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镇开展农业现代化示范建设,推进重点区域率先突破,加快全省农业现代化进程。2011年4月21日,省农委召开学习贯彻省委十一届十次全会精神,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