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2.
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国际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1980至2005年期间全球范围内106个国家或地区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进行了研究,通过界定经常账户失衡进行调整的事后标准进而识别出经常账户赤字或者盈余的不同调整期间。在对经常账户调整期间合理识别的基础上,本文考察了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并且利用Probit模型进行了经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一些经济变量对于经常账户失衡的调整具有显著的预测作用。本文借助于近30年的经常账户失衡调整的国际经验,结合中国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现实情况对经常账户收支盈余调整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经常账户失衡格局下的世界经济共生模式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认为,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体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消费过度的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这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其枢纽。这一模式形成的根本原因在于世界经济结构性变化,即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膨胀。经济全球化造成的竞争加剧和廉价出口抑制了商品通胀,为货币扩张政策提供了空间,后者转而推动了金融膨胀。基于金融膨胀的负债消费扩大了美国的需求、进口和经常账户赤字。但失衡格局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共生模式不可持续,因此渐进式调整符合双方利益。  相似文献   

4.
由于经济波动会对进出口贸易和消费投资产生影响,经济周期与国际收支经常账户的变化是否存在内在的相关性有待严谨的实证分析。文章基于1991~2012年我国的两个经济周期与世界经济周期的相关性,利用1980~2013年我国经常账户余额和世界相对于中国的GDP增长率数据,构建SVAR模型,分析世界经济波动对我国经常账户余额产生的影响。研究发现,经济周期与我国的经常账户余额变化存在正相关关系,相对GDP增长率的信息冲击会导致经常账户余额持续波动。  相似文献   

5.
赵夫增 《亚太经济》2006,(2):2-6,18
出口导向的亚洲经济体依赖美国市场来弥补需求,美国依赖亚洲的廉价出口和官方储备来抑制通胀和实现低成本融资,二者形成共生模式,经常账户失衡是其枢纽。但失衡格局不断腐蚀美元信用,使得共生模式不可持续,因此利益各方将会追求渐进式调整。  相似文献   

6.
我国经常账户连续十多年保持顺差,近几年更是呈现出逐渐升高的态势。经常账户盈余过多已经严重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平稳运行,意味着我国经济对外部平衡的可控性弱化。本文正是基于此,对我国经常账户顺差结构的影响因素进行研究,并对顺差带来的利弊影响进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的对外贸易政策、储蓄消费结构、结售汇制度以及美国的金融霸权地位共同造成了我国经常账户的巨额顺差。  相似文献   

7.
美国经常账户赤字的实质是国内储蓄不足,需要国际资本流入来弥补。由于其规模越来越大,引发了美国经常账户赤字是否可以持续的担忧。本文经过分析认为,由于美国经济的增长前景良好,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难以动摇,美国目前的经常账户赤字规模在未来几年之内都是可以维持的,美元大跌的风险也不大。尽管美国的净外债规模已经很大,但还没有达到危险的程度。  相似文献   

8.
根据跨期均衡分析方法,经常账户是否具有平稳性,为全球经济失衡是否具有可持续性提供了一种研究视角.论文选取了20个具有代表性的经济体的经常账户作为样本,在IPS检验和MW检验的基础上,采用递归式面板单位根检验,来验证经济账户的平稳性及这种平稳性的稳健性.结果发现,2007年经常账户的平稳性出现突变,这意味着全球经济失衡呈现出不可持续的状态,从而为次贷危机和金融危机的爆发寻求了一种合理的解释.  相似文献   

9.
本文通过对影响美国经常账户持续逆差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认为美国持续经常账户逆差是私人投资需求过旺、私人消费居高不下、政府财政赤字扩大、实际利差减小以及实际有效汇率变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资本流入的突然中断与经常账户赤字的有效调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选择93个国家在1977~2007年的相关数据为样本,分析了全球性经常账户失衡的现状。在深入剖析经常账户高赤字的具体融资途径及其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本文利用Probit模型对资本流入突然中断对经常账户赤字调节的影响进行实证检验,发现资本流入突然中断能够显著影响经常账户赤字的调节,并对其经济意义进行阐释。最后就此次金融危机后全球经常账户的状态进行预测,指出此次金融危机的发生不会带来全球经常账户失衡的改善。  相似文献   

11.
近些年,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成为经济研究者、国际机构和各国中央银行经济学家以及商务经济研究报告竞相研究的热点问题。本文构建了经常项目影响因素的一个简单的理论模型,应用该结构性模型考察了一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政府财政收支以及对外净资产等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利用52个国家或地区1980年到2004年经济数据就理论模型所关注的经济变量对经常项目的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并且对解决当前全球经常项目失衡问题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2.
13.
近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和国际收支经常项目持续顺差,引起国内外的普遍关注。适当减少经常项目顺差,使之基本平衡甚至略有逆差,有利于充分利用国内外资源,促进国内经济和对外经济的协调发展。贸易品对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本国生产的贸易品对进口品相对价格的变化,将导致国内消费、投资需求在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之间,以及贸易部门内部进行转移,对经常项目调整具有重要意义。本文概述相对价格变化、国内需求转移与经常项目调整的理论联系,具体分析中国经常项目调整所需相对价格的变化、现阶段相对价格存在一定粘性的原因及其对经常项目调整的影…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双倍差分法,分别选择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和20世纪70年代布雷顿森林体系的解体两个事件作为"自然实验",实证研究汇率制度与经常账户调节的关系。研究表明,相对于固定汇率制度,浮动汇率制度未能显著地促进经常账户的调节。通过让经常账户盈余国由固定汇率制度调整为浮动汇率制度的做法不会改善全球性经常账户失衡问题。  相似文献   

15.
基于所有权的美国经常项目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外商直接投资(FDI)迅速增长,跨国公司利用海外建立的附属公司销售产品已成为一国参与国际货物和服务市场的重要力量.相应地,从跨国公司角度分析对外贸易已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6.
2008年以来,全球金融危机的爆发与蔓延伴随着一个鲜明的全球背景,即经常账户大规模和持续的失衡;同时,也伴随着一个普遍存在的国内背景,即监管的普遍宽松和金融资产的创新。围绕着金融危机、全球失衡、放松监管这三个话题,在危机爆发以来的短短几年,学者们取得了至少三个方面的研究进展:第一,从理论和实证两个角度来看,近十年来日益严峻的全球失衡现象是造成此次  相似文献   

17.
Atlantic Economic Journal - The Nordic countries of Denmark, Finland, Norway and Sweden have had persistent current account surpluses in recent decades. While oil production set Norway apart, th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