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合理的汇率制度是一国宏观经济的稳定器。汇率选择、汇率政策制定等有关汇率制度的安排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方针的重要内容。本文就人民币汇率制度运行现状及困境作了简要的分析.认为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後.随着资本帐户开放及利率市场化进程的加快,人民币的汇率制度应该必须作出相应调整,逐步放松管制。  相似文献   

2.
2005年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引起了国内外的多方争论.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及各项改革的推进,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也会进一步深化.本文主要从两极汇率制度在我国的适用性进行分析,进而考虑中国应该选择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3.
从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看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海涯 《发展》2003,(11):74-75
20世纪90年代后,墨西哥危机、东亚危机、俄罗斯危机和巴西危机相继爆发,这些危机无不伴随着汇率的调整和汇率制度的变革。经济学界对汇率制度的研究有了新的发展,特别是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改革问题,争论焦点集中在两极论与中间汇率制度之争上。在国内表现为人民币的盯住汇率制与管理浮动汇率制之争。一、两极论两极论也称为“中间制度消失论”,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选择上已成为学术界主流观点。其首倡者一般认为是美国加洲大学伯克莱分校的Eichengreen,此后还有Obscfeld和Rogoff。两极论的核心观点:两极论者认为,在金融开放环境中,惟一…  相似文献   

4.
汇率制度选择的国际经验与中国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梳理了汇率制度选择文献的研究方法,确定了国际经验中国应用的分析思路,通过利用77个国家1998~2003年的数据,以LYS事实汇率分类法的数据为被解释变量,利用有序Probit模型,考虑不同的样本口径分三个阶段探讨了国际汇率制度选择的经验规律,并将中国数据应用于国际经验模型,得出中国选择各种汇率制度的概率分布。我们发现,发达和非发达国家具有不同的汇率制度选择规律;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了非发达国家的选择规律;以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中国选择浮动汇率制度的概率接近1;而以非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中国选择固定汇率制度的概率为0.67。数量分析解释了这种表面上的矛盾。关于中外争议颇大的人民币汇率弹性问题,我们的分析表明,中外双方从逻辑上来说都没错,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套用的经验不同。  相似文献   

5.
蔡晋荣 《山东经济》2004,20(5):31-33,37
首先综述了汇率制度理论的新发展以及围绕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各种不同观点,然后对现行人民币汇率制度进行了理论和实际两方面的考察。在此基础上,探讨了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取向以及长期汇率制度的选择。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我国在短期应谨慎选择退出时机,实行真正意义上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在长期选择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6.
一、钉住一揽子汇率制度暂时不可行 由钉住美元转向钉住一揽子货币曾吸引了很多研究者的关注.鉴于单一钉住美元汇率制度面临的众多缺陷,很多学者建议中国应该采取钉住一揽子货币的汇率制度.  相似文献   

7.
自亚洲金融危机发生以来,一些学者认为我国应放弃固定盯住汇率制,本文认为这一观点忽视了我国的特殊情况。从金融市场的发展状况来看,我国还没有具备成熟的远期外汇市场,这一状况不利于我国过早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另外,在人民币面临升值压力的情况下,扩大汇率制度弹性和由此引起的人民币汇率升值有可能加重通货紧缩的程度,基于以上认识,本文认为,在今后一段时期内,我国仍有必要维护现行的固定盯住汇率制。  相似文献   

8.
9.
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发展中国家汇率安排方式变化,体现了一种从固定汇率到中间汇率,又从中间到两极汇率的发展趋势,但两极汇率制度真的像部分经济学家宣扬的那样适合发展中国家吗?本文在分析中间汇率制度缺陷的同时,阐述了两极汇率制度对发展中国家的不适用性,并最终对发展中国家的汇率制度选择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济冲击是影响中国汇率制度选择的重要因素,本文在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框架内引入增长账户,通过增加对供给方面的考察补充和完善了传统国际宏观经济学关于汇率制度选择的理论,建立起一个解释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的新框架,认为如果当前我国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是来自实体经济部门的实际冲击,则人民币汇率制度应该把握好时机加快改革,向更富有灵活性的浮动汇率制度演进;如果经济面临的主要冲击来自于货币部门,则应该继续维持钉住"一篮子"参考货币(或美元)的有弹性的盯住汇率制度。基于结构VAR模型对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演进的实证研究表明,与在工业化国家发现的名义冲击对实际汇率的波动具有较好解释力的情况相反,相对实际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能够更好地解释我国实际有效汇率在样本估计区间内绝大部分的变动,这对于指导目前所进行的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与完善人民币的汇率形成机制的改革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1.
“三元悖论”与人民币汇率制度选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三元悖论”从宏观上揭示货币政策独立性、汇率稳定、资本自由流动三大金融目标之间的相互制衡关系, 是汇率制度选择问题的一个基本理论分析工具。我国现行的汇率制度实质上是钉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在金融进一步开放的背景下,其弊端日益凸现,改革现行的汇率制度势在必行。我国现实经济条件决定了我国汇率制度改革的近期目标只能是建立汇率目标区,长期目标则是建立浮动汇率制。  相似文献   

12.
金融危机与汇率制度的选择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周宇 《世界经济研究》2002,(5):73-78,72
在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改革问题上,两极论已成为国际学术界的主流观点。然而,一些学者对这一观点的合理性一直持怀疑态度。90年代以来,采用两极汇率制度国家的增加为两极论提供了有利依据,但另一方面,一些名义上采用自由浮动汇率制的国家仍然频繁干预外汇市场的行为,又为两极论提供了不利证据。针对这一现象,一些学者认为,在IMF和美国政府的压力下,一些国家不得不采用名义上的自由浮动汇率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发展中国家真正放弃了中间汇率制度选择。  相似文献   

13.
14.
李祺 《世界经济研究》2005,(10):34-38,68
本文构建了一个事前(exante)汇率制度选择和事后(expost)货币投机可能性都是内生决定的模型来分析两者的战略关系,通过投机者和政府的博弈分析解释了各类成本、政府偏好对均衡的影响以及对汇率制度选择的影响。研究表明:(1)降低货币之间交易成本的金融自由化促使政府采用更具弹性的汇率制度。(2)偏好汇率稳定的小型开放国家比相对封闭的大国更倾向采用较窄的汇率区,但是更容易遭受频繁的货币攻击。(3)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简单估计表明,现阶段我国政府有必要提高对稳定汇率制度的偏好,并同时实施对资本项目的适度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论汇率制度选择中的产权制衡作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产权制衡的角度探讨了汇率制度选择问题,在对产权、产权制度、汇率制度这三个范畴做出界定的基础上,我们分析了制度选择的客观标准及产权本质,认为产权安排在制度选择中起着根本的制衡作用,接着从汇率制度选择的四个层面分析了这种制衡作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认为汇率制度安排的选择与相应的产权制度安排具有高度的依存和互动关系,因而必须结合产权制度变迁的转变来探讨汇率制度的选择与重构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人民币汇率制度正朝着更加灵活的方向上发展,这不可避免地将对东亚集体钉住美元的汇率制度产生破解作用。因为人民币在东亚汇率稳定中作用日益加强,人民币汇率制度改革的方向对东亚其他各国汇率制度改革有着重大的追随效应。  相似文献   

17.
世界金融一体化已成为二十一世纪主要经济特征,并强烈的影响着发展中国家的金融政策,关乎国家金融安全,而选择适当的汇率制度则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杠杆。本文从时间和空间两个角度出发,历史地比较地分析了发展中国家汇率制度的选择要素、内在结构及其战略取向。  相似文献   

18.
俄罗斯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外汇市场的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俄罗斯向市场体制转轨以来,经济发展的起起落落、金融市场的跌宕沉浮举世瞩目。其中卢布汇率机制的转变和外汇市场的形成与发展无疑是自由化进程的重要环节,也是整个俄罗斯经济制度转轨和金融市场发展的缩影。俄罗斯市场化进程的曲折经历值得包括中国在内的所有转型国家认真研究和借鉴。一、汇率制度的演进和卢布内部可兑换在苏联解体以前的相当长时间内卢布汇率存在高估现象,官方汇率与黑市汇率相差悬殊,黑市交易泛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对外经济联系的扩大,汇率问题成为直接影响外贸企业盈亏得失的关键。戈尔巴乔夫时期曾进行过汇…  相似文献   

19.
The gradualist approach to trade liberalization views the uniform tariffs implied by MFN status as an important step on the path to free trade. We investigate whether a regime of uniform tariffs will be preferable to discriminatory tariffs when countries engage in non-cooperative interaction in multilateral trade. The analysis includes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asymmetric costs. We show that with the cost asymmetry the countries will disagree on the choice of tariff regime. When the choice of import tariffs and export subsidies is made sequentially the uniform tariff regime may not be sustainable, because of an incentive to deviate to a discriminatory regime. Hence, an international body is needed to ensure compliance with tariff agreem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