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金融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良宏 《经济师》2007,(4):252-252
文章总结了我国农村地区农产品流通的现状,从金融角度分析了影响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因素,并提出了创建和优化适应农产品流通体系发展的金融环境的主要措施,充分发挥金融的杠杆作用,促进农业发展、农村繁荣和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2.
开拓农村市场难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开拓农村市场主要取 决于以下三种要素: 即农民的购买力、农产品的有 效供给和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建立。农民增收 因素减少, 增收渠道受阻而各项负担 加重等, 是阻 碍农村市场开拓的根本原因。产品相对过剩 与有效供给不足的矛盾, 为开拓农村 市场设置了障碍, 流通网络建设严重滞后, 流通秩序不规范增大了开拓市场的难度。  相似文献   

3.
近几年来,樟树市按照“重市场、抓流通、促调整、增效益”的工作思路把开拓农村市场、搞活农产品流通、调优农业结构作为拓展规模农业、促进农民增收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农村经济呈现出良性发展态势。1999年,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14.25万元,增长1.5%;农产品销售总额10.58亿元,增长8%;农产品商品率达72.13%,提高3.2个百分点;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376元,增长2.2%。主要抓了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4.
当前,在农业生产连年丰收的形势下,我国农产品市场出现供应过剩、农民卖难、价格持续下降等现象,农产品出现结构性、季节性、区域性过剩,农户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的矛盾加剧,农产品流通不畅成为阻碍农业和农村经济健康发展、农民增收乃至农村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农产品的卖难,其实质问题是小农经济的生产经营与大市场、大流通不相适应的矛盾,农产品结构调整滞后,生产、技术、加工、流通等信息不灵,农产品流通的网点、规模、设施等与农产品市场的发展需求极不相称,适应农村市场商品流通的体系不健全。建立货畅其流,高效有序的农产…  相似文献   

5.
应按照“多予、少取、放活”的原则,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农业科技等方面的投入,完善农村市场机制,为农村经济发展创造基础性条件。1.继续深化农村体制改革。逐步放开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市场,根据农产品的市场特点,建立和健全农产品批发市场制度和完善农产品流通基础设施。农产品市场存在生产和消费两头分散的特点,通过批发市场形成价格,是避免价格大幅度波动的机制之一。2.大力支持农业基础设施建设。从长期看,要实现农业的稳产并减轻农民的劳动强度,农田基本建设和农业机械化装备等必不可少。国家财政除了重点支持大江、大河治理,重要水库加固…  相似文献   

6.
农村经过十多年的改革,农产品的产出功能大大提高,农产品市场繁荣,农产品由国营商业独家经营的局面改变了,福建省国合商业部门收购农副产品占社会农副产品收购总额的比重由1978年的63.6%下降到33.5%。多成分、多渠道、多形式农产品经营格局已经形成,农产品市场体系初露端倪。1990年全省城乡农贸市场达1705个,比1981年增加664个,成交额达78.73亿元,是1981年的7.7倍,其中农副产品批发市场65个,成交额6.3亿元。但是多渠道之间缺乏必要的组织协调和衔接秩序,加上部门和地区间的割据摩擦,致使部门农产品陷入“大战”和“卖难”的恶性循环,农产品市场的形成、发育、成长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它既没有按照生产决定流通的原则配置,又没有从区域的大角度推动农村商品流通,致使周转滞涩,结构性和区域性供求失衡经常发生,放大了正常的市场供求波动,造成生产的震荡。所以,必须考虑建立符合省情的农产品市场体系,通过建立规模范的宏观操作体系和活而不乱的市场体系相结合的农产品周转系,促使农产品流通的顺畅、高效、减少市场供求波动和防止生产超常震荡,保证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发展,把农村商品经济导入良性循环的轨道。  相似文献   

7.
扩大内需,开拓农村市场,是实现国民经济预期目标的长期战略和根本途径。农村市场问题主要是农民购买力问题,只有农民购买力持续稳步提高了,开拓农村市场才有可能取得大的进展和新的突破。为此,首先要解决好农产品“卖难”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当前,影响农产品“卖难”的因素很多,其中信息不灵,导致生产与市场脱节,“卖难”或“卖不好”是主要因素。本文就如何搞好农产品信息服务,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加快开拓农村市场进程谈一些粗浅看法。 一、发展农产品信息服务是开拓农村市场,提高农民购买力的客观要求 由于近年来福建省…  相似文献   

8.
林玲 《经济研究导刊》2012,(15):164-165
农业产业化既是中国农业发展的主要方向,也是实现中国农业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很大发展,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较中国的农业水平还是比较落后。其主要的差距表现在中国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产品的生产与市场的衔接度都还很低。为了促进中国农业的发展和繁荣农村经济,提高农民的生产水平和生活质量,中国可以通过改善农产品流通,建设农产品流通体系,促使中国农业走向产业化生产和经营之路。  相似文献   

9.
2005年来,绍兴市各地认真贯彻落实“开拓市场、扩大内需”的指导方针,把开拓农村市场,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大力实施“超市下乡”战略,努力构筑新型农村流通网络,强化组织领导,狠抓工作落实,促进城乡商业均衡发展,取得了初步成效。农村连锁超市不仅为农民提供质优、价廉、安全、放心的商品,而且通过招工或加盟,扩大农民就业。对连锁企业来说,到农村开店增加了商品销售规模,扩大了质优价廉农产品的采购,经济效益也有明显提高。[编者按]  相似文献   

10.
张笑宇 《大陆桥视野》2013,(24):84-84,87
国家一号文件《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进一步增强农村发展活力的若干意见》强调,要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着力强化现代农业基础支撑,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要大力培育现代流通方式和新型流通业态,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连锁分销和农民网店。继续实施“北粮南运”、“南菜北运”、“西果东送”、万村千乡市场工程、新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启动农产品现代流通综合示范区创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