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简析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就是要求会计人员对某些经济业务或会计事项存在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可供选择时,在不影响合理选择的前提下,尽可能选用一种不虚增利润和夸大所有者权益的会计处理方法和程序进行会计处理,以合理核算可能发生的损失和费用。这种谨慎性原则体现于会计核算的全过程,包括会计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要求确认标准建立在稳妥合理的基础上,要求会计计量不得高估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和利润的金额,要求会计报告向信息的使用者提供尽可能全面的会计信息,特别是应报告有关可能发生的风险损失。本文拟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核算中的具…  相似文献   

2.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要求企业在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但不得计提秘密准备。”其目的在于避免虚夸资产和收益,抑制由此给企业生产经营带来的风险。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理解和应用会计谨慎性原则,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加快同国际惯例接轨步伐,更加真实地反映会计信息,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经济意义。一、对谨慎性原则的理解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指在资产计价及损益确定时,如果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方法或金额可供选择时,应选择使本期净资产和利润较低…  相似文献   

3.
<正>谨慎性原则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设置秘密准备。企业经营活动充满着风险和不确定性,实施谨慎性原则,对存在的风险和不确定性加以合理估计,就能在风险和不确定性实际发生之前防范风险和不确定性,有利于企业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谨慎性原则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任意设置各种秘密准备,否则,就属于滥用谨慎性原则,将视为重大会计差错,应按重大会计差错更正进行相应的会计处理。  相似文献   

4.
本文从会计结构的角度,详细地论述我国新会计制度采用谨慎性会计原则的必要性与可能性,以及谨慎性原则在我国现代会计中的运用;在采用谨慎性原则的同时,应防止过度谨慎的做法.  相似文献   

5.
<正>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会计制度》(下称《制度》)规定的一项重要会计核算原则,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避免粉饰会计报表起到了很好的作用。会计核算原则与《所得税税前扣除办法》(下称《办法》)的税前扣除原则部分虽然是一致的,可以会计利润为基础计算应纳税所得额,但因会计制度与税法的制定目的不同,因此,在计算税金时必须按照税法的规定对会计利润进行纳税调整。  相似文献   

6.
刘峰 《冶金财会》2006,(10):42-43
<正>一、谨慎性原则在资产计量中的运用1.新制度针对我国企业当前普遍存在的资产虚增现象,进一步扩大了谨慎性原则的实用范围。在原来规定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存货跌价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长期投资减值准备四项准备的基础上,又增加了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减值准备、无形资产减值准备和委托贷款减值准备四项减值  相似文献   

7.
滥用谨慎性原则成因的反思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文媛 《冶金财会》2007,(11):15-16
<正>谨慎性原则是对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的原则,是一项重要的会计原则。该原则赋予了处理经济事项不确定性的专业选择权。既是当存在不确定的因素时,会计应采取谨慎态度进  相似文献   

8.
当前遵行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郭伊楠 《冶金财会》2004,(10):44-45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或称保守原则。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竞争和风险的日益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程度越来越高,会计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本文浅思谨慎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和在我国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中的体现,以及在我国会计实务中的运用情况和正确运用。  相似文献   

9.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原则中的一项占支配地位的会计原则。在我国加入WTO的今天,运用谨慎性原则能使企业有效地监控风险、防范风险,可以让企业更谨慎地反映资产和收益情况,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本着重从资产、负债、收入、费用方面阐述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企业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0.
谨慎性原则是公认会计原则之一,该原则的运用,对企业合理佥地规避经营风险,做出正确决策,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主要从制度规定出发,论述了在新《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在会计要素的确认、计量及会计处理等方面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11.
乔广 《冶金财会》2014,(7):32-34
<正>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全球化和国际化竞争的加剧,会计所处的经济环境的不确定性越来越高。会计信息使用者面临的决策风险也越来越大,以投资者为主体的会计信息使用者更加重视与不确定性相关的风险信息的提示。从而,谨慎性原则的应用成为必然。本文详细论述了会计谨慎性原则的概念和特点,谨慎性原则在会计中的无形资产、借款费用、债务重组、租赁业务等的具体应用,以及在具体业务应用中得到的体会。  相似文献   

12.
会计谨慎性原则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谨慎性原则在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中均占据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在会计核算和实务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泛。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本项原则,本文从谨慎性原则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我国新会计制度和准则在适用此项原则时的基本要求和实际运用该原则时存在的问题,提出了谨慎性原则在我国会计中的运用。  相似文献   

13.
<正>谨慎性原则是一种会计态度,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从业人员在会计核算中保持的一种谨慎态度,目的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应对企业外部环境变化,将损失最小化。稳健的会计核算方法有利于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是会计核算的一项重要原则。谨慎性原则在实际应用中是一把"双刃剑",一方面避免资产的虚增和利润的浮  相似文献   

14.
谨慎性原则是企业财务经营所遵循的重要原则,我国目前关于资产减值准备的规定也体现了这一原则,但在实际运用中,有关计提资产减值准备的不同处理会对企业会计数据造成不同的影响,本文试对此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5.
谨慎性原则是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 ,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 ,要对不确定因素作出职业判断 ,并保持必要的谨慎 ,要充分估计到各种风险和损失 ,既不得低估负债或费用 ,也不得高估资产或收益。企业要定期对各项资产可能发生的损失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6.
不良资产是长期困扰企业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的一个重要问题 ,它严重影响了企业财会信息的真实性和统一性 ,造成财会数字反映的随意性 ,影响企业财务状况与效益的评价和对比分析。如何正确区分与核算不良资产 ,众说不一 ,本文对此进行一些探讨。一、不良资产的会计操作问题不良资产是相对有效资产而言 ,由于占有使用、技术进步、时间推移等原因 ,预计将非正常增大企业成本费用或降低企业效益 ,使企业丧失或降低原账面价值的资产。按照谨慎性原则 ,国家在《企业会计制度》中规定了计提八项减值准备 ,用制度明确了企业对不良资产应计提减值准备…  相似文献   

17.
<正> 在新的《企业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得到了充分地体现和运用。本文拟就新会计制度中谨慎性原则的具体应用作一浅探。 一、谨慎性原则的应用 新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具体地说,新制度中在以下几方面都体现了谨慎性原则: 1.减值准备。新制度要求企业对所有的实物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具体包括坏账准备、短期投资跌价准备、存货跌价准备、固定资产减值准备、在建工程  相似文献   

18.
<正>稳健性原则是"最古老也是最普及的会计计价原则",又称谨慎性原则,是保守主义观点在会计中的突出体现,要求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时刻保持谨慎的态度,充分估计到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信息使用者、决策者保持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缩小或限制在较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9.
<正> 一、稳健性原则的内涵和性质 (一)稳健性原则的内涵 稳健原则又称谨慎原则,它反映了企业的会计人员在处理有显著不确定性经济业务时,所持的谨慎反应的态度。即在可供选择的若干会计方法中,倾向于选用对业主权益产生有利影响最小的一种方法,也就是尽量采  相似文献   

20.
<正> 谨慎性原则又称稳健性原则。它是针对经济活动中的不确定因素,要求人们在会计处理上保持谨慎小心的态度,充分估计到可能发生的风险和损失,尽量少计或不计可能发生的收益,使会计报表使用者、决策者提高警惕,以应付纷繁复杂的外部经济环境的变化,把风险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