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的保险公估业自上个世纪九十年代产生以来,已经发展成对于我国保险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地位的一个保险市场主体。然而,我国保险公估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存在保险公估机构类型单一、市场认知度较低等,诸多问题,严重阻碍着我国保险公估业的进一步发展。文章在总结了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历史短,但发展速度快,经营效益稳步增长,越来越受到保险公司的认可等现状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健全保险公估制度,培养保险公估专业人才等发展我国保险公估业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保险公估作为一项保险中介服务,目前在我国还处于探索和起步阶段。保险市场体系的健全和完善除了要有有效的保险供给与需求外,还应有相对发达的保险中介市场。特别是在我国加入WTO后,国内保险业面临着外资保险机构进入中国保险市场的竞争压力,完善保险中介服务显得尤为重要。保险公估事业的发展可以进一步完善保险市场体系,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保险行业的快速发展,对保险公估服务的需求逐渐增加,保险公估机构作为保险市场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已经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本文首先分析了保险公估人出现的必要性,阐述了我国保险公估市场所存在的问题,并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培育和发展保险公估市场的措施,最后展望了我国保险公估市场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李艳  马忆 《南方金融》2012,(2):68-70
我国保险公估业经过多年快速发展,已成为保险市场的重要参与力量,但在其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该行业特有的问题和困难。本文从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的现状出发,从公估机构的独立性、自身实力等方面深入剖析保险公估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从加强公估机构独立性、加强人才建设与管理、规范市场竞争环境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保险公估业未来发展的策略和建议。  相似文献   

5.
保险公估人、保险代理人和保险经纪人一起构成了保险中介市场的三大支柱。建立保险公估人制度是改善我国的保险市场环境促进保险业发展的客观需求,应适应保险业对外开放的要求积极推动我国保险公估制度的建设。  相似文献   

6.
我国保险公估人制度是伴随改革开放和保险市场的发展而建立起来的,但对保险公估的研究尚未形成理论体系,学习和借鉴发达国家实施保险公估人制度的成功经验,对培育和发展我国的保险保险公估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随着保险市场主体的增加、人们保险意识的增强,中国保险市场上的保险公估人即将重返历史舞台。保险公估公司的成立和对保险市场的介入,不仅完善了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体系,而且对我国保险业今后的发展将会起到重要的推动和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我国保险公估业发展问题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保险公估作为保险中介的三大支柱之一,在保险市场上具有重要的地位。我国的保险公估业的正式形成始于2000年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并随之批准了六家保险公估公司筹建和开业。自此,中国保险公估业的发展步入了有法可依、正常运行的轨道。但是与任何新兴行业在发展初期  相似文献   

9.
公估的比较优势体现在三个方面:专业优势、成本优势和创新优势保险中介是一个完整保险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或代表保险人,或代表被保险人,而公估机构是以  相似文献   

10.
保险公估报告若干法律问题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汪巍 《上海保险》2005,(11):32-34
一、前言 在我国保险公估制度恢复较晚,至今才十多年时间,以往发生保险事故时,往往是由保险公司自行察勘、定损。随着保险事业的发展,保险市场逐步开放,专业分工更加细化,至上世纪九十年代初,在发生较大的、专业性较强的保险事故时,保险公司开始委托保险公估机构进行勘验、估损。  相似文献   

11.
保险公估人在发达国家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制度和体系,而在我国,目前保险公估市场的发展相对滞后于代理市场和经纪人市场等的发展,处于市场缺位状态。保险市场发展到今天,无时不刻不在呼唤着保险公估人走上历史舞台。因此,国家应在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上为加紧培育我国保险公估市场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12.
保险公估人是保险市场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一起共同构成了保险中介这只巨鼎的“三大支柱”。是保险业发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我国保险市场的逐步完善及保险业的进一步发展,保险公估人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3.
起源于英国的保险公估,是伴随着保险业的发展而逐渐兴起的。随着我国保险业的快速发展,保险公估在我国也迅速发展起来。作为保险市场上的“裁判”,保险公估业为保险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姚庆海 《中国金融》2000,(6):42-43,48
保险中介市场是保险市场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充分利用保险中介市场开展保险业务有利于提高保险市场的运行效率,促进保险企业经营模式的转变,迅速扩大保险市场规模,提高保险业整体实力,从而全面发挥保险业在国民经济中重要的职能作用。一、中介市场发展滞后严重制约我国保险业的发展我国保险业20年来的快速发展,主要是依靠保险公司机构和人员的扩张,走的是保险人主导保险市场的路子,没有充分重视保险中介人在促进保险市场发展中的作用,保险中介市场主体不健全。目前,我国保险中介市场中只存在保险代理人,没有专业的保险经纪人和保险公估…  相似文献   

15.
姚庆海 《中国金融》2006,(17):25-26
近年来,我国保险中介市场呈现出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在保险业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截止到2006年6月30日,我国保险市场中共有专业保险中介机构1980家,其中保险代理机构1463家,保险经纪机构284家,保险公估机构233家;兼业代理机构13.4万家;保险营销员148.3万人。2006年上半年,全国保险公司通过保险中介渠道实现的保费收入为2427.78亿元,占全国总保费收入的78.82%,保险中介已经成为保险业服务社会的主要渠道。保险中介的发展完善了我国保险市场结构,把市场化机制引入到保险市场,使保险市场格局发生了重大变化,推动了保险市场监管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焕发了保险业的生机和活力,提升了保险业服务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能力。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我国保险市场规模的不断扩大,保险中介业也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突出表现在中介机构数量大幅增加。截至2002年底,全国共有保险专业中介公司160家,其中保险代理公司121家,保险经纪公司16家,保险公估公司23家。从地域分布看,北京、上海、山东、广东等保险市场发达地区的专业保险中介机构主体数量较多,机构类别也较为健全。  相似文献   

17.
保险中介是保险产业内部分工的产物,是保险市场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是保险业实现专业化分工、集约化经营的根本条件。保险中介分为专业中介、兼业中介和个人代理三个方面。专业中介是专门经营保险中介业务的组织,包括专业代理机构、经纪机构和公估机构。目前江西省保险专业中介发展较快,但也存在着内部条件不足和外部环境欠佳等问题。这些问题不仅造成了保险中介组织自身发育不良,而且也限制了整个保险市场的健康发展。本文拟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促进江西保险中介发展的若干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保监会于二000年元月十四日公布的《保险公估人管理规定(试行)》第2条指出:“保险公估人指经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批准,依照本规定设立,专门从事保险标的评估,勘验,鉴定、估损,理算等业务,并据此向保险当事人合理收取费用的公司”。由此可见,保险公估人实际上与保险代理人,保险经纪人一样,属于一种中介服务的范畴,目前在我国尚属新生事物,而在西方保险业发达的国家,保险公估参与理赔工作已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一种行为,从了解的情况看,国外保险公司直接处理的一般只是一些损失较少,简单的赔案,而大量损失较大,技术难度较高的赔案都由保险公估公司处理,这种工作方式已成为保险公司理赔工作的惯例,随着我国加入“WTO”,保险市场将更加开放,从而涌人大批有力的竞争对手,鉴于保险公估人在保险市场上的重要地位,尽快建立,健全保险公估人制度,完善我国社会主义保险市场,规范保险行为,实现保险业从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顺应对外武术征收国际惯例接轨,对于“入世”的中国保险业来说,未尝不是一剂“练内功、强体质”的“良药”。  相似文献   

19.
《上海保险》2005,(7):50-52
一、十多年来的发展状况 自1979年11月,我国保险工作会议在京召开后,我国停办了20多年的国内保险业务开始恢复,从此进入了全面发展时期。随着保险业在国内的旺盛发展,保险人与被保险人之间就检验理赔方面的分歧也越来越多,因此恢复保险公估人的呼声越来越高,1990年,内蒙古呼和浩特市正式成立了保险理赔公估技术服务中心,该中心是由退休资深老保险姜林先生及其他几位资深保险技术专家商议成立,带有商业性的民间公估组织,我国的保险公估业冒出了一丝萌芽。  相似文献   

20.
保险市场存在着诸多的诈骗行为,这些保险诈骗行为对保险业的健康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保险公司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常因双方信息不对称和自身管理制度产生不良后果。基于此而引入的保险公估人制度在保险信息的有效沟通、保险理赔工作的专业化和保险市场的公正性、增强保险市场双方信用程度等方面,缩小了买卖双方信息不对称的差距,从而有力的打击保险诈骗犯罪。但是,保险公估人诈骗行为的问题仍然存在,对于这些问题我们应该予以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