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9 毫秒
1.
日本银行主导型金融体系与美国市场主导型金融体系的差异造成两国企业融资方式与资本结构的显著区别:日本企业关系型的间接融资、高负债、主银行制与法人之间的相互持股形成了日本主银行对企业的“相机治理”与内部人控制;美国企业的直接融资、低负债、股本为主且股权高度分散促使美国的公司治理主要通过外部市场实现。日本、美国企业融资体制、资本结构与公司治理方面的差异最终表现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美两国经济走势的巨大反差。  相似文献   

2.
李志军  王善平 《上海金融》2012,(6):21-24,116
银企关系是影响公司债务融资以及债务融资治理作用的重要因素。本文以1999-2008年A股公司为样本,实证检验了银行持股是否影响公司投资行为与公司债务融资之间的关系,发现:在债务融资与投资效率的敏感度上,银行持股公司高于非银行持股公司;银行持股公司的银行债务对投资行为的治理效应比非银行持股公司更为明显。结果表明,银行持股提高了信贷配置效率,并改善了债务的投资治理效应。  相似文献   

3.
从银企关系看日本金融改革的难点及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明威 《金融论坛》2001,6(12):48-51,57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成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债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和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日本在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模式下形成了以主办银行制为基础的债权债务关系、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以银行为主导的人事渗透关系三种模式的银企关系。7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的银企关系越来越不协调,最终促成了日本泡沫经济的生存和崩溃,也成为金融改革的主要障碍。由于企业长期高负债经营,导致银行的巨额不良权问题难以化解。相互持股的资本结合关系和人事渗透弱化了社会对银行和企业的监督,加大了代理成本的道德风险,造成内部人控制问题严重。因此,要想确保金融改革的成功,日本必须从根本上解决政府主导型金融体制,建立新型银企关系。这一点对当前改善我国的银企关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5.
国外银企关系模式的比较 国外银企关系大致可分为美国模式、日(本)德(国)模式两种模式类型. (一)美国银企关系模式--松散型模式,其主要有以下特点: 1、商业银行不直接持有企业(公司)的股份,银企产权关系较弱.在这种模式下,银行对贷款企业的经营状况不可能做深入了解,贷款业务主要靠一系列法律来规范约束.企业的长期资金来源主要依托于资本市场,通过发行企业债券和股票来筹措.因此,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作用甚微,银行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特别是作为公司最高权力机构的董事会,几乎未有一席之地,银行自身的意志几乎不大可能通过这一途径来表达.  相似文献   

6.
进入90年代以后随着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日本经济一亘处于低谷徘徊状态,尤其是金融业的表现一直不佳,金融机构的不良债权数额巨大;银行破产事件不断发生,致使日本银行信誉受损,国际地位大大下降。日本金融危机暴露了日本经济体制、金融体制存在的严峻问题,迫使日本推出金融体制改革方案,以求对金融体系进行彻底整顿,实现金融市场自由化、透明化和国际化目标。而在日本金融体系中银企关系一直倍受关注。本文拟对当前日本银企关系存在的问题进行初步分析,以引起世人对中国银企关系的关注。一、日本银企关系的基本特征。银企关系作为…  相似文献   

7.
德日美银企关系模式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德国、日本和美国的银行与企业关系的模式是当代西方国家中最具有典型意义和代表性的银企关系模式,前二者属于紧密赶超型,后者属于松散约束发展型,德、日、美银企关系模式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在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影响力是不同的,德、日、美银企关系的所有权结构以及运行的负效应也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8.
商业银行的特殊性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尽管公司治理是近年来一个世界性的热门话题,但发展中国家的银行公司治理在20世纪90年代才引起学者们的关注.在巴林银行破产案、日本银行破产案、东南亚金融危机等事件后,巴塞尔委员会将公司治理结构纳入了对银行的监管内容中,一些发达国家也推出了一系列完善公司治理结构的举措,银行由一般企业的"治理者"转变成了"被治理者"的对象.本文主要分析商业银行不同于一般企业的特殊方面对其公司治理的影响,也就是分析被治理公司的差异性对其治理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李扬 《金融研究》1996,(5):59-63
日本的主银行制度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中心李扬对企业实行主要往来银行制(简称“主银行制”),曾经是日本银行制度和企业融资制度的一大特色。多数研究者都认为,主银行制对于战后日本经济的高速增长发挥了极为重要的保证作用。有些研究进一步指出:主银行制度的施行...  相似文献   

10.
以2007~2012年上市公司的并购事件为样本,考察银企关系的不同形态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选择的影响。研究发现,具有良好银企关系的企业更倾向于采取现金并购支付方式,但是银企关系的不同形态对企业并购支付方式的选择具有不同的影响。与企业持股银行(股权式银企关系)相比,企业高管的银行背景(信任式银企关系)更倾向于采取现金支付方式。加入制度环境(货币政策以及地区金融发展水平)进一步检验后发现,在货币紧缩时期和金融发展水平低的地区,以上结论依然成立。  相似文献   

11.
债权转股权就是将国有商业银行原有的对企业的贷款,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以及国家开发银行对企业的股权,实际上是将企业对银行的债务转化为国家对企业投入的资本金.它不是把企业的债务一笔勾销,而将原来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债权债务关系,转变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和国家开发银行与企业间的持股与被持股关系,将原来的还本付息转变为按股分红.  相似文献   

12.
公司治理是指在市场体系下联系公司各相关利益主体的一系列制度安排和结构关系网络,明确规定公司的各个参与者的责任和权力分布,以及决策公司事务所应遵循的规则和程序,同时提供用以设置公司目标的结构,以及达到这些目标和监控运营的手段.目前尽管公司治理在西方国家得到广泛推行,并且基本原理和基本框架一脉相承,但是由于各国历史传统和企业经营的方向、条件不同,各国的公司治理结构各有特点.在公司治理结构方面,虽然西方国家大公司大都以机构持股为主,但是各国不尽相同.日本和德国的法人持股主要是其他企业,英国和美国的法人持股则主要是养老基金等非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13.
股权结构通过控制公司的所有权结构,决定了公司的治理结构,进而影响其经营绩效。以生物医药行业上市公司为样本,运用因子分析成功地对13个原始指标做了处理,得到了综合绩效指标。在此基础上,以企业资产负债率和企业规模作为控制变量,分析了医药类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中股权集中度与企业经营绩效的关系。结果表明,第一、前五和前十大股东持有股比例与公司绩效都呈倒U字关系,存在最大值。第一、前五和前十大股东最适合的持有股比例分别为53.1%、59.7%和64.2%,当它们的持股比例分别小于各自的最适持股比例时,它们与公司绩效呈现正相关关系;当它们的持股比例分别大于各自的最适持股比例时,它们与公司绩效呈现负相关关系。本文为银行放贷,规避银行放贷的风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4.
刘正民 《新金融》1995,(1):38-39
一、何谓主力银行 在日本金融市场中,主力银行和非主力银行是一种长期存在的现象。 所谓主力银行,一般是指“对于某企业来说在资金筹措和运用等各方面容量最大的银行,并且拥有持股、干部派遣等综合性、长期性的交易关系的银行”,主力银行通常与该企业有着长期、固定的交易关系,占有最大融资比重;这种银行与企业同时有着相互持股和派遣干部等人事上的关系,并且往往是大股东,在企业发生经营危机时能提供紧急融资的支援,在企业重组时握有主导权;在平时的交易中,贷款利率的变动幅度较小;在企业发行债券时则成为主受托银行;这种银行与企业之间不单纯是融资关系,而是有着综合性的交易关系,包括往来存款结算、外汇交易等。二、主力银行的机能根据日本通产省的抽样调查,主力银行的机能主要反映在以下三个方面:1.资金供给机能。  相似文献   

15.
由于种种原因,银企之间一度形成了"企业借钱求银行、银行收贷求企业"的扭曲关系.信用环境缺损,企业逃废债已成为金融资产安全运行的一大隐患,如不采取有效措施,将导致银行对企业逐渐失去信任,贷款条件越来越严,手续越来越繁琐,惜贷、恐贷行为出现,人为增大了交易成本,最终损害企业的发展.如何重塑银企关系,实现银企共赢成了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6.
银行与企业之间的关系原本是明确的,即鱼水不分,荣辱与共.但是,我们也必须清醒地看到,在一些地方正常的银企关系扭曲了.银行与企业之间不再是相互信任、真诚合作,而是互相哄瞒、互相躲避、互不信任.这种不正常的现象如同一把"双刃剑",极大地伤害了银行和企业双方的利益.下面就陇南地区及礼县目前银企关系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如何构筑适应现代市场经济需要的新型银企关系谈点粗浅认识.  相似文献   

17.
公司间相互持股又称为交叉持股,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公司基于特定的目的,相互持有对方股份而形成的企业法人间相互持股的现象。公司间相互持股一般是基于彼此结成战略联盟提升竞争力的一种长期投资行为。根据公司间是否具有母子关系,可将相互持股分为垂直式的相互持股和水平式的相互持股,垂直式的相互持股是指相互持股公司间存在母子关系;而水平式的相互持股公司间不存在母子关系。公司间相互持股的利弊分析(一)益处1.结成战略联盟形成强强联合。相互持股企业之间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彼此间在一定程度上结成了命运共同体。具体又可以分为横…  相似文献   

18.
以主办银行制为核心的银企关系曾经促进了战后日本企业的发展壮大,但由于我国目前不同的经济体制和制度环境,引进和推行主办银行制度有很大的局限性,构建新型银企关系的关键在于国企和国有商业银行产权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9.
杨明宇银行与企业关系的良性互动,无疑是银行、企业、政府、社会共同的期望.银企关系不能良性互动的原因可能不止一个方面,但诚信缺失,银企关系就不能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20.
随着银行改革的不断深入,银行与企业之间关系的变化已经成为业内关注的话题。毫无疑问,银行改革必定会对银企关系产生一定的影响。本文从银行改革的背景、银行改革的内容、银行改革对银企关系的影响和新型银企关系的构建四个方面进行了阐述,并得出银行改革将促进建立新型银企关系的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