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一、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视角新经济地理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领域中继新产业组织理论、新贸易理论、新增长理论之后出现的第四次新经济学研究浪潮。克鲁格曼率先将贸易和区位联系起来,他认为报酬递增和不完全竞争对于决定贸易、集聚和专业化比收益递减和完全竞争的作用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的工资空间分布理论框架为指导,利用中国2004年280个城市的数据,采用处理非平衡面板数据的固定效应法消除样本中的聚类效应,对影响地区工资水平的新经济地理因素进行了计量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旨在揭示新经济地理学的理论局限性,并前瞻性地评论新的研究路径以促进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进一步发展。指出了许多阻碍新经济地理学发展的固有的特征和假设。其实,该学科内部也已对这些特征和假设进行了广泛的批评。围绕这些批评,进行了一场有关该领域可能的新的发展方向的大讨论,其中的一些研究方向正逐步得到推进,而有些则在分析和验证方面遇到了难以克服的困难。  相似文献   

4.
陈晶  高丽峰 《辽宁经济》2006,(11):36-37
近些年来,中国与韩国的经济贸易关系不断加强,无论从双边贸易的总量还是所涉及的贸易产品种类以及产业领域来看,都在快速扩大和增长。中国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韩国商品的最大出口国。韩国企业在这种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动下,在我国产业政策和对外经贸政策的激励和扶持下,充分发挥比较优势,获得了巨大的经济利益。  相似文献   

5.
政治、经济、军事都是历史上都城迁移决定的重要因素。在社会政治、经济、军事平稳的今天,省会的位置相对稳定。从新经济地理学视角提出省会迁移是基于两方面的考虑:一是省会城市越来越拥挤,产生离心力,经济发展缺乏后劲;二是省会迁移到其他城市,会为移入地注入新鲜血液,带动移入地及周边地区发展。文章以江苏为例,先对自辛亥革命后江苏省会迁移的历史作了阐述,继而分析当前有可能导致江苏省会迁移的现实之处,最后对省会迁移的作用机制、移入城市、迁移成本作了相应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来自新经济地理学的研究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许德友  梁琦 《南方经济》2011,(11):63-73,82
一国的对外贸易往往是塑造国内产业地理的重要力量。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的视角综述了对外贸易与国内产业地理的相关研究,着重从理论渊源、城市经济、地区差距等角度分析一国贸易开放后国内制造业分布的空间变化,并对中国的对外贸易与东中西部产业空间结构的文献做了评述。在总结目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文章最后得出了相关研究启示。  相似文献   

7.
本文回顾了新经济地理学的思想脉络 ,并分析了其思想之于中国的适用性 ,然后讨论了基于中国经验的实证研究。文章认为新经济地理学研究的现象和问题在中国同样存在 ,对这些现象和问题的分析非常重要 ;而且其基本假定、核心思想和分析方法对于中国来说也是适用的 ;但是相关的实证研究在解释变量和被解释变量的界定和选择上需要考虑中国的特殊情况 ,已有研究还存在一些有待深入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新经济地理学框架下跨国公司在中国分层区位选择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余珮  陈继勇 《世界经济》2012,(11):31-58
在新经济地理学理论框架下,本文从微观层面运用嵌套Logit模型模拟《财富》世界500强中美国制造业跨国公司在华区位战略。研究结果表明,美国公司并不是将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放在同一层次上进行比较,而是采用"中心-外围"和七大地理区域分层区位选择逻辑对子公司区位进行选择。市场需求、劳动市场、内陆交通运输条件以及集聚效应都呈现出经济地理特征。因此,处于经济"外围"的中、西部各省、直辖市和自治区,如何正确利用区域和省级经济发展政策,积极、合理和有效引进优质外资,并充分发挥地方比较优势,对于缩小各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发展问题受到越来越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城市发展内涵进行简单界定,进一步以新经济地理学中关于城市发展的研究成果为基础,深入探析城市发展的本质特征,和城市发展的决定因素.通过分析认为,在未来的发展中应适度的不明确城市规划的具体内容.  相似文献   

10.
我国与主要贸易伙伴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本文把产业内贸易分为水平性和垂直性两种,并利用修改后的Grubel和Lloyd指数,计算了我国与14个主要贸易伙伴的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根据本文的研究,目前我国主要还是以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为主,其比重达到80%;水平性产业内贸易指数较小,一般都不超过10%。与此同时,本文还时影响我国总产业内贸易、水平性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的因素进行分析。我国总产业内贸易和垂直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人力资本正相关;水平性产业内贸易与平均市场规模、外国投资正相关。地理空间位置与它们都存在负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1.
Research on the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he trade balance is now moving in a new direction, by investigating whether exchange rate changes have symmetric or asymmetric effects. The approach that relies upon separating depreciations from appreciations introduces nonlinearity into the adjustment process and relies upon the nonlinear ARDL approach of Shin et al. [2014. Modelling asymmetric cointegration and dynamic multipliers in a nonlinear ARDL framework, in: R. Sickels and W. Horrace (Eds), Festschrift in Honor of Peter Schmidt: Econometric Methods and Applications, 281–314 (Springer)]. When we applied this new method to the bilateral trade balances of Malaysia with each of her 11 largest partners, we found adjustment asymmetry in all models, short-run impact asymmetry effects and long-run asymmetry effects in the trade balance models between Malaysia and Asian countries.  相似文献   

12.
姜少华 《山东经济》2007,23(4):101-104
中国加入WTO并度过5年过渡期后,关税和市场准入门槛大幅降低,中国将享受自由贸易带来的好处,但同时中外贸易摩擦剧增。中外贸易摩擦原因十分复杂,但根本的一条是中国的崛起与外国贸易保护的碰撞。摩擦不是偶然的,而是必然的;不是战术性的,而是战略性的。既要避免摩擦,又要在有纠纷时不惧怕摩擦。中国正处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战略机遇期,实现这一目标,需保持经济长期稳定、高速发展,也就要发挥外经贸的“发动机”作用,如何减少贸易摩擦对中国经济影响,将考验中国智慧。  相似文献   

13.
中印城乡不平等比较:经济学分析视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总体上看,目前中印两国农村内部不平等程度基本上差不多,但是两国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历史变化和趋势不一样;中国城乡之间无论是收入差距,还是消费差距所反映的不平等程度都明显高于印度的不平等;中国是农村不平等大于城市不平等程度,而印度则是城市不平等大于农村不平等。导致这些结构性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印度的经济增长包括技术变化、对外开放、人力资本等因素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城乡之间、地区之间等收入不平等变化产生的影响和作用更大;而中国经济增长和对外开放等因素虽然对于收入不平等也有一定影响,但是政府的政策导向和理念(先富后富政策理念与城市和沿海偏向政策)则对于城乡内部以及同一地区内城乡之间的不平等的影响更大一些。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呈现放缓的趋势.产业内贸易结构的变动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选取中国与东亚国家间1992-2009年SITC7类产品的四位数贸易分类数据,通过对制成品和零部件的细分以及高、中、低不同技术含量产品的划分,引入相应权重,构造出产业内贸易优化指数.随后建立计量模型,检验FDI流入、高技术品出口、基础设施建设以及文化差异等因素对这一优化指数的影响情况,进而解释近年来中国与东亚国家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升级放缓乃至停滞的原因.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发展新方向:心理学发现对经济学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近年来,心理学对经济学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以下方面:心理学的一些新发现大大扩展了经济学对偏好理论的认识广度和深度;对经济学中期望效用理论产生了系统的质疑;心理学的一些发现对人们在经济生活中判断和决策的过程产生了质疑;所有这些预示着经济学发展的一个新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中国-东盟贸易结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中国和东盟的贸易在近十年中获得了快速发展,双方作为贸易伙伴的重要性不断得到提升,贸易产品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本文比较了双方在这十年间的贸易产品结构及其变化,发现中国与东盟的贸易产品结构在此期间都实现了一定程度的升级,而中国的调整速度看起未要快于东盟。随后,本文提出了改善中国一东盟贸易结构的措施:扩大产业内贸易、发挥比较优势、优化产业结构。  相似文献   

17.
中美贸易战是目前国际国内关注的焦点,贸易战的特征是两国对对方国家的商品加征较高的进口附加税。特朗普认为,美国对中国加征关税,受损失的只是中国,美国只会受益。运用国际贸易学中的关税效应理论,在对贸易大国和贸易小国加征关税带来的影响进行一般均衡分析的基础上,就美国加征关税对美国生产者、消费者产生的影响进行了深入分析,得出的结论是:美国加征关税无益于减少美国的贸易逆差,反而给美国生产者、消费者造成损失的同时,还会给美国造成无谓损失;不仅影响美国经济,还会影响美国的政治,给美国带来多重伤害。  相似文献   

18.
司思 《中国经贸》2007,(3):51-51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2005年温家宝总理访问印度时,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2005年3月,双方完成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联合研究,该规划也成为中印经贸关系发展的指导性文件。2006年是中印友好年,也是中印交往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胡锦涛主席访问印度期间发表的《联合宣言》规划了两国今后各个领域发展合作的蓝图。  相似文献   

19.
按照“城市区位论”、“城市极核理论”和城市“聚集经济”理论,一国的中心城市在对外贸易中具有中小城市所无法比拟的辐射效应、聚集效应。然而由于受传统的地缘贸易格局和偏重西方发达国家的贸易选择的影响,上海对俄罗斯的经贸合作一直滞后,与作为中国“经济中心”、“贸易中心”和“金融中心”的地位很不匹配。目前上海与俄罗斯的经贸合作的内外部环境发生了与以往不同的变化。上海应该利用对俄贸易中的一系列效应,充分凸现上海的比较优势,在避免“中国内耗”的前提下,率先打破中俄经贸合作中过去客观上形成的以中国北方地区为重点,以黑龙江为依托的地缘贸易格局,以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为纽带,牵头构建南北兼顾、东西联动、优势互补、分工合作的对俄经贸合作格局。上海应该以新的利益观念、新的经营机制和新的战略定位开拓俄罗斯市场,通过“大出大进”的良性循环来抢占扩张中俄经贸合作的制高点。上海的对俄经贸合作必须建立在高起点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使对俄贸易的运作机制、协调机制、保障和保证机制、产品结构、组织体系有利于使21世纪的中俄经贸合作实现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