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理文 《楼市》2012,(6):38-45
中国房地产三十年罕见奇观杭城二十余楼盘深陷"暴力维权"当下,杭州"房闹",无论出现频率还是激烈程度,堪称全国之最。无论是开发商"无辜"被砸,还是购房者"草木皆兵",我们看到买卖双方都成为了行业的"祭品","房闹"犹如一出巨大的黑色幽默,折射出整个房地产业的混沌错乱与戾气横生。而真正悲催的是,这个看似无解的命题,还要继续成为房地产业长期避之不及的话题。  相似文献   

2.
围观     
《楼市》2014,(15)
正楼市陷"维权"怪圈在过去的两个月,基本上每周都有楼盘被卷入"维权"事件,杭州楼市沉浸在一片"维权"的声讨声中。频繁的房闹让杭州楼市显得有些疲惫,无形中也陷入了"逢交付,必维权"的怪圈。土豪怒了,矛头直指首富哥武汉的土豪怒了。即便这次他们要面对的是大天朝的首富哥。7月28日上午,武昌水果湖沙湖区域出现大面积交通拥堵,上百辆单价过百万的豪车身披声讨万达的黑白大字报,把万达汉街堵了个水泄不通……  相似文献   

3.
针对近期杭州、宁波由于房价下跌而接连上演的“房闹”事件,有些专家又频频“支招”。有的说对于频发的“房闹”现象,在坚持“契约精神”的同时,也要看到购房者在议价方面先天的弱势地位,看到开发商在推高房价方面承担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因此,开发商不能以“契约精神”为由推开一切责任,在处理“房闹”问题上,不能单单考虑法律因素,还要有道义和情感上的考量。(据5月9日《新华每日电讯》)  相似文献   

4.
张宏伟 《楼市》2012,(Z3):5
去年10月底"房闹"事件后,房价的涨与跌牵动着每一个购房者的神经,时至今日,从全国范围内政策变化情况来看,楼市调控已经呈现出定向宽松或局部放松的迹象。但是,在地方政府频发"微调"信号的同时,  相似文献   

5.
林清城 《楼市》2012,(6):80-81
楼市持续低迷,大量楼盘"HOLD"不住压力,以价换量。然降价的同时,引发了不少开发商与业主之间的博弈。城北一楼盘每平方米降4000元,引起多位业主在杭州各大论坛里"口诛笔伐","声讨公道";3月初,杭州某论坛又有业主直指华丰某项目直降数十万,老业主前往售楼处静坐示威,更有甚者呈上花圈以示哀悼。而就在这周末,闲林一楼盘二期因开盘价格低于一期,引来一期业主"集体维权"。闹,闹,闹,近期楼市的热闹,离不开"房闹"们的辛勤付出。那么,除了"打砸"、"静坐"、"骂娘"式的"暴力闹"外,有无温文尔雅的"文艺闹"?  相似文献   

6.
《楼市》2012,(Z1):26
2011年12月23日,杭州德信·泊林印象"破成本"开盘价终于正式"爆开"。原先高价买楼的业主,砸坏了楼盘模型,抗议降价。在售楼部,由200余名保安筑起一道"柏林墙","墙"内开盘掌声雷动,场面火爆,而对于墙外的老业主而言,却是凉薄的尘世之夜。在与开发商的对峙中,随着四名老业主"被捕",这场声势浩大的房闹事件也染上了些  相似文献   

7.
《楼市》2014,(Z6)
正2014年杭州楼市不太太平,10月12日上午,中天·官河锦庭的业主持续了多日的维权之路依然还在继续,业主就阳台问题和开发商已经沟通多日,然而依然难免传统房闹剧目"拉横幅、殴打业主、哄抢业主财物……"的暴力场面。为避免"房闹",买房者和卖房者还都应该遵从"契约精神"。  相似文献   

8.
唐菲 《楼市》2011,(21):12
龙湖上海大促销,售楼处被砸;名城·湖左岸7.5折优惠,老业主上门索赔;紫藤苑频繁降价,业主迁怒中海旗下其他项目……近几个月来,几乎每个大中城市多多少少都会发生规模不一的"房闹"事件。在成交惨淡,市场一片死寂之时,"房闹"成为业内的唯一热点,尽管这一热点是如此令人"闹心"。  相似文献   

9.
《楼市》2012,(Z1):27
如果说德信·泊林印象的房闹事件是一场火爆"动作片"的话,那么龙湖·滟澜山的房闹则更加类似于一出悲催的文艺"情景剧":一边是龙湖工作人员语调振奋地恭喜xxx选房成功的喇叭声,一边是老业主声嘶力竭的讨伐声和女人肝肠寸断的哭声——"同样是11号楼的业主,6月份买是20000元/平方米,12月买是  相似文献   

10.
季菲 《楼市》2013,(Z1):44-47
房价"穿越"、房闹"步步惊心"、房企"死去活来"2012年的杭州楼市矛盾四起,冲突鲜明。房价没有最低只有更低,一波波降价潮席卷而来,扣人心弦;房闹没有最狠只有更狠,一个个老业主怒上心头,无"恶"不作;营销花样没有最新只有更新,一场场技艺对决相继开席,艳惊四座……我们安安稳稳度过了世界末日,但楼市的"2012"却给我们留下来了许多的惊吓、惊喜、惊艳。  相似文献   

11.
林清城 《楼市》2012,(5):88-89
"限购令"下,百度百科里收录了一个新名词——"房闹"。"有小打小闹者,亦有血腥大闹者,屡屡发生,堪称楼市一景。但无论怎样闹,都应合法,至少合理去闹。‘房闹’的本质还是‘利益或权益’。"正如词条中对"房闹"的解读,法治所倡导的公平公正的精神,体现在每一个公民的维权意识里。但如何在维权的同时又秉承契约精神,似乎仍是一个难题。专家在推崇契约精神评价房闹乱象时,也表示政府应该反思,采取行政手段限制楼市是否恰当?在"限购令"之外,能不能对消费者和商家都形成更公平的机制保障?  相似文献   

12.
季菲 《楼市》2011,(24):40-43
拐点、房闹、降价补差……2011年,注定不平静的一年,调控政策层层紧压、"金九银十"化为泡影、房价拐点扑朔迷离……这一年里,波澜起伏的不仅仅是市场,还有那一颗被房价紧紧揪着的心。  相似文献   

13.
王亚 《楼市》2012,(6):50
我们从来不缺契约,问题是我们长期以来提不起‘精神’。写在纸上的是市场契约,写在我们心里的应是诚信与道德契约。奋战在各大售楼处的"房闹"们:各位辛苦啦。你是我的邻居、朋友、亲戚或者同事,我们素未谋面,但你就在我的身边。人们叫你房闹,联想到医闹、薪闹等,看来你们都是弱势群体。几十万元、甚至上百万元转眼间就这么蒸发了,搁谁谁不悔?搁谁谁不痛?有冤、有怨有不解,无权、无势又申诉无门,貌似逼良为"闹",你们有一万个"闹"的理由。需要  相似文献   

14.
《楼市》2013,(Z2):35
行业考验并非市场"寒冬",而是房企有没有水平面对调控跌宕起伏的2012年已经画上休止符,昔日的刀光剑影都成了台历上翻过去的那一页。回首这一年,在调控阴影笼罩下的杭州楼市,我们看到狼烟四起之后的折戟沉沙,也看到风雨洗礼之后的载誉傲步。更重要的是,我们欣喜地看到一些欣慰、一些希望、一些勇于向前的力量--这个地产万里雪飘的季节,杭州楼市冰层下,依然流淌着品牌房企先锋意识的河流。  相似文献   

15.
萧琴 《楼市》2012,(7):46-49
国土资源部要拿小产权房开刀了。背负多年"非法身份"的小产权房,命运进入了倒计时。然而,这一记来势汹汹的重拳打在杭州却如化骨绵掌,在杭州,更多的"小产权房"——村级留用地房本就凭着"国有土地证"、"契证"、"房产证"三大证以合法的面目出现。一直备受争议的"村级留用地房",是否也将厄运难逃?1665万平方米,这是杭州村级留用地房的潜在供应。如果按单套面积100平方米计算,将有16.65万套村级留用地  相似文献   

16.
《楼市》2013,(Z5):17
从冲着售楼处扔鸡蛋、砸石头的匹夫之举,到摆花圈、送挽联的文化做派,再到如今这写文案、做海报的专业范儿……近两年的杭州楼市堪称"房闹"水平的练级场。在开发商与老业主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的争执、诋毁,甚至谩骂中,我们看到的是老业主群体维权意识的加深,组织策划水平的提升。在商品房买卖过程中,消费者正  相似文献   

17.
《楼市》2008,(5)
历次宏观调控,杭州楼市均表现出了较强的抗跌性,面对本轮调控,杭州房价调控组合拳丝毫未有松绑之意,而多年一直一团和气、抬着房价往前冲的开发商阵营里,开始出现分裂和内斗。以王石为代表的"拐点论"派和潘石屹为代表的"无拐论"派从观点的公开PK,到楼盘策略  相似文献   

18.
近两个月,因为房价下跌引发的“房闹”事件层出不穷。业主使出浑身解数,旨在争取退房或者获得补偿。  相似文献   

19.
《楼市》2014,(Z2)
正2014年杭州楼市供应量将持续增加。它直接的后果是出现供大于求的现象,从市场供求的传统认知来看,房地产整体形势不乐观,楼市负重前行,房价也会出现下滑的端倪。今年杭州的房地产趋势,我们可以从2013年的市场表现来做一个基本的判断。首先是商品房库存量突破11万套,达到了历史新高;二是土地大面积开闸放量,供应幅度进一步增加;三是外来房企大举入杭,"高周转"的开发模式成为市场主语。这些市场事件,都能反映出格局变幻的寓意。  相似文献   

20.
围观     
《楼市》2012,(6):18
现场"人肉",不打"酱油""房闹"罗生门:这是谁干的?尽管一宣布降价的消息,蒙卡岸便高筑门墙,做足预防措施,但售楼处仍逃不过被砸的劫数。不过与其他项目老业主的敢作敢当不同,这次的房闹没人认了,更有人指责是华元派出卧底自砸售楼处,案情曲折复杂。为降价庆功!尝到甜头的开发商或许已经意识到了,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死扛着价格卖不了房。3月13日晚,西溪郡以6930元/平方米的起价入市,热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