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实刚 《上海企业》2011,(9):107-107
农历八月十五是我国传统的中秋佳节。似乎没有几个节日能像中秋节这样,牵动着人们对故乡的思念、对团圆的盼望。在中国人的情感中,中秋总是离不开明月,而诗人更是喜欢借月抒情。 说到明月,首先想到的是李白《静夜思》中的那轮思乡之月:"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说来这首诗的意境并不算高,应该说极为通俗。  相似文献   

2.
中秋之夜,月色溶溶,亲朋好友围坐饮茶、相聚赏月.面对中秋美景,大家免不了要对皎皎明月赞美一番. 然而中秋谈月,再讲嫦娥吴刚、蟾蜍玉免,恐怕有些腻人耳目.浏览书架,不由得陶醉于流传至今的赏"月"联之中,现信手拈来,愿与大家共赏.  相似文献   

3.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赏月,是我国的传统习俗,以合家团聚赏月为主要内容,寓圆满之意。这一习俗的来源,最早可追溯到魏、晋时期。据《晋书》记载:“谕尚书镇牛渚,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到了唐代,中秋赏月之俗已盛行。据《开元纪事》:“中秋夕,上与贵妃临太池液池望月。”欧阳詹《长安望月诗》序:“八月中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之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兔  相似文献   

4.
张利刚 《秘书工作》2012,(11):47-47
唐代诗人杜荀鹤《泾溪》云:"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这首诗告诫人们,在前进道路上,形势越好、道路越平,越需兢慎。秘书人员岗位特殊、职责重大,无论身处"泾溪石险",还是"平流无石",都应保持清醒头脑,常存兢慎之心,力求做到"三戒"。  相似文献   

5.
正篇首语:"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又一个中秋之节姗姗来临。中秋夜,含情脉脉,飘逸抒情,充满温馨;中秋月,圆满明亮,撩人心弦,引人遐思。中秋似一个优美的神话,一年又一年脉脉相传,一代又一代浓情思念。远古的情愫,举家的团聚,都将在这金桂飘香的时刻里呈现、流露……"月饼"承载着无限的美好与祝福,绝对是中秋佳节走亲访友的主角。虽说它看似只是一个小小的、圆圆的饼,其中却有着不小的"学问"呢。  相似文献   

6.
文摘月报     
无之韵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中虽未见到人,却使读者想象到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爪"之妙。  相似文献   

7.
文摘月报     
无之韵有时"无"比"有"更有韵味,比如这首小诗:"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这首诗中虽未见到人,却使读者想象到云海茫茫,无边无际,深得"远龙无爪"之妙。  相似文献   

8.
酒,由高梁、大麦、葡萄或其他粮食水果发酵而成。酒,在我国有着古老的历史。《诗·豳风·七月》记载:"为此春酒,以介眉寿。"《周礼·天官·酒人》写道:"酒人掌为五齐三酒,祭祀则供奉之。"酒,于政治家,可解忧——"何以解忧,唯有杜康";于诗人,可出灵感——"李白斗酒诗百篇";于武士,可壮胆——"喝十分的酒才有十分的力气"。酒,历代统治者都极为重视。汉  相似文献   

9.
“东方云海空复空,群仙出没空明中。荡摇浮世生万象,岂有贝阙藏珠宫……”苏东坡的一首《海市》诗,为山东半岛北部的蓬莱阁,增添了几分神秘之感。我们一行三人出差烟台,顺道去了那  相似文献   

10.
百花园地     
西瓜诗西瓜联西瓜诗 :南宋诗人文信国的《西瓜吟》 :“拔出金佩刀 ,斫破苍玉瓶。”把切西瓜的动作描绘得惟妙惟肖 ;明代瞿佑的《红瓤瓜》诗 :“采得青门缘玉房 ,巧将猩血沁中央。结成唏日三危露 ,泻出流霞九酿浆。”写绝了西瓜的形、色、味 ;金时王予可的《咏西瓜》 :“一片冷裁潭底月 ,六湾斜卷陇头云。”以深潭、冷月、青云来映衬切开的西瓜之形质 ,别出心裁 ,盎然成趣。西瓜联 :宋代文豪苏东坡酷嗜“冰浆玉液”的西瓜 ,曾撰一联云 :“坐南朝北吃西瓜 ,皮向东甩 ;思前想后《左传》 ,书往右翻。”文豪品尝西瓜潇洒脱俗之状 ,尽在寥寥的联语…  相似文献   

11.
蔡静霞 《房地产导刊》2012,(11):127-127
(本刊讯记者蔡静霞)2012年9月28日19:30时,广州市时代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举办的大型"相约中秋赏明月业主联谊晚会"活动在时代玫瑰园拉开帷幕。本次活动是时代物业"我爱我家——携手共创和谐小区"大型社区活动系列之一,联合广州区域社区业主,邻里相约赏明月。来自时代花园、翠逸家园、时代玫  相似文献   

12.
休闲     
月饼起源四说□李振德一说始于唐朝:相传唐明皇八月中秋夜梦游月宫,见匾上写着:广寒清虚之府。醒来后即设坛祭月,供品为定型的圆月形食品,后来发展为今天的月饼。二说始于宋朝:在北宋时的京都东京(今河南开封),每逢中秋之夜人们便登高楼,爬高山,以先睹明月为快事,当明月升起时就开始进行祭月活动,供有圆形似月的甜饼(月饼)、瓜果、鸡冠花之类,但以月饼为主。三说始于元朝:当时农民起义军为了秘密传递通知,专制大饼互赠,把起义通知藏于大饼馅中,约定在八月十五日晚上月亮最圆时共同起义。人们为了纪念这一伟大壮举便形成中秋吃月饼的习俗…  相似文献   

13.
月饼,原本是祭月时供品的一种,以后成为民间互相馈赠的礼品.《西湖游览志》称:"民间以月饼相馈,取团圆之义."东坡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来赞誉月饼.相传我国古代,帝王就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在民间,每逢八月中秋,也有左右拜月或祭月的风俗."八月十五月儿圆,中秋月饼香又甜",这句名谚道出中秋之夜城乡人民吃月饼的习俗.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作为家人团圆的象征,慢慢月饼也就成了节日的礼品.  相似文献   

14.
月光与故乡     
看见文章的名字,每个人都能想起李白的诗:"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是浪漫主义诗人,用极其丰富的想象力,把月光和故乡,用一抬头一低头两个动作,不落痕迹地连在一起,写尽了长期漂泊在外,客居他乡的人说不出、道不明又剪不断的思乡之情.  相似文献   

15.
去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江泽民同志的两首七绝诗,诗虽作于1998年3月19日,但内容的跨度,却包括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入90年代以来,各族人民在党中央领导下,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实践,显示出一个团结奋斗、务实兴邦的重大主题。作者在诗前小序云:二首七绝系“忆旧”、“思今”之作。  相似文献   

16.
宋代计有功著有《唐诗纪事》一书,此书首开"以事系诗,以诗系人,以人序时"之体例,《四库全书总目提要》又曾给予它高度评价,说"是集乃留心风雅,采摭繁富……唐人诗集不传于世者,多赖是书以存。"历来人们多关注《唐诗纪事》一书,便忽视了其作者——计有功,甚至其籍贯也有诸多猜测。因此,本文的写作目的就在于考订作家籍贯,尽量恢复一些历史事实,为后来的研究者留下个别可资参考的材料。  相似文献   

17.
月饼的故事     
月饼的故事文/荒苇对于月饼中国民间来历有许多传说,其中有两则流传较广泛。一则传说在唐朝,唐玄宗与杨贵妃中秋赏月。在吃糕饼时,唐玄宗嫌胡饼的叫法不好听,杨贵妃仰望皎洁的明月脱口而出"月饼"。从此"月饼"一名就流传开来。至宋代,中秋赏月吃月饼之风在民间流...  相似文献   

18.
《河北企业》2006,(10):79-79
在众多的茶诗宝库中,唐代诗人元稹写过一道宝塔茶诗《一字至七字诗·茶》,颇为独特有趣:茶,香叶,嫩芽,慕诗客,爱僧家。碾雕白玉,罗织红纱。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宝塔形诗在茶诗中颇少见。诗的开头对茶进行想象描绘,接下来说的是茶与诗人僧人的缘分。然后说茶要用白玉碾碎,用红罗过  相似文献   

19.
康群 《秘书》2012,(10):44
有的人称自己的诗是"打油诗",那是觉得自己的诗是"等外品";有的人称别人的诗是"打油诗",那是嘲笑别人的诗不是玩意儿。总之,称某诗是"打油诗"总是含有一点贬义的。其实这是天大的误会。《辞海》在"打油诗"词条注明:因传说此诗体为唐代张  相似文献   

20.
成语小考     
秦凤岗 《秘书》2013,(10):37-38
望洋兴叹《庄子·秋水》:"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海神)而叹。"王先谦解:"《释文》‘望’作‘盳’,云‘盳洋’犹‘望羊’,仰视貌。"这里的"望洋"即仰视的样子。仰望海神而生出感叹:看到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