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成中 《经营者》2002,(10):21-21
<正> 一件产品,在同一个工厂里生产,由同一批工人采用同样质料生产,如果贴上不同的商标,所产生的价值就完全不一样,这就是所谓的"同工同质不同价"。如广州熊猫衬衫厂生产的衬衣一般卖到60-70元,但是在该厂同工同质加工的"金利来"衬衣市场上却可以卖到300元,品牌价值远远超出了产品本身。品牌的价值发现,让人们不得不刮目正视品牌的魅力。"可口可乐"总裁曾经说过:假如有一天我的生产企业被一把火全部烧光,我仅用这几个字母就可以在世界任何一个地方贷款。可见,品牌的价值之大,作用之大是不容置疑的,因为品牌是创造附加价值最主要的源泉;  相似文献   

2.
20世纪末21世纪初,对于许多合资企业中的中方品牌来说是不寻常的,因为在这期间它们选择了“回归”。1999年,上海牙膏厂从联合利华手中将“美加净”品牌收回;2000年9月10日,北京日化二厂对外宣布与宝洁(中国)有限公司达成协议,提前终止“熊猫”商标的使用合同,收回合资使用六年的“熊猫”品牌;2003年3月28日,走了七年坎坷合资路的“活力28”又重新回到了湖北活力28集团手中。虽然这些品牌又重获自由,但却是伤痕累累,其市场地位和销售量都大不如以前,当年风采不再,而这皆是因它们当初陷入了一桩桩错误的“跨国姻缘”之中。  相似文献   

3.
中国中小企业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品牌的约束,品牌竞争力不足已经成为中小企业发展壮大最严重的瓶颈,中小企业品牌竞争力缺失已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还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家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做不做品牌无所谓。实际上,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加入WTO,国内企业将进一步受到国外品牌的巨大冲击,面对严峻的市场和强大的竞争对手,品牌竞争已成为决定市场成败的“胜负手”。国内企业只有通过品牌经营,把企业做强做大,企业才能在国内市场立于不败,并继而走向国际市场。突出鲜明的品牌个性,显示品牌独特的魅力。品牌传达个性品位、内心情感、财富、成功等核心价值,品牌像人一样有一张脸,具有特征,人们可以通过品牌这种特征认出品牌,并把它与竞争对手区别开来。穿耐克鞋能传达“超越、进取、独立”的个性,穿雅戈尔能体现“自信、潇洒、成熟”的品味,戴浪琴表意味着“优雅、高贵…  相似文献   

5.
在市场化和全球化条件下,如何做大做强自主品牌,成为关系中国企业在全球化进程和国际化竞争中成败的关键.在这种现实条件下,如何创建我国的自主品牌显得尤为重要.分别从企业和政府的角度对如何建设企业自主品牌提出了建议措施.  相似文献   

6.
<正>鄂尔多斯集团是崛起于高原上的一个世界级的名企,以"温暖全世界"为品牌口号,有世界绒之美誉。鄂尔多斯品牌一直被誉为在"中国最有价值品牌"行列中,稳居中国服装行业第一名,成为行业的领军品牌。鄂尔多斯品牌价值得到世界的肯定,说明鄂尔多斯集团的品牌在国际国内市场研发、设计、经营等高增值环节中都较快地适应了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相似文献   

7.
<正>"一个企业要打造国际品牌,就要不断的成熟。但首先一定要在国内做到位"做延伸产品,可以通过品牌产品链的延伸,来丰富品牌内涵,巩固品牌认知度的同时,大大提升品牌形象企业文化创百年企业,品牌文化创百年品牌,没有文化支撑的品牌,是站不住脚的"做任何事情,都要走在人家前面。除非我不做。要做就一定要占第一,就是想方设法也要做第一,这是我的心态也就是我的信心。"波司登老总高德康如是说。作为中国服装行业的佼佼者,波司登羽绒服自1995年第一次登上市场销量第一的宝座至今,已连续13年全  相似文献   

8.
误区之一:市场与品牌相对立陷入这种误区的人,一是把品牌神圣化,好像品牌不是打市场一开始就想要做的,而是等市场做大了才应该考虑,从而片面追求销量;二是把做品牌与打市场对立起来,打市场与做品牌分别有不同套路似的。片面追求销量的结果往往导致对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忠诚度、品牌联想等的建设视而不见,最终导致品牌的崩溃。例如三株的陨落,就是片面追求销量忽视品牌其它要素的结果。当年的三株,广告何其凶猛,销售何其庞大,但是,庞大的销售量并没有支撑起不倒的品牌大厦,仅仅因一场官司,外强中干的三株便轰然倒塌,如流星般陨落了。与之…  相似文献   

9.
中小企业应该做品牌,这是毋庸置疑的。加之,中国中小企业已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9%,2003年中国中小企业创造的价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5.6%。然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却普遍较弱,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还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家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做不做品牌无所谓。实际上,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因此,争论需不需要或应不应该做品牌的意义不大,如何针对中国中小企业现状,恰到好处地塑造品牌,才是解决问题的关键。[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中小企业应该塑造品牌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小企业应该做品牌,这是无庸置疑的。加之,中小企业已占到全部企业数的99%,然而,目前中国中小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却普遍较弱,有的中小企业甚至还认为做品牌是大企业的事,自己只是家小企业,只要有市场就行了,做不做品牌无所谓。实际上,没有强势品牌支撑的“市场”必然缺乏稳定性,也就是说,品牌是企业可持续发展最有力的保障,只要企业存在就需要做品牌。  相似文献   

11.
名不见经传的小企业如何通过创品牌做大?正在创造"三越"品牌的绍兴市医药生物制品有限责任公司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12.
<正> 当一批又一批外国著名品牌在中国市场抢滩登陆时,人们才真正领略到了强势品牌的威力。随着全球经贸一体化、全球信息一体化的到来,品牌,特别是强势品牌,已正式成为营销的主旋律。为什么品牌有如此大的威力?面对国际、国内市场日趋激烈的竞争,我们的政府、我们的企业经营者该如何应对,并在竞争中培育强势品牌,我们的看法是:  相似文献   

13.
如何成功跨越15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如何缩小与国际品牌的价格15%~30%的屏障区?品牌,对中国车企都是一个绕不过去的难题,也是目前面临的一个坎儿。从产品布局来说,中国车企不可能永远靠着低价位的中低端产品,重复着昨天的故事,进入中高端汽车市场是一个企业可持续成长的选项之一。那么,如何成功跨越15万元的价格"天花板"?如何缩小与国际品牌的价格15%~30%的屏障区?如何使中国品牌产生"正"溢价,而不是"负"溢价?如何使自己的品牌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清晰的价值主张?如何使中国品牌具有良好的客户粘滞性——也就是留住客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以来,全国童装市场上品牌企业销售额大约占20%,在福建品牌童装则可占据市场50%的销售额。2010年,福建童装品牌"淘帝"和"嗒嘀嗒"再次被权威机构评为"中国十大童装品牌";"西瓜太郎"等也再次获颁"中国驰名(商标)"。专家称,福建童装在与广东、江苏等纺织服装大省的品牌竞争中仍有质上的优势。"首先做好‘里子’,再做好‘面子’"。("里"即产品质量,"面"则指品牌建设)。这是奥巴马就职典礼上所用地毯的生产商"赛博家纺"的副总经理祝邦杰在介绍品牌运营时说的一句话。近日,在谈到当下福建童装产业的发展时,很多业内专家也都不约而同地提到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工艺技术革新,另一个则是品牌建设。这在某种层面上与祝邦杰的观点不谋而合。做好品牌"里面"的文章已经成了福建众多童装企业的共识。  相似文献   

15.
在国内的饮料市场中,一直以来都是被国外的两大巨头品牌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所占领市场,它们品牌下的各类碳酸饮料都成了饮品市场的霸主。但跟着经济增长及人民的知识进步,意识到碳酸饮料的危害性后,以"营养健康"为口号的本土牛奶及果汁开始受欢迎。随后,以"凉茶"饮料的王老吉品牌也开始争夺饮料市场份额,也因为凉茶市场的这块大蛋糕,一些企业也慢慢进入凉茶行业。但目前的广药王老吉品牌经过与加多宝的商标权纠纷案后,虽然回收了商标权,但依然还没从王老吉品牌中获取真正的收益。本文针对广药王老吉品牌,制定对广药王老吉有效的营销策略,重新振兴中华老字号品牌,提升品牌竞争力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16.
<正>随着市场环境的成熟,物业管理行业正逐步进入品牌竞争的时代,打造物业管理品牌已经成为立志于做大做强的物业管理企业所必然选择的发展路径。笔者所在公司成立8年来,始终坚持"以精细化服务打造物业管理品牌"的发展思路,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公司由原来出去找项目,到现在业主上门送项目。这其中,精细化服务所造成的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7.
彭旭知 《企业研究》2004,(5S):32-32
继“双汇”“打响中国肉类第一品牌”之后,深圳路路佳鞋业有限公司又把“中国拖鞋第一品牌”大旗高高挂起。想通过占领空白品牌市场来获得先发优势,做大做强企业。  相似文献   

18.
如今已是讲求"品牌"的时代。 "麦当劳"、"肯德基"、 "可口可乐"、 "同仁堂",这些著名品牌代表了一种品质、一种精神、一种导向和一种力量,可以说是无价之宝。对于企业而言,品牌即是它的旗帜、它的灵魂乃至它的生命。一个没有品牌的企业既不会做大,也不能做强,更不会长久。在当今这个呼唤品牌、注重品牌的年月,品牌已不再是那些大公司、大企业的专利,在职场中职业人更需要精雕细刻,打造属于自已的形象  相似文献   

19.
(续上一期专家解读)困局背后的品牌运作缺陷在中国企业界,高速成长的行业往往容易出问题。一些国内企业心态浮躁,患上了品牌经营"近视症"。高速成长的行业中虽然蕴含着巨大的商机,但一些企业目光短浅,只注重短期的经济利益,一切向销售看齐,没有把品牌做大做强的高瞻远瞩。  相似文献   

20.
《功夫熊猫》不单是想在中国赚很多钱,我们想做在艺术上正确的事情CE:《功夫熊猫》是为打开中国市场做的吗?余仁英:中国电影市场是巨大的。《功夫熊猫》之所以在中国很火,是因为这个故事是中国人比较熟悉的东西,我们努力使这部电影能让中国观众喜欢。在我们的工作室里,有中国籍的员工,这个工作室是全球化的,所以有很多地方的人来参与制作这个电影。《功夫熊猫》的故事发生在中国,我们得让中国观众买账。幸运的是,中国观众看了以后,反响不错。所以我们拍了《功夫熊猫2》和《功夫熊猫3》。我们拍这部片子,不单是想在中国赚很多钱,我们想做在艺术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