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 毫秒
1.
《楼市》2014,(17)
正初见史苗,他身上有着和刚成立四年的浙商建业不谋而合的气质——年轻而不失沉稳,热情却不会冒进,有大胆的想法,也有踏实的作风,在理想和现实、传统和时尚、稳健和创新的一次次碰撞中,坚持着自己的方向。因着他的亲切友善,采访的气氛轻松而随意,在侃侃而谈的间隙,他还不忘回头细心提醒我们的摄影记者,怎样使用公司定制的传统白瓷茶杯。已经从事地产行业十几年的他,俨然像一位经验丰富的老农,在商业地产这块土地里,选了国艺文化的种子撒下,细密地灌溉耕耘,以独有的耐心,等待着"开花结果自馨香"的那一天。  相似文献   

2.
1991年,北京冒出个"三替"公司,名字怪怪的。创办人叫李少华,他原来在国有企业工作,后来调入国家经委,再后来又辞职进了外资企业,步步走得令人羡慕。不料,在外企没干两年,他又改主意了。他发现,国外的城市服务业已经非常发达,而北京市民生活中的大事小情还都靠自己操心费力。就拿搬家来说,乔迁是喜事,可喜事实在难一一你得托关系找卡车、找司机,再去求亲戚、求朋友帮忙,最后还得"身先士卒",反正不出几身臭汗、不搭进点人情,你这新居是住不进去的。想到这些,李少华毅然决定自己创业。他给自己的公司取名"北京三替服务公司",意思就是"替政府排忧、替社会解难、替百姓受累"。此一举非同小可,李少华把"社会化服务"的理念引进了国内,开创了国内社会化服务业的新领域,并引领了这个行业的新发展。  相似文献   

3.
<正>"上帝要惩罚谁,便让他去做制造业吧。"谢华笑着说。过去十年间,他一直没有离开光伏制造行业,也见证了这个行业的起伏。2009年,中国的光伏行业经过10年发展取得巨大成就,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光伏发电设备生产国。虽然产能巨大,但苦于"两头在外"而掣肘于人,为行业发展埋下了巨大隐患。2011年末,受欧债危机爆发影响,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兴起和遭受欧美"双反"调查,全球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容量  相似文献   

4.
他从小以当车床工人为荣,是技工出身的技术流企业家.作为汕头华鹰软包装设备总厂有限公司的创始人,他在软包装设备制造行业摸爬滚打三十年,一手将"汕头华鹰"打造为中国软包装行业的"四大品牌"之一. 从一名小小的车工到下海创办公司,凭借锐利的商业眼光和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他创办的企业以模具小作坊的"雏鹰"起飞,逐步发展成为印刷软包装设备行业的"大鹰",再到如今印刷软包装设备和功能涂层设备双翅并展的"华鹰".他的奋斗历程,生动地诠释着工匠精神的突出内涵.  相似文献   

5.
韦华伟 《经营者》2007,(15):76-76
<正>要平抑房价,只靠法律法规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把外在的压力与房地产行业的自律相结合,如果没有行业自律,这个行业的发展将是非常危险的。中国房地产大亨任志强笑了。他这次的一笑引人深思。近日他在2007博鳌房地产论坛上说:"没买房的人都亏了。"他还说:"我们希望政府不断的宏观调控,因为调控一次房价就涨一次,开发商就乐得合不上嘴了。"  相似文献   

6.
马吉英 《中国企业家》2012,(11):88-91,10
IPO受挫,但扩张依旧,这家争议中奔跑的公司继续等待"钓到大鱼"的瞬间作为神州租车的创始人、董事局主席和首席执行官,陆正耀的爱好之一是打麻将。至于水平,摸一张不用看就知道是什幺牌当然难不倒他,他的自我评价是,"早已超越了出神入化的阶段"。比打麻将更让他兴奋的是,在过去几年里,他也摸准了租车行业在中国崛起的机会。虽然租车行业在不少国家已经相对成熟,但在中国,这是一个被视为朝阳行业的新领域。罗兰贝格的数据表明,到  相似文献   

7.
万科作为中国房地产行业的领头 军,能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总裁王 石个人营销理念的成功是密不可分的。 有人说:"王石简直是企业界的一个明 星,处处带有传奇色彩。"他的传奇不仅 是因为他带领万科走在了行业的前面, 更主要的是他每年抽出1/3的时间登 山、滑翔。每一次他都用大手笔写就一次 辉煌,媒体经常跟在他的后面抢夺他的 第一手资料,同时也把他企业的名字作 为附加品标在他身上。  相似文献   

8.
仝慧敏 《经营者》2007,(21):68-69
在设计行业中,五合国际绝不甘心作"长跑"的参与者,他希望跑完全程。与华特的携手,五合在他宏大的国际发展交响乐中,增添了一段华丽的咏叹调。  相似文献   

9.
梁功斌不同于其他在大陆投资的台湾商人,大部分人都是选择稳健的传统行业,而梁功斌从事的赛车行业不仅在大陆,在台湾也算冷门行业,并且已经失败一次,他为何执拗一直选择"冷门"走到底?  相似文献   

10.
《中国企业家》2011,(16):36
西门子先进的燃煤发电技术,助力上海外高桥第三发电厂,将发电净效率提高至全球领先的46%,为世界发电行业树起"中国标杆"。  相似文献   

11.
三个月前,京东商城CEO刘强东毅然关闭微博,选择埋头做事。随后京东接连宣布卖汽车、卖电子书、开旅馆。对于这一系列迷踪拳,他保持缄默。粉丝们刚开始怀念"大嘴"老刘时,他又通过新浪微博复出了。但即便没有无稽的八卦,也难保他2 012年的宁静,行业骤然转冷,投资减少,"生存"成为悬在整个行业上方的达摩克利斯之剑。乐观者说,京东正整装待发。沈皓瑜、吴声、蓝烨、王  相似文献   

12.
<正>让业主享受到更多的"好生活"服务,打造中国物业管理领先品牌,让社会尊重物业管理行业。过去的2015年,对于河南正弘物业管理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正弘物业")董事长李书剑来说,无疑是忙碌的一年,他不仅忙着将河南正弘物业打造成行业内的品牌企业,作为全国物业服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专家委员,他更忙着推动物业管理行业的服务标准化工作的建立。  相似文献   

13.
林南 《经营者》2002,(1):36-37
<正> 称管敬国为名人,一点儿也不为过。因为他在全国微车配件行业有着响当当的名声。从事这个行业10多年,管敬国一步步走过来,从小到大有了自己的事业,并处于行业领先。这一切,并不只是机会垂青的偶然,更因为他诚信经商的经营理念。 300元起家做"行商" 管敬国出生于1961年,是土生土  相似文献   

14.
我国智慧城市建设历经五年政策设计、试点建设、行业聚力和社会关注,已经从理念探讨、定义辨析、初期尝试、跨界融合、模式完善发展到新的思维创新。质量与安全正逐渐成为核心主题之一。"城市大脑"是从综合技术整合向城市深度认知转型的标志性体现,善用其思维来创新实践是提升智慧城市发展质量的有效路径。围绕智慧城市建设的突出问题,凝聚全行业要素构建新时期的发展要略是实现智慧城市事业化的唯一途径。今后应回归"城市大脑"思维,反思既有成功路径;回归城市本源,探索跨界创新通道,加快以信息化先进产能为代表的载体稳健落地和有效运营;融合理念与维度,构建推进智慧城市发展的长效机制;深刻把握特别是与人口、城镇化和宏观经济相匹配的城市新常态,理性策划项目;以强健城市信息基础能力建设,带动知识学习和再次创新,加快布局"四个先导",合理实施"智慧城市+",从技术集到大脑思维,促进新时期智慧城市政策规范、实施准则、建设模式、能力建设、产业孵化、第三方评估和国际合作等取得实质性进展。  相似文献   

15.
B2C重拾生机     
齐飞 《中国企业家》2008,(1):100-101
B2C战场正值狼烟四起,而刚完成IPO的阿里巴巴即将的加入毫无疑问将给这个产业带来变局很多时候,VC的选择被看作行业的风向标,在2007年,投资者"集体有意识"地将目光投向了既不"传统"也不"新锐"的B2C行业。2007年,李亮和他的"PPG"以"轻资产模式"一举成名,尽管产品质量颇  相似文献   

16.
邹玲 《中国企业家》2014,(19):105-108,13
柯利明的投行工作经历让他练就了一番"将一切量化分析"的看家本领。去年还尚未盈利,今年就被高溢价收购。这不过是疯狂的电影行业和A股市场的一个缩影这听起来很像一部励志电影:一个电影行业的门外汉,白手起家,在这个失败率极高的行业,每次出手都能像快投手一样准确命中高票房,每一部作品都大卖,短短几年就声名鹊起。更加富有传奇色彩的是,他掌舵的公司最近以15亿元的价格被上市公司收购,而这一年他年仅31岁。《老男孩》制片人柯利明,原本是一个金融行业的"投行男",却转身成为电影门口的"野蛮人",用一把投资人的尺子称量出商业价值,并将其成功贩卖给资本市场,成为"80后一夜暴富神话"背后的主角。  相似文献   

17.
特朗普是美国房地产行业的一个传奇人物,我们对他并不陌生.曾经有一本叫<东山再起--投资界的不死鸟>,介绍他的人生经历和一些投资的故事,用"不死鸟"对他做一个概括,形象而生动.  相似文献   

18.
这些年,在商界,他一手创建的福建星辉装饰工程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星辉")以卓越的品牌形象,跻身知名企业之列;在"星辉",他是一家之长,十四年如一日,始终践行"用爱经营、诚信发展"的企业核心价值观;在商会,成为其中的"掌舵手",他所寄望的并非是荣耀,而是推动行业发展的沉甸甸的责任;在社会,他怀持一颗真诚的赤子之心,"取之社会、回报社会"是其身体力行所奉行的人生格言。他,就是王星华。  相似文献   

19.
黄莉佳  任昵 《新资本》2011,(3):44-48,7
与不同性格的人交流时,要实现高效沟通,最重要的并非他的优势或局限性,而是将其优势、所在行业及所处位置,与同他的沟通方式更好地结合在一起,做到"施人以其所欲"。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原城乡建设环境保护部顾问曹洪涛同志因病医治无效,于2012年6月6日19时45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曹老长期从事城市规划和建设领域的管理工作,见解独到、理论造诣很高。在20世纪70年代,他积极主张恢复城市规划机构、发挥规划科技人才作用,为我国城市规划和建设行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于1984年成立,曹老作为中国城科会的奠基人为本会的成立付出了极大的心血。他指出:"城市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城市发展战略研究应当引起各方面的重视。城市发展战略涉及面广,综合性强,需要有关学科、有关部门共同努力。城市建设环境保护部领导讲积极支持这一学术活动的开展"(《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二十年》,第95页),曹老始终关心城科会的各项工作,在中国城科会成立20周年纪念题词中写到:"城科会是从城市发展战略思想学术会议起家的。研究工作勿离城市发展战略的根本性大问题。对走中国特色的城市化道路要研究个道道。任重道远,望再上层楼。"……如今曹老驾鹤西去,作为中国城科会的会刊,《城市发展研究》编辑部特刊出曹老的旧作一篇及一组回忆文章,是为纪念。后辈当继续以城市科学研究为己任,继续前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