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日本是1955年加入关贸总协定的。关贸总协定的宗旨是通过相互削减关税和其他非部税壁垒,取消国际贸易中的歧视,实现世界资源的有效配置 相似文献
2.
日本贸易政策研究:从贸易保护到贸易自由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衰退,曾以高速增长著称的经济发展模式,正逐步丧失魅力。在日本经济增长绩效率变迁过程中,政府干预色彩浓重的贸易政策,起着相当关键的作用。本文运用新贸易理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研究战后日本贸易政策演变进程,探讨贸易政策效果转化的根源。一、战后日本贸易政策的特点日本战后贸易政策基本可以划分为两个阶段:(1)从60年代初到70年代中期,推行的是贸易立国政策,即初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2)从70年代中期开始至今,推行的是贸易和投资自由化政策,即高级阶段战略贸易政策。其中美… 相似文献
3.
农业保护政策使得日本在WTO和自由贸易协定的谈判中都处于被动不利的地位,农业保护问题已经成为日本实现贸易自由化的最大障碍。 相似文献
4.
李名峰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2001,(5):25-27
<正> 除金融管理方面,日本的贸易政策自1998年以来基本上没有大的改变。日本贸易政策的重心是加强多边贸易体系。日本承诺继续减少贸易限制并提高贸易政策透明度。日本内阁于2000年4月通过了关于行业放松管制三年计划的修正案,所涉及行业包括:金融服务、电信、能源、交通和物流。内 相似文献
5.
<正> 随着生产和分工的不断国际化,各国经贸联系更加紧密,贸易自由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全球化浪潮。已有的或准备建成的自由贸易区有:欧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预定在2001年建成的南亚自由贸易区、在2003年建成的东盟自由贸易区、在2005年建成的美洲自由贸易区。甚至跨洲际的自由贸易区也在酝酿之中:根据亚太经合组织(APEC)领导人1996年在马尼拉达成的共识,该组织18个成员自1997年1月起逐渐撤消贸易壁垒,朝着全球最大自由贸易区的目标迈进。在这种世界贸易区域化加速进行的基础上,全球贸易自由化——“全球贸易大同”的理想正在从憧憬变为现实。1995年1月1日正式生效运转的世界贸易组织(WTO)首届部长级会议的两项任务之一也正是确定在哪些领域进一步推动贸易自由化。面对如此强劲的贸易自由化浪潮,中国唯有积极地融入其中,加速贸易自由化进程,才能适应时代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贸易自由化对财政税收有着重要影响,很多低收入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贸易税收作为税收来源,所以在制定贸易自由化战略时必须关注贸易改革中财政方面的问题。 相似文献
7.
《现代营销(创富信息版)》2019,(4)
本文研究了国际服务贸易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对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发现发达国家在贸易政策选择时与发展中国家不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在服务贸易政策选择上有很大差异。 相似文献
8.
各种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在解释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现象存在的原因时,往往只对经济一体化、贸易保护主义和自由贸易三种政策的利弊进行比较,而忽略了对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利弊的分析和比较。事实上,在贸易创造最好的状况下,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因可避免经济一体化政策所带来的贸易转移而优于经济一体化政策。那么,各国为什么要选择经济一体化政策而放弃单边削减关税政策呢?该如何确定各国在国际贸易政策选择上的基础、合理性及方向呢?本文在比较这两种政策的利弊的基础上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贸易自由化引起的关税水平降低为背景,通过模型分别分析了资本品关税的降低、中间品关税的降低以及最终品关税的降低如何影响企业投资水平.得出以下结论:(1)资本品的关税下降会引起国内企业对该资本品的投资水平增加;(2)中间投入品的关税下降,会导致企业边际利润提高,进而企业投资水平增加;(3)最终产品的关税水平下降,主要...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年,由计划经济体制走向市场经济体制,中国充分发挥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的积极作用发展本国经济;同时,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中国还要面临WTO所倡导的贸易的自由化.因此,如何使中国的对外贸易政策既能遵循世界贸易组织的有关规则,又能实现中国经济发展的目标是目前需要深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1.
中国与东盟国家是经济发展程度和地理位置接近、外向型经济都十分活跃的发展中国家。本文对双方在出口结构上的相似性程度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双方在总体出口、工业品出口以及对美国市场出口等方面都具有很大的相似性,这反映相互间存在很强的竞争关系。对此,本文认为双方应该建立竞争与合作共存的一体化制度,从而实现共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东盟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出口市场之一,近年来我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出现了逆差不断扩大的问题。本文利用斯皮尔曼等级相关系数重点分析和比较了我国与东盟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的强弱及变化趋势。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农产品出口结构调整能力明显弱于东盟,另外,我国和东盟都是按照对方市场当年农产品总进口需求进行结构调整,这比滞后一年表现得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人民币周边化与东盟国家“货币锚”调整的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民币的周边化是一个由计价结算手段生成储备货币的过程,其路径应该是先升值至一个外汇市场上可接受的均衡位置,然后再实行由市场定价的浮动汇率制度。本文对2000年1月1日到2010年8月10日东盟主要国家的货币和国际货币及人民币进行了回归,发现自2005年7月21日人民币升值以来,美元在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地位在下降,人民币在东盟确立了强势货币的地位,东盟主要国家的"货币锚"调整为人民币、日元和欧元。东盟国家"货币锚"的多样化,对于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主要国际货币币值的大幅度波动是有利的。而作为这一过程的另外一个方面,人民币必定会成为东盟国家的储备货币,人民币的国际化进程也会得到加快。 相似文献
14.
美国是世界园艺的生产和贸易大国。乌拉圭回合谈判前后美国对园艺类产品的关税进行了大幅度的调整,对其本国园艺产品的贸易及对外推广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笔者对乌拉圭回合前后美国园艺产品关税调整的动向进行了研究,以期对我国园艺产品的关税调整提供一定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关税升级问题是市场准入议题之一。本文在详细比较世贸组织各成员已有提案的基础上,针对关税升级的现状以及使用各种削减模式的削减效果,对世贸组织主要成员进行了测算分析。研究表明,农产品关税升级在世贸组织各成员中普遍存在;代表性关税升级产品清单包含了20%的农产品,这些产品贸易比重在不同成员间差异很大,介于22%-56%之间,关税升级涉及的范围和对各成员影响程度的差异不容轻视。根据模拟分析的结果,乌拉圭公式等以往的主要关税削减模式不能解决关税升级问题;针对关税升级的削减模式能够实现关税升级的有效削减。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产业结构经历深度调整的背景下,本文采集2005-2014年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企业的投入和产出数据,以企业作为决策单元,运用CCR模型测算这些国家制造业的技术效率,结果表明中国与东盟国家的制造业效率均较低,中国制造业效率相对而言低于大部分东盟国家;采用BCC模型进一步对制造业效率进行分解,结果发现纯技术效率低下是导致制造业效率不足的主因.最后,从转变发展方式、加强双方合作等方面提出促进中国与东盟国家制造业效率的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17.
18.
中国与东盟农产品贸易竞争和贸易互补实证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运用贸易相对竞争指数、出口相似性指数和贸易互补指数,测算了中国与东盟主要国家农产品的贸易竞争和互补关系。结果显示,中国与东盟在农产品贸易上以竞争为主,且出口相似程度较高;中国农产品比较优势和双方贸易互补性也逐年下降。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ABSTRACTThis article offers a brief overview of the development of ASEAN in its 50 years of existence. It covers the early motivations and developments since the late 1960s, the acceleration of integration and creation of the ASEAN Free Trade Area in the 1990s, and – more recently – the development of the ASEAN Economic Community, the ASEAN Political-Security Community, and the ASEAN Socio-Cultural Community. 相似文献
20.
关税减让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运用理论和实证的分析方法,研究了关税减让对我国农产品进口的实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关税减让与我国农产品的进口之间存在着高度的负相关关系,在影响我国农产品进口行为的诸多因素中,关税起到了主要的作用,但并非唯一因素。同时,关税减让与农产品的进口额、进口结构之间存在密切的关系,最后,还提出几点政策性意见。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