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过失犯罪的心理本质与特征的思考 过失犯罪的心理本质也就是指犯罪过失的认识标志.在大陆法系刑法理论中,先后有三种理论:(一)无认识说.是犯罪故意认识意义派生的一种观点,认为行为人对犯罪事实或者犯罪结果没有认识,是犯罪过失的标志.  相似文献   

2.
刘红梅 《经济师》2004,(1):215-215,217
文章结合我国市场经济会计信息失真的现状 ,分析造成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源。文章主要从违法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两方面入手展开探讨会计信息失真对经济的危害性 ,并提出了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3.
会计信息质量控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会计信息的质量不高和会计信息失真是目前存在的一个较为普遍的问题,笔者认为会计信息失真可归结为两类,一类是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另一类是非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本文对这两类会计信息失真的戍因进行分析,并相应提出改进会计信息质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4.
论《会计法》会计信息失真的责任安排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照产生原因不同,可以把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三类:违法性失真、规范性失真和技术性失真。违法性失真是指有关人员故意或过失违反法规制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规范性失真是指由于会计规范本身不够科学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技术性失真是指会计人员不能胜任工作而导致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信息失真会给会计信息使用者以及整个社会造成危害,因此,会计信息失真的制  相似文献   

5.
在明知自己的行为必然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的情况下,是否存在放任的心态,理论界存在不同的观点.本文对直接故意说、间接故意说和容忍故意说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最后认为,存在“明知必然发生而放任”的心理状态,并且对此应定性为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6.
学者们根据现行刑法第十四条把犯罪的故意区分为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但是对于其中“明知必然而放任”的情形是划为直接故意还是间接故意却没有一个统一的见解。其实从现有刑法理论体系来看,不论是直接故意说还是间接故意说都无法自圆其说,因而作者认为存在第三种犯罪的故意———准直接故意。  相似文献   

7.
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行为无价值论和结果无价值论的对立,导源于对行为违法性本质的不同理解。违法性判断应坚持主客观相统一的原则。规范违反与法益侵害都是刑事违法性判断之必要条件,其中任何一个都不能合乎逻辑地成为行为违法性判断之唯一根据。“二元要件论”应是刑法违法性判断根据之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8.
朱俊 《经济研究导刊》2008,(18):255-257
黑社会组织犯罪有着极为严重的社会危害性。黑社会组织犯罪同贩毒、恐怖主义并列为当今世界的三大犯罪灾难,多年来一直是国际社会,尤其是国际刑警组织打击和防控的重点。我国黑社会组织犯罪的产生存在着极为复杂的社会、经济、政治、犯罪亚文化等条件和原因,有其产生因素特殊性。  相似文献   

9.
我国立法者与司法者的任务之一是将行政处罚与刑事处罚的界限尽量划分清楚.由于立法和司法实践中的问题.导致两者的界限越来越模糊.我国二元立法体例中因有二级处罚.国外一元立法体例中,可罚违法性理论的讨论也于此相关.未设置行政处罚,达不到一定的违法程度就不处罚.本文通过借鉴可罚违法性理论,理性看待可罚违法性理论,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涉枪案件的认定进行处罚上的二元分流.  相似文献   

10.
郝玲 《时代经贸》2007,5(12Z):214-215
无被害人犯罪,是指没有具体的被害人,但具有社会危害性的行为。笔者拟从待犯罪化的犯罪与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两个方面浅谈了对无被害人犯罪的规制,并主要针对待非犯罪化的犯罪,从刑法谦抑性的视角及自由主义的启示来论述其非犯罪化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1.
李正  刘钦 《时代经贸》2007,(5Z):168-169
国际恐怖主义犯罪的引渡,首先要解决的是“政治犯”的界定问题。国际恐怖主义犯罪是具有严重社会危害性的国际性刑事犯罪,而不是政治犯罪。国际社会正努力将恐怖主义罪行“非政治化”。因此,其罪犯的引渡问题也成了当今司法界迫切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金融犯罪是典型的市场经济犯罪,具有极大的社会危害性。随着由法人参与的危害社会秩序行为日益增加,肯定法人犯罪主体性问题,由法律明确法人的范围及其应负的刑事责任范畴,完全符合我国市场经济建设和发展的需要。法人金融犯罪相对于自然人犯罪而言,其以法人的名义通过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进行,因而更容易得逞,也更具危害性。认真研究和分析法人金融犯罪的构成要件,有助于打击和预防这类犯罪,更好地维护国家金融秩序和保障金融安全。  相似文献   

13.
陈强 《经济研究导刊》2013,(24):286-288
侵权行为概念是侵权行为法理论中首先需要解决的问题,它涉及到侵权行为侵害对象的判断、侵权行为法保障权益范围的界定以及侵权民事责任的构成要件等多方面问题。然有关侵权行为概念的界定,各国立法不尽相同,学界亦争议颇多。侵权行为有其独特的内涵,过错、违法性和损害事实均不是侵权行为的共性,其构成要件的核心在于侵害法律所确认和保护的权利与利益。  相似文献   

14.
行政垄断既是一种妨碍竞争、扰乱市场秩序的行为,又是一种滥用行政权力的行为,即具有 “经济违法性”与“行政违法性”二重性质。我们认为,行政违法性是导致行政垄断的根本原因, 在借助反垄断法的同时,必须运用行政法才能实现对行政垄断的有效规制。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日益发展,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越来越重要。它作为一种公共信息与投资者的投资决策、债权人的信贷决策、对企业经济价值与社会价值的评析、政府对微观企业的控制、企业经营管理者的廉政建设等都密切相关。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与否,直接影响到整个国家的经济秩序。而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大量存在,其中不乏违法性会计信息失真,已成为我国会计界、经济界乃至我国政府面临的重大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6.
黑恶势力犯罪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稳定,严重制约地方经济发展,严重破坏人民群众的安全感,严重影响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构建。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关系党的执政地位是否巩固加强,关系市场经济秩序是否稳定有序,关系干千万万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关系社会安定团结的大局。各级公安机关必须高度重视黑恶势力犯罪的严重危害性,集中力量,强化措施,狠狠打击黑恶势力犯罪,决不让黑恶势力苗头坐大成势,危害一方。为了准确、有效、及时打击黑恶势力犯罪,本人结合无锡的实际就打击黑恶势力犯罪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个体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而是生活在社会人群的关系中,个体认识的发展也不纯属个人之事,而是一种社会群体的历史性任务。因此,个体认识的外化的任务之一就是在与社会人群的交往中通过语言符合扩散传播,以社会关系的形式被评价和认可,然后得以固定和保存下来。这样,个体认识的社会外化实际也就是个体认识群体化(个体走向人群)的过程,它是个体以自己新的社会认知定向和新认知模式渗透与影响群体的认识,从而引起推动社会群体的认知定向、认知模式发生改变直至创立或建构新的群体认识范式即社会范式的过程。这里,交往是个体认识社会外化的活动基础,因为,只有在交往中个体才能获得和实现其作为社会人的角色与资格。交往是人类最基本的社会活动;是社会个体或群体之间以及个体--社会之间相交换其活动、产品、工具,交流、传递其能力、观念、情感、意志等,以达到理解、协调、合作、一致的相互作用过程,是形成和传递一定社会生活方式的基本和直接的机制。此外,交往还是造就人的素质和能力的一条基本途径。所谓“社会的人”,即是参与到一定社会生活实践中并接受历史的和的他人实践成果手经验(包括语言、知识、工具、各种物质产品以及被实践证明是成功和有效的方法、规范、范例等)后在社会规范与期望的陶冶下被塑造成的精神个体。因此,个体认识的发展必然要通过交往过程实现其全面外化。  相似文献   

18.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隐匿、故意销毁依法应当保存的会计资料等严重犯罪活动,不但极大地侵害了国家、公众的利益,而且对社会经济秩序构成严重威胁。对于这些严重的会计违法犯罪活动,单靠行政处罚手段是难以有效遏止的,客观上需要将其作为单独的犯罪来规定相应的刑事处罚,以便从源头和基础上维护国家利益、公众利益和社会经济秩序。我国在借鉴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惩治会计犯罪规定的基础上,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一)》(以下简称《刑法修正案(一)》)第1条中将“隐匿或者故意销毁会计凭证、会计账簿、财务会计报告”行为增订…  相似文献   

19.
随着经济全球化、金融自由化和金融电子化的逐步实现,洗钱犯罪也日益严重化、国际化。目前洗钱犯罪已经成为一大国际公害,并不断地侵蚀我国经济,造成了国家财富的巨大流失,不但给我国经济建设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破坏了正常的经济秩序,而且成为我国政治经济稳定的一大隐患。本文从社会政治经济稳定发展的角度剖析洗钱犯罪的重大危害性,并就把洗钱急需的体制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0.
洗钱犯罪严重扰乱各国社会经济运行秩序、威胁经济安全、其危害性日趋严重,引起了国际社会的重视,各国开始增设洗钱罪名,加强金融机构的预防控制职能,并广泛开展国际间的合作,以打击洗钱犯罪。对我国来说,对外开放使得洗钱有易得手的条件,为遏制洗钱犯罪,应考虑建立专门的反洗钱主管机构,加强对引进外资的审查.与国际间合作,条件成熟时应制定专门的反洗钱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