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民生问题与民生经济是两个概念。民生经济首先应是民生改善经济;民生经济还存在民生逆转,民生被认为出现问题时,民生经济的概念就被第一次狭隘化了;民生经济还是基本民生经济,在这一层次民生经济取得了进一步狭隘的形式。最后,民生经济本质上是包容性经济。现阶段继续把民生与国计、民生与经济隔离的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在我国农民最"大"、农民最多,农民的民生解决得最不好,农民身上蕴藏着最大的经济发展潜力。所以,归根到底,农民问题是我国民生经济的根本问题。  相似文献   

2.
民生概念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理解民生概念,对于做好民生工作,解决民生问题,不仅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狭义的民生即有关国民的生计与生活问题。广义的民生不仅包括人民的生计与生活,还包括人民的政治需求、文化需求和精神需求,包括人的生命价值、健康价值和尊严价值等内容。民生概念的内容包括生存的民生、发展的民生和全面发展的民生。民生概念的三方面内容是一个递进关系。  相似文献   

3.
杨春辉  韩喜平 《经济纵横》2023,(11):103-110
开展民生调查研究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党中央提出全党大兴调查研究,注重从人民群众的创造中汲取理论创新智慧,这为改善民生工作提供了方向和方法指引。要深挖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民生调查工作抓实,需要构建民生评价体系,夯实民生调查基础,同时把握好调查和研究两个部分,以找准民生改善的着力点。围绕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弱有所扶及住有所居等方面构建客观评价指标,并综合考虑过程和结果的关联,围绕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构建主观评价体系。实践中要提高民生调研认识,做到源于群众制定方案、归于群众开展调研、见微知著深化研究、洞若观火解决问题,并以督查回访形成闭环,推动民生调研落地生效。  相似文献   

4.
民生新闻遍地开花的背后,隐藏的问题不断暴露。记述民生的原生态化、庸俗化、娱乐化现象,弱化了新闻的舆论引导和社会教化功能。只有用"大民生"视角,从"记述"民生迈向"突出"民生,才能切实履行电视媒体的社会责任,保证民生新闻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的民生思想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民生思想,并结合当前中国的具体国情,形成了比较完善的民生思想体系,其主要内容包括经济民生、政治民生、文化民生、社会民生四个方面,具有极其鲜明的时代性和针对性。  相似文献   

6.
尽管我们在马克思原著的字里行间中并不能找到任何有关"民生"的直接用词,但不能否定的是在马克思近乎所有的著述中都饱含着对人生存与发展的民生思考,都蕴藏着对人类实现民生发展的建议和指引。在马克思看来"民生"的内容包括三个层次:满足人民群众的基础生活需要、用实践推进人的不断发展进步、最终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在现实形态上,马克思关于民生思想的论述着眼于五种形式:经济层面上的民生、政治层面上的民生、社会层面上民生、文化层面上民生、生态层面上民生,内容上的三个层次与现实上的五种形式构成了马克思的民生思想。  相似文献   

7.
公共财政与民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民生是公共财政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因此公共财政对民生的支持是必然的.当前,我国的财政支出已对民生领域进行了倾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取得了一些成就,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运用一些政策手段,进一步强化公共财政对民生领域的支持.  相似文献   

8.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民生财政已经成为社会各界讨论和关注的热点问题,扩大财政用于民生方面的支出,也已经成为中央和各级地方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文章通过对民生财政概念的诠释,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指出我国在民生财政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现行的财政体制下,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革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民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渊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及意义,才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0.
乔骋 《时代经贸》2013,(18):217-218
中国共产党建党九十多年来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解放和改革民生的历史。党在领导民生解放和建设的过程中,通过系统地回答“什么是民生,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渊源、中国共产党民生思想的内容”这一民生观的基本问题,形成并发展了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生观。只有深入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生观的内涵及意义,才能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七大政治报告将关注民生作为我国目前重要的战略任务。深化体制改革就是关注民生,大力发展市场经济就是关注民生,而且是从根本上关注民生。因此,不能将关注民生和深化改革对立起来,优化民生的环境和条件,提升民生的水平,是需要深化改革的而且民生问题也只有在深化改革中才能得以完善。  相似文献   

12.
去年是我国经济经受严峻考验并取得显著成绩的一年。面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我们通过实施扩大内需的一揽子经济刺激计划,有效弥补了出口大幅下降对经济的影响,国民经济回升向好,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的势头。取得这一骄人成绩,充分体现了我国经济抗御风险的能力,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正确决策的能力和高超的调控艺术。2010年,我们要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要求和部署,继续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和灵活性,注重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增强改善民生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形成内生型增长机制,把又好叉快的发展局面长期保持下去。  相似文献   

13.
医疗改革的民生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政府与市场的二维平面上考量社会问题的经济意义并探索其解决之道,是民生经济学的基本分析范式。医疗问题属于典型的民生经济学范畴,医疗卫生市场有着其偏离完全竞争状态的诸多产业特性,需要政府与市场力量的协同作用。看病难,难在医疗消费具有不可逆性和现代社会中健康的极端稀缺性,更难在医疗资源和医疗基础设施布局上严重的城乡非对称性;看病贵,在于药价贵,体制根源则是以药养医。但简单的医药分离政策于事无补,关键在于放开处方药销售权,逐步打破医院在药品供销市场上的双重垄断地位。  相似文献   

14.
这次世界性经济危机,起因于自由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矛盾即贫富差距过大,导致有效需求不足。中国也有类似的内部问题。应对之道,扩内需保增长,归根结蒂要改善民生,提升购买力,以更多的消费总量实现平稳较快的永续增长。沿海发达的地区如江苏,应当有条件采取更有力的对策,率先走出寒冬,迎来发展方式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从大力发展核能事业、重视节能减排工作、努力推广节能建筑、加强国土整治建设、加强国土整治建设、创建竞争力创新园区、积极预防自然灾害、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健康保险制度、提高医学研究水平、强调食品卫生安全、重视推广科普知识、巨资帮助中小企业、召开环保协商会议、建立科技创新体系等14个方面,重点研究和评述了法国重视社会发展和民生科技的情况,认为法国在加快推进以改善社会发展和强化民生科技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方面之成功经验值得我国借鉴和学习。  相似文献   

16.
普通人的“国家”理论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项飚 《开放时代》2010,(10):117-132
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学界和政府提倡国家和社会之间的分化,视“社会”的发育为改善民生的结构性条件。但在普通人看来,“国家”依然是最受认同的范畴,而“社会上的”人和事则意味着不正规和不可靠。同时,在普通人眼里,国家总体上的正当性不可置疑,具有高度的道德性,但是地方国家机构则不可信任,与它们的交往倾向于利益化、无规则。这一“普通人的国家理论”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当前中国社会“总体稳定”和“具体失范”并存的现象。本文由此认为,追求社会和国家之间的分化在现阶段缺乏基础,更重要的是重构彼此之间在多个层面上的有机联系。  相似文献   

17.
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界定,笔者构建了农户可持续生计资本衡量指标,并在5省10县(市)422户农户生计资本状况调查的基础上,利用因子分析,对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作出评价.结果显示,农户生计资本的脆弱性不仅在空间格局上存在差异,且这种差异主要体现在金融资本和人力资本上;影响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主要因素是农户家庭可用资金数量、劳动力的就业及教育和职业培训状况.据此,笔者从发展农村小额信贷、开展住房贷款,以及制定职业培训规划、以就业促进人力资本提升两个方面提出了规避农户生计资本脆弱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进入新世纪以来,政府和百姓对民生的关注一浪高过一浪。在今年的两会上,这种关注度可以说再次刷新“记录”,民生已经成为真正的主流话语。我赞成在一定的时间内应该有更多的人为民生问题疾呼,因为这看起来是一个弱势群体的生活问题,实际上其现实意义远远不止于此。有些人简单地只把它理解为一种慈善举措,甚至看成是一种恩赐,真是错莫大焉!  相似文献   

19.
近期,企业的“内部人控制”问题引起了我国经济学界的广泛关注与重视,很多学者提出了导致我国企业“内部人控制”现象的原因和对策。首提“内部人控制”的日本学者青水昌彦说:“我们所说的内部人控制,是指从前的国有企业的经理或工人,在企业公司化的过程中获得相当大一部分控制权的现象。”而目前我国经济学界对“内部人控制”这一概念的理解与认识与之并不一致,但他们都强调“内部人”(经理或工人)掌握了企业的控制权。在这里我们必须明确“企业控制权”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权利,是企业资产的经营权,还是企业资产的所有权,还是二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