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以新发展理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为视角,构建含有28项评价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2010-2019年,甘肃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上升趋势,但不同层面发展水平均有差异.创新维度和共享维度发展水平较低,协调维度发展速...  相似文献   

2.
城镇化高质量发展是解决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的关键路径。文章基于新发展理念的视角,从五大发展维度创建了城镇化高质量发展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山东省16个地级市五大发展维度的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1)从创新发展维度来看,发展较好的是青岛、济南,较差的是枣庄、聊城。(2)从协调发展维度来看,发展较好的是临沂、泰安、潍坊,排于末位的是枣庄、东营、菏泽。(3)从绿色发展维度看,沿海城市普遍好于内陆城市。(4)从开放发展维度看,青岛、威海、烟台三座沿海城市发展较好,聊城、枣庄、菏泽三市发展较差。(5)从共享发展维度看,发展较好的是青岛、济宁和临沂,较差的是日照、聊城和东营。  相似文献   

3.
基于新发展理念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既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落实国家高质量发展战略的重要一环,构建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对实现乡村振兴以及促进农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方法]文章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为基础,构建了包含5项维度、12个分项指标、32个基础指标的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层次分析法对指标进行赋权。[结果] 5项维度指标中农业创新发展权重高达0.502,其次是农业共享发展(权重0.242)、农业绿色发展(权重0.141),再次是农业协调发展(权重0.083)和农业开放发展(权重0.032)。创新发展、共享发展和绿色发展对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影响较高,协调发展和开放发展次之。[结论]该研究认为应从新发展理念的5个维度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创新动力,深入推进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共享机制,深入贯彻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绿色理念,进一步增强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协调水平,全面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开放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在全面解析乡村振兴战略内涵的基础上,构建了乡村振兴评价指标体系,从时空维度测度和比较了我国省域乡村振兴水平及区域差异。[方法]文章运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测度2014—2019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不含港澳台、西藏)的乡村振兴动态发展水平,进一步利用泰尔指数分析了东、中、西部地区乡村振兴发展的区域差异。[结果](1)我国各地乡村振兴发展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但发展趋势总体向好,三大区域乡村振兴发展呈现东部地区较好,中部地区居中,西部地区落后的发展态势。(2)乡村振兴子系统发展差异较大,生态宜居子系统发展较好,产业兴旺子系统发展缓慢,治理有效子系统发展最差。(3)区域间差异是我国乡村振兴发展差异的主要来源,东部地区区域内差异明显大于中西部地区。[结论]最后,提出要全面把握乡村发展差异,做好乡村振兴顶层设计,加强区域协作,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和经营体系的政策启示。  相似文献   

5.
“十四五”时期,中国旅游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分析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本文在界定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概念的基础上,建立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指标体系,采用纵横向拉开档次法对2010—2019年我国30个省域的旅游发展潜力进行了动态定量分析,利用核密度估计和ArcGis空间分析软件从时间和空间的角度分别研究。研究表明:(1)中国旅游目的地发展潜力整体呈现协调演进上升态势,但区域间仍呈现显著的空间差异和不均衡分布状态,表现为东部>中部>西部的特征;(2)省域间旅游发展潜力存在显著的空间相关性,聚集效应不断加强,且高值聚集型区域范围逐渐扩大,但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3)旅游发展潜力重心均在河南省内,重心转移路径总体向西方向移动,呈现明显的东北(偏北)—西南(偏南)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6.
在探讨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对13个省份进行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测度和评价。研究发现较好的农村经济发展基础和充足的农村人力资本储备是省份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农村社会生活的提高为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出与经济发展状况的一致性,农业高质量发展过程中的要素替代性明显,要素的不足可以被技术要素和人力资本要素而弥补。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马克思产业资本循环理论为基础,从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以及融合发展的过程三个维度,深入分析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的逻辑。在此基础上,本文构建了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2011-2020年中国29个省份的面板数据,使用层次分析法与CRITIC权重法相结合的主客观组合赋权法、Dagum基尼系数测算与分解、Kernel密度估计、Moran’s I指数分析等方法,对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发展水平、区域差异、时空演化以及空间关联进行了测度与分析。研究发现:中国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研究期内逐步提升,但整体水平较低;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在四大经济区域和三大粮食功能区存在明显差异;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的基础设施条件、融合发展的过程、融合发展的主体和环境三个维度的指数值从高到低依次递减,且融合发展的过程维度的指数值增速最大;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区域总体差异存在扩大趋势,区域间差异是总体差异的主要来源;各区域内大部分省份之间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差距逐渐扩大,但极化现象明显减弱;数字经济与农业融合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但该特征仅在东...  相似文献   

8.
以新发展理念为理论基础,在科学界定林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构建“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资源、开放稳定、共享和谐”的林业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基于2008—2018年的统计数据测度分析中国林业发展的变动趋势及贡献度。结果显示:2008—2018年中国林业发展历经了由中低水平中低速增长向中高水平高速增长的转变过程,对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提升贡献最大的是创新驱动,而共享和谐是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短板,开放稳定是制约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因素。因此,为了实现中国林业高质量发展,国家应加大对林业的科研、教育投资,调节林业就业的人员结构,缩小林业与其他产业的收入差距,建立稳定的林产品价格体系与林业人力资源系统,将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实现以产业发展提高林业从业者工资收入与社会保障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基于高质量发展视角的山西农业发展进行定量研究和评价,为该区域农业发展提供科学参考。[方法]文章构建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选择熵权法确定权重,并运用综合评价法对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同时,对比粮食产销平衡区省域的农业高质量发展区域差异性和空间格局。[结果]2010—2020年山西省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呈现增加趋势,按照变化趋势将其分为2010—2013年的稳定不变期、2013—2016年的快速发展期以及2016—2020年的缓慢增长期3个阶段。内部5个子系统变化幅度较大,变化趋势差异大,表现为此起彼伏的发展态势。2010—2020年我国粮食产销平衡区各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整体处于中等或较低水平,区域差异性呈现缩小趋势,其中山西省处于较低水平。[结论]山西农业高质量发展总体水平较低,传统种植业和养殖业发展较慢,农业新业态发展不稳定,尚处于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探索阶段,结合山西省整体发展水平和区位优势,有很大的上升空间,但农业转型仍需要时间去深化。  相似文献   

10.
在“五大发展理念”视角下,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发展5个维度选取指标,涵盖经济、产业结构、生态、科技、人民生活等方面,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确定指标权重,计算2002—2018年中国经济发展质量综合值和各维度综合值,分析中国经济发展趋势及各方面发展情况。  相似文献   

11.
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提升经济发展质量,新型城镇化质量极为重要。基于"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逻辑,重构新型城镇化质量测度指标体系,并采用熵权法对2007-2017年东、西部地区18个省份的新型城镇化质量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东部地区的创新驱动、协调发展、绿色城镇、成果共享四个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西部地区开放程度子系统发展水平较高;东、西部地区之间及区域内部之间新型城镇化质量综合发展水平差距较大。  相似文献   

12.
对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者介绍了农业部新农村建设工作,认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了发挥作用的新舞台,提出了采用战略提升方式为农业区划工作提供新的发展动力的思路,在此基础上结合2006年农业区划工作重点,谈了对当前农业区划工作的认识,分析了农业区划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发展战略以及工作设想,最后指出科研事业单位是开创农业区划工作新局面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以统筹区域发展观为指导,从基础协调、产业协调、环境协调和结果协调等4方面界定农业区域协调发展的内涵特征,设置包括4个指标组、12个原始指标的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观赋权与客观赋权相结合的方法确定权重并构建农业区域协调度评价模型。定量分析结果显示,1995~2004年间我国省际农业区域协调度从0.324下降到0.187,反映近10年我国区域农业发展的非均衡性在不断扩大。建议通过加强农业区域协调立法、完善农业区域政策、均衡区域农村公共服务和建立全国农产品统一大市场等途径,推动我国农业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为了分析江西省区域经济的垂直差异,根据高程将江西省分成高丘、低丘、平原和湖区4个不同类型,不同高程的区域具有不同的发展条件,形成区域内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差距;在分析全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基础上,用锡尔系数对江西省区域经济垂直差异进行空间分解,揭示差异形成的原因和基本规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基于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对于农业现代化的有关要求,构建河北省农业现代化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差异及障碍因素进行测度及评价。方法 文章依据现有发展成果,综合运用熵权法和K-means均值聚类分析法,从综合生产能力、产业经营能力、优质高效能力3个维度选取15个代表性指标构建农业现代化指标体系,找出影响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主要因素,并对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水平进行测度分析。结果 (1)2015—2020年河北省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综合得分由0.133增长到0.784,发展趋势十分迅速;(2)就区域发展而言,通过K-means均值聚类分析出,区域之间发展不均衡,冀中地区发展水平高;(3)从障碍因素来看,影响因素各不相同,影响河北省的主要因素农业生产水平和农业产业结构,其次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农业产业化水平、农业生产效率、农业科技发展水平的影响。结论 基于研究结果提出强化粮食生产、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提高技术装备、以第三方物流为依托,保障全产业链对接等建议,以更好地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向农业强省迈进。  相似文献   

16.
该研究以近年来区域发展政策中农业和农村发展政策为对象,文章分析了区域发展政策的主要特 点,总结了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主要内容:保障区域的粮食安全,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改善农业生产 条件,统筹城乡和工农发展,解决地区贫困问题,维护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文章分析了执行区域农业 农村政策中出现的突出问题,包括区域发展差距仍然过大、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不健全、区域政 策与国家相关政策的协调不够等。最后提出促进区域农业农村发展的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7.
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农业高质量发展是实施质量兴农战略的总目标,是落实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方法]在系统阐释农业高质量发展内涵的基础上,文章构建了产品质量、产业效益、生产效率、经营者素质、国际竞争力、农民收入、绿色发展等7个维度23个指标的农业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并基于2016年省际数据分析了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情况。[结果]除上海、山东以及天津等部分省市外,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整体偏低,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整体呈现东高西低的趋势,其中上海的综合得分最高,山西综合得分最低;各省在产品质量、产业效益及国际竞争力维度的地区差距明显,而在经营者素质、生产效率、农民收入、绿色发展水平维度差异不显著。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发展水平显著正相关,其次人力资本和农业投资的增加也会有效提升我国农业高质量发展水平,而农业资源禀赋的影响并不显著。[结论]应充分发挥现代农业产业园的龙头效应,发挥地区农业比较优势、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提高农民的文化素质,加强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地区农业生产效率,以促进我国农业的高质量发展。  相似文献   

18.
We examine the economic effects of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umer-oriented genetically modified (GM) products into the food system by developing a model of heterogeneous consumers and producers that allows for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fferentiation between the products available to consumers. The model facilitates the estimation of consumer and producer surpluses in the product/utility and product/net returns spaces. Results show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consumer-oriented GM products can chan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M and conventional and organic products from one of vertical to one of horizontal product differentiation and can enhance both economic welfare and the market acceptance and growth of agricultural biotechnology.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