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农业资源环境是农业产品质量保障的基础,农业科技创新有力支撑农业产业发展,探究农业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与经济效益,对保障农业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农户绿色生产积极性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20年河北省定兴县实地调研所得的219份农户数据,通过二元Logistic模型分析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影响因素,在此基础上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方法研究技术采纳对农户家庭经济效益的作用水平。[结果](1)虽然定兴县绿色生产技术推广取得一定成效,共有67.58%的农户采纳一种或多种绿色生产技术,但采纳程度有待提高。(2)农户的年龄、受教育程度、大棚类型、是否加入合作社、是否接受技术培训以及政府是否给予指导显著影响农户技术采纳决策。(3)采纳绿色生产技术的农户与未采纳组相比每公顷年均收入增加28.44%;测土配方技术、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分别带来26.52%和14.90%的增收效应,并分别在1%和5%的水平上显著,节水灌溉技术和废弃物循环利用技术增收效果不显著。[结论]绿色生产技术能显著提高农户收入,因此政府要加强对绿色生产技术的推广,通过技术培训、经济激励、构建技术推广体系等措施提高农户绿色生产...  相似文献   

2.
山西省蚕桑产业受诸多不利因素影响,现处于下滑趋势。为保证蚕桑产业稳步健康发展和蚕农收入持续增收,提高蚕桑产品品质至关重要,建设生态绿色桑园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所在。应大力推广生物防控、生态调控及理化诱控等绿色防控技术,从思想上、行动上重视起来,建设生态桑园,增加蚕农收入。  相似文献   

3.
[目的]农户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自觉行为是加强农业生态环境建设以及提高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关键步骤之一,文章以农户的政策认知作为中介变量,信息获取能力为调节变量,探究收入质量对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作用路径。[方法]基于湖北省65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熵值法和Bootstrap有调节的中介检验方法探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机理。[结果](1)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相比于收入质量较低的农户,拥有高水平收入质量的农户更加自觉地采纳秸秆还田技术;(2)在收入质量对农户秸秆还田技术自觉采纳行为的影响过程中,政策认知发挥着正向中介作用,信息获取能力正向调节收入质量通过政策认知影响农户自觉采纳秸秆还田技术的间接效应。[结论]政府应该多措并举,促进农户收入水平高质量增长;强化政策宣传教育,提升农户生态环保认知;扩宽农户信息获取渠道,提高信息整合能力,从而进一步加快实现农民富和农村美的协调统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农业绿色技术的推广和应用有助于促进农业集约经营、实现农业生态良性循环、推动农业由“量”到“质”转变。文章旨在对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进行系统阐述与分析,发现现有研究不足,提出进一步研究方向。[方法]采用文献研究法和总结归纳法,以社会网络、同伴效应与农户技术采用之间关系研究的主要内容为主线,从农业技术采用、社会网络与农户技术采用、个体行为与同伴效应识别、同伴效应形成机制四个方面对现有研究进行梳理、概括和评价。[结果]目前政府和学界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行为展开了大量研究,但大多强调农户自身特征或决策对绿色技术采用行为的影响,在很大程度上忽略了社会网络,以及同伴效应对农户绿色技术采用所起的作用。[结论]未来应深化社会网络、同伴效应对农户技术采用的影响机制的定量及动态研究;应进一步探索社会网络和同伴效应的“中国特色”;应丰富和改进研究方法和实验技术。  相似文献   

5.
[目的]果园生草是一项涵水保墒、提肥调温的生态环保型果园管理技术,其逐渐在黄土高原地区的果园中得到了一定的推广应用。文章主要分析甘肃庆阳市农户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对其收入的影响。[方法]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利用2017年在陇东黄土高原甘肃庆阳南部3县1区32个村的192个农户的调研数据,分析了农户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对苹果产量及家庭收入的影响。[结果](1)苹果园生草技术的采用对苹果产量增加有显著效应;(2)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农户的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都产生了增收效应;(3)利用倾向得分匹配法,采用苹果园生草技术农户的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比未采用该技术农户分别提升了1.30倍和1.29倍;(4)对果园收入和农户家庭总收入分析中,一般描述统计方法比倾向得分匹配法高估了67.7%和14.73%;(5)户主性别、受教育程度、苹果种植面积对农户家庭总收入的增加有显著促进作用。[结论]果园生草技术对提高苹果产量、增加苹果园收入和家庭总收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为了让更多农户接受苹果园生草技术,加大推广应用的规模,建议政府管理部门重视苹果园生草技术的推广应用,加强农户技术培训和实物补偿,使苹果产业向提质增效方向发展,以促进当地农业供给侧结构改革,实现农民增收,实现资源节约、环境改善的两型农业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在农业生产资源趋紧和环境承载压力的双重考验下,合作社能否以及如何带动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成为亟待回答的重大现实问题。[方法]文章基于福建省501户柚农的调查数据,以施用有机肥、生物农药和测土配方施肥3种绿色生产技术采纳为例,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及其作用机理。[结果](1)加入合作社能促进农户采用绿色生产技术,在反事实假设条件下,加入合作社农户若未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纳强度会降低,未加入合作社农户若加入时,其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积极性和采用强度会提高,用工具变量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后,结论仍然成立。(2)加入合作社促进农户采纳绿色生产技术主要通过提升农户绿色生产认知这条路径实现,其中介效应占比为20.7%。(3)加入合作社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存在群组间差异,加入合作社对规模较小农户、参与完全横向合作模式农户的带动效果更显著,合作社产前的统一农资和规定农药化肥清单、产中管理的生产检查和田间技术指导、产后的统一包装和销售等管理和服务,以及合作社分红,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带动效果更显著。[结论]要大力支持合作社发展,鼓励农户加入...  相似文献   

7.
目的 绿色农业技术的环境与经济收益核算,对于推进技术应用、解决农业面源污染问题和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究竟绿色农业技术有没有顺利实现农户的经济目标与社会的环境目标?现有研究诸多争议与困惑。方法 文章以水肥一体化技术为例,基于山东省649份苹果种植户的实地调查数据,借助内生转换模型,从微观层面探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环境效应和经济效应。结果 (1)总体来看,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实现了节肥增收的目的。(2)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后,样本农户能够节约化肥施用量11.79%~20.98%,提高农产品收入8.15%~9.07%。(3)不同规模农户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节肥增收效应存在显著差异。对于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的规模户而言,其化肥减量作用强度明显高于小规模农户。与此同时,采纳水肥一体化技术只对规模户有明显的农产品增收作用。结论 注重完善市场流通机制下农产品质量监督体系,使绿色农产品能够获得质量溢价的收益。同时创建有利于水肥一体化技术推广应用的土地规模条件,获得规模化带来的节肥增收效应。推动外部性内部化补偿制度实施,政府对具有正外部性行为的农户给予补偿。  相似文献   

8.
[目的]农民合作社具有“天然的”益贫特征,在精准扶贫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研究合作社减贫的农户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对于完善和优化合作社产业减贫政策,健全贫困治理长效机制,助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8年云南、贵州、陕西和甘肃4省欠发达地区1 551份农户的调研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M),通过构建“反事实”分析框架,实证分析了合作社对农户所产生的收入效应及其异质性特征。[结果](1)与未入社的农户相比,入社为其家庭总收入带来了约32.26%的收入增幅。合作社对非贫困农户、高收入分位数农户、中青年农户的减贫增收作用最明显。(2)除了对贫困农户财政性收入影响不显著外,合作社对不同贫困属性农户其他不同来源的收入均有提高,对贫困农户的农业经营性收入影响最明显,对非贫困农户的财产性收入影响最明显。(3)土地面积、生产性资产值、人情往来支出、户主受教育年限、是否参加专业培训、建档立卡户、是否有合作社、主要地理环境均显著正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学生数量显著负向影响农户入社决策。[结论]在积极培育和发展合作社,鼓励合作社由“重数量轻质量、重服务轻规范”向高质量发展转型的同...  相似文献   

9.
胡海  庄天慧 《农村经济》2020,(6):106-113
本文基于四川省茶叶主产区的427位茶农的调查数据,采用内生转换模型,评估了采纳绿色防控技术对农户福利的平均处理效应。结果表明,相较于未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而言,采纳绿色防控技术的农户在每亩茶叶利润、家庭可支配收入和生活消费支出上要分别显著高出8.7327%、4.4260%和2.8715%。进一步地,我们采用控制方程法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稳健性检验,表明本文的研究结果具有较强的稳健性。上述结果意味着,积极推动茶农采纳绿色防控技术是提升其福利水平的重要路径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层治理共同体能否形成,公众参与是关键。深入分析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对完善乡村自治,实现治理有效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2019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CSS2019)数据,综合运用Logistic回归、中介效应和调节效应检验方法,分析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1)社会资本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能够有效促进农户民主参与。(2)政治效能感是社会资本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中介变量,其间接影响占比为78.1%。(3)收入水平在政治效能感对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影响过程中发挥调节作用。农户收入水平越高,政治效能感对其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促进作用越强。[结论]社会资本、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是影响农户民主决策参与意愿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农户社会资本的培育和提升,努力提高农户政治效能感和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粮食主产区东北农村地区农户调查数据,构建分位数回归(QR)模型和工具变量分位数回归(IVQR)模型,在考虑异质性与内生性的前提下,分析不同收入水平的农户运用借贷资金实现增收的效果。结果表明,借贷资金对高收入水平农户和低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均不显著,而对中等收入水平农户的收入效应明显。因此,未来在农村金融资源的配置上必须做到有的放矢,利用合适的政策手段引导更多的借贷资金向中等收入农户倾斜,真正实现以金融促增收的政策目标,以提高农村经济的整体活力。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讨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生计策略以及收入水平的影响,以期揭示和评估湿地生态补偿实施的效果及有效性,为湿地生态补偿效率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二元Logistic模型及广义精确匹配法。研究结果:(1)湿地生态补偿政策有助于农户生计策略转变,可提高农户生计非农化及多样化程度。除此之外,户主年龄、文化程度、实际经营耕地面积、金融机构借贷以及家庭社交情况等也会对农户生计策略产生显著影响。(2)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家庭整体收入水平具有显著的正效应,可使政策参与农户家庭总收入增加6 459元,家庭人均收入增加1 756元。(3)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不同类型的生计收入效应具有显著差异性,其中,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对农户商业经营收入和外出务工收入具有显著的正向效应,而对农户家庭农业收入具有负向效应。研究结论:政府应继续完善湿地生态补偿政策,建立多元化综合性湿地生态补偿机制,促使农户由传统的“单一生计”转向“生计多样化”的发展方向,拓宽农户增收途径,降低农户生计活动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以此实现生态保护和农户增收双重目标,保障政策实施的有效性和可持续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农户节水技术采用的长效机制对保障长期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粮食主产区微观调研数据,衡量农户家庭收入风险,运用Heckman样本选择模型实证分析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户节水技术初步采用与持续采用行为决策的影响,进一步考察不同政府推广模式在其中的调节效应。[结果]收入不确定性增加会降低农户持续采用节水技术的意愿,不利于节水技术的长期应用,政府推广对农户节水技术持续采用行为具有正向激励作用;从调节效应来看,收入不确定性对农户节水技术持续采用的负向影响可通过政府补贴和技术培训的调节缓解,其中以灌溉基础设施补贴为典型的政府节水补贴发挥了积极作用。[结论]要降低农村居民家庭收入风险,保持农业政策的延续性和稳定性,加强节水教育和技术培训,同时完善配套服务体系,推动农业生产长效节水。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增收效应对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与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以少免耕技术为例,基于黑龙江、河南、山东和山西4省614户种粮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倾向得分匹配法和中介效应模型探讨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结果 (1)少免耕技术采用对农户增收具有显著促进作用,这一结论经过稳健性检验后依然成立;(2)在克服样本自选择问题带来的“选择偏差”后,通过近邻匹配、半径匹配和核匹配进一步证实了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3)作用机制分析表明,少免耕技术主要通过提高作物产量进而增加农户收入,产量效应发挥了完全的中介效应,而转移效应的中介效应不显著;(4)异质性分析发现,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呈现出明显的代际差异和规模差异,在新生代农户和规模户中表现更为显著;(5)家庭特征、生产经营特征和认知特征是农户采用少免耕技术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 为发挥少免耕技术的增收效应,需要采取多种途径加大少免耕技术的推广力度,切实发挥技术的增产增收效果、降低技术实施成本,并积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推进规模经营发展。  相似文献   

15.
《南方农村》2021,37(3)
农业补贴在保障粮食安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但以往研究较少关注生态脆弱地区的农业补贴政策效果。以湖北省鄂西山区四县385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为例,研究分析了投资受制地区农业补贴的增收效应。研究表明,对丘陵山区而言,农业补贴每提高1%,非农务工的可能性降低24%-29.4%,对应农业收入增加3.353%,而非农收入减少3.348%,家庭总收入减少0.31%。进一步地,该地区农户的农业收入的增加,可能不是化学要素投资引致的,但极有可能是土地规模扩张导致的。政策建议是:农业补贴政策要因地制宜,不断强化农业技术研发与推广,适度开发生态脆弱地区的非农产业,多渠道拓宽农户收入来源。  相似文献   

16.
[目的]通过对农业绿色发展政策的农户行为响应机制分析和实证检验,发现其中存在的不足,以期完善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促进农业绿色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方法]文章基于新疆X县305份农户调查数据,运用计划行为理论构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农户行为响应研究的理论框架,探索农业绿色发展政策与农户行为之间的运行机理,并采用结构方程模型对构建的理论假设进行验证。[结果](1)农户的“行为态度”“主观规范”和“行为控制”三个方面均显著影响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且“行为态度”对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意愿的影响最大,主观规范的影响最小,行为控制居于二者之间;(2)农业绿色发展政策对农户进行农业绿色发展行为响应的影响比其对行为意愿的影响程度大。通过对比路径系数的大小,证实了行为意愿在整个过程中起到了明显的中介作用;(3)农户农业绿色发展行为中,农户对约束类行为的响应程度比激励类行为高。[结论]完善政策体系,加强农业绿色发展政策支持力度;做好政策宣传工作,增强农户农业绿色发展的行为意愿;“激励”与“约束”并用,提高农户行为响应程度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文章基于农业技术培训主体异质性的视角,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差异性进行理论探讨,并利用四川省836份农户微观调查数据进行检验。[方法]运用Oprobit模型进行实证分析,利用工具变量法(IV-Oprobit)进行内生性处理与稳健性检验。[结果](1)农技培训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向影响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培训每增加1次,其采纳有机肥施用等5种绿色生产技术的概率提升3.1%;(2)不同培训主体对农户绿色生产技术采纳的影响具有差异化,以农民合作社为代表的经营性主体培训对农户技术采纳的促进效果最明显,政府农技部门公益性主体培训整体效果优于农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准公益性主体;(3)上述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家庭社会网络及种植规模的农户群体中也存在明显异质性。[结论] 3类主体开展培训均对绿色生产技术采纳行为有显著影响,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培训效果最明显。据此,提出构建多元化农业推广培训体系、鼓励农民合作社等经营性主体开展农技培训、推动高校和科研院所的人才科技优势与农技推广培训体系紧密结合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探究农户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对制定地方绿色防控技术推广政策、实现农业绿色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文章基于海南省香蕉主产区453份香蕉种植户的调查数据,将绿色防控技术细化为病株处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科学用药技术三个方面,运用Probit模型更广泛全面地考察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采用多变量Probit模型和IV-Probit模型进行稳健性检验,扩展研究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在不同年龄、受教育程度、种植规模的果农群体中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1)社会网络的拓展能够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病株处理技术、生物防治技术以及科学用药技术的积极性,回归系数分别为0.3084、0.5968、0.9473。(2)与亲戚的交流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三种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1240、0.3192、0.1336;与朋友的交流频率显著正向影响果农采纳三种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1742、0.3629、0.1472;与农技专家、供应链组织的交流频率显著促进果农采纳科学用药技术,回归系数分别为0.2180、0.5691。(3)社会网络对果农绿色防控技术采纳行为的影响存在组群差...  相似文献   

19.
研究目的:基于陕西榆阳区的农户调研数据,探讨“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农户收入的影响机制。研究方法: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研究结果:(1)“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通过产权重组和土地整治工程融合实现耕地集中连片和设施完善,进而促进农业新技术的应用、农业劳动力转移和农户生计的专业化分工,从而通过农业节本增效增收和非农就业增收实现农户收入提高;(2)实证发现“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能够显著使农户的总收入提升2.10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提升0.483万元,非农收入提升1.620万元,亩均流转收入提升0.089万元;(3)“一户一田”耕地细碎化治理对收入水平高、劳动力数量多、耕地总面积大、地块数量多的农户收入增长更明显。研究结论:依托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全域土地综合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等政策实践,统筹推进农地产权制度改革、土地流转和农田建设工程,协同改造“地”的空间形态,以加快耕地细碎化治理,促进新技术应用及人地关系协调,促进农户增收。  相似文献   

20.
刘起林  韩青 《农村经济》2020,(8):118-125
基于3省521户农户问卷调查数据,利用内生转换回归模型(ESR)实证分析农业病虫害防治外包对农户家庭收入及收入结构的影响,并进一步探讨群组差异。研究发现:(1)农业病虫害防治外包有助于农户增收。在反事实假设下,选择农业病虫害防治外包的农户若未选择外包,其家庭年人均收入和家庭年人均工资性收入将分别下降8.7%和9.9%。(2)从群组差异来看,农业病虫害防治外包对工资性收入占比较低和耕地面积较大农户的增收效应更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