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本文以海洋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的依赖关系为研究对象,以金融学、产业经济学理论为基础,通过建立VAR模型、进行协整检验,并借助脉冲响应函数、方差分解,系统阐述了海洋产业与宏观经济之间的具体依存关系,预测并分析了金融危机对中国海洋产业的影响。结果表明,海洋产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增长之间有着显著的关联关系,但二者的相互影响机制存在差异。其中,宏观经济对海洋产业影响的释放需要约两年的时间。预计2009年将是中国海洋产业面临金融危机挑战的关键时刻。据此,本文提出了我国海洋产业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目的 分析生猪价格的省际空间溢出效应,并通过各省域间价格联动效应探究我国生猪价格体系的传导机制,对治理我国生猪产业区域不均衡发展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方法 文章建立空间杜宾模型探索生猪价格的空间传导特性,引入溢出效应分解分析替代品价格、成本要素对省域生猪价格的冲击效应,并运用广义预测误差分解测定省际生猪价格关联水平及方向。结果 (1)我国生猪价格波动具有显著空间相关性和异质性,其空间集聚特征随时间推移愈发显著,产业布局呈现“高—高南部簇拥,低—低东向西扩”的空间演变特征。(2)省内替代品价格、成本要素对生猪价格波动的影响显著但作用力度有限,省际溢出效应是生猪价格发生空间传导的主导因素。(3)鸡肉价格与省内、省外的生猪价格存在密切正向关联;牛肉价格波动推动本省生猪价格同步波动;豆粕价格波动对本省或邻省生猪价格均起到正向推动作用;玉米价格变化引起本省或邻省生猪价格的负向变化。(4)辽宁、河北、吉林、河南等省的正向净关联度较大,属于波动“主导者”或“发动者”;上海、广西、重庆等省市的负净关联度较大,隶属价格波动的“接收者”;江苏、湖南、福建等省市的关联度和全国平均关联度持平,在价格波动传导体系中属于波动“中介者”。结论 有关部门应针对不同省域在生猪价格传导体系中所发挥职能的不同,分级管控生猪价格,同时促进地方畜牧业经济发展,不断优化我国生猪养殖产业区域布局。  相似文献   

3.
综述了目前国内关于粮食价格、食品价格对CPI的影响机制的研究.选取2001年7月至2012年12月的月度数据,通过VAR进行了粮食冲击效应分析,采用Johansen检验进行了三者因果的验证,合理解释了食品价格和粮食价格、CPI三者之间的影响关系.结论:在研究的时间段中,粮食价格和食品价格的增长都会引起物价水平的增长;物价水平的上涨也会影响到粮食价格.但是,物价水平对食品价格、粮食价格对食品价格的变化却影响不明显.  相似文献   

4.
省际间猪肉价格波动的动态关系研究——基于VAR模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基于VAR模型分析对研究省份去皮带骨猪肉价格进行协整检验,对存在协整关系的省份建立向量误差修正模型,基于向量误差修正模型进行G ranger因果检验。结果表明,我国猪肉主产省份与主销省份猪肉价格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和短期调整机制,其中在短期内猪肉价格是以主销省份价格带动主产省份为主,传导方向亦以主销省份猪肉价格传至猪肉主产省份为主。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研究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及其影响因素,为我国柑橘产业的发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利用2005—2015年全国柑橘产业的相关数据,采用综合比较优势指数模型和资源禀赋系数模型,定量测算了2005—2015年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指数及资源禀赋系数,结合动静态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柑橘主产区区域比较优势的影响因素。[结果](1)我国柑橘各主产区比较优势明显但差异较大,柑橘产业有从东南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的强劲趋势;(2)我国柑橘生产的资源禀赋优势较为集中且在不断的发生变化,福建、浙江、四川及湖南4省处于下降趋势,其他主产区均有所上升;(3)资源禀赋、资本投入对柑橘区域比较优势有正向的影响,技术创新的正向影响在动态中显现,经济水平对区域比较优势有负向影响。[结论](1)我国柑橘主产区的区域比较优势受到资源禀赋、资本投入、技术创新、经济水平等因素的综合影响;(2)要根据各主产区的现状条件进一步优化柑橘产业区域布局,提高科技含量,并且要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情况以及资源禀赋条件使柑橘产业能够在主产区脱贫和乡村振兴中发挥更大作用;(3)南方沿海地区柑橘产业近年受黄农病影响严重,柑橘产业向中西部转移。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国对RCEP伙伴国辛辣类蔬菜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揭示中国辛辣类蔬菜外销竞争力情况,促进我国辛辣类蔬菜出口贸易发展,并为相关农产品贸易政策提供借鉴。方法 文章基于反距离平方的权重矩阵测度了各伙伴国经济空间关联程度,并以2011—2020年中国对RCEP伙伴国辛辣类蔬菜的贸易额为面板数据,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中国辛辣类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溢出效应。结果 中国GDP、RCEP伙伴国辛辣类蔬菜总产量、RCEP伙伴国辛辣类蔬菜单产和绿色贸易壁垒程度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负,且贸易距离整体上对RCEP伙伴国的出口贸易额呈现正向的促进作用,RCEP伙伴国GDP和中国辛辣类蔬菜总产量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为正,中国辛辣类蔬菜单产对中国辛辣类蔬菜出口贸易的空间影响不显著。结论 中国对RCEP伙伴国辛辣类蔬菜出口贸易存在空间负相关关系,即表现出一定的空间聚集现象,建议强化伙伴国空间关联度、优化产品出口结构和完善质量标准体s系。  相似文献   

7.
二十一世纪以来,在经济迅速发展的过程中,房地产行业起到了不容忽视的推动作用。而在高速发展的背后是房价的疯涨、房地产市场的供需矛盾正逐渐升级等问题。本文从理论的角度论述了商业银行的信贷规模与房价间的互动机制,实证部分收集了2000~2017年间我国的商品房均价和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有关数据,最后利用VAR模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房价变动与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存在着长期均衡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2005年1月至2011年6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运用基于VAR模型的广义脉冲响应函数法与方差分解法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生猪产业产销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且产销间的价格传导非常畅通;各环节之间的价格传导特征是前端对后端的作用效果更为明显,即顺产业链方向的价格传导更为显著,且短期价格波动恢复期很长;生产价格对整个产业链的影响贡献度最高。因而有必要建立生猪生产预警体系。  相似文献   

9.
基于蛛网模型理论的柑橘生产和价格波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粮食价格与产量的波动是市场经济的常态,认识我国粮食价格与产量的波动规律,为宏观调控提供理论依据,是经济学研究的主要课题之一.本文运用传统蛛网模型研究中国柑橘类产量与柑橘市场价格的自发波动趋势,结合从2003至2009年相关数据,得出了由市场来调节柑橙类产量必然导致价格与产量都远离均衡点的结论,从而探索了如何稳定柑橘类生产,走出蛛网困境,同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目的]为了厘清中国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空间关联关系,挖掘南方地区牛肉增产潜力,探索统一的生产大市场建设路径。[方法]文章基于2008—2020年肉牛生产数据,采用修正后的引力模型构建了南方地区15个省(市、区)的肉牛生产空间关联关系,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刻画了各地在肉牛生产空间关联网络中的地位和传导方向。[结果](1)南方地区肉牛生产具有较强的空间关联性,其关联关系趋于稳定,但仍有巨大发展空间。(2)整体来看,关联网络中,安徽、贵州、四川和云南扮演“中心行动者”的角色;湖南和江西扮演“中介行动者”的角色,上海、福建、浙江和江苏扮演“边缘行动者”的角色。(3)生产板块已初具规模,贵州、云南、广西、四川和湖南是动能传递的终点,是发展南方地区肉牛生产的钥匙。[结论]未来南方肉牛生产大市场建设应在大力发展西南肉牛优势养殖区的基础上,加快建设湖南和江西的基础设施,充分发挥其地理区位的优越性和中介功能。加强省际交流,改良牛种,保障溢出板块的生产动能,完善双向溢出板块的连接功能,挖掘接收板块的生产潜力,布局完善的生产功能区。  相似文献   

11.
研究目的:以杭州都市圈为例,探究都市圈国土空间“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促进区域国土空间功能协同提升、完善国土空间开发保护策略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综合评价法、社会网络分析法、QAP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2000—2020年杭州都市圈生产功能呈现先升后降的态势,生活功能快速提升,生态功能稳中有降;生产和生态功能的空间分异特征显著,生活功能表现出日益均衡的空间分布特征。(2)研究期内,杭州都市圈生活功能网络密度持续提升,生产功能网络密度先升后降,生态功能网络密度保持稳定,在空间上形成了以杭州和绍兴主城区为核心节点的复杂、稳定的网络结构形态。(3)地理空间邻近性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均产生正向影响,耕地和林地资源禀赋差异、经济发展水平差距、产业结构差异、固定资产投资差异等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对“三生”功能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产生显著影响。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都市圈“三生”功能协同提升,依托一体化建设统筹资源优化配置,并通过因地制宜、优势互补促进区域空间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2.
研究目的:探究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的影响,为推动新型城镇化高质量发展和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非期望产出超效率SBM模型、修正的引力模型、社会网络分析模型和面板回归模型。研究结果:(1)中国新型城镇化和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整体呈现增长趋势,前者空间分布由“点—带”分布转为“T”型格局,后者空间分布由“大分散、小集聚”转为“东高西低”。(2)中国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呈现“东密西疏”特征,网络关系数和网络密度先上升后维持稳定,网络等级度和网络效率逐渐下降。北京、天津、上海等省份具有较高中心度,中西部多数省份中心度有所提高,新疆中心度始终处于较低水平。(3)新型城镇化空间关联网络的网络中心度对土地利用生态效率提升产生显著正向影响。其中,度数中心度和接近中心度的作用在东部地区最为突出,而中介中心度的作用则在中部地区最为明显。研究结论:应以网络化思维促进新型城镇化协同发展并依托城镇化建设加强土地优化配置,同时注重因地制宜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探究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特征及其形成机制,为我国省域层面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的协同提升提供参考依据。研究方法:非参数SBM效率测算法和社会网络分析法。研究结果:(1)2002—2019年中国省域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波浪式下降,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特征;(2)样本研究期内形成了以京、沪、苏、浙为核心点的复杂但相对稳定的空间关联网络结构,东部发达省份在信息资源、权力、声望及影响方面优势明显,省域之间等级结构呈现强化趋势;(3)净受益板块和经纪人板块成员为北京、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的发达省份,双向溢出板块成员主要位于东北、津冀、黄河中下游地区,净溢出板块成员主要为长江中下游、西北和西南地区的中西部欠发达省份;(4)空间关联网络的形成是地理邻近、经济发展、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结构和城市化等因素差异综合作用的结果,资源禀赋差异、市场机制调节、政府宏观调控和信息技术进步为主要驱动机制。研究结论:优化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对于协同提升土地利用碳排放效率以促进高质量发展和践行“双碳”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受各种因素影响,现阶段我国粮食生产的区域变化特征明显,主要呈现出区域结构分化明显,粮食生产逐渐向粮食主产区聚集;粮食生产的区域格局形成,生产重心与中心向北转移;粮食生产的区域优势形成,粮食生产集聚在优势的粮食产区等特征。文章采取案例分析方法,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作为研究对象,以点带面,剖析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基于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的逻辑框架,选择的评价指标主要包括粮食产量、播种面积、粮食单产、农民增收结构变迁、人均收入比较、生产总值与人均生产总值、人均经营耕地程度、财政投入及生产条件改进等。研究结果表明,粮食生产区域变化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效应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形成了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量大幅度增加,社会效益显著提升,经济效益不断提高,生产条件明显改善,规模化经营程度提高等积极影响;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产销区农民收入差距大,农民增收不明显,粮食主产区的经济发展方式单一、经济发展滞后等消极影响。该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着力打造粮食区域化生产;完善粮食主产区的利益补偿机制;改善粮食主产区生产条件;形成农业发展为主、其他产业并行的发展模式等。该文提出,粮食生产区域变迁对粮食主产区效应影响研究还有待进一步拓展与提升:一是扩大准则层指标设定,精准、细化指标层指标选择,对粮食主产区效应影响进行整体分析和综合评判;二是拓展研究视角,从个案分析推广到整个区域分析,总结普适性与特殊性规律,有的放矢的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提供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5.
Abstract

A 3SLS econometric model is used to estimate price elasticities of supply and demand for domestically produced and imported canned tuna in the U.S. market. In addition, a VAR model is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relations between imports and domestically produced canned tuna. For domestically produced canned tuna, a 3SLS estimation of a structural econometric model yielded a coefficient for price elasticity of supply of 0.2 and of own-price demand of ?0.3. Such price inelasticities are expected of a fishery exploited at or near its maximum yields (inelastic supply), and a consumer product widely viewed as almost a necessity in a well-stocked pantry (inelastic demand). In addition, the model yielded a cross-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with respect to the price of imported canned tuna of 0.45. Additional results include an income elasticity U.S. demand for domestically packed tuna of 0.83; a cross-price elasticity with the price of bread (a complement) of ?0.33, a cross-price elasticity for the price of ground meat (a substitute) of 0.30. With respect to imported canned tuna in the U.S. market, the corresponding elasticities estimated in the model are ?1.3 (own-price demand), 3.5 (income elasticity), ?1.2 (cross-price with the price of bread) and 2.5 (cross-price with the price of ground meat).

For canned tuna company managers, the results provide useful information about the likely effects on sales that would come from their own price changes, from changes in the price of imported canned tuna, and from price changes in the markets for complementary and substitute products. They can also use our results in discussions with U.S. trade negotiators, who are frequently faced with disputes over tariffs, market access, and other trade issues.  相似文献   

16.
We use a detailed dataset to examine the impact of social networks, conditional on contextual and individual confounders, on farmers' adoption of competing improved soybean varieties in Ghana. Based on the contagion conceptual framework, we employ a spatial autoregressive multinomial probit model to examine how neighbours' varietal and cross-varietal adoption of improved varieties affect a farmer's adoption decision in the social network. Our results show that adoption decisions in a network tend to converge on one variety, such that beyond a threshold of adopting neighbours of that improved variety, the cross-varietal effects tend to lose significance in the network. If the shares of adopting neighbours of the improved varieties are equal, we find evidence that farmers are not more likely to adopt either improved variety compared to farmers with no neighbours who have adopted the improved varieties. The findings demonstrate the significance of neighbourhood effects in the adoption of competing technologies.  相似文献   

17.
杭州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基于特征价格的两维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目的:从特征价格的视角,构建城市住宅价格空间分异的两维度分析框架,并对杭州市住宅市场进行实证研究。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和计量分析法。研究结果:住宅特征对住宅价格影响程度的差异性以及住宅特征空间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住宅价格的空间分异。研究结论:基于特征价格模型的分析框架是有效且合理的。  相似文献   

18.
该文使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VAR模型考察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是否影响我国农产品价格, 以及影响作用的程度与机制。在控制了其他因素的影响下,证实了城市化率与城乡收入差距对国内农产品 价格具有经济上的显著影响。其中,城市化率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农产品价格下降约17.56个单位,而 城乡收入差距每增加1个单位,农产品价格则下降0.7个单位;脉冲响应分析表明,城市化对农产品价格 的作用更加明显,而城乡收入差距对农产品价格的影响相对较弱。另外,农产品价格的波动存在非对称 性,向下冲击所导致的波动大于向上冲击所导致的波动,即农产品价格下跌的可能性大于农产品价格上 涨。最后该文提出应逐步完善农产品价格的应急机制来应对农产品价格的波动,进一步加快我国城市化进 程来抵制刘易斯拐点所带来的冲击作用,通过提高农民收入来逐步缩小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