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1 概况 长株潭"3+5"城市群位于我国中南部的湖南省东北部,临近武汉城市群.其地理区位优越,交通优势突出,自然资源丰富,工农业发达,是湖南省的经济、政治、科教、文化、商业、金融的核心区域,被称为湖南的"金三角".  相似文献   

2.
在2006年湖南省第九次党代会上,娄底被列入湖南"3+5"城市群,即长株潭大城市群的建设之中.长株潭大城市群的建设,无疑为娄底发展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遇.它打造了全省核心增长极,为周边城市提供了最广阔的跟进空问和发展平台.娄底作为紧靠长株潭的周边城市,理性分析自身的现实基础条件,自觉扬长避短,对于加快融入长株潭大城市群的步伐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是湖南省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因此,在研究长株潭城市群的物流产业和经济发展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构建长株潭"3+5"城市群物流产业体系共同化的框架和推进其规划建设的政策和策略。  相似文献   

4.
周少华 《经济地理》2012,(8):102-107
近年来,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呈快速增长的态势,但内部发展水平不一。通过空间计量模型探讨了长株潭3+5城市群中8个城市的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在空间维度的基本特征和空间关联。空间关联是影响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虽然长株潭3+5城市群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虽未形成高度集聚的空间布局,但是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长沙市、岳阳市、常德市等已经对周边的城市有了一定的辐射能力。  相似文献   

5.
长株潭“3+5”城市群产业结构的比较测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城市群已成为全新的地区参与国家和国际竞争与分工的基本地域单元,对城市群产业结构与分工的测度,具有十分重要的实践意义.针对传统相似系数法和区位熵法的不足,把区位熵法与灰色关联分析法两种测度方法结合起来,运用此方法以全国城市为参照系,对长株潭"3+5"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进行了比较测度.结果表明,运用此方法可以挖掘区域产业结构的更多有效信息,不仅测度了长株潭"3+5"城市群各城市及城市群整体与全国城市产业结构比较的总体相似程度,还揭示了城市群产业的专业化、比较优势和区域分工的程度.  相似文献   

6.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化城市群成为一种高级空间发展模式。通过构建网络化空间模型,揭示了长株潭城市群现状空间结构特征。结果显示,长株潭城市群整体处于均质发展状态,核心城市极核功能初步形成,部分节点城市成长为次核心城市,验证了其具备多中心网络化模式的雏形。在此基础上,结合长株潭城市群各节点城市特征,分别从空间、产业、交通、生态等方面提出"四集"优化策略,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多中心网络化发展。  相似文献   

7.
引入空间异质性原理,对长株潭城市群经济联系和空间流进行分析,从等级异质性、结构异质性和功能异质性三方面对长株潭空间异质性及其机理进行剖析,并据此探讨长株潭城市群空间异质性优化途径。结果表明:1长株潭城市群内各城市等级异质性明显,多尺度等级缀块结构在理论上对城市群发展是有益的,但等级异质对后进城市(娄底、益阳等市)的发展在某些程度上是起妨碍作用的。2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结构异质性突出,与城市群核心区的时空距离是异质性重要原因,但距离并不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唯一原因,历史基础、文化和政策等方面也是造成结构异质性的重要方面。3长株潭城市群各城市功能异质性方面构成较为合理,但城市群"新质"的产生更多集中在长沙市,其科研和创新职能远高于其他地区。4长株潭城市群空间的一体化与空间异质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在追求空间一体化的过程中必须要正视空间异质性的存在,认识到空间异质性的机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8.
长株潭“3+5”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实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力推进城市群一体化能提升城市群整体竞争力。长株潭“3+5”城市群是湖南省重要经济增长极。以相关理论为基础,系统地从空间一体化、市场一体化、产业一体化三方面对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水平做出实证分析,并和长三角“北翼”城市群进行对比,得出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的水平仍然较低,需从制度设计、基础设施建设、产业链分工等方面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9.
正视"3+5"城市群合作中"3"与"5"的异质性,运用复合行政理论,建构了"3+5"城市群双重扩张式动态合作模式。从地级市城镇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两个层面分析了合作模式的内外扩张式合作思路,进一步考察了合作模式的运行主体及运行机理,提出了合作模式的保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陈凌建 《当代经济》2010,(10):89-91
发展长株潭"两型农业"具有重要意义.要积极推进长株潭城市群的现代农业建设进程,需要了解长株潭城市群发展现代农业的禀赋和基础条件.本文从生态环境保护、现代农业基础、综合经济实力、科技人才基础、体制机制基础等五个方面分析了长株潭"两型农业"发展的禀赋.  相似文献   

11.
借鉴国内外城市群绿心保护的经验,以长株潭三市交界处的绿心为研究对象,结合南方丘陵地区的自然地理特色,针对绿心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从生态环境保护、优化空间结构布局、集约化土地开发、节能减排、发展以生态旅游为核心的可持续运营机制等方面,提出长株潭丘陵地区城市群绿心示范区保护性开发的相关策略,以及"一心八组团"的绿心组团式空间布局模式.  相似文献   

12.
郑伯红  钟延芬 《经济地理》2020,40(5):118-128
以2016年腾讯位置大数据人口迁徙数据为基础,通过节点指标、网络指标、空间结构三方面,分析长江中游城市群人口迁徙网络空间结构特征,得出主要结论:①通过节点对称性与节点重要度分析,得出城市群节点等级性明显。武汉城市圈节点等级联系特征为"强核心城市—边缘城市",环长株潭城市群为"核心城市—次级城市—边缘城市",环鄱阳湖城市群为"弱核心城市—边缘城市"+"非核心城市—边缘城市"。②通过平均点权与网络结构熵分析,得出城市群网络连通性存在差异。三子城市群分别表现出鲁棒性、持续性、脆弱性特征。③通过人口迁徙空间网络变迁图,分析城市群空间结构,得出各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多样化。三子城市群空间结构分别呈现■+触角发散状""■+触角发散状""■+触角发散状"。  相似文献   

13.
以长江经济带129个地级市为研究单元,运用城市综合实力指数模型测度其综合实力并划分实力等级,通过经济辐射场强模型和线性平均方向模型分别测度城市影响力的大小和方向,以揭示城市网络空间结构特征,最后采用加权Voronoi图模型划分城市影响区。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城市实力等级数量上呈"2+5+13+109"金字塔型,空间上核心、次核心、节点城市呈带状和点状集聚在长江干流沿线及干支流交汇处,边缘城市呈块状集聚在上中游,形成以上海为"火车头",以重庆、成都、武汉、苏州等为"动力车厢"的动车组式城市网络空间格局。(2)长江经济带形成了"3+1+n"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包括3大核心区、1条主轴线、n条辅轴线;在空间形态上呈"高联系集聚化、低联系分散化"的空间网络特征,且辐射力和受力具有"马太效应",但仍存在强辐射力城市周边"灯下黑"现象。(3)城市辐射力和受力方向与长江延展方向一致,分别逆、顺长江流向,说明存在城市影响力方向按长江流向的"传导效应"。(4)长江经济带可划分为"4+5"共9大影响区,包括长三角城市群核心区、长江中游城市群核心区等4个核心区及长三角城市群边缘区等5个边缘区,城市影响范围已打破省界,初步形成跨行政界线的流域经济空间格局。  相似文献   

14.
蔡家洲坝桥不仅仅是湘江流域长沙段的航电枢纽配套设施,更是长株潭城市群中交通、景观相结合的东西向联系通道.通过宏观分析研究,它不仅应承担航电枢纽设备检修、枢纽管理功能.它更是沟通长沙北部湘江东西两岸的主要跨江交通要道.综合考虑坝桥的宽度与"3+5"城市群、长株潭城市群有机的联系起来,能更好的发挥其通行功能的综合效力符合国家两型社会资源节约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长株潭城市群要实现区域发展一体化战略,应率先突破"信息同享"这一关口,关键是要加快长株潭城市群信息化建设,先行整合区域信息,实现区域信息共建共享.信息化是长株潭城市群整合发展,建设"两型社会"的必备条件.对于能推动长株潭城市群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创新、促进长株潭城市群区域经济升级发展和完善长株潭城市群社会综合服务职能等方面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是长株潭城市群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6.
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基于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数据构建交通流网络,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从县域城镇整体网络、城镇中心性和影响因素等方面对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交通网络中心性及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①长江中游城市群县域公路班次网络密度较高,公路网络初步发育成型,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子城市群是整体网络的中介,武汉都市圈和环鄱阳湖城市群整体联系相对松散;②核心城市对周边城镇具有一定的"遮蔽效应"和"虹吸效应",地级城市网络中心性普遍较强,小城镇在网络中发育较迟缓,凝聚子群显示长江中游城市群在整体上形成了"四片区,七子群"的特征;③地理探测器显示经济、人口规模、城市行政等级、产业结构、资金投入、市场活力以及支付水平对交通流网络下的城镇中心性影响显著,但居民支付水平与产业结构的影响力相对较弱。因此,提升核心城市集聚辐射能力、优化城市群区域分工、培育副中心和枢纽城市、促进区域组团发展有利于城市群区域联动发展。  相似文献   

17.
谢尧 《经济研究导刊》2014,(9):202-206,216
随着城市经济区域化发展日益显著,城市群发展模式已经成为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增长极"城市以及"点—轴"之间形成的城市群"网络"开发模式是中部地区城市发展最为突出的特点,也是城市化发展的热点。借助引力模型,分析比较"萍乡市—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和"萍乡市—江西省内部分城市"的经济联系量;在此基础上引入地缘经济学,进一步地研究它们之间经济竞争、合作关系。  相似文献   

18.
邢章萍 《经济》2012,(7):125
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行文批准湖南省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成为我国仅有的两个"两型社会"实验区之一,并被赋予了先行先试权.自此,长株潭城市群开始在"两型社会"建设的道路上探索前行. 湖南长株潭"两型社会"试验区工委书记张文雄告诉《经济》记者:"两型社会"建设既是一个重大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重大的现实问题;既是一个事关子孙后代福祉的问题,也是一个迫在眉睫的问题,必须高处着眼、实处着力、小处着手.  相似文献   

19.
搏·益     
前不久,长沙、株洲和湘潭,这三座城市通讯并网,统一了区号.尽管与其他经济圈、城市群相比,长株潭同样显得"慢热",先发而迟滞,但其一体化进程的历史转折点似乎已经出现.  相似文献   

20.
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比较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曾鹏  黄图毅  阙菲菲 《经济地理》2011,31(4):603-608
我国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对推进我国城市群战略实施效果评价和进一步发展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综合运用地理软件和空间分形理论,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空间结构分维数和回归方程入手,探寻中国十大城市群空间结构特征的异同点及其变化规律。研究发现:中国的城市群整体呈现出倒"T"型结构;且各个城市群都是高度集中于某一地理要素,核心城市主要以高速公路及铁路干线为扩散轴向外扩散延伸;城市群的未来发展是中西部地区。随着城市群战略的推进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剧,城市群可扩张土地的减少,使得城市群与城市群之间出现了一定的"挤压"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