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008年美国发生次贷危机,为了应对金融体系崩溃的风险,美国国会通过了《经济紧急稳定法案》授权财政部7000亿美元救市随后2010年继续出台《多德-弗兰克法案》将资金缩减为4750亿美元.法案还要求美国审计署(GAO)每60天要对不良资产救助计划进行一次审计,并报告审计结果.本文整理了审计署近8年来的审计报告,简要介绍了审计内容、审计方法及审计效果,希望对我国的审计工作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该文首先分析了美国财政部建立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的预期政策效果,认为美国次贷危机是“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影响广泛、传播迅速,为了确保金融体系的稳定性,组建专门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非常有必要。同时,文章回顾了20世纪90年代日本和韩国为应对当时的金融危机,所采取的处置巨额金融机构不良资产的一些举措,认为美国的不良资产处置计划在其运作方式及收购价格的确定方面可以借鉴日本和韩国的经验和教训。  相似文献   

3.
刘萍 《西安金融》2006,(6):15-17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使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迅速增加.为了恢复经济增长,增强金融业活力,日本政府推出了一系列经济改革和金融改革计划.本文从日本银行业的坏账处理情况入手,介绍了包括日本《金融改革计划》、综合监管指南等改革内容,并提出我国应提高分业监管的综合效力、化解机构风险、提高监管的透明度等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5.
束庆年 《新金融》2009,(6):54-57
为了应对当前金融危机,美国开始着手清理不良资产,并公布了公私合营投资计划细则.公私合营投资计划具有高度市场化的特点,这既便于提高政府资金利用效率、加速清理不良资产,也可能导致处理目标不完整、规模不够、效率难达预期等.对于化解此次危机,该计划的短期效果可能有限,但仍是中长期必要选择之一.根据危机走势和该计划实施情况,美国不良资产清理政策可能还会继续调整.  相似文献   

6.
从巴塞尔协议资本充足率8%的“苛刻”要求,到金融监管体系的乏力,从政策性功能与商业化运作的尴尬,到分业与混业的争论,国内商业银行无处不受人关注。同时,变革是国内所有商业银行迫在眉睫的工作。然而,不良资产居高不下,恐怕是目前国内银行,尤其是四大国有商业银行心头的疼,解决不良资产也是其燃眉之急。  相似文献   

7.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经济学界和金融学界对金融危机进行了多视角研究。结果发现,爆发金融危机的国家在危机爆发前都有共性之处,即巨额银行不良资产。这些国家在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层面均比较脆弱。基本面的脆弱性给其带来两方面的巨大压力:一是外部压力,即巨额短期外债,尤其是用于弥补经常项目赤字时,将使本国经济难以靠短期资本的持续流入来维系。只要资本流入减缓或逆转,经济和本币都可能遭受重创;二是内部压力,即薄弱的银行监管导致了银行尤其是资本金不充足的银行过度发放风险贷款。当借款人不能偿还贷款时,银行的不良贷款就引发了银行危机。为了化解银行危机,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东亚以亚东南亚诸国也开始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银行业的不良资产进行重组。例如,日本的“桥”银行,韩国的资产处置局,泰国的金融机构重组管理局,印度尼西亚的银行处置机构和马来西亚的资产管理公司。  相似文献   

8.
关于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资产证券化的核心在于将流动性差的不良资产在资本市场上转换为流动资金,其重要作用在于规避风险并释放资本。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基础是不良资产。不良资产证券化有利于商业银行资产结构的优化和资本市场结构的优化。在不良资产证券化过程当中,一套行之有效的有关资产证券化的制度的设计是相当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盘活不良资产时,需区别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以“协议权力转让”为代表的信达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上而下”模式和以“绿色退出通道”为代表的华融资产管理公司的“自下而上”模式,是比较成功的两种模式。这两种模式在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采取的相应对策,对我们有很大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11.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运行有利于银行盘活金融资产,增强系统抗风险能力。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还存在一些问题与障碍。文章对商业银行不良资产证券化的障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2.
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支撑基础与实施策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产证券化作为一种高效处置手段,是化解我国巨额不良资产的一种理性选择。为了使资产证券化切实可行,我们在现行法律环境下创造性地提出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支撑基础,设计了不良资产证券化方案, 并探讨了不良资产证券化的实施策略。  相似文献   

13.
瞻前顾后:“债转股”与银行不良资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4.
银行作为金融业的主体,其安全性关系到国民经济的安全,尤其是银行的不良资产,现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大隐患,只有积极对其进行处理,才能保障经济的健康运行。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商业银行不良资产的发展历程,并探讨了银行不良资产的成因,最后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了几点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16.
杨德术 《西南金融》2002,(10):43-45
银行的不良贷款造成的风险损失,实质上是实际价值不断下降的减值损耗,即不良资产的缩水。造成不良贷款缩水的病因主要是客户、司法、地方当局的信用倒置;就“集中管理”还是“分散治理”争论不休及处理方式和具体管理上的时间拖延,现行不良资产处理的法律及资产管理公司管理、国有商业银行处理手段缺失等管理上的滞后。本在深入分析上述不良资产缩水病因的基础上,提出了法制、快收、专营的降低不良贷款损失的现实治理选择。  相似文献   

17.
不良资产是目前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之一,尤其是在四大银行正紧锣密鼓准备改制上市的过程中。近年来,国有商业银行对不良资产的处置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还存在很多问题。本文就主要对国有商业银行不良资产“双下降”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最新实践的经验与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融危机以来,压力测试作为现有风险管理技术的重要补充,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银行业压力测试的基本定义、宗旨理念、步骤程序、结论的关注点与积极作用,深入研究了美国银行业压力测试最新实践的设计和实施框架,总结了压力测试范围、情景设置、组织与资源保障、信息披露与应对措施等方面值得我国借鉴的经验,进而提出我国银行业压力测试在数据方法、覆盖范围、治理结构与结果应用等方面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美国在金融监管和金融危机救助与处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美国金融救助的主体主要有联邦储备委员会、联邦存款保险公司和清理信托公司,金融救助的方式主要有收购继承、银行持续经营援助、投保存款现金支付与投保存款转移,对我国金融救助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20.
过去对于不良资产的本外币的置换,尤其是银行代债务人结售汇的法规几乎是空白,一直以来都无法解决。如何改善银行不良资产本外币的置换、解决其燃眉之急又一次成为人们极为关注的问题。在此背景情况下,2004年7月,国家外汇管理局紧锣密鼓地推出了《国家外汇管理局关于银行自身资本与金融项目结售汇审批原则及程序的通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