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0年11月召开的G20峰会审议通过了Basel III改革议案,新方案提出了一系列更高的监管新标准,有助于提升银行系统稳健性,同时也给银行带来较大的资本压力,进而影响银行的业绩。本文在综述巴塞尔III改革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国内银行业实施巴塞尔III的优势和劣势,建议银行持续提高风险管理水平,深化新资本协议应用范围,结合风险成本和资本成本,有效评估各类业务综合成本收益率,合理开展资产配置和差异化业务策略的制定与实施,提高银行开展业务的主动性和议价能力。  相似文献   

2.
一、现状分析2009年以来,基于美国次贷危机引起全球金融危机的教训,巴塞尔委员会对银行监管规则进行了重大改革,发布了一系列国际银行业监管新标准,即"巴塞尔协议III"。"巴塞尔协议III"自2013年年初开始进入过渡期,2018年正式纳入第一支柱框  相似文献   

3.
袁天昂 《时代金融》2013,(14):147-149,154
伴随着金融危机的爆发,巴塞尔委员会最新出台的《巴塞尔新资本协议》提出将提高资本的质量、扩大风险覆盖面,并建立逆周期缓冲资本等方式克服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不足的问题,加强银行抵御风险的能力。特别是2013年中国银行业将实施新监管标准,同时实施《巴塞尔协议II》和《巴塞尔协议III》。这将使中国银行业面临更高的资本要求,银行业整体的盈利能力可能会下降,对经济的发展也会产生不利影响。本文着重从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金融监管和商业银行市场约束三个方面分析《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对中国银行业形成的影响,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简要介绍巴塞尔协议Ⅲ的主要内容和框架的基础上对巴塞尔协议III对全球及世界主要国家和地区银行业的影响进行了重点分析,并与文中最后提出合理应对巴塞尔协议III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颇颖 《金融会计》2011,(8):24-27
2010年底,巴塞尔委员会正式发布了《第三版巴塞尔协议》(简称巴塞尔III)。该协议的出台旨在进一步夯实银行等金融机构资本质量,提高吸收损失的能力,  相似文献   

6.
新巴塞尔协议与我国银行业监管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新巴塞尔协议代表着国际银行业监管的方向和趋势,既是指导各国银行业监管的新核心原则,也是评价各国银行业资本充足水平和银行监管当局监管能力的国际性标准。本文在介绍新巴塞尔协议的银行风险监管框架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成立银监会提高金融监管效率以防范金融风险的重要举措,并强调指出我国成立银监会不是一种临时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7.
巴塞尔协议作为国际银行业重要监管标准,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各国监管机构和商业银行的广泛认可。本文从巴塞尔协议的发展现状和巴塞尔协议III主要内容出发,分析讨论我国银行业实施巴塞尔协议的基本情况和实施规律,并在此基础上结合信用增进行业风险类型和风险特征,对信用增进行业风险管理及资本管理体系建设提出具体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8.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爆发以来,银行监管制度和会计准则(尤其是金融工具减值和公允价值计量)便受到各国相关机构和学者的关注。2010年12月,巴塞尔协会已完成评发布了针对银行业监管规则的《巴塞尔协议III》,而以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IASB)和美国会计准刚理事会(FASB)为主的会计准则制定机构对金融工具准则的修订正在进行当中。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是银行业的生命线,也是核心。银行通过主动承担风险并有效管理风险来获取收益。但是承担高风险并不一定带来高收益,必须要有相应的风险管理能力。2008年,中国的银行业在风险管理方面取得了较大的成就,在冰灾、地震、奥运等重大事件发生时,成功地确保了银行的业务应用系统正常运行。2009年是中国银行业加强业务经营风险防范和管理的重要的一年,这一年里,我国银行业将以实施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简称“巴塞尔Ⅱ”)为契机,加大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本文以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实施为例,阐述银行风险管理建设的方法与重点。  相似文献   

10.
从巴塞尔协议Ⅰ到巴塞尔协议Ⅲ的演变逻辑20世纪80年代,美国等发达国家的银行业在拉美债务危机中遭受重大损失,而日本银行业的资本全球扩张也给欧美银行带来极大威胁。巴塞尔委员会在1988年出台巴塞尔协议Ⅰ,基本出发点就是用银行有限的资本限制其业务扩张,促进国际银  相似文献   

11.
王林 《海南金融》2011,(4):74-76
为了有效提高商业银行风险管理能力,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在吸取金融危机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中的金融监管举措进行了改进和强化.巴塞尔协议Ⅲ的推出将对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管理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我国商业银行应采取各种手段积极推进巴塞尔协议新内容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中国金融》2012,(16):18+21+49+66
《巴塞尔资本协议III研究》作者:巴曙松等定价:68.00元从巴塞尔Ⅰ到巴塞尔Ⅲ,国际银行业的资本监管日趋完善,监管要求日趋严格。从长期看,这些监管要求的变革必将推动银行业尤其是中国银行业的经营转型。本书在剖析巴塞尔Ⅲ指标内涵的基础上,运用量化模型和手段分析预测了在中国实施巴塞尔Ⅲ可能带来的资本压力、市场影响以及宏观经济影响,以期从定量分析的角度为决策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3.
一、巴塞尔协议Ⅲ产生背景2010年11月在韩国首尔举行的G20峰会上获得正式批准实施的《巴塞尔协议Ⅲ》(BaselⅢ,以下简称巴Ⅲ),是近年来针对银行监管领域最大规模的改革。相比强调银行内控、监管审查与市场纪律的巴塞尔协议Ⅱ,新协议更关注银行的资本质量与抗周期性风险的能力。对于经历了金融危机洗礼之后的全球银行业来  相似文献   

14.
国内商业银行实施新资本协议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巴塞尔新资本协议作为国际银行通用的资本监管准则,是国外先进银行风险管理最佳实践与经验的总结,代表了未来银行业风险管理和资本管理的新标准,目前已经成为全球银行业提升风险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5.
一、中国银行业竞争力的现状 1、安全能力因素 银行的安全性是体现银行业竞争力的基础.一般地,可以用资本充足率、不良资产率、呆帐准备金率和风险管理工具多样性等指标来评价. 银行的资本充足率是评价银行安全性的最重要的指标,1988年巴塞尔协议要求各国银行的资本充足率达到8%,新巴塞尔协议的要求更高.  相似文献   

16.
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巴塞尔委员会于2010年9月12日正式出台了《巴塞尔Ⅲ》框架,成为全球银行业风险管理的新标准。《巴塞尔Ⅲ》的核心内容可概括为增强资本质量和提高资本要求,引入非风险杠杆率、最低流动性标准、资本留存缓释和逆周期缓释。这些措施旨在从微观谨慎和宏观谨慎两方面增强银行消化损失的能力、确保长短期流动性、提高银行业抵御系统性风险的水平,使银行更好地抵挡经济和金融压力,对全球长期金融稳定和经济增长起到支持作用。由于在经营规模和经营范围上的潜在约束,《巴塞尔Ⅲ》将对全球银行业的资产和业务结构产生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7.
《巴塞尔协议III》和美国《多德-佛兰克法案》的出台推动全球银行业发生了划时代变革,银监会出台的新监管标准更是提高了对资本监管的要求,国内商业银行外延式粗放、高资本消耗的发展模式已难以为继。强化资本管理,推动战略转型,走向理性经营时代已成为银行经营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8.
魏鹏 《金融会计》2013,(4):9-18
巴塞尔协议所提出的监管要求和监管方法,体现了银行监管中的先进理念,对它的跟进式研究长期以来是中国银行业监管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领域。本文在回顾巴塞尔协议发展演进的基础上,考察了巴塞尔协议Ⅲ的核心内容和新变化,分析了巴塞尔协议Ⅲ存在的不足之处。结合中国银行业实施新监管标准政策框架内容,基于中国上市银行20092011年资本充足性状况分析,解读了巴塞尔协议Ⅲ对中国银行业监管新框架构成的影响,阐述了中国实施巴塞尔协议Ⅲ应注意的问题。最后就构建稳健银行体系监管框架,提出了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2010年9月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管理层会议通过了《巴塞尔协议Ⅲ》,对全球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进行了调整,提高了银行业的最低资本监管标准,加强了对全球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对我国银行来说,巴塞尔新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我国银行应以此为契机,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对风险管理体系进行优化和完善。本文以银行的风险管理架构和风险管理流程为视角,分析了国外的先进经验,并归纳了国外银行风险管理的经验对我国银行业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9月12日,主要经济体银行监管部门代表就《巴塞尔协议III》达成一致,并将于今年11月的G20首尔峰会进行最后表决。《巴塞尔协议III》的出台,是继美国《多德-弗兰克法案》通过之后,对金融业监管的又一里程碑事件。《巴塞尔协议》被视为全球金融领域的“神圣公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