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轮物价上涨不可轻视的十个理由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上半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由食品价格推动的,因此有些人认为增加食品供给就可以了,物价上涨现象不足为惧.实际上,虽然本轮物价上涨是由食品价格引发的,但仔细分析此轮物价上涨的宏观环境及内部成因,我们认为,有以下10个理由,使我们对我国的此轮物价上涨不敢轻视.  相似文献   

2.
从2003年开始,我国部分商品的物价有了一定程度的上扬,各方面统计数字也显示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比去年同期有所增长。2004年以来,物价继续呈接上涨趋势。面对这种状况,有些人认为存在局部的经济过热,面临通货膨胀压力;有些人认为目前的物价上涨是暂时的,不会导致物价的全面上涨和通货膨胀;我们认为尽管市场价格今年内仍会有进一步上升的压力,但价格上涨的结构性特点和宏观调控的预期效果决定了引发严重通货膨胀的可能性较小,我们更应关注的是物价上涨背后反映的制度问题:粮食种植的弱势保护、地方政府追求政绩下的投资冲动、土地的稀缺性和批租的低成本、商业银行经营的内在需求等等。  相似文献   

3.
2011年,我国经济增长由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物价上涨势头初步得到控制,同时经济增长呈平稳减速态势。与此同时,中国经济运行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整体物价上涨态势和部分领域资金紧张并存。  相似文献   

4.
《山西财税》2008,(5):27
"如何有效缓解通胀压力",著名经济学家厉以宁分析说,"此轮物价上涨具有不同于以往的新情况。","1993、1994年的物价上涨主要是投资规模过大,信贷过多,而这次这个因素只是原因之一。"他认为,新情况有三方面:1、中国的外汇储备达到1.5万亿美元,占款过多;2、人民币在逐步升值,  相似文献   

5.
马珂 《西南金融》2012,(8):12-14
2000年以来,我国物价经历了三次上涨,分别是2003-2004年、2007-2008年以及2010-2011年.本文通过对这三次物价上涨的共同点和差异性分析,认为造成我国物价上涨的原因复杂,虽然当前物价上涨没有近忧,但未来物价仍有上涨压力,不应放松对物价上涨的警惕,要注重平抑物价上涨与刺激经济等其它政策目标的协调配合.同时,应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加强对社会融资总量等监测,管好全社会的流动性才有助于实现我们的政策目标.  相似文献   

6.
在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大家族中,存款准备金率是非常重要的成员之一,在一些重大的宏观调控中,往往都是由它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通过自身变动影响货币乘数和商业银行的放款能力,最终影响全社会的货币供应量。如在1988年,为了抑制物价上涨和货币投放过多,中央银行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提高1个百分点;1999年,为配合扩大内需的政策,增强商业银行的可用资金和支付能力,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的通货膨胀率正在逐年递增。1988年的平均物价上涨指数已达18.5%,而1988年12月比1987年12月,则上涨26.7%。按照国际上的一般标准,物价上涨率达到年率25%,即为恶性通货膨胀,这说明我国的通货膨胀形势十分严峻。这里还应该指出,我国的通货膨胀还不具备完全的透明度。因为我国有相当一部分物价仍受国家计划价格的控制,有的商品由财政大量补贴才维持着低价格,因此,物价指数并没有完全反映出通货膨胀的真实程度。  相似文献   

8.
<正>随着经济实力的提高,居民收入水平也提升了,我国物价明显提高,居民的消费水平也在不持续上升,影响部分居民生活的质量,引发了社会上一系列的矛盾,不利于和谐社会的发展,下面,我来分析一下关于物价上涨的原因与对策。一、物价上涨的多方面因素(一)所有行业生产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导致物价上涨各行业的生产成本都在不断增加,比如生产资本、材料、工厂、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成本在不断增加。尤其是劳动成本增加,经调查显  相似文献   

9.
陈峻 《金融研究》1993,(3):7-11
价格改革以来,通货膨胀的幽灵始终在中国大地上徘徊。价格上涨,成为经济界、各级政府十分关注的少数几个突出问题之一。本文试析我国价格、货币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与对策。一、我国价格总水平上涨的三个层次从价格改革的角度看,我国物价上涨是由三个方面的因素造成的,物价上涨可分为三个层次。 (一)  相似文献   

10.
靳立新 《银行家》2008,(1):48-49
2007年世界经济生活的主题词是通货膨胀,物价的上升已经是当前世界经济体的普遍现象.2007年3月至11月,我国CPI单月涨幅已经连续9个月超过4%.11月更是达到6.9%,创11年来的新记录.以食品和石油价格引领的物价上涨,已经让我们感受到了生活成本的骤然上升.综合数据表明,我国阶段性物价上涨、结构性物价上涨已成定局.虽然说,通货膨胀对中国的经济稳定暂时还没有构成严重威胁.但是,中国政府有足够的理由担心通货膨胀潜在的严重威胁.  相似文献   

11.
王少华 《中国外资》2008,(12):218-218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30年来,我国的经济规模迅速扩大。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的名义GDP总量由1978年的3645.2亿元增长到2007年的249530亿元,30年里翻了六番,准确地说增长了67倍。扣除物价上涨因素,实际增加16倍,平均大约7-8年经济总量翻一番。2008年更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2.
《金融研究》今年第一期"对我国近几年货币政策的综合考察"的五篇文章,从各个不同的角度,对货币政策目标和金融调控机制,作出了历史的评价和详尽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值得慎重考虑的观点,大有助于总结经验,深化改革。现就已经提出的问题谈几点看法,请专家和同行们指教。一、1984年至1986年确实存在信贷超经济增长的问题,不能说物价上涨与票子发多了完全无关。物价问题比较复杂。从我国近几年的情况来看,把物价上涨完全归咎为票子过多是不对的,但在信贷超经济增长的情况下,也不能说物价上涨与票子发多了完全无关。 1984年至1986年确实存在信贷超经济增长的问题。据《中国经济年鉴》资料,按当年价格计算的社会总产值,1984年增长18.2%,1985年增长25.4%,1986年增长16.3%,银行发放的各项贷款,1984年增长28.9%,1985年增长22.1%,1986年增长29%。1984年和1986年的贷款增长幅度超过社会总产值的增长幅度是很明显的,只有1985年是社会总产值增长幅度大于贷款增长幅度。但三年统算,平均每年社会总产值增长19.9%,各项贷款增长26.6%,仍是贷款增长率大于社会总产值增长率。  相似文献   

13.
近几年,随着国内外经济、金融局势不断变化,国内物价涨跌交替,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出现明显的交替与更换。特别是2007年,国内物价上涨明显,居民消费价格指数的持续攀升使通货膨胀一度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焦点。2008年爆发全球性金融危机,  相似文献   

14.
从物价上涨来看我国经济市场通货膨胀萌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3年起,我国经济进入新一轮的发展周期,驱动经济增长的内生动力强劲,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刺激社会总需求上升,推动物价上涨.但是物价上涨仅仅是我国经济市场的表面现象,究其首要原因,还在于我国经济市场发展不完善,实物市场和金融市场发展极不均衡.本文从我国经济现状入手分析,结合我国经济社会的具体特征,探讨我国经济市场所出现的通货膨胀萌芽并探讨相应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2010年底,面对持续的物价上涨压力,我国货币政策从"适度宽松"转为"稳健"。2011年以来,中国人民银行通过6次上调、1次下调存款类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3次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增强汇率灵活性以及建立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等多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随着从2005年后半年开始的住房价格持续上涨和从2006年后半年开始的主要农产品价格持续上涨,在我国平静了数年的物价上涨问题,再次沸腾了起来.特别是7月19日国家统计局公布了今年上半年宏观经济形势数据之后,物价上涨问题进一步引起社会各界的反响,成了公众普遍关注的焦点.  相似文献   

17.
2010年下半年,以农副产品、原材料、能源为代表的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表明我国经济运行的通胀压力在不断加大。从国际量化宽松政策导致的流动性泛滥,以及当前物价上涨趋势来看,我国中长期通胀压力仍将难以消除。在此背景下,寻求有效的税收筹划策略,降低通胀带来的成本上升、资金贬值等不利影响,成为每个企业关注的热点。  相似文献   

18.
我国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的实证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经济理论一般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当物价上涨到一定水平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本文以货币供求及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今年来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别从长期、短期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对我国短期内物价水平的走势做了预测,认为短期内物价水平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但上涨的幅度将变缓。  相似文献   

19.
传统经济理论一般认为货币供应量的增加会带来物价水平的上涨,当物价上涨到一定水平就会引发通货膨胀。本文以货币供求及通货膨胀理论为基础,结合我国今年来经济运行的实际情况,分别从长期、短期对该理论进行了实证检验,并进一步对我国短期内物价水平的走势做了预测,认为短期内物价水平将继续维持上升趋势,但上涨的幅度将变缓。  相似文献   

20.
2008年9月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问题更加凸显出来。国际金融危机对我国经济的冲击,表面上是对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综合国际国内形势来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