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金融危机爆发之后,发达经济体纷纷启用了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不仅为金融市场注入了大量流动性,有效地缓解了金融市场波动,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修复了受损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促进私人部门的消费和投资,延缓了经济衰退和刺激了经济复苏。本文从央行资产负债表的角度考查了各经济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机制和政策效果。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缘起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分析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央行资产负债表传导机制及美、欧、英、日四个经济体央行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的实践及其政策效果。  相似文献   

2.
自欧洲央行宣布宽松货币政策加码之后,全球主要发达经济体的货币政策走势形成了一种非常奇特的格局,即:美国正在退出量化宽松政策,日本则正在实施极其宽松的量化宽松政策,而欧元区很可能即将加大量化宽松的力度。  相似文献   

3.
一、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退出(一)量化宽松政策概述
  2007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美国、英国和欧元区国家采用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QE)。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非传统的货币政策,当传统的货币政策失效时,中央银行可以使用QE政策工具,比如,从商业银行和其他私人机构那里购买一定数量的金融资产,提高金融资产的价格,增加流通中的货币数量。  相似文献   

4.
本文在回顾美国历次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情况及未来可能的退出步骤的基础上,研究发现我国外汇资金净流入受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影响较大。针对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退出产生的影响,本文提出了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日美两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日本是最早采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经济强国,比较日美两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助于理解美国当前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有鉴于此,本文在分别介绍日本和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推出背景、具体操作和政策效果的基础上,分析指出与日本相比,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不仅关注货币供应量,而且更加侧重对资产进行结构性调整,但目前效果不甚理想,且对全球造成较大负面影响.  相似文献   

6.
浅析美联储量化宽松货币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所渭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大多数学者将其理解为非常规的货币政策,主要是通过在二级市场购买包括国债等在内的中长期资产向市场大量注入流动性.中国人民银行将其定义为"中央银行在实行零利率或近似零利率政策后,通过购买国债等中长期债券,增加基础货币供给,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干预方式."理论上,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通过以下途径进行传导:  相似文献   

7.
自金融危机以来,美国实施了两轮量化宽松的货币政策。这一政策引发的多米诺骨牌效应,将对其他国家,特别是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造成较大的负面效果。本文从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涵义入手,在着重分析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效果以及潜在风险的基础上,提出中国所应采取的应对之策,力争减缓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8.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至今,美国为刺激经济推行了三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启动了一系列全新的政策工具,对世界各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主要对量化宽松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政策效应及其对新兴市场经济的影响三个方面的内容文献进行梳理,并在全球经济复苏好转,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面临退出问题的背景下提出相应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研究每轮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实施的不同背景及措施入手,研究该政策对我国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深入探讨了该政策对中国通货膨胀造成冲击的途径:分别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和利率汇率引起的国际资本流动两个途径进行具体分析,研究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是如何影响国内通货膨胀水平的,并进行预测。通过分析表明,美国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实施给中国的通货膨胀带来影响,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从而防范正在实施的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对我国的通货膨胀水平造成的负面冲击。  相似文献   

10.
高健 《证券导刊》2010,(47):15-15
前两次量化宽松政策的推出,美国经济似乎并没有大的起色。如果美联储将美国经济是否重获可持续复苏能力作为量化宽松政策调整的依据,那么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势必将保留相当长的一段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