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景德镇是文脉千年的历史古城,是驰名全球的中国瓷都。在人文和旅游融为一体的背景下,依托地方特色瓷器文化底蕴,景德镇市瓷器与传统历史文化的研学旅游发展势头强劲。在国家发展和建设陶瓷文化传承创新试验区大背景下,基于景德镇市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发展现状,深入挖掘景德镇市在陶瓷研学与旅游领域的潜在市场和价值,为景德镇市陶瓷文化研学旅游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推动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形成有意义的“景德镇样板”。  相似文献   

2.
<正>旅游扶贫对支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挖掘研究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落实政策引领等问题成为旅游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旅游扶贫对支撑脱贫攻坚具有重要意义,解决好旅游与扶贫融合发展,挖掘研究贫困地区旅游资源和落实政策引领等问题成为旅游地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首要任务。如何结合旅游扶贫这篇大文章,主动作为,探索旅游地区扶贫信贷模式,是农发行需要迫  相似文献   

3.
贵州省作为我国的农业大省之一,农耕文化内涵深厚,种类多样,深入挖掘农耕文化能够为其乡村旅游带来新的发展契机。文章对当前贵州省乡村旅游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发现贵州省乡村旅游和农耕文化资源丰富,乡村旅游发展状况较为良好;但同时也存在着农耕文化挖掘不够深入、制约乡村旅游发展,城市化进程加快、乡村旅游中的农耕文化呈现出退化之势,耕地资源减少和环境污染严重、农耕文化旅游产业发展遇到瓶颈等问题。由此提出深入挖掘农耕文化、搭建"无景点"乡村旅游平台,加强农耕文化保护、加大农耕文化宣传力度,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发展生态友好型农耕旅游产业的对策建议,以助力农耕文化与乡村旅游的有机融合,保障贵州省乡村旅游的稳定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红色边疆农场依托满达民族历史和界江资源优势,实施"抓特色、建精品、创品牌"文化产业发展战略,突出农场文化资源的唯一性、专属性和独特性,深入挖掘和打造满达文化和界江山水文化,构建起以特色文化推进旅游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  相似文献   

5.
[目的]立足于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调查,探讨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对策,以期为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发展提供借鉴。[方法]文章采用实地调查法和问卷调查法对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现状进行调研,了解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民族文化元素对旅客的吸引力和游客对民族文化元素的期待程度。[结果]在对黔东南州旅游市场游客满意度调查的11个项目中,游客满意度较高的是景区规划、路标指示和演出项目,满意度较低的是交通状况、产品开发、购物环境和产品定价;游客对这11个调查项目的满意度评价主要集中在"一般"和"满意"水平。给游客带来较强吸引力的民族文化元素主要包括手工艺活动、周边自然风光、民族特色食品、民族建筑、民族传说与乡村民风和民族服饰及饰品。在实际调查中对游客吸引力最大的是民族风俗和手工艺活动,分别有72%和70%的游客选择了这两项。旅游者对少数民族地区饮食文化与生活习俗的期待程度最高,占比达到51%和53%;对于节庆氛围、宗教文化、远古文化和婚庆习俗的期待程度相对较低。[结论]黔东南州拥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具有与旅游资源整合开发的突出优势,但当前其优势尚未被充分利用。通过整合开发,黔东南州民族文化资源可以得到充分挖掘,进一步增加黔东南州旅游与经济活力,提高黔东南州民族文化旅游影响力。  相似文献   

6.
延边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但开发与保护工作不够完善。阐述了延边州历史文化资源挖掘与旅游融合发展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及措施,从而为延边州的历史文化传承及旅游开发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镇江市休闲农业因地制宜,不同市、区,如以水产养殖、垂钓为主导的扬中,以林果采摘为特色的句容,都走出了独具魅力的发展道路.截至目前,全市共有乡村旅游农家乐、规模休闲农业基地676个,国家级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1个、示范点(园)18个,省级示范点(村)20个,省级主题创意农园19个.2020年休闲农业年综合经营收入为19.9亿元,年接待游客人数1200万人次.镇江市开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升级行动,结合资源禀赋、人文历史、特色产业来深度挖掘农村文化,讲好自然和人文故事,"农文旅"相结合,进一步提升了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内涵.  相似文献   

8.
发展乡村旅游是旅游业服务于"三农"切入点,是以旅助农,促进广大"离土不离乡"的近郊农民向非农领域转移,解决农村劳动力就业,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对于加快城镇化进程,推进城乡互动、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结合"宜宾市第二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通过实地调研,对宜宾"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基础和现状进行了评价与分析,并立足于宜宾独具特色的乡村风情、历史文化与自然资源,从提升乡村旅游发展角度,提出了加快宜宾"农家乐"乡村旅游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乡村文化与旅游经济是驱动乡村振兴的"双重动力"。通过发展基于乡村文化的旅游经济,能有效破解乡村振兴面临的现实困境。因此,在乡村文化复兴背景下,通过挖掘乡村文化、生态等资源优势,构建"文化+"、"旅游+"的发展模式,推进乡村文化与旅游、农业等产业全面融合,从而拓宽乡村经济的发展空间,实现乡村振兴的发展目标。  相似文献   

10.
旅游扶贫具有强大的造血功能和巨大的产业带动作用,是我国脱贫攻坚、实现乡村振兴的生力军。现实中,由于政府层面缺乏统筹规划,农旅产业融合度不高,村寨空心化严重等问题制约了民族地区旅游可持续扶贫发展。因此,构建全域旅游示范区,"旅游+"产业融合、绿水青山"生态+"、"观念扶贫、智力扶贫、智慧扶贫"等可持续旅游扶贫模式,通过发挥"旅游+"的综合效应、挖掘特色文化,打造乡村旅游品牌核心竞争力、创新商品营销模式、汇聚社会力量,服务乡村振兴等途径促使民族地区旅游的可持续扶贫。  相似文献   

11.
安徽省大别山地区红色文化资源丰富,开发利用这些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安徽旅游经济发展,对实现安徽省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乃至中国梦都有着重大意义。本文从挖掘安徽省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必要性入手,分析了挖掘安徽省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的基本途径,指出了挖掘安徽省大别山红色文化资源,推动安徽旅游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视角下山东乡村旅游优化升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乡村旅游的发展已被纳入国家促进"三农"发展的大战略,正在得到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且发展迅速。山东历史悠久,乡村旅游资源数量多且分布广泛,具有浓厚的文化气息,近几年乡村旅游市场需求旺盛。文章以文化创意视角思考乡村旅游的开发,主要研究目的是为山东省乡村旅游优化升级提供新的思路。乡村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融合发展,不仅有助于乡村文化资源挖掘与保护,而且为乡村旅游优化升级开辟一条新路径。[方法]运用文献分析、实地调查等研究方法,对山东各地有代表性的乡村旅游资源以及特色文化进行分析。[结果]山东省乡村旅游开发存在重建设而对传统文化挖掘不够深入、乡村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单一、乡村旅游资源整合力度低以及乡村旅游产品缺乏创意等问题。[结论]山东乡村旅游应采用创意农业、创意民俗文化、乡村度假、民宿等开发模式,其创意开发的路径主要有挖掘乡村文化资源、乡村旅游产品的形象塑造及宣传、区域资源的整合与合作、完善乡村旅游产业链等。  相似文献   

13.
纳桃村具有典型的布依族特色村落文化,文化底蕴深厚。乡村振兴时代背景下,纳桃村蕴藏的较为丰富的民族文化和历史文化,是可以与乡村文化振兴和康养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优质资源。建立村寨文化生态保护区、实现乡村文化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是纳桃村落文化传承发展的有效路径,对于促进西部民族地区村寨高质量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4.
乐山拥有丰富的水资源,水文化优势突出。拓展水文旅新业态新空间,丰富"三江五河"旅游资源化,可以带动乐山全域旅游。"三江六岸"旅游资源化可以实现"景城一体",构建乐山水文化旅游品牌,发展乐山"水旅游"新业态,促进乐山康养产业大发展。政府应做好乐山滨水土地资源和生态保护,挖掘与整理乐山水文化,做好乐山水文化旅游的规划和宣传等方面的工作。  相似文献   

15.
从"美丽乡村"到"魅力乡村"其吸引力是最重要的因素,而县域背景下的旅游吸引力更加重视旅游地的资源挖掘,文化挖掘,魅力挖掘以将其转化成具有旅游吸引力的旅游景点。通过对天台县具有代表性的三个特色乡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资源评价以及空间布局分析,进一步探讨在县域视域下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的融合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6.
张博  李枫 《水利经济》2023,(6):105-109+114
乡村旅游是促进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和文化交流的重要手段,对推动乡村振兴、解决“三农”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江南水乡城市江苏省兴化市为研究对象,从兴化市特有的水生态旅游的角度分析兴化市乡村旅游的发展现状及困境,指出兴化市水生态旅游存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产业融合效果不佳、乡土文化挖掘不够、农民参与程度不高等困境。提出从多渠道投入资金,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创新提升旅游产品,深化产业融合发展;加强乡土文化挖掘,深化旅游文化内涵;强化农民主体性地位,建立公平利益分配机制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以期为兴化市乡村旅游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同时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施行。  相似文献   

17.
精准扶贫背景下,乡村地区的发展情况成为社会重点关注的热门话题。一些贫困地区具有一定的文化资源和物质资源等,可以挖掘当地资源的内在价值,采取发展乡村旅游的方式帮助群众脱贫致富。促进乡村旅游与精准扶贫的融合,既能促进贫困地区的发展,还能完善基础设施的优化建设,使贫困地区具备"造血"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特色小镇建设是新时代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相衔接,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举措,其发展模式备受关注。文章以正在创建的云南省一流特色小镇"施甸摆榔金布朗风情小镇"为例,在充分挖掘、总结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的基础上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研究区文化乡村旅游开发模式,为推动民族地区文化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方法]通过田野调查法和深度访谈法对施甸布朗族文化资源及其传承与保护现状进行调查,挖掘、整理和总结施甸布朗族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类型与特点以及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出现的问题。[结果](1)施甸布朗族拥有祭祀、婚嫁、民间故事传说、原生态歌舞、传统服饰及生产生活习俗等六大类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且每一大类民族文化资源均有其独特的表现特征;(2)施甸布朗族文化在发展与传承中面临文化元素弱化、失传、异质化、散失以及文化传承人处于文化传承与维持生计的两难境地等5个方面的问题;(3)基于丰富的民族文化资源禀赋条件,根据民族文化传承与保护中面临的问题,提出施甸布朗族文化乡村旅游"五个一"整合开发模式。[结论]少数民族地区依托独特的民族文化资源发展乡村旅游是推进特色小镇和美丽乡村建设协同发展的较好模式之一,也是实现民族文化传承保护与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  相似文献   

19.
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融合,对于促进体育消费和旅游产业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探究民族地区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融合发展的方式、动因和驱动机制,有助于实现传统体育文化与旅游产业的深度融合。  相似文献   

20.
通过大量的文献资料,归纳总结了我国农村体育旅游资源的开发状况。我国地貌特征多样、民族众多、历史文化悠久,具有大量的农村体育旅游资源。但是由于国内农村体育旅游开发起步较晚,农村体育旅游产业还很不成熟,存在许多制约其进一步发展的问题。本文总结了我国农村体育旅游开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给出了相应的应对措施:政府统一规划、科学开发,加强安全环保,加大宣传力度,重视人才培养,充分利用挖掘地区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