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作者从讨论美国全球战略的基本逻辑与奥巴马政府的全球战略入手,揭示出奥巴马政府对华政策的逻辑依据,认为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美利益交汇错综复杂,虽然美国此次全球战略调整针对中国的意味十分明显,但美国并没有足够的战略资源实施对华遏制;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本质上仍属"接触"的范畴,但在新的全球战略格局、亚太区域形势和中美双边关系的条件下,特别是在美国自身战略资源发生萎缩的情况下,它不是对克林顿政府时期对华接触政策的简单延续,而是对其既有继承又有超越的"超越接触"。继承方面主要体现在:奥巴马政府和克林顿政府一样,都面临着一个快速崛起的中国,都希望从中国崛起的过程中获益;都对中国崛起保持防范心理和威慑姿态;都是综合运用多种手段展开全方位接触。超越方面主要体现在:与克林顿政府相比,奥巴马政府的对华政策在其亚太战略和全球战略布局中的地位明显提升;对从中国崛起过程中获益的期望值明显增大;对华接触手段有所创新;军事威慑在对华接触中的作用大幅增强。  相似文献   

2.
一、美国的新亚太政策克林顿政府上台伊始,就着手对美国的亚太政策进行了较大幅度的调整。1994年美《国家安全战略报告》提出了美"参与和扩大战略"的"三个中心组成部分"。(一)突出经济安全,加强美国在亚太地区的贸易地位。克林顿政府提出"新太平洋共同体"的设想主要就是出于经贸方面的考虑,它的最终目的是将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中国、东盟等亚洲国家联合起来,组成世界最大的  相似文献   

3.
在克林顿政府第二届任期内,美国对两伊政策的总体框架由“双重遏制”改变为“区别遏制”。所谓“区别遏制”包括两层含义。首先是区别对待伊朗和伊拉克。对伊朗,美国改变了强硬的遏制政策,态度渐趋缓和,立场有所松动,鼓励和支持伊朗内部的改革,寻求与伊朗进行接触、取得联系。对伊拉克,则遏制政策一以贯之,变本加厉,并最终确定推翻萨达姆政权的方针。其次是区别对待伊朗不同性质的政策走向。对其增强军事力量、谋求地区霸权、动摇海湾秩序的举动保持遏制,毫不让步;对其放松内部控制、淡化激进色彩的改革则给予鼓励,积极支持。从“双重遏制”到“区别遏制”的政策调整反映出美国外交战略的基本原则,并与小布什的海湾政策形成鲜明对比。  相似文献   

4.
从冷战后美国贸易战略运行的轨迹来看,其主导方向仍是全球贸易自由化。这一导向主要从三条战线上展开:一是经营开放式地区主义,把自由贸易区作为通向全球自由贸易的铺路石;二是软硬兼施,打破乌拉圭回合谈判僵局,积极推动全球贸易谈判进展;三是在双边行动中按照美国贸易开放标准,强硬“提升”对方贸易自由化纯度。美国政府之所以在紧张的国际贸易背景下坚持主导全球贸易自由化,主要在于全球贸易自由化有利于增强美国的经济实力,有利于推行美国的价值观念,有利于实现美国主导世界事务的整体战略。从今后较长一段时间看,美国贸易战略这一导向难以改变。它将对美国贸易政策的制定、对世界贸易自由化发展的进程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5.
纪宪福 《黑河学刊》2011,(4):64-65,93
为了有效地应对朝鲜半岛可能出现的突发事件,美国通过积极强化与韩国和日本的战略合作战略,打造美日韩三边同盟。对亚洲的领导权、保障韩国的安全、迫使朝鲜放弃激进的外交政策和朝鲜的去核化成为美国对朝鲜的一揽子战略目标。未来美国对朝鲜的政策选择包括两个方向:强硬政策和对话政策。由于美国的战略利益过于庞大和美国对朝鲜政策选择的有限性,导致美国在对朝鲜的政策选择上面临着极大的困境。  相似文献   

6.
美国解决欠发达地区发展问题的举措给我们的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美国有关区域发展的最新法规及执行概况 美国联帮政府从本世纪30年代就开始注意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并先后制定过若干法案,但一直没有形成完整的区域发展法规和政策。出于国内政治压力和全球经济竞争的考虑,克林顿政府参与制定和实施对欠发达地区援  相似文献   

7.
刘畅 《欧亚经济》2023,(3):87-110+130
中亚地区位于欧亚大陆腹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冷战”结束初期美国便开始介入中亚事务。“9·11”事件后,美国借反恐之名进一步扩大了对中亚地区的影响。其中,对外援助作为美国中亚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是美国维护地区安全利益、推进外交政策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美国宣布进入战略竞争时代,将中国定位为最大竞争对手,将俄罗斯定位为严重威胁,其全球和地区战略也随之调整,中亚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战略地位和价值有所提升,成为美国与中国竞争和排挤俄罗斯的前沿地区。在此影响下,美国中亚政策的风向标——对中亚的援助也出现了新变化。因此,研究战略竞争时代美国对中亚援助的目的、体系、规模和趋势,不仅有助于把握美国中亚政策的新动向,也为观察战略竞争时代大国在中亚地区的博弈提供了更加丰富的视角。  相似文献   

8.
里根政府在第二任内大力强化“里根主义”,加紧在第三世界同苏联的全面争夺。军事上加强对各地反苏“自由战士”的支持,搞所谓“低烈度战争”,奉行有限“推回”战略;政治上推行所谓“地区民主化”的政策,巩固美国的势力范围;经济上抓住第三世界普遍进行经济调整和苏联经济模式在第三世界正走向“破产”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行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战略,以全面削弱苏联的势力影响,维护和扩充美国在第三世界的经济和战略利益。本文仅就里根政府对第三世界的经济战略作一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9.
2011年2月,美国发布《美国创新战略:确保美国的经济增长与繁荣》(以下简称创新战略)。创新战略突出强调"美国未来的经济增长和国际竞争力,取决于我们的创新能力",提出"美国要投资民众的创造力和想象力"。美国作为全球整体科技实力最强的国家,其创新战略的实施不仅对美同产生影响,也会对其它国家产生影响。对我国可能产生较大影响的政策表现在三个方面:发动清洁能源革命、通过知识产权政策促进独创性和建设创新、公开和竞争的市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区主义政策的战略效应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地区主义为中国和发展起提供了战略机遇。中国目前奉行的地区主义政策主要具有三方面特点:接受“开放的地区主义”、推动非传统安全合作、支持东盟的主导地位。中国的这种地区主义政策可以维持东亚的“软地区主义”特征,不触及美国和周边国家的核心利益,减少这些国家对中国崛起产生的“威胁感”,达到和平发展的战略目标。中国应该以谨慎的态度对待地区主义,继续保持积极参与者而非积极主导者的自我定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实施重振制造业战略存在产业、科技及金融等方面的优势;面临的主要困难和挑战是,全球化对制造业全球分工的影响不会根本逆转,低端制造业会继续向更低成本的国家和地区转移,而不可能大量回归美国。当前,对其效果全面进行评估为时尚早。美国重振制造业战略对中国吸收美资有如下影响:一是存量美资中有少数不稳定迹象,主要局限于加工贸易订单的分流;二是大型跨国公司对华投资态度仍较积极,对美投资政策的变化相对平淡;三是不少外资高科技企业有扩大在华业务的意愿,但存在一些疑虑;四是美资在华中低端领域的整体布局已初步形成,但向高端领域的转型升级受到诸多因素的制约;五是成本上升影响外资稳定,不利于转型升级。  相似文献   

12.
“9·11”事件一年来俄美在中亚的较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能源资源丰富 ,历史上一直是群雄争夺的重点地区 ,“冷战”后更吸引了各种势力竞相进入。“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 ,借此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介入 ,并不断谋求在中亚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地缘政治优势受到严重削弱 ,但它并没有一味退让 ,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增强自己在中亚的影响 ;处在两大国夹缝中的中亚各国也积极谋求自身的利益 ,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 ;周边地区的一些大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在该地区的竞争。中亚地区新一轮复杂的实力较量已经拉开序幕。虽然俄美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考虑到双方相互间的战略利益 ,各自都会有所克制 ,谋求合作将是它们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30年代,经济危机肆意蔓延,美国国内孤立主义盛行,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美国该时期对远东的日本采取了一系列经济政策.主要包括:美国对日本的贸易和投资政策,美国垄断资本家对日本的军事经济建设的重要作用及当时的军事力量对比对美对日经济政策的重要影响.30年代美对日的经济政策具有一定的绥靖主义色彩,是当时形势之产物,是其国家利益使然.  相似文献   

14.
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殊 ,能源资源丰富 ,历史上一直是群雄争夺的重点地区 ,“冷战”后更吸引了各种势力竞相进入。“9·11”事件之后 ,美国对阿富汗进行军事打击 ,借此实现了在中亚的军事介入 ,并不断谋求在中亚的进一步发展 ;俄罗斯在中亚的传统地缘政治优势受到严重削弱 ,但它并没有一味退让 ,而是积极地采取各种应对措施以增强自己在中亚的影响 ;处在两大国夹缝中的中亚各国也积极谋求自身的利益 ,奉行“大国平衡”的外交政策 ;周边地区的一些大国不同程度地介入了在该地区的竞争。中亚地区新一轮复杂的实力较量已经拉开序幕。虽然俄美两国在中亚展开了激烈的争夺 ,但考虑到双方相互间的战略利益 ,各自都会有所克制 ,谋求合作将是它们的首选策略。  相似文献   

15.
布什政府的对外贸易政策评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外贸易政策对推动美国经济的发展始终起着重要作用。2001年布什政府上台以后,面临新的国内外贸易政策环境,为了巩固和加强美国在全球贸易谈判中的地位,对美国的贸易政策进行了一系列重大调整,推行一条“强硬的单边主义、富有同情心的保守主义,以及脆弱的多边主义”相结合的进攻性新贸易保守主义路线。  相似文献   

16.
中国崛起过程中的中日关系与中美关系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作者从这样一个论点出发,即中国“和平崛起”的良好战略理念是否正在得到充分地执行。关于如何有效地实施该战略,有3个问题横亘其中中日关系、中国台湾问题及对台政策给“和平崛起”所造成的国际含义,中国在对构建什么样的国际社会这一问题上保持沉默。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上述问题(尤其中日关系的恶化)给美国在亚洲乃至世界的超级大国地位带来极大的好处。中国所奉行连贯一致的“和平崛起”战略将提高其对大国地位的要求,这一战略不仅使中国在所处的地区拥有一个良好的位置,而且还给予中国强有力和相对安全的优势去应对美国。  相似文献   

17.
印太地区正在成为下一个世界地缘战略中心。这里聚集了中国、印度等正在崛起的新兴大国,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它扼守着霍尔木兹海峡、马六甲海峡等全球最繁忙的海上能源、商业咽喉及海上通道;同时还是中国、印度、日本、美国等大国争夺地区领导权的博弈场所。此外,这里还存在诸多复杂的、悬而未决的领土和领海争端。鉴于该地区在全球地缘战略中日益增长的重要性,奥巴马政府的"亚洲再平衡"战略将印太地区作为一个战略整体,在此基础上对其亚洲战略进行重新调整和布局,加强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印太地区枢纽国家的政治、军事关系,拓展在印太枢纽地区的军事存在,以此塑造该地区的未来秩序、确保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地区领导权。尽管这一战略调整还处于初期,未来发展还具有不确定性,但从其业已采取的举措来看,至少在短期内会对中国的周边战略环境产生消极影响。因此,中国必须高度重视,主动出击,采取应对之策,以塑造、维护一个有利于中国继续和平发展的印太地区环境。  相似文献   

18.
2006年12月和2007年5月两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引起各方深入思考.美对华经济政策基调取决于双边政治关系走向.目前,维持对华政策现状,是符合美国利益的政策选择.在经济领域,美国倾向于接受"顺差在中国、利益在美国"、"美在华跨国公司是最大获益者"等我方极力主张的双赢观点;对于高额逆差、人民币持续升值局面的容忍度也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作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地区,中东、东欧和东北亚地区在美国地区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而美国的地区战略与其核不扩散政策有着密切的关系。现在,美国借推行其核不扩散政策之机在欧亚大陆边缘地带积极进行地缘政治布局,既是为了打击对其地区战略构成挑战的它所谓的"邪恶轴心"国家和恐怖主义组织等地区性势力,更重要的则是企图以这些地区为跳板进一步向欧亚大陆腹地扩张,压缩其潜在全球性竞争对手的战略空间,防止它们挑战自己的全球超强地位。美国的这些举措势必会影响到它与上述地区相关国家之间的战略互信,导致美国与这些国家之间的关系紧张,迫使这些国家不得不考虑加强战略威慑力量建设以保持它们与美国之间的战略平衡。  相似文献   

20.
美国的对外经济政策发生变化将会引起其它国家相应政策一定程度的调整以及世界经济的变动。中国是美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广东省对美国贸易总额占全国对关贸易总额的30%左右,美国实施出口倍增计划对中国特别是对广东的外经贸发展必然产生影响,这种影响既有有利方面也有不利方面。广东的应对措施主要应包括:继续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抓住机遇,建立与美国以及其他国家进出口企业的广泛联系;重构广东的自主创新战略;提高出口商品价格,缓解人民币汇率升值和出口成本增加的压力;发挥制造业优势,积极参与国际经济合作,提升国际竞争力;注重国际市场安全研究,加强市场多元化战略的实施,保护海外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