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1997年亚洲金融和2007年国际金融危机警示我们,短期投机资本流动会对金融市场形成冲击,诱发金融危机,进而威胁国家金融安全。因此,如何运用托宾税等市场化手段抑制短期投机资金流出入,防止跨境资金大规模波动,成为外汇政策设计的重点。本文分三部分:托宾税及托宾税衍生形式概述;介绍各国实践及对我国的启示;我国现实选择及政策设计。  相似文献   

2.
周潮 《甘肃金融》2011,(8):56-61
问题的提出全球金融危机进入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经济政策表现出差异化特征。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进程持续疲软、通缩迹象明显,多选择延续危机期间的宽松经济政策。而新兴经济体则出现经济过热、通胀高企,多倾向于选择加息等紧缩型政策。这两种差异化的经济表现和政策选择,使得全球投资和投机资金呈现出趋势化流向,  相似文献   

3.
孙亚 《海南金融》2007,(8):37-40
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币升值预期和人民币利率高于外币利率等因素的影响,境外投机资金正通过各种渠道流入境内,而且呈现加速上升趋势.本文试对境外投机资金流入的现状、主要渠道以及境外投机资金流入对国内经济金融的负面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和探讨,并在此基础上寻求相应对策.  相似文献   

4.
在危机中管控风险——莱商银行小企业融资服务案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各国经济运行相关度越来越高,2008年以来,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导致大部分国家在虚拟经济和实体经济上都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各国政府针对危机纷纷出台救市政策,扩大需求,力争在最短时间内实现经济复苏.在这场危机中,我国的实体企业,尤其是进出口企业,也遭受到了较大冲击:业务量下降,资金紧缺,企业经营困难,贸易违约率上升,某些企业濒临破产.  相似文献   

5.
1997年7月2日,泰国中央银行宣布泰铢实行浮动汇率制,取代现行的泰铢对一揽子货币的固定汇率制。当天泰铢应声下跌20%,正式宣告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这场危机历时半年多,东南亚诸国经济如履薄冰,损失惨重。主要表现为这些国家和地区的货币大幅贬值,股价指数狂泻,以及大量金融机构的倒闭。一、危机的起因这场危机波及之广,影响之深,已非个别政府的操作失误所能解释,而应归咎于整个地区在经济运行中所  相似文献   

6.
上世纪末世界金融危机的再回顾与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发生过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尤其是1997年7月,亚洲爆发了严重的金融危机,直到1999年危机才基本结束,这场危机给亚洲乃至整个世界都带来了惨重的损失.如今,虽然距离危机爆发已有10余年了,但世界经济在许多方面特别是在金融领域仍存在着不稳定因素.因此,有必要对当时发生金融危机的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的历史进行回顾,对这场危机进行再思考.这些国家所经历的危机对现在的中国还是有很强的警示、借鉴意义.而且更重要的是,对我们如何深入认知这个经济世界,指导开展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美国次贷危机形成机理与金融危机根源探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美国次贷危机已经演变成全球性的金融危机。这场金融危机的直接导火索是次贷危机,其根源则是美元国际本位制和美国长期实行的“双赤字”政策以及美国经济过度的虚拟化,这些因素决定即使次贷危机不爆发也会有别的金融产品危机来引发美国金融危机,区别只是时间上的早晚问题。  相似文献   

8.
次贷危机下的国际资本流动趋向与对危机发展的认识和判断关系密切,也影响美元汇率走势。如果次贷危机影响继续扩大,资金应该从发达国家流出,到主要经济成长体国家。一般来说,发生危机的国家资金会流出而不是流入,因此,目前大量资金流向主要成长经济体,如印度、中国、东欧、亚洲一些国家等,乃至在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之外的国家,这些国家因资本流入增加,货币应该是  相似文献   

9.
国际资本的流动增大了一国宏观经济的不稳定性,与国际收支危机的发生有密切的关系。金融全球化为国际游资提供了投机基础和投机空间。国际金融投机已经成为实质经济的不稳定和破坏性因素。本文分析了国际投机资本冲击对国际收支危机的影响,并结合我国的现状和发展趋势探讨了防范国际收支危机的相关措施。要加强对国际投机资本的监管,在实践中可考虑利用税收手段、汇率安排、外汇外债管理等政策和措施。一国资本账户可兑换的开放应与本国实际和宏观控制能力相适应。要加强对金融衍生市场的监管,加强对投机资本监管的国际合作与协调。  相似文献   

10.
前一段时间,温州多家企业因资金周转出现问题而破产倒闭,不少企业主出逃。这些企业负债规模巨大,部分负责远超过企业资产总额。对于这场"倒闭风潮"市场将风险归结为银根紧缩、房地产调控政策、民间借贷等宏观因素。本文从微观层面着手,认为过度宽松的融资环境、"炒钱"投机行为过度膨胀等滋生企业过度的负债,而这种建立在高负债基础上的内部财务约束失衡必然导致企业在经济社会环境变化时容易陷入危机。一、企业过度负债主观动因及外部环境(一)资本逐利性使得企业依靠高额负债赚取资金价差和寻求资产溢价逐利性是资本的天性。  相似文献   

11.
李楠 《中国外汇》2013,(21):62-63
虚假贸易是指在没有真实商品交易需求的背景下,买卖双方虚构交易合同等资料,以获取融资或投机套利为目的进行的交易行为。在发达经济体竞相实行量化宽松政策的环境下,虚假贸易正成为违规资金进入我国的重要渠道。虚假贸易会抑制真实贸易的发展,影响金融市场的平稳运行,更会弱化国家经济政策的执行效果,阻碍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结构调整,  相似文献   

12.
在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许多国家采取加大财政支出的政策促进经济复苏。但是,这些财政刺激政策在现实中却遇到了一些难题:居民边际消费倾向的偏低、大国内的地区差异,以及财政年度平衡制度的弊端等。由于这些难题的存在,单纯依靠增加财政支出规模促进经济复苏的刺激政策的实施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3.
马萍 《时代金融》2013,(27):301-302,304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从2009年10月爆发以来程度不断深化,使全球经济蒙上阴影。本文从横向的地理范围和纵向的经济部门两个维度剖析危机深度演化的具体表现,横向演化指危机以点、线、面的趋势蔓延,纵向演化指危机从虚拟经济波及到实体经济、从宏观经济延伸到微观经济。这场危机通过需求、汇率和贸易政策三种传导机制对我国对欧出口总额、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出口企业的效益等方面造成了严重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1998年夏季发生在俄罗斯的金融危机与东南亚金融风暴有很大的不同,而且由于这场危机发生在实行私有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7年之久的脱胎于原苏联社会主义国家的俄罗斯,尤其引人注意。而且这场危机表面上看是金融危机,实际上是包括财政、经济、金融在内的金融危机,与其政治危机也自始至终联系在一起。笔者对这场危机从政治、经济、财政、金融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评述,并站在改革开放的立场上,探讨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应从中吸取的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伴随着新兴市场国家几次大的金融危机的发生,如1995的墨西哥危机、1997年的东南亚金融危机、1998年的俄罗斯危机和巴西雷亚尔危机、以及2000年的阿根廷和土耳其危机,人们在思索这些危机的成因的同时.逐渐把目光转向了这些国家的汇率制度上,认为固定汇率或盯住汇率是这些危机发生的一个重要因素。一些学者在理论研究和实证考察的基础上提出了汇率制度的两极论的观点,认为完全固定汇率与完全浮动汇率之间的中间汇率制度是不可持续的,难以经受投机攻击。  相似文献   

16.
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文进 《海南金融》2005,(11):11-13
近年来,国际金融危机频繁发生,给许多国家的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冲击和破坏。随着我国金融体制改革的深化和金融业即将对外全面开放,我国发生金融波动甚至金融危机的可能性加大。比较分析其他国家爆发金融危机的过程,可以看出,国际投机资金的“放大效应”是导致一国流动性丧失而发生金融危机的重要因素。本文通过对国际资金流动的放大作用机制进行分析,并结合我国的具体情况提出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货币政策当局按照西方经济学教科书的理论,为了抑制资产泡沫和通胀,不断加息,不断吸引外汇投机资金进入,为了购买这些外汇,央行再发行更多的人民币,加剧资产泡沫和通货膨胀——如此形成恶性循环,使危机一步步扩大  相似文献   

18.
次贷危机中重新审视银行风险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次贷危机发轫于美国的次级房屋贷款,正演变为一场全球性的金融风暴,在这场危机中,越来越多的国家、金融机构以及大型企业遭受重创.危机给了我们许多的教训,本文试图对银行风险管理所存在的问题予以审视.  相似文献   

19.
美国次贷危机对中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至2004年间美联储前主席格拉斯潘在任时实行的连续降低利率政策促使了美国房地产市场的繁荣。美国金融机构基于利润驱使,对房地产市场信贷标准的过度宽松,再加之美国政府监管部门职能缺位,过度信任资信评级机构,引发了这场次贷危机。此次危机也将对中国经济产生或多或少的影响。我们必须正视这些影响,采取积极态度应对。  相似文献   

20.
全球流动性膨胀与图际货币体系危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首先描述了黄金非货币化后国际本位货币美元以及欧元向外过度提供引致全球流动性膨胀的机制和规模,指出了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和经济虚拟化的过程,进而从境外美元资产规模和投机资金力量、美国外汇储备等方面分析了美元危机不可避免的原因,目前美国的次贷危机只是美元危机的一个前奏。最后文章指出国际第二大本位货币欧元已经加入了无节制扩张行列,现行国际货币体系面临巨大的危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