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彭劲松 《重庆经济》2005,(2):23-25,29
城市空间是特定的社会、经济、文化和技术等背景下的产物。广义上讲,城市空间包括地表空间和地下空间两部分。随着城市化发展,城市人口急剧增长,现代城市地表空间与城市功能各种矛盾日益尖锐:城市布局混乱、城市交通拥挤、城市基础设施落后、环境污染等一系列“城市病”的出现,  相似文献   

2.
谭杰 《南方经济》2021,40(8):102-111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的结果显示,我国人口流动趋势更加明显,超大城市集结人力资本的虹吸效应日渐增强,高素质、高学历、高技能人才逐渐成为城市流动人口的主体部分。文章梳理了流动人口研究的概念范畴变化,主要是从笼统的农民工概念到次级群体,再到城市新移民研究,这一动态演变过程反映国内流动人口精细化研究的内在需要。城市新移民的研究视角进一步丰富了流动人口研究,有助于破除先前研究的思维定势,还原流动人口的多样性特点,体现流动人口的时代性特征。文章提出,随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提出,国内流动人口研究应转向城乡互融性思维、关注人口结构性融合以及强化微观整合性等视角,更加重视超大城市复杂化人口结构中的城市治理难题、青年群体在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及困境、域外经验对国内应对流动人口策略的借鉴作用,进而为新时代具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发展提供理论和实践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前城市流动人口刍议张心侠,张丽雯,梁开增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乡经济体制的改革和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向城市,城市流动人口迅猛增加。本文以济南市为例,就城市流动人口问题谈几点粗浅认识。一、济南市流动人口的基本状况和特点济南市作为省会...  相似文献   

4.
城市公共图书馆功能拓展的设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文化事业的不断发展,综合性的文化功能使城市图书馆逐渐成为城市的文化中心。城市公共文化设施资源初步得到整合,公共图书馆的功能在不断拓展。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南宁市的少数民族流动人口在不断增长。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既为南宁市的发展注入了活力,也给南宁市民族工作带来了挑战。因此,城市少数民族流动人口的城市社会管理问题已经成为做好城市民族工作必须研究和解决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6.
进入新世纪,世界经济一体化和地域化趋势日益明显,新科技革命极大改变了人们生产和生活方式,世界城市发展也空前迅猛,出现了新的趋势:一是全球城市化将成为不可阻挡之势,以城市特别是大城市为中心的经济竞争日趋激烈。二是城市的空间表现形态将发生革命性转变,出现集中与分散有机结合的趋势,引起城市功能和经济结构的重大调整,城市的生产功能逐渐削弱,流通功能、服务功能、科技功能逐渐增强,知识经济所占比例将逐渐加大。三是大都市经济地位突出,成为全球最具发展活力的地区。不少国家大都市城市功能进一步优化,以大都市为核心形成的“都市圈”、“城市连绵区”基础设施完善,极大地发挥了城市聚集的功能,有力地推动着各国经济的发展;以贸易、资金、信息为纽带,全球各大都市联系紧密,在其本地区和世界经济中愈显重要。四是“数字城市”将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新趋势,数字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渗透到城市生活的各个方面,将深刻影响和改变传统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五是世界城市网络体系初步形成,建设生态城市的浪潮方兴未艾,将在不断解决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的矛盾中,寻求城市及城市经济发展的新出路。  相似文献   

7.
项燕 《宁波通讯》2013,(13):40-41
随着城市化的快速推进,土地等资源的缺乏正逐渐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制约要素。城市综合体,作为城市经济、社会、技术形态发展到一定程度的产物,具有建筑规模庞大、空间系统整合、功能高度复合、升值潜力巨大等多重特征,对于增强城市资源空间利用效率、提高产业经济发展效益、提升城市品质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国内各个大中城市正掀起一股发展城市综合体的热潮。宁波正处于城市化加速推进,经济社会加快转型的关键时期。推进城市综合体发展,就成为提升城市形象,推动经济转型的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8.
我市自1992年以来,随着旅贸产业牵动市场经济的发展,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和调整,尤其是第三产业的兴起,城市建设规模的逐步扩大,流动人口也大量增加。流动人口的增加一方面为经济的繁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另一方面也给计划生育工作带来了新的矛盾...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城市的功能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城市已成为各种市场交换关系汇集的重要经济单元,成为市场配置资源的重要单位。面对这些新情况,要使城市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就必须盘活城市这个最大的国有资产,按照市场经济规律,综合运用城市土地资本、地域空间及其他经济要素,从总体上运作城市经济,在整个城市范围实现资源配置容量和效益的最大化、最优化。  相似文献   

10.
流动人口生育问题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彭良军 《黑河学刊》2006,(5):120-12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转型速度的加快,我国的城乡二元体制逐渐被打破,流动人口规模逐渐增大。与此同时,流动人口生育问题也日益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焦点,很多学者对此做了大量的研究。这些研究主要考察了迁移流动对流动人口生育意愿、生育行为以及生育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本文将正史文献与出土资料相结合,分别从田制、赋役制度、刑法及给侍、病坊、帝王赏赐等方面,探讨了唐五代时期政府对三疾人员的救恤政策和措施。文章也同时论及了政府对违冒三疾以逃避赋役者的惩处等问题。  相似文献   

12.
清代租佃制度述略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讨论了清代租佃制度发展的民间立法问题,和定额租制、押租制、永佃制的经济意义。  相似文献   

13.
刘权  周乾坤 《走向世界》2012,(24):74-76
大宋熙宁四年(1071)盛夏.汶阳至齐州官道.一个年过五旬的书生轻装骑行赶路。  相似文献   

14.
猫儿闹晚清     
这是一场猫儿们的游戏. 大清国毕竟是泱泱大国,在内忧外患夹攻下,再怎么落败,还是老鼠遍地走,而且肥硕得很,甚至越落败,老鼠就越肥. 又多又肥的老鼠,当然吸引了无数只猫儿,不管黑猫、白猫,不管土猫、洋猫,也不管是公猫、私猫,都铆着劲儿、变着法儿,想成为那只能抓住老鼠的"好猫".  相似文献   

15.
在大足县城北街状元桥,有一堵高大的古砖墙。墙头墙脚,野草丛生,墙上嵌着一排小人像。这排小人像长约8米,雕刻的是清代戏剧故事人物,是难得保存的砖雕群像。人物大多残缺不全,但很精美。据考证,古砖墙址原为一座庙宇与一所学校,古墙是学校和寺庙之间的一堵屏风,明代建  相似文献   

16.
栾小惠 《走向世界》2009,(13):96-96
清代画家钱杜,擅画山水,学文徵明工细一路,初自文伯仁入手,又上溯赵令穰、王蒙诸家,笔墨妍细、中带生拙,所作青绿山水,有装饰味,兼精墨梅,并能画人物、仕女、花卉。亦工诗文,所著有《松壶画赘》、《松壶画忆》等。  相似文献   

17.
在大足县城北街状元桥,有一堵高大的古砖墙。墙头墙脚,野草丛生,墙上嵌着一排小人像。这排小人像长约8米,雕刻的是清代戏剧故事人物,是难得保存的砖雕群像。人物大多残缺不全,但很精美。据考证,古砖墙址原为一座庙宇与一所学校,古墙是学校和寺庙之间的一堵屏风。明代建筑风格,清代雕像内容。人物都是穿圆头鞋,没有女人尖脚鞋。是明末清初修建的。历经拆迁,寺庙早已不在。现为居民住宅区。虽饱经风霜,但古砖墙犹在.实乃万幸。  相似文献   

18.
从睡虎地秦简看秦朝奴隶与唐代奴婢的异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通过对睡虎地秦简与唐律的比较研究,说明唐律中有关奴婢的许多律文、亦即中古良贱身份制度的许多律文,源自于秦律中关于奴隶的规定。这与史书所栽唐律源自于魏晋之律,魏晋之律源自于秦汉之律的记载,完全吻合。另一方面,中古社会与秦朝社会相比,历史条件毕竟发生了很大变化,其身份等级系统与秦朝相比亦不相同,因而两个时期的奴隶、奴婢制度也有着相当的差异。  相似文献   

19.
在宋代,花卉种植业已成为农业经济中的一个重要部门,其品种之多、种植规模之大、技术之精,产业化、商业化程度之高都超过了前代。其在宋代的最大变化是它已不再是封建贵族、官僚花园的附庸,而是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商业化程度很高的种植行业。高度商业化的宋代花卉种植业打破了自然经济在种植业中的独霸地位,标志着中国古代传统的、相对封闭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品经济转型的历史性突破。  相似文献   

20.
三代是中国古史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时间概念,按照约定俗成的说法,它是指夏商周三个朝代--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三个朝代.然而只需稍加考察,就不难发现所谓的"三代",原来并不包括周朝在内,因为"三代"的概念产生于西周.那个时候的"三代"是指虞、夏、商三个朝代.到了春秋战国.周朝名存实亡,人们就把周朝放在三代的后面,所以那时的典籍往往有"虞夏商周三代"的说法.明明是四代,却说成是三代,显然是不合适的,为此人们便把虞字去掉,就只剩下夏商周了.夏商周为三代的观念既已形成.时间长了,在人们心目中仿佛夏朝以前根本不曾有个虞朝.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