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利用向量自回归(VAR)模型,以时间序列数据为基础,探讨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城镇化与四川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之间的动态关系。实证结果表明:四川农民人均纯收入、人均固定资产投资与城镇化存在长期稳定的协整关系。从长期看,人均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人均纯收入正体现出快速增长特征,城镇化对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加的影响趋于稳定。论文针对四川状况,提出了在城镇化进程中提升农民收入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与农民纯收入的灰色关联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灰色关联理论, 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及全国)的农村基础设施供给结构与农民纯收入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从增加农民纯收入的角度来看,当前首先是搞好与农民纯收入关联度最高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其次是科教基础设施建设,最后是交通、能源等其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此基础上,政府财政资金的投入应侧重于中西部贫困地区的农村基础设施.  相似文献   

3.
2012年各地区农村区域经济发展迅速,农民人均纯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粮食、畜牧业生产保持稳定,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高增长。东部、中部、西部和东北地区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农民收入等方面差距正在逐渐缩小。对我国农村经济增长的源泉和推动力的研究是近期理论界研究的热点,本文从区域金融发展的角度入手来研究其对农村经济增长所起的作用,希望能够找出促进我国农村生产力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李升 《经济论坛》2010,(2):9-12
本文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方法,对山东省1992~2007年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覆盖率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检验,结果发现覆盖率同农民的文化水平呈正相关,而对覆盖率影响显著的是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其次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通过进一步检验,发现基金的投资收益率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成为影响覆盖率Granger原因。因此,提高政府财政补贴和基金的投资收益率是实现广覆盖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5.
新常态下观察农民收入的一个重要视角就是农民收入与国民经济的联系是否日趋紧密,因此必须把农业置于宏观经济背景下进行分析。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是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与农村居民生活水平密切相关。由此,基于新疆1997—2020年的数据,采用VAR模型计量理论与方法,对新疆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动态效应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之间存在单方向上的格兰杰因果关系,并且协整模型反映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与农村居民收入水平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农村固定资产投资每增加1%,将拉动农民收入水平提升54.79%。最后,通过方差分析得出,农村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冲击贡献率水平很高,稳定在43%左右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6.
本文运用国家社科基金课题组2010年初在西部地区289个自然村有无外出务工户的问卷调查及2000-2007年西部各省际单位的面板数据为研究样本,就劳动力流动对农村居民收入的影响效应进行统计与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增加农村居民收入、缓解农民家庭贫困、改善农民家庭福利状况具有积极效应;劳动力流动、农村固定资产投资、经济增长及农村人力资本提高等因素对西部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均具有积极影响,其中,区域经济增长对农民增收作用最大。  相似文献   

7.
农业投资是农民收入增长的关键因素,本文以新疆为例,选取农民人均纯收入作为新疆农业投资效益的主要指标,农业财政投入、农户固定资产投入和农业信贷投入作为影响农民收入增长的主要投资因素,并通过计量模型分析了农民投资与主要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提出了关于增加农业投资,促进农民增收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运用1995~2008年的数据,采用ADF检验、协整检验等对河北省农民人均纯收入和农村用电量、农业基本建设投资额及农民家庭平均每户的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原值进行了实证分析。结果表明三者对农村经济增长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政府应该通过明确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中各级政府的职责,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尤其是生产性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等措施来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9.
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意义与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定溶 《经济论坛》2005,(6):108-109
一、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 1.农村富余劳动力的转移是近年来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与农民人均收入成正比例,劳动力转移每增加1%,农民人均纯收入可增长2.28%。我国外出劳动力的年人均收入为2900元,比全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大约高出四分之一:  相似文献   

10.
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的收入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王洪庆 《经济经纬》2007,(1):129-132
通过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对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部门固定资产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影响进行分析,主要结论表明,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投资对农民收入的增长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当前,河南省农村公共物品供给匮乏且结构不合理,河南省农村人均收入和人均累计公共物品投资的地区差距在逐渐拉大.针对这些问题,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进一步提高河南省农民的收入水平.  相似文献   

11.
产业结构对城乡收入差距具有正向作用,固定资产投资可以改善收入差距恶化.对外贸易发展也是缩小中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的重要因素,而财政农业支出、非国有化水平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并不显著.要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得到有效遏制,必须坚持效率与公平动态发展的原则,统筹城乡发展,大力改善农村地区的投资环境,完善用工和最低工资制度,重视出口贸易的发展,加大财政对农村、农民和农业的支持力度.  相似文献   

12.
以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的增长作为经济增长,运用1988~2010年新疆农村人均纯收入分组数据,研究新疆经济增长与农村贫困变动之间的关系,并且对经济增长影响贫困变动的途径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经济增长对新疆农村贫困的减少起到了显著的作用,而农业的发展和非农就业的增长是提高农民收入从而减缓农村贫困的主要途径。因此,推动农村经济增长仍然是新疆今后扶贫工作的重点。  相似文献   

13.
张华 《经济研究导刊》2009,(20):121-123
增值税转型造成了固定资产核算过程中,因固定资产购置时间不同和原购置时增值税的处理不同,从而使固定资产新增时增值税进项税、视同销售时销项税的处理发生了改变。购进用于非应税项目等的固定资产不允许抵扣进项税额;纳税人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要区分不同情形征收增值税;纳税人已抵扣进项税额的固定资产用于非增值税应税项目,以及自制或购进固定资产发生非正常损失要在当月按原适用税率计算并转出不得抵扣的进项税额。通过增值税转型后固定资产核算特例,详细分析了增值税转型前后的变化与纳税影响。  相似文献   

14.
This article uses data from the Household, Income and Labour Dynamics in Australia (HILDA) Survey to examine the changing distribution of net worth with age. Even after controlling for ag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come and net worth is positive, except for the older age groups. Inequality falls as age increases. The income poor save in different forms compared with high income individuals of the same age cohort. Holdings of financial assets, especially equity investments and superannuation, are heavily concentrated in the hands of high income earners, while fixed income investments are favoured by the elderly for all income groups.  相似文献   

15.
本文基于2006—2011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从理论与实证角度分析了金融资源分配的不公平如何导致收入分配的不公平。通过广义矩估计(GMM)模型估计发现,农村金融排斥显著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其中,条件排斥、地理及营销排斥显著扩大城乡收入差距,价格排斥却能在一定程度上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回归方程分解分析结果表明,这四大排斥平均解释度分别为1075%,100%和1435%,农村金融排斥共解释城乡收入差距的261%。此外,非农业就业比例的提高与城镇化的有效推进对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也有重要影响。因此,金融资源配置的“效率”与“公平”并重、提高农民家庭生产性固定资产的积累和增加农村金融服务宽度对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6.
选取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城乡收入差4个指标变量反映收入差距水平,对三角地区16个地级市2005—2011年间城乡收入差距水平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在研究窗内,城乡收入差距绝对值增大但相对值减小,反映出农村居民纯收入的增长率开始高于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泰尔系数、加权变异系数、城乡收入比的变化趋势趋同,总体处于下降趋势,表明城乡收入差距有所改善。根据分析结果,最后给出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17.
以问卷调查所得的462份调查资料为基础,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实证分析。农民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相对比较低,年龄等个人特征和家庭子女数、家庭年净收入等家庭特征对农民社会养老保险的心理预期影响显著。提出了增加政府对农村社会养老保险的投入、在完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的同时有步骤地构建多支柱的农村养老体系、将当前正在实施的"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养老制度"逐步过渡到"普惠型"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等对策。  相似文献   

18.
董丽霞 《技术经济》2022,41(12):111-122
促进农民增收致富和推动乡村振兴是二十大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使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和数字普惠金融指数,用分位回归方法分析了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国农村家庭财富差距的影响。结果发现:数字普惠金融可以显著提高农村家庭财富,有助于缩小家庭财富差距。随着家庭财富由低到高,数字普惠金融对于农村不同财富家庭总资产的正向影响由大到小。由于不同财富家庭的负债结构差异较大,随着财富由低到高,数字普惠金融对家庭净资产的影响则由小到大。夏普里值分解结果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对农村家庭财富差距的贡献度近三分之一。异质性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对于低收入家庭和低教育水平家庭财富的正向作用更强,进一步证明了上述结论。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能显著促进农村家庭特别是低财富家庭的创业行为,而创业对于最低财富组家庭资产的正向刺激作用最强;受流动性约束可能性越大的低财富家庭,越能从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中获益。因而进一步证实数字普惠金融可以缩小农村家庭财富差距。本文的研究说明,发展数字普惠金融对于探索农民致富路径和推进乡村振兴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