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沈陆澄 《潮商》2012,(3):13-18
厦深高速铁路从粤东沿海的汕头、潮州、揭阳三市的区域中心穿越并设置潮汕站,与在建的潮汕机场联合形成服务整个粤东的交通枢纽门户,将推动汕潮揭同城化进程和粤东一体化、网络化发展;高铁建设和汕头站的改造,促使各种交通设施和汕头机场整合形成新的城市对外交通门户,将推进高铁站站前地区的功能提升和汕头城市中心区的布局调整;区域门户和城市门户在空间上分离,对汕头建设粤东中心城市和汕潮揭都市圈各城市的竞争合作关系必然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2.
旅游业的发展离不开交通运输,高速铁路作为新兴交通方式,降低了出行成本,缩短了旅行时间,扩大了旅游目的地的选择范围,由此改变了旅游者的空间选择,增强了旅游经济联系,改变了城市之间的关系,进而引起了区域旅游空间的重构。高速铁路建设使得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旅游可达性呈现出以广州、深圳、东莞等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逐渐减低的圈层式空间分布特征;能够提高粤港澳大湾区各个城市之间的旅游经济联系,呈现出以香港、澳门、广州和深圳为核心,以佛山、中山、东莞、珠海和江门为辐射区域,以惠州和肇庆为边缘区域的态势;可以提升粤港澳大湾区旅游可达性和旅游经济联系之间的耦合协调度,使其旅游空间结构呈现出多极网络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高铁开行将使沿线城市间的旅游业产生产业联动效应、产品互补效应、布局优化效应、市场拓展效应、散客化效应,为沿线城市深化合作创造了条件。沿线城市应根据高铁旅游的效应、特点和线路覆盖区域,构建跨城市联动的长中短旅游线路,并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4.
地价是近来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文中在对城市地价空间结构进行理论讨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太原市城市地价空间结构问题,指出基于成交价的地价空间分布和基于2004年太原市基准地价的空间结构不符,并讨论了成因与地价空间结构的演变趋势。  相似文献   

5.
开发区与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以兰州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兰州城市开发区为例,在对其发展阶段进行系统梳理和客观划分的基础上,分别从城市形态、新城建设、人口结构、文化结构和社会分异等方面,较为系统地探讨了开发区对城市空间结构演化所产生的影响,以期对兰州城市开发区的健康持续发展及城市的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提供决策参考。  相似文献   

6.
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与优化研究——以苏州市为例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汪德根 《城市发展研究》2007,14(1):21-26,32
在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现状的基础上,以苏州市为例,探讨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演进过程及优化问题;首先,按照城市旅游地生命周期,阐述了城市旅游空间结构在不同阶段的演变形态和特征,在开发阶段的城市旅游空间结构为单节点的凝聚模式,在成长阶段为多节点并存的放射模式,在成熟阶段为板块旅游模式;其次,实证分析表明,苏州市目前旅游空间结构处于放射模式阶段,不利于城市旅游进一步发展,通过旅游线路体系的完善和空间结构的优化,苏州市旅游空间结构演变为理想的板块旅游模式.  相似文献   

7.
高速铁路对城市经济集聚与均等化影响重大。本文分析了高速铁路引起可达性变化,再引起集聚租金变化,进而引起城市经济与空间集聚的变化的作用机理。通过构建DID估计模型,分别以第三产业区位熵等4个指标作为集聚经济指数,计量分析高速铁路对城市集聚经济产生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城市集聚经济的水平存在明显的梯度差异,高速铁路促进经济更向西部地区集聚,有益于我国经济趋向于均等化。  相似文献   

8.
城市空间发展应注重"质"的提高,而不应单纯追求"量"的扩张.本文认为生态城市规划建设的核心是城市空间结构生态化和城市功能群生态化,提出了基于自然、社会和经济特征的城市空间生态分区方案和建设导则,构建城市生态网架,优化调整城市空间整体布局以及城市产业和城市人居布局,并运用"三地动态平衡"理论对城市土地资源的开发利用进行时空安排与调控,从而引导城市空间形态的合理演化.  相似文献   

9.
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理论及在我国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洪 《城市问题》2004,(5):66-68
论述了西方城市空间结构均衡的静态模型及其经济学涵义,并通过我国城市地价和地租空间变化的实证研究成果,探讨了该理论应用于我国城市空间结构研究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我国高速铁路目前的营销模式较为单一,不能根据市场细分及时进行调整,影响了高铁企业收益和社会效益。文章采用微观经济学企业利益与社会福利均衡理论,通过定性和定量研究,建立了基于高铁企业利益和社会福利均衡条件下单位营销投入变动的优化取值模型,分析了单位营销投入变动和需求价格弹性之间的关系,指出应根据不同运营目标采取不同的营销策略:当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无差异营销策略;当追求企业利益最大化时,企业应实行差异化营销策略。根据不同需求价格弹性采取不同的营销方案,对于我国高铁营销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城市是区域的增长极。随着区域与城市空间联系的不断加强,城市空间结构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城市布局不合理、城乡发展不协调、城市体系不健全以及中心城市向心力不足等城市空间结构问题是制约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突出问题。为此,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是推动江西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12.
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区域经济和空间结构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速铁路建设在我国正进入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作为一种新型的交通方式,高速铁路通过时空压缩效应改善区域内的通达性,从而引起区域经济格局和空间结构的调整.纵观国外地理学者对高速铁路的研究轨迹,从最初集中于研究高速铁路对客运市场的影响,然后转向高速铁路对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将按照这种顺序对国外学者的研究进行梳理,以期为我国学者在该领域的研究起步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3.
选取武汉市沌口东风阳光城及青山区108街坊两个社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家庭出行冷热点分析,对其土地利用、路网密度以及社会经济属性等方面进行了比较。研究发现,两个社区在家庭出行碳排放量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居住小区的土地混合度越低,家庭碳排放量越高;路网密度越大,公共交通站点越密集,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小;家庭社会经济水平越高,家庭出行碳排放量越大。进一步的分析发现,这种差异与二者不同的开发历史、空间布局以及社会经济等因素有关。最后,从微观层面提出了低碳城市规划和建设的策略。  相似文献   

14.
京广高铁沿线城市“被高铁”的特征及其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5.
我国开发区诞生至今已有30多年历史,已经具有相当的规模和影响。进入21世纪,国内国际环境越来越严峻,一方面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不断发展,区域竞争加剧;另一方面,国内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入,体制优势缩小,我国开发区普遍面临着转型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流动性研究范式下,城市空间结构研究对要素流动的关注得到加强.人流网络是表征城市空间结构的重要指标,但现有相关研究视角较为单一,且缺少不同类型人群流动特征差异的横向对比,难以支撑精细化的城乡规划与治理需求.利用南京市手机信令数据,建立不同年龄人群的复杂流动网络,通过中心性分析、优势流分析和社团分析方法刻画点、线、面三个...  相似文献   

17.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推进,高速铁路在大城市之间修建势在必行。高速铁路选线是一项极其复杂的系统工程,关于高速铁路选线,目前更多的是从工程技术、经济的角度出发,对郊外段选线进行研究,而对高速铁路通过城市的选线研究并不多。河流、绿地系统以及文物景点对城市有着非常重要的功能和作用,高速铁路选线经过市区段应尽量保护它们,同时又能让高速铁路充分发挥其作用,为市民更好地服务。本文从中国高速铁路建设发展、城市河流和绿化系统及功能、选线与城市河流和绿化、选线与噪声环境等方面出发,对我国高速铁路市区段选线提出一些设想,以供同行参考。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结构理论——单中心城市静态模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首先介绍了在西方城市经济理论中被广泛接受的单中心城市空间结构静态模型。然后,利用比较静态分析方法(comparativestaticanalysis),分析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区位,居民收入及交通费用为模型的外生变量(exogenousvariable))对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价格和房屋消费量为模型的内生变量(endogenousvariable))的影响。最后,理论模型通过引进一般住房生产函数,推导出土地价格及资本密度(即建筑高度)的空间变化规律。通过对城市经济模型进一步分析(对极值条件或解的微分解析分析)得出地价(地租),资本密度(或称容积率),人口密度的空间分布规律,这些规律对城市规划,城市政策,引进市场原则和价格机制来提高城市土地利用效率都有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以现代物流视角研究城市体系空间结构与城市内部空间,在对相关的城市地理学、空间经济学、交通地理学及物流管理学等领域文献综述基础上,提出现代物流放松了原有城市空间理论到最近处购买的前提假设,由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到最终消费者构成的传统销售渠道已被改变。作者认为应从基于现代物流的城镇体系规模结构研究、基于物流园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基于批发市场的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研究三个方面开展。  相似文献   

20.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对碳排放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城市规模与空间结构影响城市空间利用效率,本文利用数据包络(DEA)分析方法测算我国227个地级市城市空间利用效率,并建立分析模型,验证城市规模、空间结构与碳排放强度之间的关系及作用机制。研究表明,土地财政推动土地非农化导致城市规模扩张,户籍制度阻碍劳动城市化导致城市空间结构不合理,这降低了城市空间利用效率,进而使得碳排放强度上升。我国可以通过纠正这种扭曲,提高空间利用效率、节约能源、降低碳排放强度从而达到减排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