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从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的现状出发,回顾和总结了国内相关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从级差地租的角度对农地非农化增值机理和收益分配进行探索,并据此提出了我国农地非农化增值收益分配改革的相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2.
王翠 《商》2014,(30):66-66
当前农地非农化过程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直接关系到农村土地所有者和使用者的利益,也对我国农业问题甚至整个社会经济格局产生影响。然而,我国目前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却存在着分配主体比例不明确,分配方式不尽科学,增值收益测算困难等问题,本文主是要针对以上三个方面的问题作出分析,并提出一点建议。  相似文献   

3.
矫鹏 《北方经贸》2010,(10):38-40
我国城乡土地市场呈现明显的二元分割特征,农地价格与市地价格的关系被人为割裂,农地转用中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混乱。农地转用中的各参与主体应该基于对农地转用增值收益的贡献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享有部分为基于农地真实收益的征地补偿,以及部分农地增值溢价;土地开发商应该分享的部分是正常产业利润,房地产物业业主应该分享的部分是正常产业利润和区位地租形成的地价部分;政府部门分享的部分是规费和税收。理顺农地与市地价格关系,才能建立合理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关系,真正实现农地保护。  相似文献   

4.
许林 《中国市场》2013,(12):92-93
改革开放以来,农地过度非农化问题一直存在,尽管国家不断加强土地管理,各项规章制度也不断完善和深化,但这一问题一直未能有效解决。伴随着城镇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农地转非的问题显得更为突出。我国问题的实质是:公权严重侵犯私权,行政权力代替了农民土地的财产权力。目前的农地非农化补偿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漠视了农民对于土地的权利,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受到了很大的歧视,使他们在对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的支配上少有发言权。本文试图从维护失地农民的合法权利着手来分析和研究如何完善我国农地转非的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土地改革的深化发展其中最重要的一点就是土地的增值收益分配制度,土地的增值收益主要作用在农民、开发商与政府之间,其中农民的收益最少。而土地的发展权是保障农民利益和财产的重要权利。以土地的发展权作为发展主线层层协调的制度模式建立好农民、开发商、政府三者之间的关系,解决好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的问题才能惠及农民,更好更快地推进国家城镇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2015,(29)
我国计划经济时代产生的土地征收制度严重侵害了农民的土地权益,征地补偿标准相对于土地出让价格太低,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所得分配比例很低,而政府和开发商占有了大部分的土地增值收益,这对农民严重不公,产生了很多社会问题。应尊重农民土地权益,提高农民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比例。提高征地补偿标准是一种直接让农民分享更多土地增值收益的方法;补偿方式多样化、让农民参与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是一种较为长久的公平的方式;而最好的方式是建立统一的城乡用地建设市场,由农民直接出让经营性的建设用地。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农地私下非法流转严重,且没有得到政府有关管理部门的有效制止,直接威胁到国家耕地保护政策的执行和粮食安全。这种农地私下非法流转的蔓延是现有制度安排之外存在的潜在利润以及外部性的存在导致的。实践中这一问题的解决与土地自身追求流转效率、保护农民利益及推进城市化进程出现了矛盾。为了有效解决农地私下非法流转难题,可以从在城市周边为进城农民提供相应的居住设施、让农民的长远收益大于当前的一次性流转收益、发挥非正式制度的作用等方面采取切实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8.
农村城镇化与土地产权制度创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凌云 《财贸研究》2002,13(6):14-19
农村非农化、农业现代化和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自由流动是农村城镇化发展的内生机制,但中国农村土地产权制度还不稳定:1.农地产权制度主体不清,2.产权内容残缺,3,农地承包权不稳定,这不仅造成农业比较利益低下,而且也消极地影响了土地规模经营和农村非农化的进程。通过对农村城镇化和农地产权制度相互关系的进一步研究表明,这种状况阻碍了农地流转和土地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基于上述,本文提出了推动农村城镇化中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的具体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城乡交错区农地保护长效机制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乡交错区的土地利用问题,是目前全国范围内土地利用中问题暴露最多、矛盾最复杂、最尖锐的。研究该地区的农地保护问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城乡交错区的内涵与农地的基本特征入手,分析城乡交错区农地非农化的驱动力,在此基础上尝试建立城乡交错区农地保护的长效机制。  相似文献   

10.
刘苗 《商》2014,(29):220-220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镇化道路的步伐和范围不断加大,农地非农化的趋势不可逆转。而我国农村土地用途管制的规定压抑和限制了农民土地权利和利益的实现。在此背景下,以英美为代表的国家土地发展权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平衡不同用途管制之间的土地各方的利益关系,较好的保护耕地和农民的土地权益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土地管理制度改革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改革举措,正契合了当下农地生产方式适度调整的现实要求。本文运用随机动态规划原理,构建了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估值体系,并基于益贫思想和机会平等理论的机会补偿原理,提出了在保证满足经营主体的参与性约束条件和激励相容条件前提下的农地规模化经营收益分配模式。  相似文献   

12.
武凤平  刘飞驰 《中国市场》2013,(41):198-200
推进农村土地流转势在必行,但强制土地流转、工商资本下乡与农民争地、流转后的农地"非粮化"甚至"非农化"及土地流转程序不规范等问题在一定程度和范围内存在,这势必对三农乃至整个国民经济带来负面影响。本文从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发,对农村土地流转问题提出了健全法律法规体系、培育中介服务组织、建立工商资本准入制度、加快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建设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农地"三权分置"改革有利于引导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但是对农地经营者提出了更高要求,不同经营者的收益也产生分化,收益较低的经营者难以支付土地流转费用,影响土地流转的顺利开展。对怀远县不同农地经营者的农地种植方式、种植技术、经营管理方式等与经营者收益的关系进行调查和比较研究,分析收益差异的影响因素,探索出提高收益的最佳经营模式,对怀远县三权分置下的土地流转和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人人说话     
警惕土地交易中的“土地掮客” 借地生财,是时下许多地方财政走出“赤字”困境的撒手锏。来自浙江省的一项调查表明,若征地成本价是100%,其收益分配格局为:地方政府占二至三成,企业占四至五成,村级组织占近三成,农民仅占5%至10%。从成本价到出让价之间所生成的土地资本巨额增值收益,大部分被中间商或地方政府所获取。然而,对那些失地农民而言,却又实实在在地遭遇了一回变相的“新剪刀差”的盘剥。而中间商获取的那份暴利中含有多少地方官员的“个人份额”?这个问题恐怕很值得认真地考究和查验。  相似文献   

15.
陈莹 《商》2013,(15):230-231
改革开放后,家庭承包责任制的逐步实施使广大农民获得了生产经营的自主权,解决了农民温饱问题、改善了农民生活。但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小农生产已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为提高我国农产品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改变我国农地小规模分散经营的格局。在稳定土地产权关系的前提下,促进土地使用权流转,发展适度规模经营。本文在综合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各典型区域的土地规模经营现状,总结了我国目前在推进土地规模经营的进程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我国各典型区域土地规模经营的发展前景,从而给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6.
为阐明上海市农地非农化水平空间差异程度,引入农地非农化不平衡指数这一指标进行分析,研究表明上海市农地非农化在近郊和远郊之间,存在显著的不平衡,并对此提出相关建议:上海市郊区农地非农化,首先是寻求相对均衡,其次应形成以相对均衡促进全面均衡的农地非农化战略.  相似文献   

17.
高媛 《商》2013,(8):125-125
在我国非农化进程加速过程中,农村社会发展明显滞后。土地经营规模过小、农业比较利润低下和大量农业劳动力外流等原因造成大量的土地撂荒。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及法律上的诸多限制,阻碍了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为加快农地合理有效流转,政府应明确农地使用权主体,通过发挥市场的基础配置作用,完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法律内容、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等途径来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  相似文献   

18.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大量的农业劳动力流入城市,造成农地的大量荒废;另一方面,由于农民生活水平和知识水平的提高,农户“去农化”意识增强,进一步导致了农地的撂荒、弃耕。为促进农业发展,提高耕地的利用效率,必须开拓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新模式,促进流转的市场化。2014年3月在安徽省绩溪县推出了首款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电商化项目——“聚土地”,目前该项目参与农地流转的农户数量少,流转土地规模小。本研究通过对绩溪县农村地区农户家庭的调查获得有效问卷166份,然后运用SPSS17.0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进行因子分析。调查结果表明目前农户土地承包经营权电商化流转参与意愿度低,风险感知程度大,主要受到“流转后收益因子”、“电商交易因子”和“流转后土地质量因子”因素的影响。文章最后针对影响农户参与土地电商化流转意愿的影响因素,从农村管理制度和农村就业机制等方面提出改进建议,以期推动我国农地承包经营权的电商化流转,创新土地流转与经营方式。  相似文献   

19.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土地价值急速提升,土地收益分配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通过探讨城市土地收益初次分配和再分配中存在的问题及改革思路,规范城市土地收益分配模式,以期对促进城市土地市场、房地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具有一定实际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刘恒科 《商业研究》2020,(4):139-145
现行法律和政策关于家庭承包经营制下农户享有完整收益权的规定,以维护农户土地利益和提升农地经营效率为目标。集体所有权的价值功能在于为集体成员提供平等的土地保障,但是,承包关系长久不变,使得农户分享土地利益代际代内不均等;集体不得参与家庭经营收益分配,加剧集体公共服务的供给不足和家庭承包经营的低效率。从集体所有权的成员受益权能有效实现的视角出发,需要更新立法理念和制度设计,确认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公平分享集体土地利益而行使的农地利益调节权,以及农民集体基于农户共享集体公共服务利益而行使的必要收益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