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自人民银行地市中心支行相继成立事后监督中心以来,开始行使对会计核算业务的集中事后监督。这对于规范人行会计行为,提高央行内部管理水平,防范资金风险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事后监督体系建设作为一项改革的新事物,在监督管理模式的选择和创建初期的不完善是客观存在的。正确分析当前事后监督工作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创新监督方法、改进监督方式、充分发挥事后监督的职能作用,是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的新的课题。  相似文献   

2.
目前,事后监督工作面临三大新形势。新的监督办法对监督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将上线的ACS系统使核算数据高度集中并引入过程监督,新的监督理念更加强调风险监督和风险评估。与此同时,事后监督面临着强化过程监督、突出重点监督、开展风险预警、日趋智能化等发展趋势。为此,事后监督工作应当进一步拓展监督职能,完善监督制度和手段、增强监督人员独立性,从而更好地适应监督工作的新形势和新趋势。  相似文献   

3.
事后监督作为会计工作的一个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在防范风险、堵塞漏洞、杜绝会计案件发生、保证人民银行资金安全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但与商业银行相比较,人民银行的会计事后监督工作起步较晚,目前的监督措施和手段还存在许多不完善之处,很大上影响了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率。为了进一步加强人民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工作,有效防范会计风险,保障资金安全,最近我们通过现场检查和座谈方式对辖属会计营业单位的事后监督工作进行了调研。下面结合调研情况谈一谈目前人民银行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存原主要问题和有关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4.
一、影响事后监督质量和效率提高的因素(一)事后监督人员的业务培训跟不上现实需要。事后监督人员负责对会计、国库、货币发行的核算业务实施监督,随着国库TCBS数据系统的上线运行,新业务、新知识层出不穷,而国库部门开展新业务培训时,很少将事后监督人员纳入培训范围,并且相关业务资料也不向事后监督人员传递,事后监督人员对相关制度、操作规程和业务文件知之甚少,只能依靠原有的监督经验,边做边学,边学边做,采取摸着石头过河的监督方式,势必造成监督人员业务素质难以全面提高,制约了事后监督工作质量和效率的提高。  相似文献   

5.
本文通过总结实践和调查研究的方法,分析了事后监督中心工作现状,认为目前事后监督存在管理体制不顺,职能定位较低、职能单一,职责不明确,监督制度滞后、宽泛,监督手段、方式与业务发展不匹配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从而引发目前监督渠道不通、监督目标双低、监督重点难突出、监督随意性大、监督效应偏低等现象。本文认为事后监督在“大监督”体系中,必须要建立科学的、新型的监督管理机制,赋予监督中心核算监督、内控管理、会计监管、业务评价等职能,并不断提高事后监督系统的技术含量,才能有效发挥事后监督在“大监督”体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会计事后监督是事后监督部门运用手工、计算机技术手段.对会计业务执行制度、核算结果进行检查和重点审查相结合的监督机制.是对会计人员会计行为的有效监督。也是防范资金风险、规范会计核算的监督保障体系。作为防范资金风险的重要关卡,笔认为必须清醒认识当前事后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严格贯彻执行《事后监督操作规程》,切实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李飞 《财政监督》2007,(11):31-32
2004年,各地市以上人民银行分支机构按照人行“三定”方案的要求,相继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为明确事后监督中心的职责,总行又及时下发了《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以下简称《规程》),对已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的人行分支机构,国库事后监督工作将移交事后监督中心办理。人行县(区)支行及代理国库业务的商业银行,其国库事后监督工作大部分仍维持原来的工作模式。[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中央银行会计核算改革步伐的加快,带来了会计风险特征的重大变化,其风险防控要求也进一步提高。现行事后监督工作机制、监督方式和手段等面临挑战,央行事后监督转型已成为十分紧迫的要求。本文深入分析了会计核算方式变化对事后监督工作的影响,结合当前事后监督面临的问题,从监督定位、监督方式和手段、人员培养等方面对事后监督转型提出对策建议,以期对央行事后监督工作有所借鉴。  相似文献   

9.
为适应人民银行职能调整后加强内部管理、健全监督机制的需要,进一步规范国库业务,防范和化解国库核算业务风险,保障国库资金安全,人民银行系统成立了事后监督中心,将国库的事后监督工作从国库部门分离出来,由事后监督中心集中进行监督。但由于基层国库人员严重不足,导致事后监督上作弱化,部分基层国库事后监督职责仍由基层国库自身行使,严重制约着国库事后监督效用的充分发挥。多年来,由于种种原因,县级国库事后监督工作的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10.
孙京恩 《中国金融》2006,(24):77-78
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是人民银行规范管理和操作行为,防范化解各种风险的重要手段。从监督过程看,内部监督应该包括事前监督(即超前监督)、事中监督和事后监督三个环节。但是长期以来,受传统观念和人为因素的影响,人民银行实施的内部监督基本上以事后监督和事中监督为主,  相似文献   

11.
从当前基层发行会计事后监督工作的实际情况来看,事后监督的作用并没有充分发挥出来。  相似文献   

12.
一、存在的问题 (一)事后监督管理体制不顺,导致事后监督陷入被动局面。在人民银行全国各省市(地)分支机构设立事后监督中心的同时,总行未设立专门机构,管理模式则是同级监督、同级管理。《中国人民银行事后监督中心工作规程》虽然明确分支行事后监督中心接受各被监督部门的上级主管部门的业务指导,但对指导的渠道和方式尚未有明确的规定,存在难以协调、事后监督信息反映渠道不畅等问题。由于缺乏统一的组织领导,  相似文献   

13.
人民银行事后监督的有效性最终应表现在监督结果的有效性上,即在提高会计核算质量,防范人民银行资金风险中所起作用的程度。因此,事后监督有效性应主要涉及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确定事后监督的可控范围和在可控范围的控制内容;二是确定控制内容的控制措施,即实现事后监督有效性的途径。因此,可将事后监督有效性界定为:事后监督人员在其职责范围内,依据相关的监督制度,采取适当的监督方式,达到既定的监督目标或能有效防范和化解风险的程度。而要使事后监督的有效性得以最大程度的发挥,就要对会计集中核算后的业务新特点和影响会计有效性充分发挥的因素进行充分分析,从而制定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做到有的放矢,对症下药,最大程度的发挥事后监督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中国人民银行在大区行以下设立事后监督中心,独立行使会计核算监督职能以来,在规范会计业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和查堵资金风险漏洞上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目前事后监督工作职责定位不清、管理体制不顺、监督操作性不强以及不尽如人意的监督队伍现状,客观上造成了监督时效性较差、监督力度不大、全面监督和重点监督难以兼顾等问题,严重制约了事后监督职能的发挥,应认真加以研究和解决。  相似文献   

15.
张丽 《新疆金融》2008,(8):57-58
为防范资金风险,规范国库核算业务,各县级国库会计核算业务的事后监督由事后监督中心办理,但目前采用这种事后监督方式存在一些问题。本文从和田辖内县级国库业务的事后监督工作面临的问题入手,分析了县级国库的事后监督工作人员紧缺、监督者个体差异等诸多的问题,探讨了县级国库会计事后监督工作实施集中监督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会计档案是记录和反映人民银行各项业务活动的会计史料,事后监督部门的会计档案管理是人民银行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后监督是核算业务过程的重要环节,是把好核算质量的最后一道防线,事后监督会计档案管理是事后监督部门一项重要工作。但是事后监督会计档案管理工作却数十年如一日,与飞速发展的金融电子化形势格格不入,为提高会计档案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目前,事后监督工作逐步展开并成为人民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监督工作过程中.事后监督部门积极探索监督模式,认真履行监督职能.在防范资金风险并促进操作规范方面取得了显的成效。但与此同时.一项新工作的开展、一项新职能的定位难免会遇到各种问题,如不及时解决,势必将影响事后监督职能的有效发挥。  相似文献   

18.
2004年8月,人民银行吉林省内各中心支行根据总行三定方案,设置了事后监督部门,集中监督会计业务。后来国库、发行业务相继纳入事后监督.旨在独立行使会计核算监督职能,规范会计业务操作,提高会计核算质量,保障资金安全,防范化解金融风险。[第一段]  相似文献   

19.
白永红 《新疆金融》2005,(12):96-96
事后监督工作不是会计核算业务的简单延续,而是对会计核算过程的“再监督”,是独立于会计核算之外,运用专门方法、以防范资金风险为主要目的,在核算部门完成全部核算环节的基础上,对其业务处理结果的监督检查,对所发现的问题、负责督促整改。这个定位进一步明确了事后监督工作的性质、任务、职能和工作方向,也给今后事后监督队伍建设赋予了新的启示。  相似文献   

20.
李静 《济南金融》2005,(10):71-72
(一)同级内审监督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和难点 1. 审计工作滞后、时效性较差。内审工作制度虽然赋予内审部门事前、事中和事后的监督职权,但由于受多种因素制约,内审监督方式多采用现场检查的方式进行,履行的是事后监督的职能,而且多在事后进行,与经营活动不同步,不能及时掌握被审计部门动态信息,缺乏超前性、时效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难以及时发现,对风险的预警和防范的作用不能有效发挥。再加上有效的非现场监督的具体程序、方法和各职能部门定期或不定期报送资料制度没有建立,致使内审工作停留在事后评价的水平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